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物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781520阅读:来源:国知局
使用人员可通过投入口 11向滚筒3内部投入洗涤物,且可向壳体I的外部引出储存于滚筒3内部的洗涤物。
[0043]如图2所示,上述热风供给部5包括:循环流路51、53、55,用于向上述外桶2的前方引导从上述外桶2内部排出的空气;鼓风机57,设置于上述循环流路,用于使外桶2内部的空气循环;以及热交换部59,设置于上述循环流路的内部。
[0044]上述循环流路可包括:第一连接管53,与外桶2的后方相连接;管51,与上述第一连接管53相连接,并设有热交换部59 ;以及第二连接管55,用于向上述外桶的前方引导从上述管51排出的空气。
[0045]上述第一连接管53作为与位于外桶2的圆周面后方的排气部27相连接的流路,优选地,由振动绝缘部件(橡胶等)来设置上述第一连接管53。
[0046]这是为了防止当滚筒3旋转时向外桶2传递的振动通过第一连接管53向位于管51内部的热交换部59传递。
[0047]为了更有效地阻断在上述外桶2所发生的振动向管51及热交换部59传递,上述第一连接管53可呈波纹管(bellows)形态。
[0048]只要可向外桶的前方引导从上述管51排出的空气,上述第二连接管55可与外桶2的任何区域相连接,图2示出第二连接管55通过密封圈23向外桶2内部供给空气的一例。这种情况下,还可在上述密封圈23设有与上述第二连接管55相连通的供给部29。
[0049]上述鼓风机57可设置于上述第二连接管55,上述鼓风机57可包括位于第二连接管内部的叶轮(参照图6)571、用于使上述叶轮旋转的叶轮电机(573)。
[0050]如图3所示,上述管51包括:流入部511,与第一连接管53相连通;以及连通部513,与上述第二连接管55相连通。因此,上述管51为向第二连接管55引导向流入部511供给的空气。
[0051]另一方面,上述管51可包括:底座51a,用于支撑热交换部59 ;以及盖51b,固定于上述底座,这种情况下,上述流入部511及连通部513可设置于底座51a。
[0052]设置于本发明的热交换部59可包括热栗。这种情况下,设置于热交换部59的第一热交换器(591,蒸发器)及第二热交换器(593,冷凝器)固定于管51内部,压缩部595对从蒸发器591排出的制冷剂进行加压来向冷凝器593供给上述制冷剂,向冷凝器593供给的制冷剂需经由膨胀部597重新向蒸发器591供给。
[0053]如图4所示,上述蒸发器591可包括第一热交换板591b及固定于上述第一热交换板591b的第一制冷剂管591a。
[0054]上述第一热交换板591b可包括沿着循环流路的长度方向(空气的流动方向)并排固定的多个金属板,这种情况下,各个第一热交换板591b以沿着循环流路的宽度方向L2相互隔开规定距离的方式配置。上述第一制冷剂管591a提供制冷剂的移动流路,而上述第一制冷剂管591a并固定于第一热交换板591b。
[0055]在上述蒸发器591中,制冷剂通过从流入管51的空气吸收热量来蒸发。因此,蒸发器591将成为通过对空气进行冷却来去除空气中所包含的水分(除湿)的机构。
[0056]为了通过上述蒸发器591向循环流路的外部排出从空气中去除的水分(冷凝水),还可在上述管51设有冷凝水排出部54,上述冷凝水排出部54可通过排出管541来与排水部25相连接。
[0057]在上述冷凝器593中,对制冷剂进行冷凝。在制冷剂的冷凝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向经由冷凝器的空气传递,因而冷凝器593将成为对经由蒸发器591的空气进行加热的机构。
[0058]上述冷凝器593也可包括多个第二热交换板593b及固定于上述第二热交换板593b的第二制冷剂管593a。
[0059]上述蒸发器591及冷凝器593可固定在设置于管51内部的第一放置部515,上述第一放置部515可包括:第一支撑部515c,用于支撑蒸发器591的下部面;第二支撑部515b,用于支撑冷凝器593的下部面;以及隔板515a,设置于蒸发器591和冷凝器593之间。这是为了防止从通过上述蒸发器591的空气中去除的冷凝水向冷凝器593流动,且可使冷凝水容易向冷凝水排出部54流动。
[0060]另一方面,如图5A所示,设置于本发明的循环流路51、53、55位于外桶2的圆周面的上部,因而蒸发器591所处的空间的体积和冷凝器593所处的空间的体积可互不相同。
[0061]若固定上述蒸发器591的区域的管的高度Hl和固定冷凝器593的区域的管的高度H2不同,则蒸发器591的热交换量和冷凝器593的热交换量有可能发生失衡。
[0062]这种情况下,蒸发器591或冷凝器593的体积受管51的形状的限制,因而有可能产生无法通过增加蒸发器591或冷凝器593的体积来解决蒸发器591的热交换量和冷凝器593的热交换量之间的失衡的问题。
[0063]参照图5A进行说明,即使为了增加冷凝器593的体积而向蒸发器591方向增加第二热交换板593b的长度,第二热交换板593b也会受管51的干扰,因而难以以不改变管51的形状的方式增加第二热交换板593b的长度。
[0064]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在设置于本发明的冷凝器593中,制冷剂管中的一部分可固定于蒸发器591的第一热交换板591b。
[0065]S卩,如图5B所示,若上述蒸发器591包括第一热交换板591b及固定于第一热交换板591b的第一制冷剂管591a,上述冷凝器593包括与经由第一热交换板591b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第二热交换板593b以及固定于上述第二热交换板593b的第二制冷剂管593a,则上述第二制冷剂管593a中的一部分可固定于第一热交换板591b。
[0066]具体地,通过上述第一制冷剂管591a来经由第一热交换板591b的制冷剂在经由压缩部595之后流入第二制冷剂管593a,第二制冷剂管593a依次通过第一热交换板591b及第二热交换板593b。根据上述结构,可增加第二制冷剂管593a的长度,以此,可调节蒸发器591的热交换量和冷凝器593的热交换量之间的均衡。另一方面,通过上述第二制冷剂管593a从第二热交换板593b排出的制冷剂经过连接管597a及膨胀部597重新向第一制冷剂管591a供给。
[0067]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100还可包括过滤部7,上述过滤部7通过对从外桶2排出并流入循环流路的空气进行过滤,来防止异物推及于热交换部59。
[0068]如图7A及图7B所示,设置于本发明的上述过滤部7可包括:过滤器框架71,位于热交换部59和流入部511之间;过滤器73,固定于上述过滤器框架来过滤空气,并位于循环流路的截面;以及过滤器洗涤部75,固定于上述过滤器框架71,用于向上述过滤器73喷射洗涤水。
[0069]上述过滤器框架71可包括:本体711,设置于上述管51的截面(与空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截面);以及开放面715,贯通上述本体。
[0070]这种情况下,上述过滤器73固定于上述本体711,并位于上述开放面715。
[0071]上述过滤器洗涤部75可包括:流路本体751,固定于上述本体711,用于使洗涤水流入;以及排出孔755,用于使上述流路本体751内部的洗涤水向上述过滤器73排出。
[0072]上述流路本体751可固定于上述开放面715的上部,可通过以贯通管51的方式露出在于管51的外部的连接本体753来从供水源接收洗涤水。
[0073]另一方面,优选地,上述排出孔755喷射洗涤水,来可使残留于上述过滤器73的异物向上述流入部511方向移动。这是为了使从上述过滤器73分离的异物在通过流入部511、第一连接管53及排气部27流入来外桶2的内部之后,当排水部25工作时,向壳体I的外部排出。
[0074]进而,优选地,上述过滤部7可以以可拆装的方式设置于循环流路。S卩,优选地,上述过滤器框架71以可从上述管51引出的结构设置。为此,在上述管51还可包括用于插入上述过滤器框架71的插入孔(未图示)。
[0075]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可在上述管51还可设有用于支撑上述过滤器框架71的第二放置部517,这种情况下,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