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伸缩提升式筒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069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整体伸缩提升式筒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涉及一种在建筑领域中使用的井筒施工装置,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的电梯井和储井等施工中使用的整体收缩提升式内井芯筒模。
目前高层建筑的电梯井和储井,其横截面形状大都为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在施工中使用的内芯筒模,为了施工方便,都采用可伸缩结构,一般可伸缩结构,国内多利用铰链结构,如专利第94213237.8号中所述的井筒施工装置。另外,专利第96202912.2号中的高层建筑电梯井筒模虽比铰链式筒模在结构上有了较大的改进,但其还存在有不足之处即角模与墙模之间用连接件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凝并固后进行拆模时,只有墙模与墙面脱离,而角模只能通过墙模的带动来剥离混凝土墙面,这样容易损伤角模处的混凝土墙面,另外墙模与角模的连接处以端口连接,有较大的缝隙,混凝土浆便会渗入到缝隙中,导致墙面不平,同时其两者的连接处必须保证一定的角度,才能保证墙模与角模在同一平面上,从而提高了其加工难度。又因其互相垂直的墙模只通过一棘轮螺杆带动,从而对棘轮螺杆的强度要求较高。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角模与平模都可离开墙面一定距离,以保证在取模时不会损坏墙面的整体伸缩提升式筒模。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角模与平模在同一平面上,且减少缝隙以保证墙面平整度的整体伸缩提升式筒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中的整体伸缩提升式筒模由筒模外筒和筒模内筒组合而成,筒模外筒与筒模内筒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筒模外筒又由筒模平模和筒模角模构成,其中筒模平模是一用槽钢来作为竖龙骨和横龙骨的钢板,并且在其横龙骨上垂直焊接螺栓;筒模角模由两钢板通过肋板焊接成直角,并且在肋板的角平分线上焊接有螺栓。筒模内筒由槽钢焊接而成,在相对于筒模外筒上螺栓的位置处焊接有槽钢,并且在两槽钢上均设有供螺栓穿设的孔,同时两槽钢间的距离为可以放置一螺母。筒模内筒通过螺栓与螺母设置于筒模外筒内部,并与筒模外筒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筒模外筒上设有挂环,便于吊挂该整体伸缩提升式筒模。
筒模外筒上设有L型的限位板,以控制筒模平模和筒模角模的伸缩距离。
筒模平模与筒模角模的连接为企口式连接,即筒模平模的钢板两端分别焊接有与槽钢规格相同的角钢,并且角钢与钢板平行焊接的一边比钢板长出一定距离,同时,筒模角模的钢板比其肋板长,其长出的距离至少比角钢与钢板平行焊接的一边长出钢板的距离长。
角钢与钢板平行焊接的一边比钢板长出的距离为2-3厘米。
筒模内筒与筒模外筒之间的距离为5-10厘米,最好为8厘米。
在使用该整体伸缩提升式筒模时,首先用扳手拧动与筒模角模螺栓螺接的螺母,将筒模角模调到施工所需要的位置;再用扳手拧动与筒模平模螺栓螺接的螺母,将筒模平模调到施工所需要的位置,使得筒模角模与筒模平模的钢板在同一平面上,并且筒模角模与筒模平模的钢板刚好接合。接着用吊车把整个筒模吊放入施工位置,进行混凝土浇筑,等浇筑完成并凝固后进行拆模时,先用扳手先反向拧动与筒模平模螺栓螺接的螺母,使得筒模平模往后移动一定距离,再用扳手反向拧动与筒模角模螺栓螺接的螺母,使得筒模角模也往后移动一定的距离,则筒模角模和筒模平模都离开混凝土墙面一定距离,最后用吊车将筒模从井内吊出。因事先筒模已脱离混凝土墙面,以致于在吊出筒模时不会损伤墙面;又因筒模平模与筒模角模的钢板之间完全接合,混凝土浆不会从接缝处渗入,并且两者的钢板在同一平面上,从而使得墙面更加平整。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整体伸缩提升式筒模的俯视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筒模外筒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筒模内筒的俯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整体伸缩提升式筒模的结构透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筒模平模与筒模角模的连接方式图。

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中整体伸缩提升式筒模由筒模外筒1和筒模内筒2组合而成,筒模外筒1与筒模内筒2之间用螺栓3连接,螺栓3没有螺纹的一端直接与筒模外筒1焊接,有螺纹的一端穿过筒模内筒2,与设置在筒模内筒2中间的螺母4螺接。
由图2可知,筒模外筒1分别由4个筒模平模5和4个筒模角模6构成,图2为筒模平模5与筒模角模6没有完全接合的状况。
由图2和图4可知,筒模平模5主要由一钢板7构成,在钢板7的后面竖向焊接有多根槽钢8作为筒模平模5的竖龙骨,对钢板7起竖向加强筋的作用,槽钢8的根数由整体伸缩提升式筒模的大小来决定。同时在钢板7的两端各焊接一根角钢9,其中角钢9的规格大小与槽钢8的规格大小相等,并且在焊接角钢9时,角钢9与钢板7平行的一边比钢板7长出2-3厘米。在槽钢8和角钢7的另一边横向焊接有数根槽钢10,以作为筒模平模5的横龙骨,同样起到横向加强筋的作用,该槽钢10可以比槽钢8的规格大,也可以与槽钢8的规格相同。其数量同样由整体伸缩提升式筒模的大小来确定。另外在槽钢10上垂直焊接两个螺栓3,螺栓3与槽钢10不焊接的一端带有足够长的螺纹段;槽钢8上焊接有挂环,便于对吊挂起该筒模。
筒模角模6由两块钢板31通过多块钢板肋32焊接成一直角,在钢板肋32上焊接有螺栓3,其中钢板31也可以由角钢代替。但是钢板肋32与钢板31焊接后,在筒模角模6与筒模平模5接合处只少留有与角钢9比钢板7长出的距离,甚至更长。
筒模平模5与筒模角模6的连接为企口式连接,如图5所示,即筒模平模5中角钢9长出钢板7的部分插入筒模角模5的钢板31后面,使得筒模平模5的钢板7与筒模角模6的钢板31完全接合。
由图3和图4可知,筒模内筒2由上下两圈槽钢21焊接而成,中间用槽钢作支架,其中槽钢21的开口朝外,在相对于筒模外筒1中螺栓3的位置各焊接有槽钢22,槽钢22的开口朝内,并且在槽钢21与槽钢22上均有一供螺栓3穿设的孔,同时槽钢21与槽钢22之间的距离为可以放置一螺母4。
再由
图1可知,筒模内筒2通过螺栓3、螺母4与筒模外筒1连接起来,保证外缘槽钢21与筒模外筒2的横龙骨槽钢10之间的距离为5-10厘米,最好为8厘米。另外,筒模外筒1上焊接有L型限位板24,筒模内筒2刚好卡在限位板24内,以限止筒模外筒1的最大位移。
在使用该整体伸缩提升式筒模时,首先用扳手拧动与筒模角模6螺栓螺接的螺母4,将筒模角模6调到施工所需要的位置;再用扳手拧动与筒模平模5螺栓螺接的螺母4,将筒模平模5调到施工所需要的位置,使得筒模角模6与筒模平模5的钢板31、7在同一平面上,并且筒模角模6与筒模平模5的钢板31、7刚好接合。接着用吊车把整个筒模吊放入施工位置,进行混凝土浇筑,等浇筑完成并凝固后进行拆模时,先用扳手先反向拧动与筒模平模5螺栓螺接的螺母4,使得筒模平模5往后移动一定距离,再用扳手反向拧动与筒模角模6螺栓螺接的螺母4,使得筒模角模6也往后移动一定的距离,则筒模角模6和筒模平模5都离开混凝土墙面一定距离,最后用吊车将筒模从井内吊出。因事先筒模已脱离混凝土墙面,以致于在吊出筒模时不会损伤墙面;又因筒模平模5与筒模角模6的钢板7、31之间完全接合,混凝土浆不会从接缝处渗入,并且两者的钢板在同一平面上,从而使得墙面更加平整。
权利要求1.一种整体伸缩提升式筒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筒模由筒模外筒(1)和筒模内筒(2)组合而成,筒模外筒(1)与筒模内筒(2)之间通过螺栓(3)连接;筒模外筒(1)由筒模平模(5)和筒模角模(5)构成,其中筒模平模(5)是一用槽钢(8)、(10)来作为竖龙骨和横龙骨的钢板(7),并且在横龙骨上垂直焊接螺栓(3),筒模角模(6)由两钢板(31)通过肋板(32)焊接成直角,并且在肋板(32)的角平分线上焊接有螺栓(3);筒模内筒(2)由槽钢(21)焊接而成,并且在相对于筒模外筒(1)上螺栓(3)的位置处焊接有槽钢(22),并且在两槽钢上均设有供螺栓(3)穿设的孔,同时两槽钢间的距离为可以放置一螺母(4),筒模内筒(1)通过螺栓(3)与螺母(4)设置于筒模外筒(1)内部,并与筒模外筒(1)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伸缩提升式筒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筒模平模(5)与所述筒模角模(6)之间的连接方式为企口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伸缩提升式筒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筒模内筒(2)与筒模外筒(1)之间的距离为5-10厘米,最好为8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伸缩提升式筒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筒模外筒(2)设有挂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伸缩提升式筒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筒模外筒(2)上设有L型限位板。
专利摘要一种高层建筑中使用的整体伸缩提升式筒模,该筒模由通过螺栓连接的外筒和内筒构成。外筒由平模和角模构成,在平模和角模上各垂直焊接螺栓。内筒由槽钢焊接而成,在相对于外筒上螺栓的位置处焊接槽钢以及设置供螺栓穿设的孔,并在两槽钢间用一螺母与螺栓螺接。在混凝土凝固后进行拆模时,用扳手拧动螺母,使得平模和角模均往后移一定距离,脱离墙面,使得在吊出筒模时不损伤墙面;进而平模与角模的钢板在同一平面上,使得墙面更加平整。
文档编号E04G15/06GK2454479SQ0025656
公开日2001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30日
发明者余雷 申请人:余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