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色牢度红色系标准织物及其应用_3

文档序号:9412462阅读:来源:国知局
烘干至含潮5%,固色选用食盐、纯碱和烧碱进行处理,所述汽蒸采用100°C汽蒸60s,水洗皂洗选用皂液ZS99 0.5g/L,所述酸洗选用乙酸控制样布pH为6.5-7.5 ;
所述活性染料红F2B选用龙盛批号为05V7279的产品。
[0039]步骤(3)后整理:所述后整理为柔软处理,具体为柔软液进行乳液,然后烘干、防缩处理,所述柔软处理选用亲水型有机硅柔软剂,优选柔软剂CGF,如华达助染化工厂生产的柔软剂CGF。
[0040]经以上过程,得到1-4号标准织物,参照GB/T 18886-2002《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唾液色牢度》测定染色布的耐唾液色牢度,并用“GB/T 25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评定耐唾液色牢度的棉沾色级数,1-4号标志物依次对应耐唾液色牢度4、3-4、3、2-3等级,鉴定人员可依据该标准织物进行样品比对鉴定。
[0041]实验例I染色基布磨毛预处理对耐摩擦色牢度的影响
选择活性染料红F2B,染液浓度为10g/L对磨毛及未磨毛棉平纹布进行染色和柔软后整理,取染色布具有代表性的六个位置进行耐干、湿摩擦色牢度试验,分别考察磨毛预处理和未经磨毛预处理的染色布耐摩擦色牢度的差别,在标准光源下进行人工评级,结果见图1o
[0042]由图1知,经过磨毛预处理的耐干湿摩擦色牢度明显低于未经磨毛预处理的结果。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的沾色机理,主要是在摩擦机械力的作用下使织物表面未固着的染料直接转移至标准白布上造成的。所以织物经过磨毛处理后,一方面织物表面积的增加造成染色时吸附在织物表面的染料增多,形成更多的浮色;另一方面织物表面的绒毛纤维变长,在耐摩擦试验时增加了摩擦的阻力,这样更容易使染色织物表面的染料转移至标准白布上,双重作用造成磨毛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的下降。所以对于染出较低等级耐摩擦色牢度的标准织物可以考虑用磨毛织物。
[0043]实验例2染料浓度对染色布耐摩擦色牢度的影响
选用活性染料红F2B,染料染液浓度分别为lg/L,5g/L,10g/L,40g/L,60g/L对磨毛棉平纹布进行染色和柔软后处理,取染色布的正中位置进行耐干、湿摩擦色牢度试验,考察不同染液浓度对耐摩擦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见图2。
[0044]由图2知,染料浓度对活性染料染色织物耐摩擦色牢度影响较大。lg/L的染料浓度耐干摩擦色牢度为5级,耐湿摩擦色牢度等级为4级,随着染料浓度的不断增加,在不改变染色的其他工艺的情况下,织物的耐干湿摩擦色牢度会不断的降低,染料浓度达到60g/L时,织物的耐干摩色牢度为3级,耐湿摩擦色牢度仅为1-2级。这是因为所用的染料浓度越高,在织物表面堆积而形成浮色的几率越大,严重影响织物的耐湿摩擦色牢度。
[0045]通过以上试验发现,可以通过改变染料的浓度来控制染出不同等级的耐摩擦标准品O
[0046]实验例3柔软后整理对染色布耐摩擦色牢度的影响选择活性染料红F2B,染液浓度为10g/L对磨毛棉平纹布进行染色,染色后一半布样不做柔软后整理,另一半布样进行柔软后整理,在两种布样上分别取六个具有代表性的位置做耐摩擦实验,考察未经过柔软后整理和经过柔软后整理的染色布耐摩擦色牢度的差别,在标准光源下进行人工评级,结果见图3。
[0047]由图3知,未经柔软处理织物耐干摩擦色牢度各个部位不均匀,在2-3级至4级之间,经过柔软处理后织物耐干摩擦色牢度各个部位较均匀,均为4级;对于耐湿摩擦色牢度无论是经过柔软处理还是未经柔软处理的各个部位都比较均匀。说明经过柔软后整理可以明显改善织物染色的均匀性,尤其能改善耐干摩擦不均匀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在柔软后处理过程中,吸附在织物表面的染料及染色助剂在湿态状态下进行一次再分布,使染色变得更加均匀。
[0048]另外,经过柔软处理后织物耐干、湿摩擦色牢度比未经柔软处理的结果均有所提高。这是因为一方面在柔软处理过程中能去除部分沾在织物表面的浮色,另一方面柔软剂具有一定的润滑作用,会提高织物的平滑程度,在摩擦试验时可降低织物表面摩擦系数,从而减少部分染料脱落,使得耐摩擦色牢度会有一定的提高。
[0049]综上可得:
(I)经过磨毛预处理的耐干湿摩擦色牢度明显低于未经磨毛预处理的色牢度,所以在研制色牢度标准织物的过程中使用磨毛织物作为基布,其染色工艺相对容易控制,更容易获得不同等级尤其是低等级的耐摩擦色牢度标准织物。
[0050](2)随着染料浓度增加,耐摩擦色牢度等级随之降低。可以通过控制染料的浓度来得到不同等级的耐摩擦标准品。
[0051](3)染色织物柔软后整理可以改善活性染料对棉染色的均匀性,并且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耐干湿摩擦色牢度的等级。可以通过增加柔软后整理来提高标准织物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主权项】
1.一种纺织品色牢度红色系标准织物,其特征在于,以棉平纹布为坯布,采用如下制备方法制得,具体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I)前处理:坯布进行煮漂、烧毛和丝光处理; 步骤(2)染色:采用活性红色染料或涂料进行不同浓度的染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品色牢度红色系标准织物,其特征在于,步骤(I)后进行磨毛处理,然后进行步骤(2)染色。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织品色牢度红色系标准织物,其特征在于,步骤(2)后进行后整理,所述后整理为柔软处理,所述柔软处理选用亲水型有机硅柔软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织品色牢度红色系标准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染色为连续式染色工艺,包括乳料、烘干、固色、汽蒸、水洗皂洗、酸洗、过乳车和烘干的工艺步骤;所述乳料选用活性染料红F2B,带液率65%,所述汽蒸采用100°C汽蒸60s,所述酸洗控制样布 pH 为 6.5-7.5。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织品色牢度红色系标准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染色选用涂料染色工艺,选用涂料红进行乳料,后进行热风烘干、落布;所述涂料红选用涂料红FFG,带液率65%。6.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纺织品色牢度红色系标准织物在耐摩擦色牢度检测及评级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标准织物具体制备方法包括:前处理、染色和后整理;所述染色工艺采用连续式染色时,制备包括磨毛处理,染料依次选用5、10、30、40g/L浓度,制成1-4号标准织物;所述染色工艺采用涂料染色工艺时,不经磨毛处理时,染料选用5g/L浓度制成5号标准织物,经磨毛处理时染料依次选用8、10、20g/L浓度,制成6-8号标准织物;所述1-8号标准织物分别对应耐干摩擦色牢度4-5、4、3-4、3、2-3、2、1-2、I级,分别对应耐湿摩擦色牢度3_4、2_3、2、1_2、1_2、1、1、I等级,进彳丁样品比对评级及检测过程规范性考核。7.权利要求4所述的纺织品色牢度红色系标准织物在耐汗渍色牢度检测及评级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标准织物具体制备方法为:前处理、连续式染色和后整理,其中连续式染色时染料依次选用0.5、l、5、40g/L浓度,制成标准织物,依次对应耐汗渍色牢度4、3-4、3、.2-3等级进行样品比对评级及检测过程规范性考核。8.权利要求4所述的纺织品色牢度红色系标准织物在耐唾液色牢度检测及评级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标准织物具体制备方法为:前处理、连续式染色和后整理,其中连续式染色时染料依次选用0.5、5、10和40g/L浓度,制成标准织物,依次对应耐唾液色牢度4、3-4、.3,2-3等级,进行样品比对评级及检测过程规范性考核。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品色牢度红色系标准织物,其以棉平纹布为坯布,采用包括前处理和染色的制备方法获得;本发明还涉及该标准织物在纺织品色牢度检测及评级中的应用,其中耐摩擦色牢度标准织物涉及8个色牢度等级,耐汗渍色牢度涉及4个色牢度等级,耐唾液色牢度涉及4个色牢度等级。本发明将原有的灰卡检测转化为本发明得到的标准织物比对检测,检测更加直观,受到检测者主观影响减小,提高检测准确率;本发明还可应用于各种色牢度检测过程规范性的考核。该标准织物的工艺经改进,其制备过程可控、色彩准确度高,应用前景广泛。
【IPC分类】D06B21/00, D03D13/00, D03D15/00, D06P3/66, D06P1/38, G01N1/28, D06C11/00, D06C9/02, G01N19/04, D06B7/00
【公开号】CN105133388
【申请号】CN201510596739
【发明人】高友军, 刘锦瑞, 董亚楠, 郭志慧, 张更生, 王治文, 孙丽霞, 王文丽, 张向丽, 赵素敏, 尚雪莹
【申请人】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8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