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叠集成楼梯踏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373阅读:7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重叠集成楼梯踏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楼梯踏板。
背景技术
现有的楼梯踏板存在着受潮后发生变形的弊病,人们用木板装修的房屋,时间久了就会出现木板变形的现象,不但影响美观,而且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变形的重叠集成楼梯踏板,它包括木板1,相同厚度、相同面积的两块木板1由胶牢固的粘结在一起,粘结后的两块木板的木纹成一定夹角,所述夹角的平分线与两块木板的粘结线重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将两块木板按一定角度粘结在一起,避免了一块木板在受潮时易变形的因素,在木板受潮时,由于两块木板厚度相同,特定的木纹角度使两块木板在受潮时产生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所以两个力相互作用相互抵消,从而达到木板不变形的目的,在木板的对接面上设有凹槽,两个凹槽组成的矩形槽或圆形槽内粘结有木条,木条起到加强筋的作用,它使木板的变形机率降为零,凹槽的深度为木板1的厚度的1/3~2/3,它使镶嵌在内的木条具有更好的抗弯性,从而更好的防止木板变形,凹槽的长度小于木板1的宽度并将凹槽设置在木板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位处,这样在木板的侧壁上即看不到凹槽和镶嵌的木条,从而不破坏木板的美观性,本实用新型具有明显的不变形的优点,并且效果非常明显,它是现在楼梯踏板理想的替代品。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块木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
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俯视图,图5是具体实施方式
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参照图1,本实施方式包括木板1,相同厚度、相同面积的两块木板1由胶牢固的粘结在一起,粘结后的两块木板的木纹成一定夹角,所述夹角的平分线与两块木板的粘结线重合。
具体实施方式
二参照图2、图3、图4,本实施方式在相互粘结的两块木板1的对接面上设有相对应的矩形凹槽1-1,在两个凹槽1-1对接成的矩形槽内镶嵌有木条2,木条2由胶粘结在矩形槽内,凹槽1-1的深度为木板1的厚度的1/3~2/3,凹槽1-1的长度小于木板1的宽度并设置在木板1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位处。
具体实施方式
三参照图5,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不同的是,相互粘结的两块木板1的对接面上设有相对应的半圆形凹槽1-2,在两个凹槽1-2对接成的圆形槽内镶嵌有木条2,木条2通过胶粘结在圆形槽内。一块木板上的凹槽1-2为半圆形,两个凹槽1-2对接成为圆形槽,与矩形槽相比圆形槽具有节省材料、强度更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中两块木板的厚度和面积既可以绝对相同,也可以大致相同,即绝对相同和近似相同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的木板包括集成板,即集成板也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重叠集成楼梯踏板,它包括木板(1),其特征在于相同厚度、相同面积的两块木板(1)由胶牢固的粘结在一起,粘结后的两块木板的木纹成一定夹角,所述夹角的平分线与两块木板的粘结线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叠集成楼梯踏板,其特征在于在相互粘结的两块木板(1)的对接面上设有相对应的矩形凹槽(1-1),在两个凹槽(1-1)对接成的矩形槽内镶嵌有木条(2),木条(2)由胶粘结在矩形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叠集成楼梯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的深度为木板(1)的厚度的1/3~2/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叠集成楼梯踏板,其特征在于凹槽(1-1)的长度小于木板1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叠集成楼梯踏板,其特征在于凹槽(1-1)设置在木板(1)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位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叠集成楼梯踏板,其特征在于在相互粘结的两块木板(1)的对接面上设有相对应的半圆形凹槽(1-2),在两个凹槽(1-2)对接成的圆形槽内镶嵌有木条(2),木条(2)通过胶粘结在圆形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重叠集成楼梯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2)的深度为木板(1)的厚度的1/3~2/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重叠集成楼梯踏板,其特征在于凹槽(1-2)的长度小于木板(1)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重叠集成楼梯踏板,其特征在于凹槽(1-2)设置在木板(1)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位处。
专利摘要重叠集成楼梯踏板,它涉及一种楼梯踏板。现有的楼梯踏板为单面板,它存在着受潮后易发生变形的弊病。本实用新型包括木板(1),相同厚度、相同面积的两块木板(1)由胶牢固的粘结在一起,粘结后的两块木板的木纹成一定夹角,所述夹角的平分线与两块木板的粘结线重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将两块相同厚度的木板按不同木纹方向粘结在一起,避免了一块木板在受潮时易变形的因素,它使木板的变形机率降为零,并且不破坏木板的美观性,本实用新型具有明显的不变形的优点,效果非常明显,它是现在楼梯踏板理想的替代品。
文档编号E04F11/108GK2627110SQ0326010
公开日2004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17日
发明者荣希俊 申请人:荣希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