旋转式多臂机构及装有该多臂机构的织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172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式多臂机构及装有该多臂机构的织布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操作安装在织机上综框的旋转式多臂机构以及装有该多臂机构的织机。
众所周知,在旋转式多臂机构中,综框的垂直运动是根据情况,通过杆臂组件或滚柱轴承臂组成的摆动元件进行的;这些摆动元件在第一种情况下以偏心齿轮的形式,或在第二种情况下以凸轮的形式被驱动元件进行驱动。这些驱动元件安装于该机构的主轴上,该主轴被间歇旋转运动驱动。在每次停动时刻,事实上,是在上述主轴每转半圈时,穿经装置必须联锁驱动元件和主轴,以便驱动摆动元件,或者联锁驱动元件与固定点,以便完成后者(摆动元件)的角停顿。这种联锁动作必须在多臂机构的每片综片的水平位置完成,也就是说驱动装置涉及到每个综框,并且取决于织造过程中织物的组织与图案。
通常,这种选择性联锁动作是通过制动销或掣子形可移动连接元件实现的。由于每对绞支转臂都由多臂机构的穿经装置进行控制,故连接元件就受到设置于主轴两侧的两个绞支转臂的作用,从而将该移动元件驱动到两个止动位置。
在FR-A2540524专利申请中揭示的织机的旋转式多臂机构,其连接于每片综框的盘片包括两个完全相反的凹槽,便于与穿经装置控制的两个绞支转臂的掣子相互作用。这两个凹槽形状不同,因为其中一个必须相对较深,以便于保证盘片的角度位置准确无误,并确保握持足够长的时间。另一方面,另一个凹槽的深度浅,具有喇叭形侧壁,它与各绞支转臂掣子末端的斜边平行运行,从而使掣子能够随着盘片的转动而被自动地驱动,而不需要穿经装置驱动绞支转臂。在第二情况下,人们称之为凹槽内掣子的“消极的”啮合,因为即使以同样方式在两个凹槽内进行弹性啮合,第二个绞支转臂的掣子也会被动后推。
试验表明,这种装置工作起来令人满意,但是每个转臂的掣子必须相对较高,因为在盘片的第一个与第二个凹槽之间的支承表面是沿着掣子相对于凹槽的脱开方向而增加高度的。这意味着每个绞支转臂的角运动必须具有较大的摆幅,以便脱开绞支转臂每个凹槽上的两个支承面。这种角转运动需要较高的动力,因而多臂机构相对较高的能耗则成为问题。
此外,进行这种大幅角运动要通过对绞支转臂的巨大冲击来完成,这会造成现知设计的多臂机构结构部件的过早磨损,除非这些部件的结构特别坚固。再者,这类冲击都是噪音发生器,就工作位置紧贴近安装着现有多臂机构的织机的挡车工来说,是一种噪音刺激。
最后,绞支转臂的转动并非瞬时作用,且摆幅越宽绞支转臂的摆动时间越长。这是因为绞支转臂的宽幅摆动所具有的特性限制了已知多臂机构的速度。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纠正这些缺点,以便于旋转式多臂机构结构采用摆幅较小的绞支转臂运转。
因此,本发明涉及到织布机用旋转式多臂机构,包括在每一个综片的水平位置,连接于综框并与间隙地安装在上述多臂机构主轴上的驱动元件相连的摆动元件,一个可移动的连接机构靠在与驱动元件横向固结的盘片上,该移动机构受弹性装置的作用,可有效地将上述盘片角连接到与主轴固联的驱动盘上;以及两个绞支转臂,它们一方面受穿经装置的作用,另一方面受弹性装置的作用,导致上述绞支转臂的掣子与盘片的两个支承面的其中一个啮合在一起。事实上,该多臂机构的特征是,每个绞支转臂的掣子给出内外两个支承面,该支承面的角顶值不同。
由于本项发明,内外支承面可与盘片的两个结合表面分别相互作用,同时它们设置成高度并不增加,因而各绞支转臂的必要的摆动不必与支承面的最高高度相一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有利的实施例,内支承面包含在外支承面的宽度内。由于本发明的这一方面,外支承面本身的高度确定了各绞支转臂掣子从盘片周边的结合面脱离时的最大角位移。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有利的实施例,内支承面的角顶值要大于外支承面的角顶值。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变形,内支承面的角顶值要小于外支承面的角顶值。就一切情况而言,并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有利方面,可以这样设计,盘片的两个结合表面所带的凹槽,恰好容纳绞支转臂的一个掣子,而凸耳刚好进入另一个绞支转臂的掣子。该结合面的这种配置便于与绞支转臂掣子的支承表面的形状相互作用。
最后,本发明涉及到安装有上述多臂机构的织机。
通过下面对多臂机构的两个根据其发明原理的实施例的描述,并根据其原理,通过实例并参考


将会对本发明有更好的理解,并更加清楚地看到该发明的其它优点。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多臂机构剖面简图;图2是根据图1的多臂机构的一个综片基本组成部件折散状态的透视图;图3为放大比例的绞支转臂掣子及在第一个结合位置与一综片相联的盘片凹槽;图4为类似于图3的视图,与图3所示完全相反,绞支转臂与盘片的一部分相互作用;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展示的旋转式多臂机构绞支转臂末端的视图。
图1所示的多臂机构包括每转半圈止动一次的间歇式旋转装置驱动的主轴1。该轴1装有许多轴承,其数量等于织机综框的数量。各轴承上,间隙地装有偏心齿轮2,与盘片3横向固结在一起。在每个偏心齿轮2上装有连接杆4的开孔,其自由端连接于绞支转臂5上,由于金属丝6a的作用,绞支转臂5使考虑过的综框轴的综框垂直运动(以简图方式说明)。在两个相邻的偏心齿轮2之间,槽轴1支承着固结其上的驱动盘7,该驱动盘周边给出两个彼此完全相反的径向凹槽7a。这些凹槽7a用于有选择地啮合掣子8末端的棘爪8a、掣子8连接着固结在相应偏心齿轮2的横向盘片3上的销轴9上面。弹簧10连续不断地作用于棘爪8a,使之从掣子8向主轴1放松。
各掣子8通过相连的两个连接于固定销轴12的绞支转臂进行控制,固定式销轴12平行于主轴1运转。总之,各绞支转臂11都呈现出方形轮廓,并通过弹簧13起作用,以便绞支转臂停靠在固定挡块14上。各绞支转臂11上装有驱动杆15,通过一个多臂机构穿经装置的踏综盘进行选择性控制,并用箭头16表示。
与驱动杆15相反,各绞支转臂11上安装着掣子17,易于同设置在盘片3周边的两个结合面18和19相互作用。由于掣子17及结合面18和19的原因,盘片3可通过旋转180°在两个位置上止动,这取决于掣子17(见图1左侧)是否与结合面18相互作用,同时掣子17(见右侧)是否与结合面19相互作用,或者掣子17(见左侧)是否与结合面19,同时掣子17(见右侧)是否与结合面18相互作用。
在穿经机构踏综盘未被驱动情况下,当盘片1每次停顿面对掣子17时,弹簧13就引发这些掣子与凹槽形结合面19相互作用,随即使盘片3产生角停顿效果,并与偏心齿轮2和连杆4作用通过从与之啮合的凹槽7a中退出棘爪8a掣子8控制在断开状态。这就构成了盘片3相对于绞支转臂11的“积极的”啮合。
该操作过程类似于FR-A-2540524所述。位于掣子8附近的掣子17相对于结合面19的定位与退出要受穿经装置控制,故必须以精确方式进行。相对于掣子8前面的掣子结合面18的定位是暂时的,它采用很小的力进行定位,以便于在不影响穿经装置的情况下自动退出。
为了实施上述列举的功能,从图3和4中看得更清楚,掣子的几何结构是相同的,因为它们可有选择地与各结合面18和19相互作用,其设计方式是,每个结构都有外支承面20和内支承面21,它们便于同结合面19和18分别相互作用。
图3中代表积极的外支承面的几何结构,可配合到限定凹槽的结合面19上。支承面20的角顶为α。内支承面21凹进掣子17内而形成,其角顶为β。内支承面21设计的几何结构使它正好与结合面18的齿牙18a的外表面相吻合,如图4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角顶β大于角顶α,因而当掣子17与结合面18相互作用时,较之于与结合面19相互作用时更容易脱开。根据本发明,这必然涉及到多臂机构的操作方法,用这种方法,掣子17与结合面18的咬合作用是“消极的”,而凹槽面19的咬合作用是“积极的”。
支承结合面21的高度H2不同于结合面20的高度H1。特别要注意的是,内支承结合面21包含在外支承结合面20的宽度内,也就是说高度H2要低于高度H1。
在图5所示的第二个实施例中,内支承面21的角顶β值要低于外支承面20的角顶α值。当图4中相应于结合面18的齿牙须达到有效的或“积极的”咬合作用时,当支承结合面20的脱开必须变得更方便时,就可采用这种结构。当带有齿牙的结合面位于掣子8附近时,就可以使用这种结构。
装有上述多臂机构的织机运转速度可高于装有老式多臂机构的织机运转速度,并且磨损少,噪音小。
此外,必须充分理解,上述说明只是作为举例,它决不限定发明范围,他人不得用相同结构代替上述设计细节来加以改变。特别可以设想,该发明可被用于多臂机构,其中驱动元件并非通过连接于连杆的偏心齿轮构成,而是通过控制连接于综框6的滚柱支承臂的成形凸轮构成。以同样的方式,尽管斜置掣子看上去是可移动连接元件最有利的设计,但人们仍要利用径向移位的销键装置。同样可移动连接元件可由若干部件组成,例如2个拉钩、2个扣钩或2个销键。
权利要求
1.一个织机用旋转式多臂机构,包括在每个综片的水平位置,一个连接综框(6)和驱动元件(2)的摆动元件(4),驱动元件(2)间隙地安装于上述多臂机构的主轴(1)上,一个靠在与驱动元件横向固结在一起的盘片(3)上的可移动连接元件(8)、该移动机构受弹性装置(10)的作用,它可有效地将上述盘片(3)与固连于上述主轴(1)的驱动盘(7)角连接在一起,以及两个一方面受穿经装置(16)的作用,另一方面受弹性装置(13)作用的绞支转臂(11),弹性装置(13)有助于上述绞支转臂的掣子(17)与上述盘片的两个结合面(18,19)的其中一个啮合在一起,其特征在于,上述各绞支转臂掣子给出的外支承结合面(20)和内支承结合面(21)具有不同的支承面角顶(α、β、α’及β’)值。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个旋转式多臂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内支承结合面(21)包含在外支承结合面(20)的宽度内。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个旋转式多臂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内支承结合面(21)的角顶(β)值大于上述外支承结合面(20)的角顶(α)值。
4.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个旋转式多臂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内支承结合面(21)的角顶(β’)值低于上述外支承结合面(20)的角顶(α’)值。
5.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个旋转式多臂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盘片(3)的两个结合面(18,19)包括一个便于啮合上述绞支转臂(11)中的一个的掣子(17)的凹槽(19),及一个便于进入其他绞支转臂(11)掣子(17)内的齿牙(18a)。
6.根据权利要求5的一个旋转式多臂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凹槽(19)和齿牙(18a)在上述盘片(3)的周边上正好完全相反。
7.一个安装有权利要求1的旋转式多臂机构的织机。
全文摘要
织机用旋转式多臂机构,包括在综片的水平位置,一个连接综框(6)和驱动元件(2)的摆动元件(4),驱动元件(2)装于上述多臂机构的主轴(1)上,一个靠在与驱动元件横向固结在一起的盘片(3)上的可移动连接元件(8),该移动机构受控于弹性装置(10),它可有效地将上述盘片(3)与紧固于上述主轴(1)的驱动盘(7)角连接在一起,以及两个一面受穿经装置(16)作用,一面受弹性装置(13)作用的绞支转臂(11)。弹性装置(13)有助于绞支转臂掣子(17)与上述盘片的两个结合面(18、19)的其中一个咬合在一起。事实上,该机的特点是,上述各绞支转臂掣子给出的外支承结合面(20)和内支承结合面(21)的角顶值不同。
文档编号D03C1/00GK1186880SQ9712347
公开日1998年7月8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1996年12月31日
发明者让-保罗·弗罗芒特, 让-皮埃尔·帕热斯 申请人:斯托布利-法韦日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