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多重变化空间设计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655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多重变化空间设计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多重变化空间设计的结构,特别是提供办公室内轻高隔间组合结构,配合组装单层隔墙、双层隔墙、半高双层隔墙及接墙组件等相关构件,形成多功能改变空间设计的创新结构。
背景技术
按,一般现有的办公室内的空间设计,由诸多办公家俱及屏风等组件相互搭配使用,众所周知,现今办公室采开放式空间设计,运用屏风隔间与办公家俱的弹性组合,将独立空间有系统的联系起来,兼具高效率沟通并保有工作稳私的功能,但是,在诸多办公家俱相互搭配使用时,需考量组合共通性,因此存在许多技术瓶颈亟待克服,需要一种具多重变化空间设计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具多重变化空间设计的结构,同时可选择搭配组装单层隔墙、双层隔墙、半高双层隔墙及接墙组件等相关构件,形成多功能的创新结构,且具有组装方便性,诚提高产品实用价值。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多重变化空间设计的结构,主要包括上层轨道组、下层轨道组、玻璃板、双层隔墙、半高双层隔墙及接墙组件,其中上层轨道组由上外轨道、压板及饰条所组成,该上外轨道,于上缘的内层设有固定槽,且于一侧上缘具有靠合面,再者,该上外轨道另一侧下缘穿置一软质塑料成型的缓冲条;该压板于上缘一侧具有靠合面,另一侧上缘凹入处的上下端,分别设有凸缘,再者,该压板下缘穿置一软质塑料成型的缓冲条;饰条于一侧上下缘,分别凸设有卡合弧条;
下层轨道组由下外轨道、下内轨道、调整座所组成,该下外轨道于顶缘中央凹设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内置入一玻璃胶条,且于下外轨道底缘中央具有一固定槽;下内轨道于上缘凹设有容置槽,且于底缘具有一固定槽;调整座呈ㄇ字型,于顶缘中央螺接一水平调整螺丝;借由下内轨道与地面连结固定,多个调整座置入下内轨道的容置槽,下外轨道跨置于下内轨道上,该上外轨道与天花板连结固定,玻璃板上缘穿置于上外轨道内,下缘插置于下外轨道顶缘的玻璃胶条内,压板与上外轨道相互靠合,借多个螺钉穿置螺固于压板的靠合面及上外轨道的靠合面,饰条,借上下缘凸设的卡合弧条分别扣合于压板的凸缘,使其组合成一单层隔墙结构;该玻璃连接条二侧具有卡合槽;该双层封顶上轨道,于内缘二侧分别具有容置槽;该双层下轨道,二侧上缘凸设有卡合凸缘,且于二侧底缘向上设有容置槽;该横梁,于二侧上下缘分别设有容置槽,且于二侧分别向下凸伸有凸缘,再者,于横梁二端中央具有凹槽;该间柱,于二侧分别凹入设有容置槽;下内轨道与地面连结固定,多个呈ㄇ字状的调整座,置于下内轨道的容置槽内,调整多个调整座中央的水平调整螺丝,使其成同一水平,双层下轨道跨置于下内轨道上缘,隔板分别插置于双层下轨道前后二侧的容置槽内,该间柱借由柱连接件连结固定于双层下轨道上缘,横梁跨置于隔板上,该隔板顶缘,分别撑顶于横梁前后二侧的容置槽下缘,遂层累加隔板及横梁;该双层封顶上轨道与天花板连结固定,于最顶层的隔板上缘先穿置双层封顶上轨道二侧的容置槽,隔板下缘,分别插置于横梁前后二侧的容置槽内,使其组成一双层隔墙结构;单层隔墙与双层隔墙相互连结,该侧柱,于二侧分别具有纵向的容置槽,该侧柱于较宽面中央的容置槽内卡合一玻璃连接条,并连结一玻璃板,且与上层轨道组及下层轨道组相结合,该侧柱另一面,其上缘接续双层封顶上轨道,下缘借柱固定件,连结固定于双层下轨道上,与横梁及隔板相互连结;
该双层半高隔墙,借侧柱及玻璃连接条相互连结,且于双层半高隔墙顶缘为一双层半高上轨道,该双层半高上轨道,于顶缘中央凹入设有一容置槽,且于底缘二侧另具有容置槽,该双层半高上轨道顶缘卡置一玻璃连接条并向上延伸连结玻璃板,而下缘容置槽套接隔板,再者,该双层半高上轨道于端角处,卡接一端盖饰板,向下垂直转接一侧柱;该接墙组件由接墙固定件、二个接墙活动边及二个半高接边盖所组成,该接墙固定件,于一侧二端分别设有支承凸缘及卡合凸缘,另一侧二端分别凸设支承片;该接墙活动边,于一侧伸出二卡合凸缘;该半高接边盖,于一侧凸伸较长的支承片,另一侧凸伸较短的卡合片,且于底缘一侧设有纵向的卡合槽;该半高接边盖,于一侧凸伸较长的支承片,另一侧凸伸较短的卡合片,且于底缘一侧设有纵向的卡合槽;接墙固定件与墙面固定,于下层靠接横梁,另上层靠接半高接边盖,该半高接边盖于卡合槽内,分别卡接一缓冲条,玻璃板夹合固定,再于接墙固定件左右二侧分别卡扣接合接墙活动边,该接墙活动边借二卡合凸缘与接墙固定件的支承凸缘及卡合凸缘相互卡合连结成一整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各组成构件,可使单层隔墙与双层隔墙水平180度相互延伸连结;亦可借侧柱及双层半高上轨道的设置,可上下单层隔墙与双层隔墙相互连结,使本实用新型更具多样式组合变化效果,且由使用者的需求及设计师的巧思,能达到具多重变化空间设计的创新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单层隔墙的组合构造示意图。
图3、4为本实用新型单层隔墙的分解构造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玻璃连接条的构造示意图。
图6、7、8为本实用新型双层隔墙的分解构造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层封顶上轨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层下轨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梁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间柱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单层隔墙与双层隔墙连结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柱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半高双层隔墙与单层隔墙连结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层半高上轨道结构示意图。
图17~21为本实用新型接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具体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实用新型内涵,由以下的实施例,并佐以附图详细说明,更可明白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特征。
本实用新型具多重变化空间设计的结构,请参阅图1所示,主要包括上层轨道组10、下层轨道组15、玻璃板19、双层隔墙、半高双层隔墙及接墙组件40所组成,其中上层轨道组10由上外轨道11、压板12及饰条13所组成,请参阅图2、3所示,该上外轨道11由铝挤抽拉成型,于上缘内层设有固定槽111,且于一侧上缘具有靠合面112,再者,该上外轨道11另一侧下缘穿置一软质塑料成型的缓冲条113。
该压板12由铝挤抽拉成型,于上缘一侧具有靠合面121,另一侧上缘凹入处的上下端,分别设有凸缘122、123,再者,该压板12下缘穿置一软质塑料成型的缓冲条124;饰条13由铝挤抽拉成型,于一侧上下缘分别凸设有卡合弧条131、132。
下层轨道组15由下外轨道16、下内轨道17、调整座18所组成,请配合参阅图2、4所示,该下外轨16由铝挤抽拉成型,于顶缘中央凹设有一容置槽161,该容置槽161内置入一玻璃胶条163,且于下外轨道16底缘中央具有一固定槽162。
下内轨道17由铝挤抽拉成型,于上缘凹设有容置槽171,且于底缘具有一固定槽172。
调整座18呈ㄇ字型,于顶缘中央螺接一水平调整螺丝181。
本实用新型借由下内轨道17与地面连结固定,再将多个调整座18置入下内轨道17的容置槽171,再将下外轨道16跨置于下内轨道17上,该上外轨道11与天花板连结固定,再将玻璃板19上缘穿置于上外轨道11内,下缘插置于下外轨道16顶缘的玻璃胶条163内,再将压板12与上外轨道11相互靠合,并借多个螺钉14穿置螺固于压板12的靠合面121及上外轨道11的靠合面112,再将饰条13借上下缘凸设的卡合弧条131、132分别扣合于压板12的凸缘122、123,使其组合成一单层隔墙结构。
图5所示,玻璃连接条20,该玻璃连接条20二侧具有卡合槽21。
请参阅图6、7、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双层隔墙结构,其中该双层封顶上轨道22,请配合参阅图9所示,由铝挤抽拉成型,于内缘二侧分别具有容置槽221。
图10所示,该双层下轨道23,由铝挤抽拉成型,于二侧上缘凸设有卡合凸缘232,且于二侧底缘向上设有容置槽231。
图2、11所示,该横梁26,由铝挤抽拉成型,于二侧上下缘分别设有容置槽261,且二侧分别向下凸伸有凸缘263,再者,于横梁26的二端中央具有凹槽262。
图12所示,该间柱28,由铝挤抽拉成型,于二侧分别凹入设有容置槽281。
本实用新型先将下内轨道17与地面连结固定,再将多个呈ㄇ字状的调整座18,置于下内轨道17的容置槽171内,调整分布于多个调整座18中央的水平调整螺丝181,使其成同一水平,再将双层下轨道23跨置于下内轨道17上缘,将隔板27分别插置于双层下轨道23前后二侧的容置槽231内,该间柱28借由柱连接件29连结固定于双层下轨道23上缘,再将横梁26跨置于隔板27上,该隔板27顶缘,撑顶于横梁26前后二侧的容置槽261下缘,并遂层累加隔板27及横梁26;该双层封顶上轨道22与天花板连结固定,于最顶层的隔板27上缘先穿置双层封顶上轨道22二侧的容置槽221,再将隔板27下缘插置于横梁26前后二侧的容置槽261内,使其组成一双层隔墙结构。
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借一侧柱30,将单层隔墙与双层隔墙相互连结,该侧柱30,请配合参阅图14所示,铝挤抽拉成型,于二侧分别具有纵向的容置槽31,该侧柱30于较宽面中央的容置槽31内卡合一玻璃连接条20,并连结一玻璃板19,且与上层轨道组10及下层轨道组15相结合,该侧柱30另一面,其上缘接续双层封顶上轨道22,下缘借柱固定件29连结固定于双层下轨道23上,且与横梁26及隔板(图式未表示)相互连结。
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单层隔墙与双层半高隔墙相互连结使用状态,该双层半高隔墙,借侧柱30及玻璃连接条20相互连结,且于该双层半高隔墙顶缘为一双层半高上轨道33,该双层半高上轨道33,请配合参阅图16所示,铝挤抽拉成型,于顶缘中央凹入设有一容置槽331,且于底缘二侧另具有容置槽332,该双层半高上轨道33顶缘卡置一玻璃连接条20并向上延伸连结玻璃板19,而下缘容置槽332套接隔板27,再者,该双层半高上轨道33于端角处,卡接一端盖饰板32.向下垂直转接一侧柱30。
图17~21所示,本实用新型接墙组件40的连结构造示意图,该接墙组件40由接墙固定件41、二个接墙活动边45及二个半高接边盖48、49所组成,请参阅图17所示,该接墙固定件41,于一侧二端分别设有支承凸缘42及卡合凸缘43,且另一侧二端分别凸设支承片44。
图18所示,该接墙活动边45,于一侧伸出二卡合凸缘46、47。
图19所示,该半高接边盖48,于一侧凸伸较长的支承片481,另一侧凸伸较短的卡合片482,且于底缘一侧设有纵向的卡合槽483。
图20所示,该半高接边盖49,于一侧凸伸较长的支承片491,另一侧凸伸较短的卡合片492,且于底缘一侧设有纵向的卡合槽493。
图21所示,本实用新型先将接墙固定件41与墙面60固定,于下层靠接横梁26,另上层靠接半高接边盖48、49,该半高接边盖48、49于卡合槽483、493内分别卡接一缓冲条50,将玻璃板19夹合固定,再于接墙固定件41左右二侧分别卡扣接合接墙活动边45,其中该接墙活动边45借二卡合凸缘46、47与接墙固定件41的支承凸缘42及卡合凸缘43相互卡合连结。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惟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具多重变化空间设计的结构,主要包括上层轨道组(10)、下层轨道组(15)、玻璃板(19)、双层隔墙、半高双层隔墙及接墙组件(40),其特征在于上层轨道组(10)由上外轨道(11)、压板(12)及饰条(13)所组成,该上外轨道(11),于上缘的内层设有固定槽(111),且于一侧上缘具有靠合面(112),再者,该上外轨道(11)另一侧下缘穿置一软质塑料成型的缓冲条(113);该压板(12)于上缘一侧具有靠合面(121),另一侧上缘凹入处的上下端,分别设有凸缘(122、123),再者,该压板(12)下缘穿置一软质塑料成型的缓冲条(124);饰条(13)于一侧上下缘,分别凸设有卡合弧条(131、132);下层轨道组(15)由下外轨道(16)、下内轨道(17)、调整座(18)所组成,该下外轨道(16)于顶缘中央凹设有一容置槽(161),该容置槽(161)内置入一玻璃胶条(163),且于下外轨道(16)底缘中央具有一固定槽(162);下内轨道(17)于上缘凹设有容置槽(171),且于底缘具有一固定槽(172);调整座(18)呈ㄇ字型,于顶缘中央螺接一水平调整螺丝(181);借由下内轨道(17)与地面连结固定,多个调整座(18)置入下内轨道(17)的容置槽(171),下外轨道(16)跨置于下内轨道(17)上,该上外轨道(11)与天花板连结固定,玻璃板(19)上缘穿置于上外轨道(11)内,下缘插置于下外轨道(16)顶缘的玻璃胶条(163)内,压板(12)与上外轨道(11)相互靠合,借多个螺钉(14)穿置螺固于压板(12)的靠合面(121)及上外轨道(11)的靠合面(112),饰条(13),借上下缘凸设的卡合弧条(131、132)分别扣合于压板(12)的凸缘(122、123),使其组合成一单层隔墙结构;该玻璃连接条(32)二侧具有卡合槽(33);该双层封顶上轨道(22),于内缘二侧分别具有容置槽(221);该双层下轨道(23),二侧上缘凸设有卡合凸缘(232),且于二侧底缘向上设有容置槽(231);该横梁(26),于二侧上下缘分别设有容置槽(261),且于二侧分别向下凸伸有凸缘(263),再者,于横梁(26)二端中央具有凹槽(262);该间柱(28),于二侧分别凹入设有容置槽(281);下内轨道(17)与地面连结固定,多个呈ㄇ字状的调整座(18),置于下内轨道(17)的容置槽(171)内,调整多个调整座(18)中央的水平调整螺丝(181),使其成同一水平,双层下轨道(23)跨置于下内轨道(17)上缘,隔板(27)分别插置于双层下轨道(23)前后二侧的容置槽(231)内,该间柱(28)借由柱连接件(29)连结固定于双层下轨道(23)上缘,横梁(26)跨置于隔板(27)上,该隔板(27)顶缘,分别撑顶于横梁(26)前后二侧的容置槽(261)下缘,遂层累加隔板(27)及横梁(26);该双层封顶上轨道(22)与天花板连结固定,于最顶层的隔板(27)上缘穿置双层封顶上轨道(22)二侧的容置槽(221),隔板(27)下缘,分别插置于横梁(26)前后二侧的容置槽(261)内,使其组成一双层隔墙结构;单层隔墙与双层隔墙相互连结,该侧柱(30),于二侧分别具有纵向的容置槽(31),该侧柱(30)于较宽面中央的容置槽(31)内卡合一玻璃连接条(20),并连结一玻璃板(19),且与上层轨道组(10)及下层轨道组(15)相结合,该侧柱(30)另一面,其上缘接续双层封顶上轨道(22),下缘借柱固定件(29),连结固定于双层下轨道(23)上,与横梁(26)及隔板相互连结;该双层半高隔墙,借侧柱(30)及玻璃连接条(20)相互连结,且于双层半高隔墙顶缘为一双层半高上轨道(33),该双层半高上轨道(33),于顶缘中央凹入设有一容置槽(331),且于底缘二侧另具有容置槽(332),该双层半高上轨道(33)顶缘卡置一玻璃连接条(20)并向上延伸连结玻璃板(19),而下缘容置槽(332)套接隔板(27),再者,该双层半高上轨道(33)于端角处,卡接一端盖饰板(32),向下垂直转接一侧柱(30);该接墙组件(40)由接墙固定件(41)、二个接墙活动边(45)及二个半高接边盖(48、49)所组成,该接墙固定件(41),于一侧二端分别设有支承凸缘(42)及卡合凸缘(43),另一侧二端分别凸设支承片(44);该接墙活动边(45),于一侧伸出二卡合凸缘(46、47);该半高接边盖(48),于一侧凸伸较长的支承片(481),另一侧凸伸较短的卡合片(482),且于底缘一侧设有纵向的卡合槽(483);该半高接边盖(49),于一侧凸伸较长的支承片(491),另一侧凸伸较短的卡合片(492),且于底缘一侧设有纵向的卡合槽(493);接墙固定件(41)与墙面(60)固定,于下层靠接横梁(26),另上层靠接半高接边盖(48、49),该半高接边盖(48、49)于卡合槽(483、493)内,分别卡接一缓冲条(50),玻璃板(19)夹合固定,于接墙固定件(41)左右二侧分别卡扣接合接墙活动边(45),该接墙活动边(45)借二卡合凸缘(46、47)与接墙固定件(41)的支承凸缘(42)及卡合凸缘(43)相互卡合连结成一整体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多重变化空间设计的结构,特别是提供办公室内轻高隔间组合结构,配合组装单层隔墙、双层隔墙、半高双层隔墙及接墙组件等相关构件,形成多功能改变空间设计的创新结构。
文档编号E04B2/74GK2682124SQ20032010210
公开日2005年3月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24日
发明者林伟修 申请人:优美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