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材扣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9239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板材扣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材扣接机构,尤其指一种无需借助任何工具,即可进行快速组装的板材扣接机构。
板材的固定与连接方式,已广泛见于组合式隔间或屏风系统,其安装方式大抵是在板材内面经螺纹连接扣片或钩片,以便扣接或钩挂于纵向设置的隔间骨材上,形成板材和骨材间的连接。
但对于无法经螺纹连接扣片或钩片的板材,诸如玻璃、磁砖乃至于石质板材,则无法以传统的方式将其固设在骨材上,作为空间区隔,甚至装饰的用途。请参阅


图1A及
图1B所示,即以已知板材(玻璃板)连接机构为例,其主要是在一要架设墙板的位置,设置若干纵、横向交错的骨材A、B,且各骨材中央与板材诸如玻璃板C的结合面,各自凹设一组配槽D1及D2,以及若干呈相对并供防水条H嵌入的凹槽,然后将一固定座F,藉内具十字交错且互不连接的四支嵌榫E,分别嵌入两骨材A及B交接处的组配槽D1和D2,以便压掣四片玻璃板C的四角隅,再藉一螺栓G穿越固定座F中央所预设的螺孔及各玻璃板C之间隙后,进而与骨材A锁固连接,以便将四片玻璃板C的毗邻端角定位。该连接机构的缺失在于,这些玻璃板C必需裁切呈块状,以利各嵌榫E嵌入组配槽D1或D2内,故各玻璃板C间具有明显的缝隙C1。此外,各玻璃板C底缘跨置在嵌榫E,使固定座F负荷甚大。再者,藉由螺栓G与骨材A锁固的过程,使固定座F迫紧四片玻璃板C的角隅,除造成组装的繁复外,由于玻璃板C的数量甚多,故组装时,各玻璃板C的水平和垂直定位也困扰着施工人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板材扣接机构,使其稳定性极佳,施工人员可视板材长度及重量有选择地将扣接件结合在框件上,使板材更为牢固,施工时无需借助任何工具即可连接,除提高工效外,还兼顾施工质量。
实施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其该机构包括一框架为一等断面框体,其至少一侧的架片中段侧向延伸一扣框件,该扣框件顶、底面各水平延伸一分别与两板材衔接的承载部与支撑部,且该承载部前缘向下垂设一挡片,其与支撑部之间具有一嵌槽;至少一扣接件为片状物,其背面突设一尺寸对应于嵌槽的轴杆,该轴杆底缘侧向延伸长度大于嵌槽且宽度对应于嵌槽的回转片;藉轴杆连同回转片一并插入嵌槽,随即将扣接件向下同转,使回转片与挡片内壁相抵,进而使扣接件与架片共同夹持两板材;该回转片与轴杆一侧呈一体设一弧形隆起部,当该隆起部触及挡片内壁时,将扣接件向内拉而与架片紧密包夹两板材;扣接件背面贴合一具有弹性的使该垫片与板材形成较佳贴合关系的垫片;垫片是容置在扣接件背面所预设的长形片槽内;扣接件前方两侧各设一利于手指握持与操作的握持部;两握持部间设一饰槽;板材为单一材料所制成;板材为双层或以上的材料所组成;板材为整片状或块状的。
现在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板材扣接机构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A及1B为已知板材连接机构的示意图及组合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板材扣接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扣接件的背视图;图4A及图4B为本实用新型要组装的前视图及剖面图;图5A及图5B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后的前视图及剖面图。
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板材扣接装置基本上由一框架1及一或以上的扣接件2所组成。
其中,框架1为一等断面的框体,其至少一侧的架片11中段侧向延伸一扣框件12,其顶、底面各水平延伸一承载部13和一支撑部14,以便分别与两板材P1和P2衔接。该承载部13前缘向下垂设一挡片15,且该挡片15与支撑部14之间具有一嵌槽16。
此外,这些板材P1和P2实施时可以是单一材料所制成的平板,诸如玻璃;或者如图4A和图4B所示为双层或以上的材料所组成,诸如玻璃板与塑胶板的结合。再者,这些板材P1和P2的厚度大于扣框件12,以利夹持在架片11与后述扣接件2之间。
扣接件2为一片状物,其背面突设一尺寸对应于嵌槽16的轴杆21,该轴杆21底缘侧向延伸一长度大于嵌槽16且宽度对应于嵌槽16的回转片22,以利回转22及轴杆21可轻易地插入嵌槽16内。
其中,该回转片22与轴杆21一侧突设一弧形隆起部23,当该隆起部23触及挡片15时,可产生渐增性迫紧效果,使扣接件2与架片11更加夹紧两板材P1和P2。再者,为使扣接件2与板材P1和P2形成较佳的接触,其背面可直接贴合一具有弹性的垫片3,诸如橡胶片;或者设一长形片槽24,以容置该垫片3。尤其是,该扣接件2前方两侧各凹设一握持部25,以利手指的握持与操作,且该两握持部25间设一道饰槽26做为修饰,并可藉以判别该扣接件2旋转至定位后,是否与嵌槽16保持水平。
请参阅图4A至图5B,本实用新型进行组装时,首先将板材P1和P2分别置于承载部13之上和支撑部14之下,然后将扣接件2的轴焊21连同回转片22一并插入嵌槽16内(如图4A及图4B所示)。此时,施工人员以手指分别握住两握持部25,并向下回转90度,使回转片22在回转的过程中,直接与挡片15内壁相抵,或者藉回转片22一侧的隆起部23逐渐对挡片15内壁挤压,可将整片扣接件2朝着板材P1和P2向内拉,并与架片11包夹两板材P1和P2,使垫片3紧密地与板材P1和P2接触(如图5A及图5B所示),进而固接在框架1上。
经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由于板材是支撑在承载部之上,故稳定性极佳。此外,施工人员可视板材的长度及重量,选择性地将扣接件结合在扣框件上,使板材更为牢固。再者,本实用新型在施工时,无需借助任何工具即可直接将扣接件与框架连接,除提高工作效率外,同时还兼顾施工品质。尤其是,本实用新型板材可整片或块状进行组装,而不再局限于块状,且组装后的成品毫无接缝,更增添整体的美观性,实为同类产品前所末见之一大佳作。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乃较佳实施例之一,举凡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并为熟习该项技术人员所易于推知的,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权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板材扣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机构包括一框架为一等断面框体,其至少一侧的架片中段侧向延伸一扣框件,该扣框件顶、底面各水平延伸一分别与两板材衔接的承载部与支撑部,且该承载部前缘向下垂设一挡片,其与支撑部之间具有一嵌槽;至少一扣接件为片状物,其背面突设一尺寸对应于嵌槽的轴杆,该轴杆底缘侧向延伸长度大于嵌槽且宽度对应于嵌槽的回转片;藉轴杆连同回转片一并插入嵌槽,随即将扣接件向下回转,使回转片与挡片内壁相抵,进而使扣接件与架片共同夹持两板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扣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回转片与轴杆一侧呈一体设一弧形隆起部,当该隆起部触及挡片内壁时,将扣接件向内拉而与架片紧密包夹两板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扣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扣接件背面贴合一具有弹性的使该垫片与板材形成较佳贴合关系的垫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材扣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垫片是容置在扣接件背面所预设的长形片槽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扣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扣接件前方两侧各设一利于手指握持与操作的握持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材扣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两握持部间设一饰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扣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板材为单一材料所制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扣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板材为双层或以上的材料所组成。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板材扣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板材为整片状或块状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板材扣接机构包括:一框架为一等断面框体,其至少一侧的架片中段侧向延伸一扣框件,该扣框件顶,底面各水平延伸一承载部与支撑部分别与两板材衔接,该承载部前缘向下垂设一挡片,其与支撑部之间具有一嵌槽;至少一扣接件为片状物,其背面突设对应嵌槽的轴杆,该轴杆底缘侧向延伸宽度对应于嵌槽的回转片;藉轴杆连同回转片一并插入嵌槽即将扣接件向下回转,由回转片与挡片内壁相抵使扣接件与架片共同夹持两板材。
文档编号E04B1/61GK2419290SQ0023397
公开日2001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9日
发明者薛益成 申请人:薛益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