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借针和分针功能的电脑横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248762阅读:来源:国知局
号凸轮、5号凸轮同步转动到I号位置,左起针吊目三角I号、左起针吊目三角2号、右起针吊目三角I号、右起针吊目三角2号、左编织三角、右编织三角处于工作状态;翻针三角复位不参与工作,此时后三角底板处于编织状态。
[0030]前针床上的编码盘转动至4号位时,左起针吊目三角I号、左起针吊目三角2号、右起针吊目三角I号、右起针吊目三角2、右编织三角向上升起参与工作;左编织三角,翻针三角复位不参与工作;此时前针床上的三角底板处于右借针状态,即前针床机头往右边移动,后针床上的织针参与编织向上移动,前针床上的织针向上移动1/5至2/5,挡住前针床的布片向上移动;
第三种工作状态为前针床翻针至后针床机头向右运行状态:前针床上的编码盘转动至7号位时,前针床上的三角底板上的左起针吊目三角I号、左起针吊目三角2号、右起针吊目三角I号、右起针吊目三角2号、左编织三角、右编织三角、翻针三角处于工作状态,前底板上的三角底板处于翻针状态。
[0031]同时,后针床上的编码盘转动至5号位,后针床的三角底板上的右起针吊目三角2号、左编织三角、右编织三角、翻针三角向上升起参与工作,左起针吊目三角I号、左起针吊目三角2号、右起针吊目三角I号复位不参与工作,即前三角底板上的织针处于翻针状态,后三角底板上的织针处于接针状态,此时机头带着纱线从左往右移动。
[0032]第四种工作状态为后针床翻针至前针床机头向左运行状态:后针床三角底板上的编码盘转动至7号位时,后针床三角底板上的左起针吊目三角I号、左起针吊目三角2号、右起针吊目三角I号、右起针吊目三角2号、左编织三角、右编织三角、翻针三角向上升起参与工作,此时后针床三角底板处于翻针状态。
[0033]前针床三角底板上的编码盘转动至6号位,前针床三角底板上的右起针吊目三角2号、左编织三角、右编织三角、翻针三角号向上升起参与工作,左起针吊目三角I号、左起针吊目三角2号、右起针吊目三角I号复位不参与工作;即后针床三角底板上的织针处于翻针状态,前针床上的三角底板上的织针处于接针状态,此时机带着纱线从左往右移动。
[0034]本发明通过把编码盘上的编码槽由五位增加为七位,并将原位于翻针三角下的一个编织三角改为一个左编织三角,一个右编织三角,使电脑横机增加了借针和分针功能,编织时,未参与编织的织针上升到编织时上升高度的1/5至2/5,挡住布片,使布片不会被参与编织的织针往上带形成拉扯造成废布。
[0035]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解释本发明的用途,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替代,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主权项】
1.带有借针和分针功能的电脑横机,主要包括三角底板(I)、电机(2)和编码盘(3),在三角底板上设有人字三角,人字三角下方设有翻针三角(11),在三角底板的下部从左向右依次设置左起针三角一号(14)、左起针三角二号(15)、右起针三角一号(16)、右起针三角二号(17),其特征在于:在翻针三角的左侧设置左编织三角(12),在翻针三角的右侧设置右编织三角(13);所述的编码盘上设有七个编码槽;工作时,参与编织的织针上升,未参与编织的织针上升到编织时上升高度的1/5至2/5,参与编织的织针把布片向上拉,未参与编织的织针自上而下压住布片,使参与编织的织针穿过布片,不会把布片拉扯上去,从而实现了脱针;当前针编织或吊目时,后针上升到参与编织时上升高度的1/5至2/5,后针不参与编织,而是挡住布片,使前针穿过布片,不会把布片拉扯上去,避免出现废布;当后针编织或吊目时,前针上升到参与编织时上升高度的1/5至2/5,前针并不参与编织,而是挡住受后针的影响向上移动的布片,使后针穿过布片,不会把布片拉扯上去,避免出现废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借针和分针功能的电脑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编织三角的右上角嵌到翻针三角的左侧壁里,两者形成阴阳配合,互相独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借针和分针功能的电脑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编织三角的左上角嵌到翻针三角的右侧壁里,两者形成阴阳配合,互相独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借针和分针功能的电脑横机,其特征在于:左编织三角为四方形,右下角为设有弧度的左走针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借针和分针功能的电脑横机,其特征在于:右编织三角为四方形,左下角为设有弧度的右走针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借针和分针功能的电脑横机,其特征在于:电机(2)朝向翻针三角的一端设有上输出轴,朝向左起针三角二号的一侧设有下输出轴;在下输出轴上,从电机外壳到下输出轴的末端依次安置编码盘(3)、I号凸轮(21)和2号凸轮(22);在上输出轴上,从电机外壳到上输出轴的末端依次安置4号凸轮(24)、3号凸轮(23)和5号凸轮(25);电机(2)转动,带动编码盘、I号凸轮、2号凸轮、4号凸轮、3号凸轮和5号凸轮同步转动,通过相应的I号控制杆(31)、2号控制杆(32)控制左起针三角一号(14)、左起针三角二号(15)、右起针三角一号(16)、右起针三角二号(17)向上升起参与工作或复位不参与工作;通过3号控制杆(33)、4号控制杆(34)、5号控制杆(35)带动翻针三角(11),左编织三角(12)、右编织三角(13)向上升起参与工作或复位不参与工作;通过电机工作带动编码盘和I号凸轮,2号凸轮,3号凸轮,4号凸轮和5号凸轮同步转动,分别控制翻针三角(11),左编织三角(12)、右编织三角(13)、左起针三角一号(14)、左起针三角二号(15)、右起针三角一号(16)、右起针三角二号(17)上升参与工作或复位不参与工作,从而使电脑横机增加了借针和分针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借针和分针功能的电脑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借针和分针功能包括以下四种工作状态: 第一种工作状态为后针床编织前针床左借针机头向左运行状态:后针床三角底板上的编码盘转动至I号位时,I号凸轮,2号凸轮,3号凸轮,4号凸轮,5号凸轮转动到I号位置,左起针吊目三角I号,左起针吊目三角2号,右起针吊目三角I号,右起针吊目三角2号,左编织三角12、右编织三角13处于工作状态;翻针三角11复位不工作,此时后三角底板处于编织状态;前针床编码盘转动至2号位,I号凸轮,2号凸轮,3号凸轮,4号凸轮,5号凸轮转动到2号位置,左起针吊目三角I号、左起针吊目三角2号、右起针吊目三角I号、右起针吊目三角2号、左编织三角向上升起参与工作;右编织三角、翻针三角复位不参与工作,此时的前三角底板处于左借针状态,即前针床机头往左边移动,后针床上的织针参与编织向上移动,前针床的织针不参与编织向上移动1/5至2/5,挡住前针床的布片向上移动; 第二种工作状态为后针床编织前针床右借针机头向右运行状态:后针床上的编码盘转动至I号位时,I号凸轮、2号凸轮、3号凸轮、4号凸轮、5号凸轮同步转动到I号位置,左起针吊目三角I号、左起针吊目三角2号、右起针吊目三角I号、右起针吊目三角2号、左编织三角、右编织三角处于工作状态;翻针三角复位不参与工作,此时后三角底板处于编织状态;前针床上的编码盘转动至4号位时,左起针吊目三角I号、左起针吊目三角2号、右起针吊目三角I号、右起针吊目三角2、右编织三角向上升起参与工作;左编织三角,翻针三角复位不参与工作;此时前针床上的三角底板处于右借针状态,即前针床机头往右边移动,后针床上的织针参与编织向上移动,前针床上的织针向上移动1/5至2/5,挡住前针床的布片向上移动; 第三种工作状态为前针床翻针至后针床机头向右运行状态:前针床上的编码盘转动至7号位时,前针床上的三角底板上的左起针吊目三角I号、左起针吊目三角2号、右起针吊目三角I号、右起针吊目三角2号、左编织三角、右编织三角、翻针三角处于工作状态,前底板上的三角底板处于翻针状态;同时,后针床上的编码盘转动至5号位,后针床的三角底板上的右起针吊目三角2号、左编织三角、右编织三角、翻针三角向上升起参与工作,左起针吊目三角I号、左起针吊目三角2号、右起针吊目三角I号复位不参与工作,即前三角底板上的织针处于翻针状态,后三角底板上的织针处于接针状态,此时机头带着纱线从左往右移动; 第四种工作状态为后针床翻针至前针床机头向左运行状态:后针床三角底板上的编码盘转动至7号位时,后针床三角底板上的左起针吊目三角I号、左起针吊目三角2号、右起针吊目三角I号、右起针吊目三角2号、左编织三角、右编织三角、翻针三角向上升起参与工作,此时后针床三角底板处于翻针状态;前针床三角底板上的编码盘转动至6号位,前针床三角底板上的右起针吊目三角2号、左编织三角、右编织三角、翻针三角号向上升起参与工作,左起针吊目三角I号、左起针吊目三角2号、右起针吊目三角I号复位不参与工作;即后针床三角底板上的织针处于翻针状态,前针床上的三角底板上的织针处于接针状态,此时机带着纱线从左往右移动。
【专利摘要】带有借针和分针功能的电脑横机主要包括三角底板、电机和编码盘。在三角底板上设有人字三角,人字三角下方设有翻针三角,在三角底板的下部从左向右依次设置左起针三角一号、左起针三角二号、右起针三角一号、右起针三角二号。在翻针三角的左侧设置左编织三角,在翻针三角的右侧设置右编织三角。通过把编码盘上的编码槽由五位增加为七位,并将原位于翻针三角下的一个编织三角改为一个左编织三角,一个右编织三角,使电脑横机增加了借针和分针功能,编织时,未参与编织的织针上升到编织时上升高度的1/5至2/5,挡住布片,使布片不会被参与编织的织针往上带形成拉扯造成废布。
【IPC分类】D04B15-36
【公开号】CN104562414
【申请号】CN201310491214
【发明人】姜亚东, 陈群芳
【申请人】中山市聚龙纺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3年10月2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