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帐篷架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3059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帐篷架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帐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折叠帐篷架结构改良。
背景技术
帐篷可为出外旅游、野炊或从事其它户外作业的人们提供一个临时性遮阳挡雨的场所,在现代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帐篷有两种结构一种为组装式,该类帐篷使用时先将各帐篷骨架组装好,再将篷布覆盖其上并系牢方可使用。这类帐篷组装及拆卸均很麻烦,且骨架零散,不好携带。另一种为折叠式,该类帐篷之各骨架连为一体,可折叠收放,安装及拆卸较为方便,但是目前大多数的折叠帐篷由于其顶蓬骨采用空间桁架结构,导致折叠帐篷的整体重量较大,携带不是很方便,而且由于空间桁架的结构较为复杂,因而这种折叠帐篷的顶蓬骨的稳定性也不好,稍一遇风就容易出现左右摆动的现象。随后出现伞顶式帐篷,其顶篷结构有相应地简化,打开时呈若干伞具相互排列连接;但是由于两相邻伞顶之间距离较长,位于中间的篷布呈悬空状,缺少支撑,篷面松弛并有下沉形态,影响帐篷的使用。

发明内容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安装及拆卸均很方便,折收后体积较小,携带方便,且篷布打开时有足够的支撑,布面绷起平滑的折叠帐篷架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帐篷之下巢活动套接于立柱上,立柱的上端与上巢连接,大支撑杆的一端枢接于上巢,另一端与小支撑杆枢接,小支撑杆的另一端枢接于顶巢上;支顶杆的一端枢接于大支撑杆的中段,另一端枢接于下巢上,相邻两立柱上的上巢、.下巢之间分别有若干支杆连接,且各连接支杆间相互交叉铰接后构成活动四边形之支架,帐篷架上、位于相邻两顶巢之间设有辅助顶巢,辅助顶巢由一辅助顶杆支撑,同时,辅助顶巢与相邻两顶巢之间由相互枢接的大、小辅助支撑杆连接,大辅助支撑杆的外端与顶巢枢接,而小辅助支撑杆的外端与辅助顶巢枢接;所述辅助顶杆的中段套设一导座,该导座固设在相应活动四边形支架的上侧支杆上,而辅助顶杆的下端连接于对应活动四边形支架的下侧支杆上。
所述大支撑杆与小支撑杆枢接的一端上设有容纳槽与小支撑杆之枢接部相配合;大支撑杆、小支撑杆、支杆及支顶杆可为各种形状的实体杆体或空心杆体。
所述辅助顶杆为伸缩式套管体,其支撑的辅助顶巢的顶端面呈平面状;所述大辅助支撑杆与小辅助支撑杆枢接的一端上设有容纳槽与小辅助支撑杆之枢接部相配合,大辅助支撑杆为一伸缩式套管体。
所述立柱可制作为伸收式二段或多段柱体;上巢之上端面为一斜面。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只需将下巢上下滑动即可通过大小支撑杆、支顶杆及支杆相互的连贯动作而实现帐篷架的打开及收合,使用很方便,而且收合后帐篷架的体积较小,携带极为轻便;同时两相邻的顶巢之间设有辅助顶巢,由其支撑中间的篷布,使篷布绷起更平滑,外形美观大方。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图1局部结构放大图;附图3为大辅助支撑杆的立体分解示意图;附图4为辅助顶杆立体分解示意图;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半收合示意图;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完全收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附图1~6,本实用新型包括有若干立柱1、顶巢2、小支撑杆3、大支撑杆4、上巢5及下巢6,立柱1下端连接一固定座11,下巢6活动套接于立柱1上,立柱1的上端与上巢5固定连接。大支撑杆4的一端枢接于上巢5,另一端与小支撑杆3枢接,并设有容纳槽41与小支撑杆3之枢接部31相配合;小支撑杆3的另一端枢接于顶巢2上,小支撑杆3与其枢接部31可为一体制作或分开制作后接合为一体。支顶杆7的一端枢接于大支撑杆4的中段,另一端枢接于下巢6上,相邻两立柱1上的上巢5、下巢6之间分别有若干支杆8连接,且各连接支杆8间相互交叉铰接后构成可活动伸收的平行四边形支架。帐篷架上、位于相邻两顶巢2之间设有辅助顶巢90,辅助顶巢90由一辅助顶杆91支撑,同时,辅助顶巢90与相邻两顶巢2之间由相互枢接的大、小辅助支撑杆92、93连接,大辅助支撑杆92的外端与顶巢2枢接,而小辅助支撑杆93的外端与辅助顶巢90枢接;所述辅助顶杆91的中段套设一导座94,导座94固设在对应活动四边形支架的上侧支杆8上,而辅助顶杆91的下端连接于相应活动四边形支架的下侧支杆8上。
附图3、4所示,辅助顶杆91为伸缩式套管体,其支撑的辅助顶巢90的顶端面呈平面状;大辅助支撑杆92与小辅助支撑杆93枢接的一端上设有容纳槽921与小辅助支撑杆93之枢接部相配合,大辅助支撑杆92为一伸缩式套管体。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下巢6向上推移,这时连接于下巢6上的支顶杆7及支杆8均往外展开,支顶杆7的一端作用于大支撑杆4使其绕上巢5之枢接点向上撑开,大支撑杆4的另一端上移的同时作用于小支撑杆3,小支撑杆3的另一端撑起顶巢2,直至小支撑杆3与大支撑杆4展开为同一轴线上,这时下巢6内的扣槽与立柱1上的扣勾12扣合连接,从而扣住下巢6,防止下巢6下滑,进而支撑住大支撑杆4,最终将整个帐篷架撑开。对于支杆8往外展开的同时,若干根相互铰接的支杆8相互作用,活动平行四边形变化而撑开相邻立柱1,使帐篷架展开为一既定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或多边形等。支杆8展开及两相邻顶巢2的距离拉长的同时,辅助顶杆91则在连接其下端的支杆8上推作用而使辅助顶杆91沿上侧的导座94向上移动,配合大、小辅助支撑杆92、93的展开,最终顶起辅助顶巢90而支撑中段的篷布。最后通过立柱1下端上的固定座11,将各立柱1固定于地面或其它适当位置,即帐篷安装完成;上巢5的上端面为一斜面,这样,覆盖于其上的帐篷布有一斜度,方便雨水滑落。
当使用完后,拆卸时先将固定座11上锁固钉拆卸,再按下下巢6上按钮61使立柱1上的扣勾12退出下巢6的扣槽,拉动下巢6沿立柱1下滑,这时枢接于下巢6上的支顶杆7拉动大支撑杆4往立柱1方向向下收合,大支撑杆4的外端也作用于小支撑杆3使其向下移动的同时向大支撑杆4对折收合,小支撑杆3另一端顺带顶巢2下移,至立柱1将其包笼于内部,小支撑杆3与大支撑杆4收合后有一间隙可容纳篷布,以免帐篷架不能完全收合或收合时将篷布压坏和刮破;而支杆8在下巢6下移的同时,其构成的活动平行四边形发生变化,而收拢到一起,既有收合的功能。这样帐篷即可收折为一束,携带非常方便。立柱1可制作为伸收式二段或多段柱体,以便将帐篷架的体积进一步的缩小。辅助顶杆91及大辅助支撑杆92均设计为伸缩式套管体,以配合帐篷骨架收合之用。
权利要求1.折叠帐篷架结构改良,包括有若干立柱、顶巢、小支撑杆、大支撑杆、上巢及下巢,下巢活动套接于立柱上,立柱的上端与上巢连接,大支撑杆的一端枢接于上巢,另一端与小支撑杆枢接,小支撑杆的另一端枢接于顶巢上;支顶杆的一端枢接于大支撑杆的中段,另一端枢接于下巢上,相邻两立柱上的上巢、下巢之间分别有若干支杆连接,且各连接支杆间相互交叉铰接后构成活动四边形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帐篷架上、位于相邻两顶巢之间设有辅助顶巢,辅助顶巢由一辅助顶杆支撑,同时,辅助顶巢与相邻两顶巢之间由相互枢接的大、小辅助支撑杆连接,大辅助支撑杆的外端与顶巢枢接,而小辅助支撑杆的外端与辅助顶巢枢接;所述辅助顶杆的中段套设一导座,该导座固设在相应活动四边形支架的上侧支杆上,而辅助顶杆的下端连接于对应活动四边形支架的下侧支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帐篷架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大支撑杆与小支撑杆枢接的一端上设有容纳槽与小支撑杆之枢接部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帐篷架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顶杆为伸缩式套管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帐篷架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辅助支撑杆与小辅助支撑杆枢接的一端上设有容纳槽与小辅助支撑杆之枢接部相配合,大辅助支撑杆为一伸缩式套管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帐篷架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可制作为伸收式二段或多段柱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帐篷架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大支撑杆、小支撑杆、支杆及支顶杆可为实体杆体或空心杆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帐篷架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上巢之上端面为一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帐篷架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顶巢的顶端面呈平面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帐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折叠帐篷架结构改良。其包括若干立柱、顶巢、小支撑杆、大支撑杆、上巢及下巢,并且在相邻两顶巢之间设有辅助顶巢,辅助顶巢由一辅助顶杆支撑,同时,辅助顶巢与相邻两顶巢之间由相互枢接的大、小辅助支撑杆连接,而辅助顶杆的下端连接于相应的支杆上。使用时,将下巢上下滑动即可通过大小支撑杆、支顶杆及支杆相互的连贯动作而实现帐篷架的打开及收合,而且收合后帐篷架的体积较小,携带轻便;同时两相邻的顶巢之间设有辅助顶杆,由其支撑中间的篷布,使篷布绷起更平滑,外形美观大方。
文档编号E04H15/48GK2611501SQ03225908
公开日2004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9日
发明者刘福田 申请人:刘福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