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6121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筑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构件,具体是一种连接水平横梁、水平纵梁和立柱的建筑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平房、楼房等建筑物结构包括水平横梁、水平纵梁和立柱等,这些横梁、纵梁和立柱为一根圆木,这一方面需要大量的直径很大的木材,造成浪费;另一方面人们在建造房屋时,一般是用钉子将各个水平横梁、水平纵梁和立柱等固定到一起,引起很大噪音;同时建成的房子缺乏美观及艺术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构件,其只使用直径小的正四棱柱搭接而成,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构件,包括立柱、纵梁和横梁。其中所述立柱由前列、后列两列排列的八根等长的正四棱柱组成,每相邻两根正四棱柱的棱相对,中间为左右对称布置的四根竖直五槽正四棱柱,两端为左右对称布置的四根四槽正四棱柱。每根竖直五槽正四棱柱的其中一条棱上具有两个相同的直角形槽,槽的底线与该五槽四棱柱的纵中轴线相交并垂直,在与该棱相邻的一条棱上,两个直角形槽之间具有一个相同的直角形槽,在与前述棱相邻的另一条棱上,两个直角形槽的两侧具有两个相同的直角形槽。左侧的两根竖直五槽正四棱柱和右侧的两根竖直五槽正四棱柱为左右对称布置,后列的两根竖直五槽正四棱柱上端部的直角形槽以及前列的两根竖直五槽正四棱柱上端部的两个直角形槽各自相对。每根四槽正四棱柱的其中一条棱上具有两个与所述直角形槽相同的直角形槽,在与该棱相邻的一条棱上,两个直角形槽两侧具有两个相同的直角形槽;前列的四槽正四棱柱和后列的四槽正四棱柱上的一端部的直角形槽各自相对。所述纵梁由上、下两排六根正四棱柱组成,下面一排的中间一根为一槽正四棱柱,该柱的一条棱上中间位置具有一个直角形槽。下面一排的两侧为两根相同的水平五槽正四棱柱,所述水平五槽正四棱柱的一条棱上中部具有等间距排列的四个直角形槽,在与该棱相邻的一条棱上,中间的两个直角形槽之间具有直角形槽。所述水平五槽正四棱柱位于立柱的两侧,其上中间的直角形槽与一槽正四棱柱的相应直角形槽的底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槽口均向上,立柱中各正四棱柱的相应棱置于所述两根水平五槽正四棱柱的相应直角形槽内。所述纵梁的上面一排的中间一根为无槽正四棱柱,该无槽正四棱柱置于由竖直五槽正四棱柱的中间的直角形槽和四槽正四棱柱上相应的直角形槽形成的通孔中;上面一排的两侧两根是六槽正四棱柱,每根所述六槽正四棱柱的一条棱上中部具有等间距排列的四个直角形槽,在与其相邻的另一条棱上位于左端两个直角形槽之间,右端两个直角形槽之间分别具有一个直角形槽;该两根六槽正四棱柱的直角形槽分别与立柱中相应的正四棱柱的相应棱及形成该棱的两个侧面相配合。所述横梁由穿插于所述立柱和纵梁内的呈“×”字形排列的五根正四棱柱组成。其中位于下面的两根和中间的一根均为三槽正四棱柱,每根三槽正四棱柱的一条棱上具有等间距排列的三个直角形槽;位于上面的两根为与所述一槽正四棱柱相同的一槽正四棱柱。右侧的两根一槽正四棱柱位于立柱的右端两根四槽正四棱柱与立柱的其他正四棱柱之间,并位于纵梁的上、下两侧;左侧的两根一槽正四棱柱位于立柱的左端两根四槽正四棱柱与立柱的其他正四棱柱之间,并位于纵梁的上、下两侧。上面的两根一槽正四棱柱的槽口均向下,并与无槽正四棱柱的一条棱及形成该棱的两个侧面相配合。下面的两根三槽正四棱柱的槽口均向上,分别与纵梁的下面三根相应的正四棱柱的相应的棱及形成棱的两个侧面相配合,位于中间的一根三槽正四棱柱位于立柱的中间,并位于纵梁的上、下两排正四棱柱之间,其槽口向上,与纵梁上面一排的正四棱柱的相应的棱及形成该棱的两个侧面相配合。
其中的建筑构件,所述纵梁的下面一排前面一根由副三槽正四棱柱代替,所述立柱中的四槽正四棱柱由副四槽正四棱柱代替,所述立柱中的另一根四槽正四棱柱由代四槽正四棱柱代替,所述纵梁的下面一排中间一根由代三槽正四棱柱代替。所述副三槽正四棱柱的一条棱上具有两个与所述直角形槽相同的两个直角形槽,在与该棱相邻的一条棱上,两个直角形槽中间具有直角形槽。所述副四槽正四棱柱为正四棱柱,其一条棱上中部具有两个对称布置的与所述直角形槽相同的直角形槽,在与该棱相邻的上面棱上其中一个直角形槽的内侧具有直角形槽,在与前述棱相邻的下面棱上另一个直角形槽的内侧具有直角形槽,直角形槽与副三槽正四棱柱的一条棱及形成该棱的两个侧面相配合;所述代四槽正四棱柱为正四棱柱,其一条棱上中部具有两个对称布置的与所述直角形槽相同的直角形槽,在与该棱相邻的下面棱上其中一个直角形槽的内侧具有直角形槽在与前述棱相邻的上面棱上另一个直角形槽的内侧具有直角形槽,直角形槽与副三槽正四棱柱的一条棱及形成该棱的两个侧面相配合。所述代三槽正四棱柱的一条棱上具有两个对称布置的与所述直角形槽相同的两个直角形槽,在与该棱相邻的一条棱上,两个直角形槽中间并与二槽相距一定距离位置处具有一个直角形槽,直角形槽与代四槽正四棱柱的一条棱及形成该棱的两个侧面相配合。
其中所述立柱、纵梁的各个正四棱柱之间设有小于或等于2mm的间距。
其中所述组成立柱、纵梁和横梁的各正四棱柱之间在长度方向上各自设有至少两块力传递板。
其中所述立柱、纵梁和横梁的外面各自设有捆绳。
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构件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由于其立柱、纵梁和横梁分别由不同数量的正四棱柱组成,且组成立柱、纵梁和横梁的各正四棱柱之间由榫、槽结构连接而使三者成为一个整体,所以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使用钉子,不产生噪音,利于环保;同时其只使用直径小的板条即可,所以可以节约大量的直径大的木材;而且用其建成的房子美观大方,赋有艺术色彩。


图1是本实用新型建筑构件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主视图;图3是图1中的侧视图;图4是图1中的俯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建筑构件的一槽正四棱柱的主视图;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图7是图5的俯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建筑构件的三槽正四棱柱的主视图;图9是图8的俯视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建筑构件的四槽正四棱柱的主视图;图11是图10的俯视图;图12是图11的后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建筑构件的竖直五槽正四棱柱的主视图;图14是图13的俯视图;图15是图13的后视图;图16是图13的仰视图;图17是本实用新型建筑构件的水平五槽正四棱柱的主视图;图18是图17的俯视图;图19是图17的后视图;图20是本实用新型建筑构件的六槽正四棱柱的主视图;图21是图20的俯视图;图22是图20的后视图;图23是实用新型建筑构件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副四槽正四棱柱的主视图;图24是图23的俯视图;图25是图23的后视图;图26是本实用新型建筑构件的第二实施例中的代四槽正四棱柱的主视图;图27是图26的后视图;图28是图26的俯视图;图29是本实用新型建筑构件的第二实施例中的代三槽正四棱柱的主视图;图30是图29的俯视图;图31是本实用新型建筑构件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副三槽正四棱柱的主视图;图32是图31的俯视图;图33是图31后视图;图34是本实用新型建筑构件在加装了力传递板的主视剖视图;图35是本实用新型建筑构件在加装了力传递板的侧视剖视图;图36是本实用新型建筑构件在加装了力传递板的俯视剖视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建筑构件,包括立柱1、纵梁2和横梁3。其中立柱1由前列43、53、54、44,后列41、51、52、42两列排列的八根等长的正四棱柱组成,每相邻两根正四棱柱的棱相对,中间为左右对称布置的四根竖直五槽正四棱柱51、52、53、54,两端为左右对称布置的四根四槽正四棱柱41、42、43、44。
参见图13至图16。每根竖直五槽正四棱柱的其中一条棱上具有两个相同的直角形槽5a、5b,槽的底线与该五槽四棱柱的纵中轴线相交并垂直,在与该棱相邻的一条棱上,两个直角形槽5a、5b之间具有一个相同的直角形槽5e,在与前述棱相邻的另一条棱上,两个直角形槽5a、5b的两侧具有两个相同的直角形槽5c、5d;竖直五槽正四棱柱51、53和竖直五槽正四棱柱52、54为左右对称布置,竖直五槽正四棱柱51、52上的两个直角形槽5c以及竖直五槽正四棱柱53、54上的两个直角形槽5c各自相对;参见图10至图12。每根四槽正四棱柱的其中一条棱上具有两个与直角形槽相同的直角形槽4a、4b,在与该棱相邻的一条棱上,两个直角形槽4a、4b两侧具有两个相同的直角形槽4c、4d;四槽正四棱柱41、42和四槽正四棱柱43、44上的两个直角形槽4c各自相对;参见图1至图4及图17至图19。纵梁2由分成上下两排排列的六根正四棱柱组成,下面一排的中间一根为一槽正四棱柱11,该柱的一条棱上中间位置具有一个直角形槽1a;下面一排的两侧为两根相同的水平五槽正四棱柱551、552,该水平五槽正四棱柱的一条棱上中部具有等间距排列的四个直角形槽55b、55c、55d、55e,在与该棱相邻的一条棱上,中间的两个直角形槽55c、55d之间具有直角形槽55a;水平五槽正四棱柱551、552位于立柱1的两侧,其上的直角形槽55a与一槽正四棱柱11的直角形槽1a的底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槽口均向上,立柱1中相应的正四棱柱的相应棱置于直角形槽55b、55c、55d、55e内;参见图1至图4及图20至图22。纵梁2的上面一排的中间一根为无槽正四棱柱10,该无槽正四棱柱10置于由竖直五槽正四棱柱51、53、52、54的直角形槽5a和四槽正四棱柱41、42、43、44的直角形槽4a形成的通孔中,上面一排的两侧两根是六槽正四棱柱61、62,每根六槽正四棱柱的一条棱上中部具有等间距排列的四个直角形槽6a、6b、6c、6d,在与其相邻的另一条棱上位于左端两个直角形槽6a、6b之间,右端两个直角形槽6c、6d之间分别具有一个直角形槽6e、6f;该两根六槽正四棱柱的直角形槽6a、6b、6c、6d分别与立柱1中相应的正四棱柱的相应棱及形成该棱的两个侧面相配合;参见图1至图4及图5至图9。横梁3由穿插于立柱1和纵梁2内的呈“×”字形排列的五根正四棱柱33、34、30、31、32组成,其中位于下面的两根和中间的一根均为三槽正四棱柱31、32、30,每根三槽正四棱柱的一条棱上具有等间距排列的三个直角形槽3a、3b、3c,位于上面的两根33、34为与一槽正四棱柱相同的一槽正四棱柱;右侧的两根一槽正四棱柱32、34位于立柱1的右端两根四槽正四棱柱42、44与立柱1的其他正四棱柱之间,并位于纵梁2的上、下两侧;左侧的两根一槽正四棱柱31、32位于立柱1的左端两根四槽正四棱柱42、44与立柱1的其他正四棱柱之间,并位于纵梁2的上、下两侧;上面的两根一槽正四棱柱33、34的槽口均向下,并与无槽正四棱柱10的一条棱及形成该棱的两个侧面相配合;下面的三槽正四棱柱31、32的槽口均向上,分别与纵梁2的下面三根相应的正四棱柱551、11、552的相应的棱及形成棱的两个侧面相配合,位于中间的一根三槽正四棱柱30位于立柱1的中间,并位于纵梁2的上、下两排正四棱柱之间,其槽口向上,与纵梁2上面一排的正四棱柱的相应的棱及形成该棱的两个侧面相配合。
建筑构件,其中纵梁1的下面一排前面一根由副三槽正四棱柱553代替,立柱1中的四槽正四棱柱43由副四槽正四棱柱431代替,立柱1中的另一根四槽正四棱柱44由代四槽正四棱柱441代替,纵梁1的下面一排中间一根由代三槽正四棱柱111代替。
参见图31至图33。副三槽正四棱柱553的一条棱上具有两个与直角形槽相同的两个直角形槽553a、553b,在与该棱相邻的一条棱上,两个直角形槽553a、553b中间具有直角形槽553c;参见图23至图25。副四槽正四棱柱431为正四棱柱,其一条棱上中部具有两个对称布置的与直角形槽相同的直角形槽431c、431d,在与该棱相邻的上面棱上其中一个直角形槽431c的内侧具有直角形槽431a,在与前述棱相邻的下面棱上另一个直角形槽431d的内侧具有直角形槽431b,直角形槽431b与副三槽正四棱柱553的一条棱及形成该棱的两个侧面相配合;参见图26至图28。代四槽正四棱柱441为正四棱柱,其一条棱上中部具有两个对称布置的与直角形槽相同的直角形槽441c、441d,在与该棱相邻的下面棱上其中一个直角形槽441c的内侧具有直角形槽441a,在与前述棱相邻的上面棱上另一个直角形槽441d的内侧具有直角形槽441b,直角形槽441b与副三槽正四棱柱553的一条棱及形成该棱的两个侧面相配合;参见图29、图30。代三槽正四棱柱111的一条棱上具有两个对称布置的与直角形槽相同的两个直角形槽111b、111c,在与该棱相邻的一条棱上,两个直角形槽111b、111c中间并与二槽相距一定距离位置处具有一个直角形槽111a,直角形槽111a与代四槽正四棱柱441的一条棱及形成该棱的两个侧面相配合。
另外,为了方便加工,也可以在立柱1、纵梁2的各个正四棱柱之间设有1mm的间隙,该间隙在等于或小于2mm范围内均可。
使用四件本实用新型建筑构件,将相应的立柱1、纵梁2和横梁3结合到一起即可组成房屋的框架,在组成立柱1、纵梁2和横梁3的各正四棱柱之间在长度方向上各自设有两块力传递板70、71、72,力传递板的数量可以根据立柱1、纵梁2或横梁3的长度来确定。在立柱1、纵梁2和横梁3的外面各自设有捆绳8。这样当组成立柱1、纵梁2或横梁3的各正四棱柱的某根受力作用时,力可以通过力传递板传递给立柱1、纵梁2或横梁3的其他正四棱柱,以增加承受力。本实用新型建筑构件,结构承重为有限度,主要依赖于木材的质量。另外,本实用新型建筑构件,只考虑垂直立柱承载重量,而对横梁和纵梁只考虑横向载荷,不考虑垂直受力情况,因此结构因材料特性不同而不同,总体承重有限,适于制作二层或三层别墅类既美观,又具艺术特色的建筑。同时,也可以用作锻炼智力的玩具,或者用建筑类的教具模型。
权利要求1.建筑构件,包括立柱(1)、纵梁(2)和横梁(3);其特征是所述立柱(1)由前列(43)、(53)、(54)、(44),后列(41)、(51)、(52)、(42)两列排列的八根等长的正四棱柱组成,每相邻两根正四棱柱的棱相对,中间为左右对称布置的四根竖直五槽正四棱柱(51)、(52)、(53)、(54),两端为左右对称布置的四根四槽正四棱柱(41)、(42)、(43)、(44);每根竖直五槽正四棱柱的其中一条棱上具有两个相同的直角形槽(5a)、(5b),槽的底线与该五槽四棱柱的纵中轴线相交并垂直,在与该棱相邻的一条棱上,两个直角形槽(5a)、(5b)之间具有一个相同的直角形槽(5e),在与前述棱相邻的另一条棱上,两个直角形槽(5a)、(5b)的两侧具有两个相同的直角形槽(5c)、(5d);左侧的两根竖直五槽正四棱柱(51)、(53)和右侧的两根竖直五槽正四棱柱(52)、(54)为左右对称布置,后列的两根竖直五槽正四棱柱(51)、(52)上端部的直角形槽(5c)以及前列的两根竖直五槽正四棱柱(53)、(54)上端部的两个直角形槽(5c)各自相对;每根四槽正四棱柱的其中一条棱上具有两个与所述直角形槽相同的直角形槽(4a)、(4b),在与该棱相邻的一条棱上,两个直角形槽(4a)、(4b)两侧具有两个相同的直角形槽(4c)、(4d);后列的四槽正四棱柱(41)、(42)和前列的四槽正四棱柱(43)、(44)上一端部的两个直角形槽(4c)各自相对;所述纵梁(2)由分成上下两排排列的六根正四棱柱组成,下面一排的中间一根为一槽正四棱柱(11),该柱的一条棱上中间位置具有一个直角形槽(1a);下面一排的两侧为两根相同的水平五槽正四棱柱(551)、(552),该水平五槽正四棱柱的一条棱上中部具有等间距排列的四个直角形槽(55b)、(55c)、(55d)、(55e),在与该棱相邻的一条棱上,中间的两个直角形槽(55c)、(55d)之间具有直角形槽(55a);所述水平五槽正四棱柱(551)、(552)位于立柱(1)的两侧,其上中间的的直角形槽(55a)与一槽正四棱柱(11)的相应的直角形槽(1a)的底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槽口均向上,立柱(1)中各正四棱柱的相应棱置于所述两根水平五槽正四棱柱(551)、(552)的相应直角形槽(55b)、(55c)、(55d)、(55e)内;所述纵梁(2)的上面一排的中间一根为无槽正四棱柱(10),该无槽正四棱柱(10)置于由竖直五槽正四棱柱(51)、(53)、(52)、(54)中间的直角形槽(5a)和四槽正四棱柱(41)、(42)、(43)、(44)上相应的直角形槽(4a)形成的通孔中,上面一排的两侧两根是六槽正四棱柱(61)、(62),每根所述六槽正四棱柱的一条棱上中部具有等间距排列的四个直角形槽(6a)、(6b)、(6c)、(6d),在与其相邻的另一条棱上位于左端两个直角形槽(6a)、(6b)之间,右端两个直角形槽(6c)、(6d)之间分别具有一个直角形槽(6e)、(6f);该两根六槽正四棱柱的直角形槽(6a)、(6b)、(6c)、(6d)分别与立柱(1)中相应的正四棱柱的相应棱及形成该棱的两个侧面相配合;所述横梁(3)由穿插于所述立柱(1)和纵梁(2)内的呈“×”字形排列的五根正四棱柱(33)、(34)、(30)、(31)、(32)组成,其中位于下面的两根和中间的一根均为三槽正四棱柱(31)、(32)、(30),每根三槽正四棱柱的一条棱上具有等间距排列的三个直角形槽(3a)、(3b)、(3c),位于上面的两根(33)、(34)为与所述一槽正四棱柱相同的一槽正四棱柱;右侧的两根一槽正四棱柱(32)、(34)位于立柱(1)的右端两根四槽正四棱柱(42)、(44)与立柱(1)的其他正四棱柱之间,并位于纵梁(2)的上、下两侧;左侧的两根一槽正四棱柱(31)、(32)位于立柱(1)的左端两根四槽正四棱柱(42)、(44)与立柱(1)的其他正四棱柱之间,并位于纵梁(2)的上、下两侧;上面的两根一槽正四棱柱(33)、(34)的槽口均向下,并与无槽正四棱柱(10)的一条棱及形成该棱的两个侧面相配合;下面的两根三槽正四棱柱(31)、(32)的槽口均向上,分别与纵梁(2)的下面三根相应的正四棱柱(551)、(11)、(552)的相应的棱及形成棱的两个侧面相配合,位于中间的一根三槽正四棱柱(30)位于立柱(1)的中间,并位于纵梁(2)的上、下两排正四棱柱之间,其槽口向上,与纵梁(2)上面一排的正四棱柱的相应的棱及形成该棱的两个侧面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构件,其特征是所述纵梁(1)的下面一排前面一根由副三槽正四棱柱(553)代替,所述立柱(1)中的四槽正四棱柱(43)由副四槽正四棱柱(431)代替,所述立柱(1)中的另一根四槽正四棱柱(44)由代四槽正四棱柱(441)代替,所述纵梁(1)的下面一排中间一根由代三槽正四棱柱(111)代替;所述副三槽正四棱柱(553)的一条棱上具有两个与所述直角形槽相同的两个直角形槽(553a)、(553b),在与该棱相邻的一条棱上,两个直角形槽(553a)、(553b)中间具有直角形槽(553c);所述副四槽正四棱柱(431)为正四棱柱,其一条棱上中部具有两个对称布置的与所述直角形槽相同的直角形槽(431c)、(431d),在与该棱相邻的上面棱上其中一个直角形槽(431c)的内侧具有直角形槽(431a),在与前述棱相邻的下面棱上另一个直角形槽(431d)的内侧具有直角形槽(431b),直角形槽(431b)与副三槽正四棱柱(553)的一条棱及形成该棱的两个侧面相配合;所述代四槽正四棱柱(441)为正四棱柱,其一条棱上中部具有两个对称布置的与所述直角形槽相同的直角形槽(441c)、(441d),在与该棱相邻的下面棱上其中一个直角形槽(441c)的内侧具有直角形槽(441a),在与前述棱相邻的上面棱上另一个直角形槽(441d)的内侧具有直角形槽(441b),直角形槽(441b)与副三槽正四棱柱(553)的一条棱及形成该棱的两个侧面相配合;所述代三槽正四棱柱(111)的一条棱上具有两个对称布置的与所述直角形槽相同的两个直角形槽(111b)、(111c),在与该棱相邻的一条棱上,两个直角形槽(111b)、(111c)中间并与二槽相距一定距离位置处具有一个直角形槽(111a),直角形槽(111a)与代四槽正四棱柱(441)的一条棱及形成该棱的两个侧面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构件,其特征是所述立柱(1)、纵梁(2)的各个正四棱柱之间设有小于或等于2mm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构件,其特征是所述组成立柱(1)、纵梁(2)和横梁(3)的各正四棱柱之间在长度方向上各自设有至少两块力传递板(70)、(71)、(7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构件,其特征是所述组成立柱(1)、纵梁(2)和横梁(3)的各正四棱柱之间在长度方向上各自设有至少两块力传递板(70)、(71)、(7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构件,其特征是所述立柱(1)、纵梁(2)和横梁(3)的外面各自设有捆绳(8)。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构件,其特征是所述立柱(1)、纵梁(2)和横梁(3)的外面各自设有捆绳(8)。
专利摘要一种建筑构件,包括立柱、纵梁和横梁。其中立柱由左右对称且分成前列、后列两列排列的八根等长的正四棱柱组成,每相邻两根正四棱柱的棱相对。纵梁由上、下两排六根正四棱柱组成,上面一排的中间一根为无槽正四棱柱,两侧两根是六槽正四棱柱。横梁由穿插于立柱和纵梁内的呈“×”字形排列的五根正四棱柱组成。其中位于下面的两根和中间的一根均为三槽正四棱柱,位于上面的两根为一槽正四棱柱。右侧的两根一槽正四棱柱位于立柱的右端两根四槽正四棱柱与立柱的其他正四棱柱之间,并位于纵梁的上、下两侧;左侧的两根一槽正四棱柱位于立柱的左端两根四槽正四棱柱与立柱的其他正四棱柱之间,并位于纵梁的上、下两侧。
文档编号E04C3/00GK2599093SQ03236220
公开日2004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20日
发明者陈清雄 申请人:陈清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