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胎刻剔花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307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绞胎刻剔花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制品,尤其涉及一种绞胎刻剔花瓷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绞胎瓷又称“搅胎瓷”,出现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其窑址位于现在的河南省修武县当阳峪一带,靖康年间因战乱而中断,其制作方法因年代久远已失传,只有少量制品存世。刻剔花是绞胎瓷的具有代表性的技术之一,近年来,不断有人尝试在日用瓷和艺术瓷的制作工艺基础上恢复这一传统名瓷,但效果均不甚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绞胎刻剔花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绞胎刻剔花瓷的制作方法,由原料加工、成型和烧成等步骤组成a、在原料加工步骤,除制备白泥外,还需另外制备带色泥浆,带色泥浆是通过将高温颜料加入普通的白泥浆中制成,高温颜料加入的比例为其占带色泥浆中物质干固量的0~10%;b、在成型步骤,先将白泥制成所需形状的泥坯,并将泥坯干燥至一定强度,再将一种颜色的带色泥浆浇淋在泥坯外表面,使泥坯表面附着厚度均匀的色泥层,经过一段时间干燥后,再将另一种颜色的带色泥浆浇淋在泥坯外表面,使原来的色泥层上再附着厚度均匀的新的色泥层,依此类推,使泥坯表面附着多层色泥层形成坯体;然后,对坯体进行雕刻,当需要某种颜色时,刮去外部的色泥层直至露出所需颜色的色泥层为止,最终坯体表面形成具有立体感的图案。
在原料加工步骤,带色泥浆的细度为200目筛全通过至250目筛筛余量0.1%,原料中铁钛杂质含量为Fe2O3≤0.5%,TiO2≤0.3%。
在原料加工步骤,带色泥浆的细度为200目全通过至250目筛筛余量0.3%,原料中铁钛杂质含量为Fe2O3≤0.3%,TiO2≤0.1%,高温颜料的加入比例为0~5%;在成型步骤中,当雕刻完毕,坯体表面的图案完成后,修去坯体内部的部分或全部泥坯。
在成型步骤,在雕刻前,修去坯体内部的部分或全部泥坯。
每层色泥层的厚度在0.5毫米至2厘米之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制成的绞胎刻剔花瓷,画面的色彩由颜料的加入比例及色泥层的厚度等因素决定,因此可以产生丰富的变化,并且画面具有立体感,而修去内部泥坯的坯体在烧成后,晶莹剔透,具有普通艺术瓷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这种绞胎刻剔花瓷的制作方法,由原料加工、成型和烧成等步骤组成a、在原料加工步骤,所用的原料可参照日用瓷的成分组成,按照配方的要求,称量原料细磨成浆,泥浆经过筛和除铁,磁场的强度为10000高斯,筛孔为140~160目,使泥浆的细度达到200目筛全通过,250目筛余量0.1%,原料中铁钛杂质含量为Fe2O3≤0.5%,TiO2≤0.3%,为使细度及铁钛杂质含量达到要求,过筛和除铁应交替进行二次以上,从而保证泥坯的洁白细腻。将一部分泥浆经压滤、真空练泥而制成白泥段,真空练泥时真空度应在740毫米汞柱以上,需练泥3次,然后陈腐备用。在另一部分泥浆中加入不同颜色的高温颜料,高温颜料的细度也应达到前述泥浆的细度要求,根据颜料在泥中的显色能力,加入的比例为0~10%,制成所需的带色泥浆。当加入比例为0时,仍为白泥浆。
当然,每种高温颜料也可分别与原料一起入磨,经球磨、除铁、过筛等步骤制成带色泥浆。
b、在成型步骤,先将白泥制成所需形状的泥坯,并将泥坯干燥至一定强度,再将一种颜色的带色泥浆浇淋在泥坯外表面,使泥坯表面附着厚度均匀的色泥层,经过一段时间干燥后,再将另一种颜色的带色泥浆浇淋在泥坯外表面,使原来的色泥层上再附着厚度均匀的新的色泥层,依此类推,使泥坯表面附着多层不同颜色的色泥层形成坯体。
在浇淋时,可将泥坯放在机械转轮上,边浇淋色泥浆边转动泥坯,色泥浆在重力作用下沿泥坯表面自上而下流动,并随着泥坯的转动,很快覆盖泥坯的表面。
每次浇淋形成色泥层的厚度主要与泥坯的干燥程度和泥浆的粘稠度有关,一般情况下每次浇淋后形成的色泥层厚度在0.2毫米左右,当需要较厚的色泥层时,就应重复浇淋同一种带色泥浆,直至达到需要的厚度为止。
然后,可根据事先创作的图案草稿对坯体进行雕刻,当需要某种颜色时,剔刻去外部的色泥层直至露出所需颜色的色泥层为止,最终坯体表面形成具有立体感的图案。当然,对于具有一定艺术功底的工作人员,也可进行即兴创作。
当雕刻完毕、坯体表面的图案完成后,修去坯体内部全部泥坯,只保留由不同颜色泥层构成的器形。有时,当色泥层的层数较少且厚度较小时,也可保留部分泥坯,以保证坯体有足够的强度。当然,当色泥层的层数较多、厚度较大或者具有足够的强度时,也可在雕刻前或者雕刻过程中修去泥坯。
由于泥坯在整修制作过程中只起到过渡性的作用,因此对用作泥坯的白泥的细度要求可降低,只要达到普通日用瓷泥的细度即可。
色泥层的层数和厚度一般根据坯体的形体结构确定,当坯体的体形较小时,色泥层的厚度可以小一些,但考虑到烧成后的发色效果,每层色泥层的厚度以不小于0.4毫米为宜。一般来说,色泥层的层数可不加限制,从几层、十几层到几十层均可,并且同一种颜色在一个坯体上可多次使用,但考虑到构图的难易程度,色泥层的层数也不宜过多。当坯体的体形较大时,色泥层的厚度可以大一些,而且所有色泥层的总厚度应达到一定范围,以保证坯体有足够的强度,但考虑到画面中色彩的平稳过渡,对于常见的、尺寸在50厘米左右的坯体来说,每层色泥层的厚度以不大于2厘米为宜。
当色泥层的厚度较小时,由于存在着相邻色彩互相干扰的可能,因此可在浇淋一种颜色的带色泥浆后,浇淋不加颜料的白泥浆,然后再浇淋另一种颜色的带色泥浆。
最后施用高温透明釉,釉料采用石灰釉,釉浆的比重为1.38~1.65,根据泥坯尺寸及原料成分的不同,施釉厚度为0.1~1mm。
c、在烧成步骤,烧成温度为1300~1380℃,升温时间为8~10小时,1000℃以下用氧化焰,1000℃以上用还原焰烧至所需温度。
实施例2在本实施例中,泥浆的除铁和过筛需交替进行四次,使泥浆的细度达到200目筛全通过,250目筛筛余量0.3%,原料中铁钛杂质含量为Fe2O3≤0.3%,TiO2≤0.1%。高温颜料的加入的比例为0~5%。在烧成步骤,烧成温度为1340~1360℃,升温时间为8.5~9小时,其它的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绞胎刻剔花瓷的制作方法,由原料加工、成型和烧成等步骤组成,其特征在于a、在原料加工步骤,除制备白泥外,还需另外制备带色泥浆,带色泥浆是通过将高温颜料加入普通的白泥浆中制成,高温颜料加入的比例为其占带色泥浆中物质干固量的0~10%;b、在成型步骤,先将白泥制成所需形状的泥坯,并将泥坯干燥至一定强度,再将一种颜色的带色泥浆浇淋在泥坯外表面,使泥坯表面附着厚度均匀的色泥层,经过一段时间干燥后,再将另一种颜色的带色泥浆浇淋在泥坯外表面,使原来的色泥层上再附着厚度均匀的新的色泥层,依此类推,使泥坯表面附着多层色泥层形成坯体;然后,对坯体进行雕刻,当需要某种颜色时,刮去外部的色泥层直至露出所需颜色的色泥层为止,最终坯体表面形成具有立体感的图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原料加工步骤,带色泥浆的细度为200目筛全通过至250目筛筛余量0.1%,原料中铁钛杂质含量为Fe2O3≤0.5%,TiO2≤0.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原料加工步骤,带色泥浆的细度为200目全通过至250目筛筛余量0.3%,原料中铁钛杂质含量为Fe2O3≤0.3%,TiO2≤0.1%,高温颜料的加入比例为0~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成型步骤中,当雕刻完毕,坯体表面的图案完成后,修去坯体内部的部分或全部泥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成型步骤,在雕刻前,修去坯体内部的部分或全部泥坯。
6.如权利要求1、2、3、4或5或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层色泥层的厚度在0.5毫米至2厘米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绞胎刻剔花瓷的制作方法,由原料加工、成型和烧成等步骤组成,通过在白泥坯上多次浇淋带色泥浆而形成一定厚度的色泥层,然后对色泥层进行刻剔加工,所制成的绞胎刻剔花瓷,画面的色彩由颜料的加入比例及色泥层的厚度等因素决定,因此可以产生丰富的变化,并且画面具有立体感,而修去内部泥坯的坯体在烧成后,晶莹剔透,具有普通艺术瓷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
文档编号C04B33/02GK1690010SQ20041001023
公开日2005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9日
发明者张文涛, 柴战柱, 田彦文, 耿翠, 常恒光 申请人:焦作市金谷斋文化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