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宽度针织机的复合针织针的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8150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窄宽度针织机的复合针织针的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用于窄宽度针织机的驱动机构,该窄宽度经向针织机包括一个复合的针织针,复合针织针包括钩状针织针和一个用以打开/关闭钩状针织针的钩状开口的滑动件、一个经向针织线的导针和纬向插入线组成。本发明尤其关于一种控制钩状针织针和滑动件的工作时间和行程的驱动机构。更具体地说,本发明关于一种窄宽度针织机的驱动机构,它能在没有振动的情况下相对地操作合适时间和行程上的钩状针织针和滑动件,在高速下形成各种针织环。
通常在这种类型的经向针织机中,在上述高速下,采用一种被称为“倒钩针”的Karabiner针,这种针公开在美国专利No.4417455中。这种针仅在一个方向上形成针织环,即使高速下纬向插入线也不能由针织针钩住,因此能进行合适的纬向插入。然而,通常这种针不能形成一个敞开的环,仅形成一个封闭的环。为此,由于近年来要求各种针织环,而使用普通的针织机很难形成各种针织环。结果出现了很多采用“复合针织针”的情况,这些复合针包括一个钩状针织针和一个用以打开和关闭钩状针织针的开口的针状滑动件,从而代替前述针织针。
另外,上述复合针织针的针织机构如图7(A)到7(D)所示。首先,钩状针织针1钩住经向针织线2,然后,针状滑动件3关闭钩状针织针1的钩状开口1a,滑动件3和针织针1两者回缩到固定到机架(未示出)上的针床上的最大回缩位置(见图7(A)),然后,钩状针织针1单独前进,而滑动件3不动(见图7(B))。为了在最前方的位置形成下一个针织环,经向针织线2通过经向针织线导向针4的摆动在钩状针织针1的钩状开口上方运行,然后被钩在钩状针织针1上(见图7(C))。
此时,滑动件前进,然后关闭钩状针织针1的钩状开口1a,从而经向针织线2不会从钩状开口1a(见图7(D))脱开。在滑动件完成关闭时,钩状针织针1和滑动件3开始一起回缩,然后返回到如图7(A)所示的位置。
若干钩状针织针1和滑动件3在上述时间内独立重复地操作,然后就形成一个连一个的针织环,因此就编成了所要求的针织布。在该针织机中,若干纬向插入线导向座(未示出)纵向安置在经向针织线导向针4的顶端上方。每个纬向插入线导向座横向摆动,然后若干装在纬向插入线导向座上的纬向插入线导向针(未示出)横向摆动,因此很多纬向插入线(未示出)逐根地插入预定的经向针织环中。
如上所述,在这种类型的窄宽度针织机的复合针织针的针织机构中,重要的一点是钩状针织针和滑动件在合适的时间上操作,除非钩状针织针和滑动件在合适的摆动行程范围内操作,否则就会出现漏环,或产生对针织环的不必要的纬向插入,结果就不能进行符合要求的针织。上述问题特别经常地出现在高速运行的机器中。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种宜在一定程度的高速下工作的复合针织针的驱动机构,例如欧州专利公开号No.0302209A1公开的一种复合针织针的驱动机构,其中驱动机构的工作情况如下。正如图4所示,多根钩状针织针1的后端固定到针座7上,多个针状滑动件3的后端固定到滑动件座8上,针座7和滑动件座8相互独立地安置成能够摆动。针座7和滑动件座8固定到两根杆7a和8a的每一根的前端。另一方面,两个转动的平面凸轮9a和9b以平行安装形式装到主转动轴上,滚动构件7b和8b还装到杆7a和8a的后端,弹性地贴靠两个转动平面凸轮9a和9b的相应的凸轮面上。
在这种复合针织针的驱动机构中,当主轴转动时,转动平面凸轮9a和9b转动,然后,贴靠相应凸轮9a和9b的滚动构件7b和8b随动,因此,杆7a和8a、亦即针座7和滑动件座8在某一时间和行程上相互独立地摆动。此时摆动的时间和行程由相应转动平面凸轮9a和9b的凸轮曲线确定。
作为一个例子,日本公开号No.4-44025公开了另一种上述复合针织针的驱动机构。在该驱动机构中,如图5所示,针座7和滑动件压8通过一连杆机构在预定的时间和行程上摆动。尤其是针座7由第一曲柄销71通过连杆72摆动,第一曲柄销位于主轴转动时转盘转动的偏心位置上。另一方面,相应的第二和第三连杆83和84的一端支撑在主轴转动时的第二和第三盘的曲柄销81和82上,另一端由第四连杆85连接。前端固定到滑动座8上的杆8a,其后端可转动地支撑在第四连杆85的中心点上,由第二和第三曲柄销81和82与主轴转动同步的转动联合操作第二和第三连杆83和84,通过第五连杆85转化成杆8a的摆动。因此针状滑动座8在预定的时间和行程上进行如上所述的摆动。
这些驱动机构各自具有其优缺点。例如,在由转动平面凸轮确定上述针座和滑动座的时间和行程时,就可能通过设定理想的凸轮曲线进行高精度的控制。然而当转速高时,例如超过1200转/分钟,作为凸轮被动件的滚动构件就不能跟随凸轮的转动,为此常产生接触构件之间的磨损和跳动。结果,即使凸轮面机械加工成具有理想的凸轮曲线,在钩状针织针和滑动件之间的操作中时间变化,或它们的工作变成不规则的,并产生漏环。因此就不能得到符合要求的针织带。
同时,按照上述由曲柄和连杆联合的驱动机构,这种机构上几乎没有振动,与采用转动平面凸轮的驱动机构相比,它宜用于高速运行。另外,这种钩状针织针的摆动操作具有360°的正弦曲线,它的加速度和行程仅由第一曲柄的臂长和连杆长度确定,因此能很容易地设定操作时间和行程。另一方面,滑动件的摆动操作基于第二和第三连杆、及第二到第四连杆的联合操作,因此它们的加速度和行程可由第二和第三曲柄的臂长、第二和第三曲柄销之间的相位差、第二到第四连杆的每个长度来进行修改。然而还有很多因素构成对操作时间和行程的影响,结构太复杂,因此难于设定高精度的运动曲线。
在上述驱动机构的任何一种中还出现下列问题。尤其是在窄宽度针织机中,例如在制造拉链带时,单丝制造的啮合链牙在针织带子时连续织入,因此除了上述针织时间外,还需要用纬向插入来编织厚的单丝,为此,上述复合针织针的操作时间和行程必须被进一步严格地控制,所以它就不可能高速制造上述拉链带。
为了解决先有技术中的问题而产生了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窄宽度针织机中复合针织针的驱动机构,它能在操作速度比普通情况下高时、在不产生跳动和操作失误的情况下,高精度地控制由钩状针织针和针状滑动件构成的复合针织针的工作时间和行程。
本发明提供一种窄宽度针织机中复合针织针的驱动机构,它包括一个具有复合针织针的针座驱动机构,复合针织针包括若干在针床上摆动的钩状针织针,和在每个针织针的纵向上滑动、并打开和关闭针织针的钩状开口的滑动件,通过第一杆在需要的时间上摆动若干钩状针织针的固定和支撑基端部分的针座;一个通过第二杆在需要的时间上摆动若干滑动座的固定和支撑基端部分的滑动件座。该针座驱动机构包括支撑在主转动轴上的转动构件,第一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装到针座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装到与转动构件转动轴偏心的位置上。该滑动件座包括支撑在主转动轴上的转动凸轮,第二杆的一端具有凸轮随动件,另一端可转动地装到滑动件座上。
按照本发明,就能由一个所谓的由曲柄和连杆联合而成的摆动滑动件连杆列来控制钩状针织针摆动操作的时间和行程,由凸轮控制滑动件座的摆动操作的时间和行程。
在钩状针织针的摆动操作的时间和行程中,采用上述摆动滑动件连杆列能使钩状针织针即使在高速操作中也能顺利地操作,滑动件的摆动操作的时间和行程由能进行理想的曲线运动的转动凸轮实现。另外在本发明中,为了满足高速操作的要求,可采用一特殊的结构作为一个随动件,包括凸轮随动件,这在下面将描述。然而在不采用特殊结构作为随动件的情况下,即使采用转动凸轮,也能满足在高于普通情况的速度下的操作,这是通过将滑动件的摆动操作的行程设定成尽可能小、即滑动件的摆动操作设定成尽可能小,和将转动凸轮的凸轮曲线设定成使上述滑动件的部分正弦曲线运动的时间和行程、和由上述摆动滑动件连杆列设定的钩状针织针的时间和行程完全一样。
转动凸轮最好具有形成内周向凸轮面和外周向凸轮面的凸轮壁部分,凸轮随动件包括一对滚动构件,它们贴靠在凸轮壁部分上,从而将它保持在这些滚动构件之间。另外,转动凸轮具有一个槽,使槽成形在内周向凸轮面和外周向凸轮面上,凸轮随动件包括单个滚动构件,一个所谓的强制运动凸轮,它能贴靠着凸轮槽的内外周向凸轮面滚动。
滚动构件的支撑构件最好还具有一个冲击吸收机构,用以消除滚动构件和凸轮壁部的或凸轮槽的内外周向面之间的间隙。该冲击吸收机构总是能使滑动件由转动凸轮顺利地摆动,即使凸轮在高速运行下也没有振动。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窄宽度针织机中典型的复合针织针的驱动机构,图2是一个顶视图,它表示复合针织针的驱动机构,图3是一个侧视图,它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复合针织针的驱动机构,图4是一个侧视图,它表示由转动凸轮驱动的复合针织针的传统的驱动机构,图5是一个侧视图,它表示由曲柄和多连杆列的联合的装置驱动的复合针织针的传统的驱动机构,图6是一个工作曲线图,它表示由本发明的驱动机构驱动的复合针织针的运动曲线,图7是一个用以说明窄宽度针织机的通常的针织程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表示本发明的针织机上的复合针织针的最优选的驱动机构。本发明并不仅限于图示的例子。
在图1中,复合针织针10包括一钩状针织针和一针状滑动件12。在钩状针织针的上表面通常加工有滑槽(未示出),针状滑动件在其上滑动。
在图1所示的这类通常的窄宽度的针织机中,复合针织针10与由经向导杆13提供的若干针状经线导向件14合作,该经向导杆安置在复合针织针10的前方并能垂直和水平摆动,还与若干管状插入线导向件16合作,导向件16支撑在若干纬线导向杆15上,导向杆15安置在复合针织针10的顶端,并能水平摆动。经线导向件14引导经向针织线,而插入线导向件16引导纬向插入线18。
复合针织针10的钩状针织针11和针状滑动件12能相互独立地在预定时间上前后水平摆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使复合针织针10的钩状针织针和针状滑动件12摆动的新颖而有效的驱动机构。钩状针织针11具有在其顶部形成针织环的钩部11a,一个在其后部与针座19的啮合部分11b,以后将描述针座19。另一方面,针状滑动件具有针的形状,远端上的顶端做成斜面,并具有在后端与滑动件座20啮合的啮合部分,滑动件座以后将要描述。另外,针状滑动件12可沿钩状针织针上的滑槽(未示出)作纵向滑动,从而打开/关闭钩状部11a的开口11c,并使针织环保持在钩部11a上,或使它从钩部11a脱开。
针座19和滑动件座20位于针织部分的前后侧、并左、右安置,在它们的一端装有本发明的复合针织针的驱动机构。按照图1和图2的本实施例,针座19安置在滑动件座20的后侧。水平伸展的第二杆21的前端部装到滑动件座20上,用作凸轮随动件的两个滚动件22和23可转动支撑在第二杆21的后端,从而能自由转动,它们的滚动轴位于杆轴上。另一方面,作为第一杆的连杆24的远端可转动地连到针座19上,连杆24的后端可转动地连到曲柄销25上。
固定到滑动件座20上的第二杆21的前后端通过一止推轴承可水平滑动地支撑在固定在机器支座(未示出)的支撑构件上。另一方面,针座19由第二杆21导向,通过一止推轴承来纵向可滑动地支撑住。
曲柄销25装到可转动驱动的主轴上,位于一个偏心位置、离转盘29的转动轴有一预定距离的地方,转盘29用作沿主轴转动的转动件。当曲柄销25转动时,针座19沿第二杆水平摆动。此时针座19的移动、亦即钩状针织针11的移动是沿正弦曲线的移动,其往复式行程由曲柄销25和转盘29的转动轴之间的距离确定。
在凸轮壁部30上加工有内、外凸轮面30a和30b,它们位于与转盘29的曲柄销25凸出一侧相对的一侧的表面上,一对滚动构件22和23可转动地支撑在第二杆21的后端,从而能自由滚动。该对滚动构件22和23贴靠在内外凸轮面30a和30b上,从而当凸轮壁30转动时,滑动座20随第二杆21摆动。
在转动速度很高时,在通常的转动平面凸轮内,凸轮随动件不能跟随着沿凸轮面转动,为此,就不能实现随着凸轮曲线而进行运动。相反,本实施例的凸轮壁部30具有沿转盘29外边缘形成的环形,在其内外壁面上具有成对的凸轮面30a和30b,因此,该凸轮壁部30就被设定成能保持在上述滚动构件22和23之间。尤其在本发明中,采用可靠运动的凸轮结构,因此,即使针织机在比正常情况下要高的速度上运行,该对滚动构件22和23总是能贴靠在内外凸轮面30a和30b上滚动,因此滑座20就能顺利摆动,亦即滑动件12能通过第二杆21以预定的时间和行程在没有跳动的情况下滑动。
图3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滑动件座20的驱动机构,本实施例采用了随动的可靠移动的凸轮结构。特别是用作凸轮随动件的单个滚动构件31可转动地支撑在第二杆21的后端。代替具有凸轮壁部30的转盘29的是一个转动平盘32,它具有曲柄销25,在其一个面上具有环状凸轮槽32c,凸轮槽32c具有成对凸轮面32a和32b,它们是盘32另一面上周向边缘的内外周向面。盘32的转动轴安装到主轴(未示出)上,单个滚动构件31装入凸轮槽32c内。按照本实施例,即使在高速转动的情况下,滚动构件31能稳固地随着转动平盘32的转动而转动,滑座20能按预定的移动曲线动作。
另外,在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滚动构件22、23和31的支撑构件22a、23a和31a中,支撑构件23a和31a可在第二杆21的轴向稍作移动,为了吸收支撑构件23a和31a相对于第二杆21的较小的移动,装有一个冲击吸收件33,它可以是一根金属弹簧,或由橡胶或类似件制成的弹性构件。
上述冲击吸收件33放在中间,因此就能避免由于内外凸轮面30a、30b和滚动构件22和23之间的间隙或凸轮槽32c和滚动构件31之间的间隙而使内、外凸轮面30a、30b;32a,32b与滚动构件22、23和31处于非接触状态。因此,即使在机器高速工作时,第二杆21随着转动凸轮30和32的转动而稳定地摆动,不会离开内外凸轮面30a,30b;32a,32b。另外,冲击吸收件33用以减小加到内外凸轮面30a,30b;32a,32b和第二杆21上的摩擦引起的载荷,并能减小构件之间的磨损,确保顺利地进行工作。
因此,按照具有上述窄宽度针织机结构的复合针织针的驱动机构,钩状针织针11和针状滑动件12能在高速上以所需要的时间和行程进行操作。
在这类窄宽度针织机中,非常需要形成各种针织结构。特别是除了一般结构外,例如在针织具有直径大于一般针织线的单线的情况下,由于纱线量增加的影响,就难于以恰当的时间上将针织线牢固地钩挂在针织针的钩子部分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如上所述,钩状针织针11和针状滑动件12在高速上以所需要的时间和行程进行操作。
图6示出按照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钩状针织针11和针状滑动件12针织的操作曲线。在如图6所示的本发明的复合针织针10的针织操作中,由滑动件12封闭钩子开口11c的时间是一个操作循环的1/2,而在钩子开口11c封闭时,钩子开口11c的远端完全与滑动件12的远端对准。因此就能防止不必要的针织线插入钩子开口11c,并能完全防止已形成的环脱出。另外还能在钩子开口11c打开后由针状滑动件12封闭之前恰当地设定一个时间,亦即插入所需要的针织线所化费的时间。
如上所述,滑动件12的操作曲线参照钩状针织针11的操作曲线恰当地设定,这是因为采用了转动凸轮结构作为滑动件12的驱动机构。只要随动件的随动是顺利进行的,就能相当容易地设定和产生实际的凸轮曲线和滑动件12的理想的工作曲线。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强制运动的凸轮结构用作转动凸轮结构,即使机器在比一般情况要高的速度下运行都不会振动,因此,作为随动件的滑动件12能稳固而顺利地跟随着转动凸轮30,32的高速转动。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冲击吸收件33安放在可相对移动的轴承部分22a,31a和第二杆21之间,因此就可避免由于内、外凸轮面30a,30b和滚动构件22和23之间的间隙或凸轮槽32c和滚动构件31之间的间隙而引起的内、外凸轮面30a,30b,32a,32b与滚动构件22,23的非接触状态。因此,即使机器在高速上运转时,第二杆21能顺利地没有任何振动地随着转动凸轮30和32转动。另外,冲击吸收件33用以减小由于加到内外凸轮面30a,30b,32a,32b和第二杆21上的摩擦力引起的载荷,并能在确保顺利操作的同时防止构件之间的磨损。
正如从上面的叙述中看到的,在本发明的窄宽度针织机的复合针织针的驱动机构中,曲柄连杆机构和转动凸轮机构联合,从而采用了两种机构的优点。尤其是在设定构件操作曲线的情况下,在设计上具有较宽自由度的转动凸轮机构用作滑动件的驱动机构,为了解决随动件的随动精度问题,这个问题是高速操作中转动凸轮机构的一个缺陷,采用了强制移动的凸轮机构。因此,就能实现复合针织针的理想的操作曲线,并足以满足高速操作的情况。
在本发明中,除了上述实施例外,显然可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这些修改均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它们也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限定的构思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窄宽度针织机复合针织针的驱动机构,包括一个具有复合针织针(10)的针座驱动机构,复合针织针包括若干在针床上摆动的钩状针织针(11),一个在每个针织针(11)的纵向滑动以打开和关闭针织针(11)的钩状开口(11c)的针状滑动件(12),通过第一杆(24)在所需要的时间上摆动一根固定并支撑若干钩状针织针(11)的基端部分的针座(19),一个摆动滑动座(20)的滑动座驱动机构,通过第二杆(21)在所需要的时间上摆动若干滑动件(12)的固定和支撑基端部分,上述驱动机构的特征在于上述针座驱动机构包括支撑在主转动轴上的转动构件(29),上述第一杆(24)的一端可转动地装到针座(19)上,而另一端可转动地装到与转动构件(29)的转动轴偏心的一个位置上,和上述滑动件座驱动机构包括支撑在主转动轴上的转动凸轮,上述第二杆(21)的一端具有凸轮随动件,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到滑座(20)上。
2.按照权利要求1的复合针织针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转动凸轮具有形成内周向凸轮面(30a)和外周向凸轮面(30b)的凸轮壁部分(30),凸轮随动件包括一对滚动构件(22,23),它们贴靠在凸轮壁部分(30)上,从而将它保持在滚动构件(22,23)之间。
3.按照权利要求2的复合针织针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滚动构件(22,23)的支撑构件(23a)具有冲击吸收机构(33),用以消除滚动构件(23)和凸轮壁部分(30)的内外周向凸轮面(30a,30b)之间的间隙。
4.按照权利要求1的复合针织针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转动凸轮具有内周向凸轮面(32a)和外周向凸轮面(32b)形成的凸轮槽(32c),凸轮随动件包括单个滚动构件(31),它在滚动时贴靠凸轮槽(32c)的内外周向面(32a,32b)上。
5.按照权利要求4的复合针织针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滚动构件(31)的支撑构件(31a)具有冲击吸收机构,用以消除滚动构件(31)和凸轮槽(32c)的内外周向凸轮面(32a,32b)之间的间隙。
全文摘要
一种窄宽度针织机的复合针织针的驱动机构,能在高速而无跳动和工作失误的情况下,精确控制钩状针和针状滑动件的工作时间和行程。针座驱动机构由第一杆(24)摆动固定和支撑若干钩状针织针(11)的针座(19),该机构包括一主转动轴和一端可转动地连到针座(19)上、另一端连到与转动构件(29)的转动轴偏心的位置上。滑动件座驱动机构通过第二杆(21)摆动若干滑动件的固定和支撑端部,它包括支撑在主转动轴上的转动凸轮,以及一端具有凸轮随动件、另一端可转动地装到滑动件座(20)上的转动凸轮。
文档编号D04B27/08GK1254037SQ9912358
公开日2000年5月24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1998年11月16日
发明者松田靖彦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