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阻裂增强层的复合钢筋混凝土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587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含有阻裂增强层的复合钢筋混凝土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混凝土梁结构改进。
技术背景目前在土木工程中在旧钢筋混凝土梁的受拉面粘贴碳纤维和钢板的加固技术已经存在,这种粘贴技术的加固效果较好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这种粘贴加固只是被动采用的处理措施,加固结构中的缺陷和裂纹不能完全修复;并且粘贴加固不可能改变截面、配筋等原结构固有的特性。此外,加固采用的碳纤维或钢板材料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显著提抗裂性,大幅度提高钢筋混凝土梁承载能力,从而减轻梁自重,实现梁的轻型和大跨度化的含有阻裂增强层的复合钢筋混凝土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即一种含有阻裂增强层的复合钢筋混凝土梁,其特征是在钢筋混凝土梁的部分或全部受拉面上粘接复合材料阻裂材料层。
上述结构的制作方法是首先浇筑钢筋混凝土梁,然后在钢筋混凝土梁的受拉面上均匀涂刷一层界面粘结胶,再在胶层的表面粘贴阻裂材料层(复合材料阻裂增强层可以分层粘贴到界面粘贴胶上;也可以首先制作复合材料阻裂增强层并整体粘贴到界面粘贴胶上。可以通过首先制作复合材料阻裂增强层、并在其固化前或者固化后放入待浇注的钢筋混凝土梁的模板内,再在复合材料阻裂增强层的内表面均匀涂刷界面粘贴胶,然后浇注钢筋混凝土梁。
本实用新型和旧钢筋混凝土梁的粘贴加固技术存在着本质的差别,主要表现为1、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钢筋混凝土梁针对的是新建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钢筋混凝土梁在设计时就考虑了阻裂增强层的作用,并运用断裂力学对截面、配筋、界面等进行优化设计,使阻裂增强层自一开始就与梁协同受力,明显改善结构性能。而粘贴加固只是被动采用的处理措施,加固梁中的缺陷和裂纹不能完全修复;粘贴加固不可能改变截面、配筋等原结构固有的特性。
2、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钢筋混凝土梁中的受拉主钢筋为屈服应力或者条件屈服应力为800-1000MPa、外形为光圆的高强钢筋,而目前的钢筋混凝土梁中的受拉主钢筋则为普通热轧钢筋,其强度一般在400MPa(目前的结构设计理论认为高强钢筋在普通钢筋混凝土中运用不能发挥高强钢筋应有的强度优势)。
3、本发明的阻裂增强层由一层或多层玻璃纤维布通过树脂材料复合组成,强度和普通热轧钢筋相当,与目前作为加固用的碳纤维或钢板材料相比,成本显著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可以通过附图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面粘结的混凝土梁的截面示意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U型粘结的混凝土梁的截面示意图;图中1——复合材料阻裂增强层、2——界面粘贴胶、3——钢筋混凝土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含有阻裂增强层的复合钢筋混凝土梁的制作方法为首先制作钢筋混凝土梁3,然后在钢筋混凝土梁3处理后的底面及中线以下部分侧面,即受拉面,涂刷一层界面粘贴胶2,再在界面粘贴胶2表面粘贴复合材料阻裂增强层1。
复合材料阻裂增强层1可以分层粘贴到界面粘贴胶2上;也可以首先制作复合材料阻裂增强层1并整体粘贴到界面粘贴胶2上。
也可以首先制作复合材料阻裂增强层1、并在其没有固化时或者固化后将其作为外模,然后在其内表面均匀涂刷界面粘贴胶2,然后在其内部浇注钢筋混凝土梁3。
参见附图2,复合材料阻裂增强层1粘结在混凝土梁3的底面。
参见附图3,复合材料阻裂增强层1在截面呈U型粘结在混凝土梁的受拉面上。
所述钢筋混凝土梁3的结构断面可以为矩形、T形或者箱形;所述复合材料阻裂增强层1由一层或多层玻璃纤维布通过树脂材料复合组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成本低,施工方便,结构性能良好的优点,是一种理想的结构形式,是实现混凝土梁轻型、大跨的有效手段。
权利要求1.一种含有阻裂增强层的复合钢筋混凝土梁,其特征是在钢筋混凝土梁的部分或全部受拉面上粘贴复合材料阻裂材料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阻裂增强层的复合钢筋混凝土梁,其特征是复合材料阻裂增强层(1)粘结在混凝土梁(3)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阻裂增强层的复合钢筋混凝土梁,其特征复合材料阻裂增强层1在截面呈U型粘结在混凝土梁的受拉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阻裂增强层的复合钢筋混凝土梁,其特征钢筋混凝土梁(3)的结构断面可以为矩形、T形或者箱形。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阻裂增强层的复合钢筋混凝土梁,其特征复合材料阻裂增强层(1)由一层或多层玻璃纤维布通过树脂材料复合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含有阻裂增强层的复合钢筋混凝土梁,其特征是在钢筋混凝土梁的部分或全部受拉面上粘贴复合材料阻裂材料层。本实用新型由于所述结构而具有结构抗裂性能好,结构刚度大,极限承载力高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延性,结构破坏后具有较高的二次承载能力。施工简单、造价低。
文档编号E04C3/29GK2639410SQ0325024
公开日2004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5日
发明者易志坚, 杨庆国, 李祖伟, 周超, 彭凯 申请人:重庆交通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