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解决造纸污染的蒸煮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720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解决造纸污染的蒸煮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造纸技术,主要提出一种用于解决造纸污染的蒸煮剂。
我国现有的造纸方法,大致分为四类,为碱法(烧碱法、石灰法、硫酸盐法),亚硫酸铵法,中性硫酸钠法和半化学法。烧碱法所用药品为氢氧化钠(NaOH),在蒸球内药品与原料接触后反应,该法耗用漂洗水量大,黑液(污水)排出量大,造成污染严重。石灰法工艺比较简单,所用药品为石灰乳液,其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钙[Ca(OH)2]。硫酸盐法,所用药品为氢氧化钠(NaOH),和硫化钠(Na2S),其工艺与烧碱法类似,同样有黑液排出,造成污染。亚硫酸铵法,所用药品为亚硫酸铵(NH4SO3),少量氧化镁(MgO),工艺控制条件大致与烧碱法相类似,因用漂洗水,黑水排放同样有污染,中性硫酸钠法,所用药品为亚硫酸钠(Na2SO3)兼一定数量的碳酸氢钠(NaHCO3)或氢氧化钠(NaOH)作缓冲剂,此法工艺近似亚硫酸铵法,打浆时需漂洗,所排出的黑液有污染。半化学法,所用药品为烧碱和硫化钠,用药品量少,制浆条件缓和,半化学制浆实际是包括两个工艺过程,即化学预处理和机械后处理,该法排出的予浸液同样有污染。上述几种传统造纸工艺,蒸煮过程仍沿用传统的工艺生产,加大了漂洗水的用量,而且纸机压出的浆水(污水)又不能回收利用,因此有大量的废碱液排出,造成了环境污染。
造纸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业,涉及到人们文化生活及国民经济收等各个领域,国内造纸工业多数沿用着传统造纸工艺,排放大量黑水(污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处理污水设备又比较复杂,昂贵,需耗费大量资金,一般厂家难以承受,只能停产,相应给国民经济带来极大损失。
本发明提出一种造纸方法所用的蒸煮剂,该蒸煮剂的使用可改变传统的造纸工艺,避免了造纸黑水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
本发明的最终目的是避免造纸黑水对环境的污染,因而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提出充分考虑了1、在整个造纸生产过程中所加入的药品能够把草类纤维与非纤维物质分解的比较彻底。2、选择的药品能够将生产用水重新利用,不排放,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由此,本发明提出的蒸煮剂其主要组成为碳酸氢铵(NH4HCO3),尿素
、亚硫酸铵(NH4SO3),氧化镁(MgO)、净洗剂及辅剂。其中,碳酸氢铵、尿素、亚硫酸铵这些原料在水溶液中是一种弱性碱这些物质在特定工艺条件下,不仅能够把草类纤维与非纤维物质分解的比较彻底,同时在后段能回收利用。
另外选择一种高强度净洗剂,耐强酸、强碱、耐高温,净洗剂的加入可使得不用漂洗水,这样较传统工艺用水量节省2/3多。生产用水,依靠生产过程中的循环水,这就节省了不少能源。同时该净洗剂的加入,可使纸浆上纸机后,物料不粘缸,不粘网,其原因是该剂去污、携污力强,具有较强的去污、净洗能力。该剂中含有磺酸盐基,能与过程中的木质素起加成反应,生成了木质素磺酸盐,可做饲料酵母等用,故回收利用可做肥料。
净洗剂可为201净洗剂,210净洗剂。
选用的无机物,有机物一同加入蒸球内,无机物在蒸球内主要起分解草类纤维作用,有机物在蒸球内一部分起对草类纤维的渗透,软化作用,一部分被隐蔽,保留下来,在后过程中起作用,这些物质一起加入,其目的是节省设备和人力。
该发明是基于弱碱法分解麦草(或稻草)纤维的道理,选用的药品碳酸氢铵在水中分解为生成的氢氧化铵是一种弱碱,另外亚硫酸铵在水溶液中分解为,生成氢氧化铵和亚硫酸,亚硫酸溶液里主要是HSO3离子(亚硫酸离子)及少量的SO3离子(亚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溶液和二氧化硫相似,具有漂白作用,但在蒸球内隔绝空气加热时,亚硫酸发生自相氧化还原作用,生成了硫酸和硫,这少量的酸即被溶液里的碱中和掉,所以蒸煮液里不会有酸性出现,硫有漂白作用。氧化镁(MgO)不溶于水,但溶解于铵盐的水溶液中,作为硫化反应的促进剂。尿素
溶于水,水溶液呈中性,因为在蒸球内参加应的无机物、有机物较多,在多数无机盐的存在下,含降低表面活性剂、溶解度,尿素在这里起增溶剂的作用。
采用本发明提出的蒸煮剂,不用漂洗水,大大节约了用水量,生产过程中的循环水用于生产用水(不排放),循环液里含有没有被充分用完的有机成分,通过循环还可再利用,这样可节约原材料,同时循环水的利用可增强纸张的强度和拉力,并提高出纸率。
循环液经常循环,不可避免的浓度会日益增加,在蒸煮过程中不被溶解的物质如矿物质,灰分及淀粉,果胶在高温下与碱生成的棕褐色物质,另外在蒸者过程 中溶出的木质素磺酸盐糖类,树脂等副产物,都留在循环液里,日积月累,循环液的浓度加大,池子下面有沉积物出现,因此应定期将循环池底部的浓稠物质,抽入一空旷的场地,风干、粉碎、装袋,作复合肥料用,然后将循环池内补加纸机毛布水或清水。
在纸厂的供水过程中,往往会将纸浆内带入一些细菌,藻类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纸浆中会排出粘性物质,循环液里会有粘泥产生,同时循环池内会发现有块状的悬浮物体,因此要选择一种无毒、低廉的杀菌剂,定期消毒,确保循环液的正常运行,适用的杀菌剂有多种如二氯乙氰尿素,二氯乙氰酸钠。
本发明循环水工艺过程说明(附

图1为循环水工艺示意图)。
1、蒸球用于装麦草(或稻草)+水+蒸煮剂用循环水蒸煮,并通入蒸汽,控制条件蒸煮压力7amp,蒸煮时间4~4.5h。
2、蒸球内蒸好的麦草(或稻草)放出后,用循环水稀释后,通过泥浆泵将熟料选入打浆池。
3、在打浆池内将球状的纤维疏解,一部分水排入循环池。
4、打浆后的浆液送入磨进行粉碎(一般分三道磨)。
5、粉碎后的浆液为成品浆液。
6、成品浆液内补加循环水稀释后上纸机。
7、纸机毛布用清水喷洒,回收排放。
8、纸机浆水送往循环池回收利用。
9、始生产时,用两台清水泵供水。
10、循环池浓液定期泵入一场地作肥料。
本发明蒸煮剂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造纸工艺,所具有的优点是1、脱开传统工艺,不使用漂洗水2、纸浆上纸机时,物料不粘缸,不粘网。
3、较传统造纸工艺用水节约2/3,节约了能源。
4、循环利用,可强化纸张强度和拉力,并提高出纸率。
5、循环浓液可做复合肥料用。
6、少量的毛布水排放符合国标GB3544-92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蒸煮剂实施例成分 配比1(kg) 配比2(kg)碳酸氢铵 200 157尿素 2.002.00亚硫酸铵 40.080.0氧化镁2.003.00滑石粉28.00 39.00硅酸钠1.001.00201净洗剂 2.002.00加入量麦(稻)草∶蒸煮剂=3.0∶0.25~0.30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解决造纸污染的蒸煮剂,其特征是蒸煮剂的组成和配比为(以275kg计)碳酸氢铵(150~200公斤,尿素2~3公斤,亚硫酸铵40~80公斤,氧化镁2~3公斤,滑石粉27~35公斤,硅酸钠1~2公斤,净洗剂1.5~2.0公斤。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解决造低污染的蒸煮剂,其特征是蒸煮剂的加入量与麦草(稻草)的比为0.25~0.3∶3。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造纸技术,其提出的蒸煮剂同麦草(稻草)一同加入蒸球,用循环水蒸煮,不使用漂洗水,节约了能源,循环液定期处理而不排放,少量的毛布水排放符合国标工业废水排放标准。该蒸煮剂的组成和配比为(公斤):碳酸氢铵150~200,尿素2~3,亚硫酸铵40~80,氧化镁2~3,滑石粉27~35,硅酸钠1~2,净洗剂等1.5~2.0等。
文档编号D21C3/00GK1247914SQ9811045
公开日2000年3月22日 申请日期1998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1998年9月11日
发明者李占争 申请人:李占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