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休闲旅游的设备及该设备的应用方法

文档序号:1939695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休闲旅游的设备及该设备的应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休闲旅游,特别是涉及以向他人提供闲置人力、物力资源而兑换得休闲旅游住宿的自助休闲。
不论是传统的旅游还是现代的休闲,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消费者不仅在居住上必须选择唯一的宾馆、旅店等专设、专用的馆、店、住宿而且消费的方式也只能用唯一的货币进行交换,即使是分时度假和旅游度假村等也绝不例外,而正是这种单一的住宿和交换方式,不仅使得很多可直接和间接地应用于旅游、休闲,但又不适宜流通、交换的物质和人力资源无法利用而闲置浪费着,而且也使得旅游休闲的成本居高不下甚至节节攀升;不仅使旅游、休闲成为一种中、高档的消费,将占人口大部分的低收入者排除在消费者之外,而且也使得试图寻求休闲、放松的消费者,为了降低消费成本反而会更加紧张、疲惫。而再从时间的角度看,一方面退休的老年人和假期中的学生拥有绰绰有余的休闲旅游时间,而另一方面却又因这一老一少的两人群多为低收入者,很难投身高昂的休闲消费,因而也使得老、少两代人苦度岁月和假期的问题,成为了举世面临的两大棘手难题。很显然,寻求一种开发利用闲置的人力、物力资源,使之直接或间接地应用、补充于休闲旅游的交换和消费之中,让更多的人能用多方的投入和支付,换取得低成本、长时间、全放松地休闲旅游的方法或途径,实在也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的一个必然大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拥有两套或两套以上住宅的人越来越多;在农村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农村,单套住宅的人均使用面积达数十平方米甚至超百平方米的农户也极为普遍,而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独居老人的住房面积一般都超过其使用需求。上述房主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部分住房的闲置浪费现象极为严重,房主因住房多和大而所得到的收益也极为低下有限,以闲置的住房换取得其它所缺的服务就更是人们连做梦都没敢想的事情。在我国的各种类型的学校,不仅每年有长达3个月的寒、暑假期,而且在学期间还有“五一”和“十一”两个法定假期,在这长达三个半月的假期里,绝大部分的离家住校学生回家度假,因而不仅使得大部分的学生宿舍在假期里闲置浪费着,而且也使得大部分学生在假期里无所事事,在精神上反倒会更加无聊、疲惫。
同样,各类单位团体的单身职工宿舍等集体公寓,在每年的“春节”“五一”和“十一”三个法定假期以及单位的自定假期内,绝大部分的住宿设施也是闲置着的。而在中国以外的其它国家,上属集体公寓在假期内的闲置浪费现象,仅是在时间、假期和空置率上有所区别,闲置、浪费的事实是完全相同的。
长期以来,整个世界的养老院模式的养老方法几乎是如出一辙,即被养老者不论自购还是政府出资,在得到养老服务的权利后,就被限定在养老院所的范围内,接受食、住等服务苦度时光、坐以待“毕”。于是,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就将这种养老方式定性为缺泛人情味的“工厂化”养老,并指责其是导致被养人疾病增多和死亡的罪魁祸首。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急剧加快,贫富差超级老大的中国,反而在九十年代悄然兴起一股兴办敬老院热,截至目前为止仅以盈利为目的的民营敬老院就多达4万多家。但是由于画地为牢般的服务和不菲的收费等多方原因,使得有钱人不愿进去,而无钱人又无法进去,绝大部分的敬老院处于极低收住率的亏损、破产境地。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作息时间的改革和工业化污染的加剧,大型的工厂和企业纷纷搬迁到远离市区的郊区,并且设置大量的大型客车接送员工上下班,因而也使得大量的客车资源在接、送员工之余的很长时间内闲置浪费着。即使是城区内包括政府等团体、组织的各种车辆和私人车辆等,也因多方原因利用率也极为低下。同样,在一些作息时间进行必革的城市,公交车辆也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峰、谷运行状态,中午前后和凌晨、夜晚的时段,其车辆和司乘人员的利用率也普遍地低下。
据媒体报道中国城市每年产生的垃圾价格达2500亿人民币,仅北京,每年8万拾荒者就拾走11亿元的财富。然而,当今整个世界对这笔巨大的可再生财富,不仅没有任何让资源提供者直接受益的处理、利用方法,而且不少地区还要反过来收取垃圾处理费。一本用于教学的课本在美国可使用五年,日本则能用上十年,而在中国却只用半年就当废品弃掉了。对此媒体调查核算出的结论是中国学生若能将课本用上五年,则可节约1584亿的课本费。除垃圾和课本外,其它像衣服、家电、图书、家具、玩具、校服、金属、纸张等可续用和可再生的资源,同样都处在一个极为低水平的开发、应用状态。而不论何种资源,普遍存在事实是资源拥有者不仅获利、受益率极端低下,而且在很多方面反倒还要受害受损,不仅造成有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而较之上述物质资源,目前开发利用最差的也是开发利用潜力最大的,当属是人力和知识资源。但目前的状况是一方面人们对文化知识和科技、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而另一方面具有相关知识和专业的人员却又有力没处使;一方面占人口总数10%以上的老年人强烈需求在生活精神上得到帮助,而另一方面纯无偿的自愿者服务机制又使得社区服务名存实亡;一方面很多人在占全年三分之一的节假目和业余时间内闲着没事干而无聊地葬送着时间,而另一方面又有好多非职业性的事没人去干。何以能调动人们在业余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一直是社会工作者们长期研究但又毫无进展的一个棘手难题。社区人力知识资源的潜在开发价值能有多大,就更是举世既未提出,也是不可能大概估算的一个天文数字了!加之前述动以千亿计的物质资源,可开发利用于休闲、旅游的总价值,恐怕是一个远远超过目前休闲旅游本身总值的又一天文数字了。
本发明的目的是将公知产品“私人住宅”和“集休公寓”的“公知用途”——“供产权和使用权拥有者居住的”的房屋,再开发出另一“新用途”——“供休闲旅游者居住”的新一类“旅馆”的新功能用途,并且通过特设社区服务组织的特设机制,使该“新旅馆”在应用上实现用非货币的社区闲置人、物资源进行等值兑换的“无偿”住宿目的。用同样的方法,将社区内单位和个人的专用车辆,开发成供休闲旅游者出行乘坐的新用途车辆,并且也用非货币的人、物闲置资源进行等值兑换,亦达到“免费”乘车的目的。
实现上述目的的方法是提供了一种用于休闲旅游的设备,所述的设备是私人住宅或集体公寓用于休闲旅游“新用途”——供休闲旅游者居住的“新一类旅馆”。
所述的私人住宅或集体公寓应用于休闲旅游的方法是休闲旅游者所接受的全部或部分的住宿服务,是其向他人提供相同和/或不同的资源所兑换的。
所述的兑换是通过社区服务组织的交换机制得以交换实现的。
提供了另一种用于休闲旅游的设备,所述设备是社区单位或个人专用车用于休闲旅游新用途——供休闲旅游者乘坐运行的新用途车辆。
所述的单位或个人专业用车辆应用于休闲旅游的方法是休闲旅游者所接受的全部或部分交通服务,是其向他人提供相同和/或不同的资源所兑换的。
该发明的实施应用,不仅能使大量闲置的社会资源得以充分有效的开发利用,而且也能使休闲旅游的消费群体下拓到广大的低收入人群;不仅能使休闲旅游的货币成本大大地降低,而且也能使拥有时间优势的消费群体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放松休闲;不仅能直接带动真正意义上的社区服务快速高效发展,而且也能使广众的老年人群体得到休闲旅游和生活、感情上的帮助和照顾;不仅能强有力地促进内需,而且也能强有力地推动可持续发展。加之在精神文明建设和全民素质提高等多方面的间接效益,其所能创造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能有多大?是任何人都难以估量的。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方法是首先将私人或集体公寓开发成可供休闲旅游者居住的新式旅馆,然后在社区成立主要职能为对社区各种闲置资源开发配置的社区服务实体组织,利用该组织的专设机制,深入广泛地挖掘、开发社区内种种闲置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为参与资源交换的消费者兑换得休闲旅游地的居住服务。
其中新式旅馆的开发方法是愿意参与资源兑换,符合旅游者居住要求的房屋产权或居住权拥有者,将用于交换的房屋清理、收拾的符合相关要求后,交付给社区服务组织进行交换。可用于兑换居住的房屋有以下多种私人的第二套住宅、私人的第三套住宅、私人特别是老年人和农村居民常住住宅的一部分、私人常住住宅以外的其它任何住宅;包括教学、培训、实习等在内的各种学校的学生和学员宿舍、学校教室或其它房屋临时改做的特别是在假期里临时设床改做的宿舍;企事业等团休单位的集体公寓、单位空闲房屋临时改做的宿舍;养老院、福利院的宿舍。上述房屋清理、收拾的要求是私人常住住宅至少要整理出一间可独居的房间,非常住住宅则需将贵重的物品拿走、锁存或集中置一屋后锁封,学校和单位的集体宿舍,则可根据假期内学生和职员的离、住情况,将整栋、整层或整间宿舍按照卫生和安全的要求整理,也可以不受“整”的限制任意组合,还可以将一间非完全空置的宿舍整理出至少一个床位待用。敬老院、福利院的宿舍,除闲置的房屋外,亦可将参与兑换、兑换者离开院后的床位或房间清理收拾好待用。上述房屋准备好后向社区服务组织办理兑换的时间标的以及对居住者的要求等的登记手续,并交该组织在该时间内进行交换和安全服务等事务的管理,直至一轮兑换完毕,再将原房及房内设施清点交还给房主。以上用于交换的房屋还可配套设置提供休闲者使用的自行车、摩托车和/或汽车等交通工具。有条件的私宅还可配置供休闲者独用的厨房。
“社区服务组织”是专门成立的,以开发配置社区内各种闲置、浪费的人力、物力资源为手段,以向社区提供社区服务为对闲置资源增值、配置的载体或转化平台,以为资源提供者兑换的异地休闲旅游居住为目的的服务实体。该服务实体首先是一个申领有工商执照,受国家相关法规、部门约束和管理的经济或服务实体。考虑到该实体的特殊性,在国家统一管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在所在地的社区,由包括社区单位、家庭和个人的社区成员成立相应的自治机构,制定相关的条约、制度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和协助。该社区服务组织的组成既可以是独立经营的法人或非法人实体,也可以是设立多个分支或连锁经营机构的法人和非法人实体。还可以是最少两家最多不限数量的多家独立核算实体或企业的联合组织。根据业务量的需求,以上任何组成形式的企业或者企业的联合体,还可以同休闲旅游景点单位和/或旅行社组成更大的联合体,甚至还可以将学校、工厂等与休闲服务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不拘形式和数量联合为功能更全、效率更高的特大联合体。
上述社区服务组织或该组织与社区自治机构设立的资源开发、配置机制是,社区成员向社区服务组织提供任何开发利用范围内的人力或物力资源时都将获得前述条约、标准等规定的相应报酬。该报酬的支付方式是设立一种形式上类似货币的服务券,接受资源的社区服务组织,既可以直接支付该券,也可以像银行储蓄卡消费等的方式将报酬记入帐户,向资源提供者支付“存折”或“卡”。以后继续提供资源时亦如银行存款一样逐项登记储存入用户的帐户和存折或卡内,待用户“存储”值累积达到休闲旅游住宿消费值并进行消费时,亦如银行的取款和消费一样进行支付、结算。也可以用其他形式的支付、记帐方法进行支付、记帐、转支、结算。
可用于兑换休闲旅游地“免费”居住的人力、物力资源是仅供限时使用的设施、可回收利用的物质资源和可提供各种服务的人力资源三大类。其中限时使用设施资源是房屋、车辆、场地、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电脑室、教学设施、科研设施、生产加工设施和其他可用于在社区服务中增值配置的设施、设备。可回收利用物质资源是严格分类投放的垃圾、统一回收的废弃物和可续用的旧物和过剩物。其中的旧物和过剩物是,儿童用品、玩具、家用电器、农被、家具、图书、文体用品、工艺美术品、学生课本、学生校服、即时提供的报纸杂志、理疗器械、理疗用品、保健用品、磁带、光盘、像带、电脑、烟、酒、茶、礼品、食品、办公所用的家具、用品、电器、用具、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和可用于社区服务的其它物资。人力资源则是下述的向社区服务项目提供文化、科技、专业、技能和一般服务的人力服务。
用上述资源兑换休闲居住的方法分两个步骤或两个过程,即首先将上述待兑换资源应用于“社区服务”进行“增值”配置,将不能应用于社区服务的垃圾等资源也利用市场机制进行增值配置,然后用多方累计的增值资源再兑换得休闲旅游地的“免费”居住。或者说,各种闲置资源是通过“社区服务”这一转化机制得以兑换得休闲居住的。因此社区服务就成为了整个兑换方法中的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了。以下将对包括文化服务、健康服务和一般社区服务的社区服务具体内容做一详细陈述。
其中的社区文化服务是利用前述社区所提供的房屋、场地、教室、设备、用具和/或车辆,和参与人力资源兑换的有偿自愿者资源,为社区提供文化知识、科普知识或专业知识的教学、培训、讲座、咨询和/或实验服务;文艺表演、讲座、培训和/或教学服务;工艺、美术、书法、绘画、花鸟种养或盆景制作的教学、培训、讲座、制作、观赏和/或交换服务;乐器演奏的教学、讲座、培训和/或表演服务;农业种养技术的讲座、培训、咨询和/或指导服务;烹饪技能的教学、讲座、培训和或制作服务。上述服务既可以由接受服务的人到指定的场所接受服务,也可以是提供服务者将必要设施安装设置于专造或改造的流动服务车或船内,并开进社区提供上门服务。既可以是现场服务,也可以是网络上的服务。当提供远程教学、讲座、培训、咨询等的服务时,专业人员在固定地上网服务,服务地则由服务提供者委派另外的服务人员提供现场的相关配合服务。网上服务时还可以在多个社区同时提供服务。上述的“教学”服务是指像学校教学方法一样,向受服务者提供由浅入深、从头到尾的连续服务。“专业知识”的服务是指法律、金融、财会、保险、证券、期货、房产、教育、旅游、汽车、农业、外语、电脑、军事等等非基础文化知识的服务。上述“和/或”陈述中的“和”,是指每一次服务可提供所述多项服务内容中至少两项、最多全部的服务。后述的“和/或”含义亦是如此。
社区健康服务是生理、医学、药学、心理、理疗、乐疗、按摩、推拿、气功、营养、保健等知识或疾病治疗的方法、途径等知识的教学、讲座、培训、咨询和/或治疗服务。其服务的方式同前述文化服务的方法相同。陪护他人、特别是陪护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的就医服务;专业医务人员向家庭提供的“家庭医生”服务;向住院或居家病人提供的护理、生活照料和/或聊天、解闷等精神抚慰的服务;向他人提供按摩、推拿、治疗和/或打针、输液的服务;为他人买药或咨询的服务。
仅需人力资源提供的社区服务是卫生清洁、监督垃圾分类投放或社区绿地、治安等的环境治理服务;家庭或家政服务;接送或照管婴幼儿和/或小学生的服务;帮助他人购物、送货、交费、咨询和/或办理一些琐碎小事的服务;对老年人、残疾人或福利人提供的生活照料、聊天解闷和/或代办生活琐事的服务;对残疾人或孤残儿童的工作、生活和/或学习的帮助服务;陪伴老年人、儿童、养老院、福利院老人、残疾人、孤残儿童或外地休闲旅游人员观光、游乐、休闲和/或走亲访友服务;为社区单位成员提供的后勤杂务服务;其他社区成员所需的服务。
垃圾和废旧物品的配置很简单,即是将严格分类投放垃圾中不可开发利用和需特殊处理的部分由垃圾管理部门拉走处理,而将可再生、再用垃圾和废旧物销售给专门的废旧物回收、加工单位。可使用旧物和过剩物则是直接销售或兑换给所需用的用户。
将前述资源在社区服务中增值配置和最终兑换得休闲居住的方法是社区服务组织设建信息服务和兑换服务的机制,通过该服务机制得以实现兑换目的。其中的信息服务机制是在互联网、有线电视网和/或已建成的社区服务网上新建专用广域网和/或局域网,并在网上公布可兑换资源、社区服务内容和对人力资源需求的种类、数量、标准、标价、时间、地点、兑换方法和其它与兑换有关的信息内容;可兑换休闲居住的地理位置、居房结构、设施、位置、兑换时间、兑换标价、兑换要求,可提供的服务、休闲旅游内容、房主基本情况和对兑换者的要求、其它与兑换和休闲相关的内容;对兑换居住者的人数、年龄、性别、属地、职业、爱好、性格、特长、信誉、居住时间、休闲方式、兑换资本储值、支付结算方法和/或其它相关内容的要求信息。任何参与兑换者获得这些信息后则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向社区服务提供各种资源进行储值配置,并通过社区服务组织兑换得符合自己要求和条件的异地“免费”住宿休闲旅游。为使兑换者方便获得信息和转化自己资源,上述信息除网络公布外,还可用书面文字等多种形式向社区提供服务。不论是网络还是书面文字的信息,在社区服务单位,社区居村委会、社区老年大学、社区服务中心、社区自治组织、社区企事业单位团体等单位,均可根据具体情况以上网、宣传栏、宣传册等不拘一格的方式向社区提供信息服务。
社区服务组织的兑换方法是,在通过“社区服务”配置资源时,提供人力服务和服务设施的单位和个人获得等值的服务券,而接受服务者则可用服务券和现金进行支付服务费。让服务券支付服务费的目的在于为更多的人创造用闲置资源兑换休闲居住的更多途径。对于向社区家庭、单位、个人提供的个体服务有两种方式,其一是由社区服务指派服务人员提供服务,并通过该组织进行如上述的支付和结算。其二是服务需求双方可直接进行交换,受服务者只能用服务券向服务提供者进行支付,支付的方式可直接支付服务券,也可通过社区服务组织的转帐机制进行转帐支付。兑换最终休闲地居住的方法是,社区服务组织在前述网络上设建如同电子商务网络的包括前述信息和支付、结算等功能的交换体系或称“电子休闲”网,拥有兑换券的消费者可通过该“电子休闲”网直接兑换休闲的“免费”住宿。对于兑换双方条件允许的至少两方消费者还可跨越社区服务组织的中介环节,直接进行“居室”的兑换,如假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学校为自己的学生进行像后述实施例一、二、十四所述的直接兑换。上述休闲居住兑换范围不限,包括跨国兑换,只要兑换两地或双方具备兑换条件均可进行兑换。在社区服务组织的联合体内进行兑换则能获得同居住地同样的接受他人服务和为他人提供服务的权利。
提供住房的单位和个人,既可兑换得他人他地的休闲住宿,也可以兑换得前述的社区服务,还可以兑换得现金,或者是休闲住宿、社区服务、现金任两种或三种均有的兑换报酬。兑换的方法之一是社区服务组织与居房提供者事先签定好兑换标的,以此标的为结算依据,在兑换期内的兑换效率及盈亏皆由社区服务组织负责。方法之二是双方约定按实际兑换值结算,社区服务组织按兑换量收取管理费。方法之三是双方事先商定兑换合同并按该合同进行结算。方法之四是房主与兑换者用如前所述的方法双方直接进行兑换。
同样提供非住房资源的个人或单位,也可兑换得如上所述的多种形式的服务回报。如此将各种人力物力资源多次循环周转的目的,是为拥有各种人力物力资源并意欲兑换得“免费”住宿休闲的人们,更进一步拓宽兑换休闲住宿的途径和渠道。或者说是将拥有“免费”休闲住宿“过剩”资源者的资源,以提供社区服务或现金的方式转让给欲兑换休闲住宿而又缺少兑换途径的他人。拥有兑换储值者还可以将自己的储存资本转让给他人,如子女用自己人力、物力所兑换的“储金”为父母转让兑换成所需的社区服务,通过社区服务的再次周转,可为提供社区服务的他人拓展得兑换途径,最终获得兑换休闲住宿的目的。即使是通过现金转让,其现金也是来源于他人的人力、物力资源,也是为他人拓宽了获得休闲地居住的兑换渠道。
提供人力和物力资源的个人,既可以以个人身份为自己进行兑换,也可以代表单位进行兑换。当代表单位参与包括提供各种人力资源的兑换时,所兑换资本储存于单位名下,或者先储存于个人名下,之后根据单位的需求再转帐到单位帐户。对于业余提供资源兑换并将所兑换资本交单位应用的职员或学生,所在单位则给以带薪休假、“免费”休闲旅游住宿、发放奖金或减免学生收费等方式的回报。
包括从小学到大学的各类学校和社区服务组织,优先为贫困学生创造提供前述各类针对教学、讲座、家教、文娱等知识型的服务项目和照顾老人、陪他人休闲等一般易做的服务项目,使学生们能以课余提供社区服务的方式,为学校兑换的后勤等服务,为自己兑换得减免包括学费、伙食费、住宿费或课本费等费用的“自助求学”,为自己或老师同学兑换的休闲居住。
在休闲居住地接受兑换休闲服务的休闲者,还可以在休闲地为当地社区服务组织提供前述的兑换服务。其所兑换的储金或资本,既可用于继续休闲居住的支付或兑换,也可用于休闲居住期间的“免费”交通支付或兑换,既可用于休闲居住期间“免费”休闲、旅游的支付或兑换,也可兑换得与当地参与兑换者一样的其他服务。或者说休闲者在休闲地享有同当地人同样的权利。用于上述休闲地服务的储金或资本,除上述用提供人力服务的方式就地兑换外,还可以是通过两地社区服务组织的转帐途径,将自己在他地的和/或他人为自己转让的储金或资本转到休闲旅游地。在休闲地兑换和接受的休闲、旅游服务是当地社区服务组织的服务项目,参与联合组织的休闲旅游景点单位的服务项目和/或参与联合组织的单位团体的服务项目,其他服务则是文化、健康和一般社区服务等前述所有服务项目中,当地所开展的和自己所需求的任何服务。休闲居住者在休闲期内,在原居住地社区服务组织对其信誉考证准许的情况下还可透支居住,透支值在返回原地后再做补充。也可用现金补上超时居住的住宿费。社区服务组织的经营管理费用是从兑换资本中按规定按比例提取的,其盈亏自负。
为了体现社区一大家精神和推动社区公益事业的发展,借题述用闲置资源兑换“免费”休闲为契机或载体,社区服务组织和社区还可择时、择地选择应用以下促进福利性、公益性发展的方法。方法之一,从社区成员所提供的资源的配置所得中扣留下一部分“公益金”,并以服务券、福利券或设立帐户的方式无偿分配给社区的福利人、残疾人、老年人或其他贫弱人,社区成员直接或受派向这些人提供服务时,可用该券支付服务提供者。方法之二,用上述“公益金”作为投资,由社区服务组织或社区委派专人向上述受助人群直接提供“免费”服务。方法之三,凡参与上述用资源兑换休闲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按兑换量的比例和社区的规定,向上述受助人群提供相应量的无偿服务。方法之四,不受具体方法约束,用参与兑换休闲者的兑换资源,依照社区制定的条约,扣出一部分用于向本社区和/或非本社区的贫困人群提供福利性服务。方法之五,制定条约或规定,凡参与上述用资源兑换休闲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履行垃圾分类投放、废旧物统一回收和/或学生课本妥善保护统一上交,否则给以信誉考核记录、扣除相应量的兑换资本和/或拒绝参与兑换休闲的处罚。方法之六,制定同方法之五相同的要求和处罚规定,对上述例一至例四所述的任一种福利服务进行管理。方法之七,制定条约或规定,要求社区服务组织必须将上述公益性服务项目的帐务定期公开,接受社区的监督,对违反规定的行为,给以纠正、弥补、罚款或取消在本社区经营资格等处罚。该方法也适用于对社区服务组织进行非公益性、福利性的用资源兑换休闲服务的管理应用。方法之八,用与方法五同样的方法,由社区选择如前述科普服务等公益性项目、资源或服务等进行管理。以上八种方法,可根据社区的具体情况和项目开展的初、中期等因素,应用或不应用,多项同时应用或仅选择少数项目应用,少数社区或在社区服务组织的联合单位多处实施均可任意选择。
用同住房开发利用的方法,将单位团体接送职员的车辆,在接送职员上下班和节假日的空闲时间内,将公交公司的部分公交车,也在每天的非高峰运行期和节假日内,开发成为异地来本地的休闲旅游者和节假日到周边农村和其他地方渡假的本地休闲旅游者乘坐的“新用途”车辆,并且也像前述的房屋兑换一样交社区服务组织进行配置和兑换。同样个人的小型车辆亦可进行同样方法的兑换。提供车辆的单位和个人,可兑换得包括异地休闲居住在内的如前所述的一切服务,具体的方法与前述房屋兑换的方法完全相同,为了简化说明就不做重复陈述了。与房屋不同的交通和观光服务方式如后述实施例十三所述的方法,因此亦免重复陈述。
以下用非限定性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法及效果。
例一甲、乙、丙三所学校将其暑假期间的部分学生宿舍向所在地社区服务组织登记兑换,丁学校则向所在地社区提供了包括教室、设备、人员等人、物力资源的社区文化服务和其他社区服务的兑换资源,最后四学校通过网上选择和各自所在地社区服务组织的交换机制,甲、乙、丙三学校各自的定宿学生分别在另两所学校各“免费”住宿三周,而丁学校学生则在甲、乙、丙三学校各分别免费住宿两周。甲、乙、丙三所学校在为“免费”住宿的休闲渡假学生,不仅提供同本学校学生一样的餐饮、图书馆阅读、卫生、安全、学生所留自行车等的生活和学习服务,而且还提供了讲座、导游等的休闲旅游服务,使每所学校的学生用极其低的投入成本,享受到了非常轻松和有意义的休闲度假服务。社区服务组织的经营管理费则是从丁学校所提供的社区服务收费中分得一部分,或者从每学校所在地学校和/或学生像如前所述的文化服务或社区服务中提供人力、物力资源回报中扣除支付。
例二由农村中学或小学中向所在社区提供在社区服务组织实施的文化、法律和农业知识等社区服务中所用教室、设备和部分人员的资源,同时学生及学生家庭又向社区服务组织提供了照顾孤寡老人、课本和图书统一回收、清洁卫生、垃圾分类投放和废旧物统一回收等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最后像例一中所述的丁学校的学生一样,兑换得在城市大学、中专、职校或寄宿制中学学生宿舍的免费住宿的休闲度假服务。如此不仅使农村学生得到了极低成本的休闲、旅游服务,而且对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促进学校的德育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和科技素质、促进社区建设、社区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多方面,都将起到积极的,而且是“有内在动力机制”的极其重要的作用!而社区服务组织既可像例一中的方法一样获得必须的经营管理费,也可从政府或社会所提供的公益或福利资金中获得支持,或者从城市资助农村的机制中获得支持等。
例三哈尔滨与广州或海南的学校像例一所述的方法在寒假里进行住宿兑换,即可使南北两方学生分别过上一个低成本、长时间的观冰灯、滑雪、溜冰和观椰林、游山水的极有意义的春节或寒假。
例四多家异地的具有职员公寓的企事业等团体单位,像例一所述的方法,在“五一”、“十一”或春节的放假期间,为其职员兑换得如例一或例三所述的、性质等同分时度假的休闲、旅游服务。
例五社区居、村委会、社区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农业产业协会或社区自治组织等单位或组织,用类似于例二所述的方法,将自己特有的和力所能及的资源,在假期里兑换得学校或单位集体公寓的“免费”住宿,或在任何时候兑换得养老院、敬老院、宿舍的免费住宿服务。若兑换资本有余,还可以在休闲旅游地兑换得由社区服务组织或个人提供的如前所述的陪护休闲等的其他服务。
例六退休在家且拥有大居室的老年人家庭,将自己住所内最少一间居室收拾好并像例一的方法一样进行兑换登记,通过网络和社区服务组织选择适合于同自己共居的旅游者,在自己设定的不同时段内,分别接待具有同自己爱好或性格相同的他乡另一队老夫妇、带幼童的年轻三口之家、具有按摩推拿或医学保健专长的家庭、个人或其他人等的分时“免费”住宿,并为住宿者提供厨房设施的共用等服务,有条件的再提供包括自行车在内的车辆等其他服务。待接待他人的服务完毕后或空余时间内,通过社区服务组织再为自己兑换得他乡、他地的逐一或连续休闲、旅游住宿服务。或者将上述兑换资本分成两部分,其中之一用于休闲旅游的免费住宿,另一部分则兑换成前述的社区服务,还可以全部兑换成社区服务。该模式的兑换不仅充分开发利用了闲置的房屋资源,而且也开发利用了退休老人能随时接待休闲者进出的人力时间资源,其效果也不仅为住房提供者兑换得同样免费的休闲住宿,而且性格较为开朗的人来说,接待他人同居,特别是接待爱好相同、带有幼童、具有专长等的住宿者,其本身就能得到解除寂寞和获得互助的目的,加之还能得到老年人最为迫切需求的各种社区服务,其综合效应不失为解决老年人问题的一个同样具有内在动力机制的好方法甚至是绝佳途径。
例七南北两地或城乡两地的老年人,像例六的方法互兑异地的免费居住,在居所老人和当地社区老人和当地社区服务组织的帮助下,可用很长的时间非常轻松悠闲地享受他乡异地的风土人情、特色餐饮、民间工艺和异地风光等,是当今任何方式都比不了的真正意义上的“休闲旅游”。特别是北方年年免费看惯看腻了的冰雪、雾松、桃花、牡丹、收获时的红枣、盛开时的葵花等,也许南方的老人一辈子也未能亲睹一眼,同样南方的椰林、香蕉、阁楼、小船、竹林、鱼塘等,北方人也许只能从效果大打折扣的电视中见过一面,而本例获得尽情观赏异地风光的投入,仅是往返两地之间的车票费用,如此低成本高质量的休闲举世何处能有?!例八拥有第二套住宅的私人如前述方法向社区服务组织登记,并通过改组织在规定时间内接纳他人的兑换居住,而该私宅兑换者亦可通过社区服务网站等途径,选择到并获得由它人它地提供的一次或多地多次的“免费”休闲居住。对于剩余的兑换资本则可再兑换成所需的种种社区服务,还可将剩余兑换资本转让给父母或亲朋好友。如转让给父母,拥有兑换资本的父母既可再兑换得休闲旅游,也可兑换得社区服务等。该兑换模式不仅为私宅拥有者能兑换到天南地北得比分时度假更具自主性和可持续性的休闲旅游,而且也能为自己兑换得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社区服务,特别是还能为父母兑换得涉及种种关心和照顾的孝敬,实可谓一举三得!而能获得这三得的仅是以往长期闲置的私宅!!如此高效益的资源利用和休闲服务,在“可持续”问题十分严重、举世力倡“循环经济”和未来学家们将“休闲”产业定性为未来取代信息产业的第一引擎的今天,谁又敢低估其潜在的巨大威力呢?!例九具有生活自理能力、拥有并获得敬老院居住权的老年人,亦可像例一所述的方法一样,在一年四季随时上网进行居住权的交换和异地休闲旅游,在休闲旅游地可获得同样的生活照顾,而且该机制还可以直接促成敬老院特别是非公立敬老院休闲服务的增设和改善。由于敬老院老人有全额的休闲时间,因此对常居地休闲地理位置较好,经济条件亦强的老人,像哈尔滨敬老院的老人,在一年甚至一年以上的时间,用该方法大游中国,如从哈尔滨出发,沿沈阳、天津、北京、郑州、武汉、长沙、桂林、昆明、南宁、海口、广州,再反向沿南昌、杭州、上海、南京、济南、青岛、烟台、大连,最后返回哈尔滨,这样每地住上数周或数月的长征式旅游。如果入住敬老院的老人再将原住宅开辟成“新式旅馆”并交社区服务组织进行资源的兑换,则可兑换得每一休闲旅游地陪伴休闲旅游等的全方位服务。特别是同敬老院或同原社区、原工作单位的相好老人结伴旅行,既能交识得异地“新朋友”,又能有“老朋友”的相随相伴。而社区服务联合组织则能随时提供下一站的居住信息、每一站的接送和其他所需求的服务。该模式当然也可以小范围或大跨度的休闲。不论何种模式的兑换休闲,其成本将会比传统的休闲旅游成倍地降低。该模式能强有力地促成兼容休闲旅游新功能敬老院的快速发展,亦不失为敬老院养老的又一新途径。
例十在适合于休闲度假的农村,或创造诸如成片桃树、枣林、葵花、葡萄、瓷器烧制、手工艺品加工、参与种养和自种自收等休闲度假环境的农村,将农民住宅的部分房屋改造、装修为专门接待休闲度假者兑换居住的房屋,并向社区服务组织登记兑换,接纳城市休闲者来农村休闲度假。其休闲内容除一般的农业、农村观光外,还可为休闲者开辟“自留地”,让休闲者特别是离农村较近的上班族休闲者,每周的双休日带着孩子来农村精心培育自己的“自留地”,每次返城再带上自种自收的成果,对改善单调的城市生活,培养孩子的素质等多方面都将会受到良好的效果。城市休闲度假者还可以通过社区服务组织兑换的前述“新用途”车辆的“免费”接送,这样可使得到城市近远郊休闲度假不花一分钱的住、行费用。而参与兑换的农民亦可用前述方法兑换得参与兑换的任何城市的“免费”住宿休闲旅游。如此成本低下、效益实惠、来去又十分方便的休闲度假模式,无疑的提高中低收入者生活质量、拓展中低收入者休闲旅游市场的一个极好的途径。
例十一具有文化、科技、或专业知识的个人或单位职员、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在下班后和双休日内向社区各种文化服务提供教学、讲座、培训或咨询等知识型服务,日积月累可储存到一笔数额不小的“兑换”资本。而“资本”拥有者个人则可兑换得“免费”住宿的休闲旅游,也可兑换得各种社区服务,或者兑换得休闲与家务的综合服务。若是单位职员或学生,则可如前述方法兑换得带薪休假、免费休闲住宿或减免学生的各种费用等。该实施方式不仅为贫困大学生开辟了一个全新有效的“自助”修学途径,而且也是填补当前极具局限性的院墙式教育的空缺、实现“学习型社会”目标、整体、全面提高国民文化和科技素质、推动科技兴国战略实施的一个同样具有内在动力机制的既实用又实效的新途径。
例十二让社区老年人、残废人等弱势人群,为社区提供监督垃圾分类投放、接送照管婴幼儿和小学生、为生病和生活难以自理的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聊天解闷、为上班族家庭提供交费、购物、送货等家务琐事的中间接管服务、为各种社区服务提供力所能及的协助服务,以此兑换的免费住宿休闲和所需社区服务。在该实施方式中,长期闲着无事而深感寂寞无聊的老年人,提供上述服务本身就是解除寂寞的一种有效途径,加之还可获得求之不得的种种回报性服务,定会被广大老年人热情地接受。
例十三将单位团体用于接送职员上下班的车辆在接送职员之余和节假日的空闲时间内,为实施例一——例十二所述的休闲旅游者提供交通运乘服务。其中为外地来本地观光旅游的服务,除交通运行外,与社区服务组织结合,再增设环城或环城郊的随车流动观光服务,车上安排服务人员随时进行景观介绍,或者像环城观光旅游车一样,设置固定的环游路线、上下车点和车辆到发时间的服务,让旅客自由选样逐点观光休闲。用于实施例十所述的服务时,主要是对农村休闲度假的游客送去接回的交通服务,同时也可用于农村的车载观光。提供车辆的单位可兑换得如前所述的所有服务。
例十四由至少两个团体单位,如两所或两所以上的多所大学或企业,在“五一”、“十一”、“春节”或寒暑假期间直接进行互换宿舍的兑换,如此反而能提高兑换效率、降低兑换成本。但该方法的不足在于不易更广范围的兑换,也不易于随时变更兑换,仅适用于少部分单位或初期应用。
例十五具有一技之长的异地休闲者,为休闲地社区服务组织提供如学生的乐曲演奏、厨师的地方特色菜烹制培训、民间手工艺人的技艺表演、教做或学者的教学、讲座等,以此兑换得参与联合的景点单位的免费观光旅游、社区服务组织的生活或休闲服务、或其他联合单位的开展的服务等,在休闲中再获得休闲的资本一举两得。
例十六由子女们在工作、生活所在地提供自己所长、所有的人、物力资源进行资本的兑换积累,然后将自己的兑换资本以指定生活照料、聊天、解闷、陪伴休闲、陪伴就医、厨师上门做饭或异地休闲等服务的方式转让给父母,或者将兑换资本直接转让给父母由其自由支配。该模式是解决当今整个世界子女无法照顾父母大难题的又一个实用有效的绝佳途径。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休闲旅游的设备,包括生活、交通等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备是将私人住宅或集体公寓开发出休闲、旅游“新用途”——供休闲旅游者居住的“新一类旅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旅馆,其特征在于(1)它是私人的第二套或第三套住宅;(2)它是私人常住住宅的一部分;(3)它是学校的学生宿舍;(4)它是学校教室临时改做的宿舍;(5)它是单位、团体的集体宿舍;(6)它是单位、团体的其它房屋临时改做的宿舍;(7)它是养老院或福利院的宿舍;(8)所述的“新旅馆”中设置有供休闲、旅游居住者独用的厨房或餐饮用具;(9)所述的“新旅馆”配备有休闲旅游者出行的交通工具。
3.权利要求1的“新旅馆”应用于休闲旅游的方法,包括旅居间的服务,其特征在于休闲旅游者所接受的全部或部分的住宿服务,是其向他人提供相同和/或不同的资源所兑换的。
4.根据权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所述的住宿是一人独住、与家人同住或与他人同住的;(2)所述的居室是单独的一间、单独的一套或一套房的一部分;(3)所述的家人是配偶、子女和/或父母;(4)所述的他人是同为休闲旅游的居住者,或者是房屋产权或使用权的拥有者;(5)所述的居住时间是“春节”、“五一”或“十一”的法定放假期;(6)所述的居住时间是学校寒假或暑假的放假期;(7)所述的居住时间是包括法定和自定假期在内的任何时期;(8)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他人,是社区服务组织或直接接受服务的被服务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资源,其特征在于它是供限时使用的设施(1)所述的设施是可供休闲旅游者居住的房屋;(2)所述的设施是可供休闲旅游者或服务组织使用的车辆;(3)所述的设施是可供教学、讲座或培训的房屋、场地和/或设备;(4)所述的设施是可供表演、娱乐或其它文化活动的场所和/或设备;(5)所述的设施是可供参观或实地操作的生产设施;(6)所述的设施是图书室、实验室或电脑室;它是可回收利用物质资源;(7)所述的物质是严格分类投放的垃圾;(8)所述的物质是统一回收的废旧物品;(9)所述的物质是可续用的旧物或过剩物;(10)所述的可续用物是儿童用品或玩具;(11)所述的可续用物是家用电器、衣被或家具;(12)所述的可续用物是图书、文体用品或工艺美术品;(13)所述的可续用物是学生所用课本、图书、用具或校服;(14)所述的可续用物是理疗器械、理疗用品或保健用品;(15)所述的可续用物是磁带、光盘、像带或电脑;(16)所述的可续用物是即及提交的报纸或杂志;(17)所述的可续用物是烟、酒、茶、食品或礼品;(18)所述的可续用物是办公家具、用具、用品或电器;(19)所述的可续用物是车辆;它是人力资源所转化的服务(20)所述的服务是向社区服务组织、家庭、个人或单位提供的社区服务;(21)所述的社区服务是文化知识、科普知识或专业知识的教学、培训、讲座、咨询和/或实验服务(22)所述的社区服务是文艺教学、讲座、培训或表演服务;(23)所述的社区服务是民间工艺的讲座、培训、教做或演示服务;(24)所述的社区服务是工艺、美术、书法、绘画或盆景制做的教学、培训、讲座或制做服务;(25)所述的社区服务是乐器演奏、欣赏的教学、讲座、培训或表演服务;(26)所述的社区服务是农业种、养的讲座、培训、咨询和/或指导服务;(27)所述的社区服务是卫生清洁和/或环境治理服务;(28)所述的社区服务是是家教服务;(29)所述的社区服务是接送或照管婴幼儿和/或小学生的服务;(30)所述的社我服务是购物或送货服务;(31)所述的社区服务是交费和/或咨询服务;(32)所述的社区服务是烹饪技能的讲座、培训或上门烹制服务;(33)所述的社区服务是向老人提供的生活帮助和/或照料服务;(34)所述的社区服务是陪伴老人解闷等的情感服务;(35)所述的社区服务是陪伴老年人就医、护理和/或治疗的服务;(36)所述的社区服务是对残疾人或孤残儿童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或就医、健康的服务;(37)所述的社区服务是陪伴他人观光、游乐、休闲或走亲访友的服务;(38)(37)所述的他人是老年人、残疾人、儿童或休闲旅游者;(39)所述的健康服务是医学、药学、生理、心理、营养和/或保健的讲座或咨询服务;(40)所述的健康服务是理疗、乐疗或心理咨询服务;(41)所述的健康服务是按摩、推拿服务;(42)所述的健康服务是陪护他人的就医服务;(43)所述的健康服务是提供的家庭医生服务;(44)所述的健康服务是向住院或居家病人提供的护理、生活照顾和/或聊天服务;(45)所述的健康服务是为他人提供的打针和/或输液服务;(46)所述的健康服务是为他人提供的买药或咨询服务。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社区服务组织及机制是(1)所述的社区服务组织是申领有工商执照的服务实体;(2)所述的社区服务组织是独立核算、独家经营的法人或非法人组织;(3)所述的社区服务组织是独立核算、拥有多个分支或连锁经营体的法人或非法人组织;(4)所述的社区服务是多个独立核算组织的联合组织;(5)所述的社区服务组织是独个实体或联合组织与休闲旅游景点单位和/或旅行社的联合组织;(6)所述的社区服务组织是(1)-(5)所述任一组织同学校、企事业等任何单位、任何数量组成的大联合组织;(7)所述的社区成立有专门监督、管理和协助社区服务组织的自治机构;(8)所述(1)-(6)任一社区服务组织设立有一种“券”(9)(8)所述的券是专门用于开发休闲旅游兑换资源和获得休闲旅游服务中的交换、流通和兑换结算之用的。(10)(9)所述券的应用方式是直接用券支付、交换、结算的;(11)(9)所述券的应用是用储存有券值的卡支付、交换、结算的;(12)(9)所述券的应用是用“存折”的方式支付、交换、结算的;(13)所述的社区服务组织设立有“福利券”;(14)所述(1)-(7)任一社区服务组织设建有信息和兑换的服务机制;(15)(14)所述的服务机制是广域网和/或局域网(16)(15)所述的网站是建在互联网上的;(17)(15)所述的网站是建在有线电视网上的;(18)(15)所述的网站是建在已建成的“社区服务网”上的;(19)(14)所述的信息机制或(15)所述的网站上设有提供信息的设施平台或网页;(20)(19)所述的信息是参与兑换居所的地理位置、房屋结构、设施、兑换时间、兑换标价、兑换要求、可提供的服务、休闲旅游内容介绍和/或其它与兑换和休闲有关的内容;(21)(19)所述的信息或(20)所述的兑换条件是,居所提供者和/或社区服务组织对兑换旅居者的人数、年龄、性别、属地、职业、爱好、性格、特长、信誉、居住时间、休闲方式、兑换资本储值、支付结算方法和/或其它与兑换和休闲有关的内容和要求;(22)(19)所述的信息是社区服务组织和/或资源拥有者公布的可兑换资源的种类、数量、标准、时间、地点、标价、兑换方法和/或其它相关的内容。(23)(19)所述的信息是社区服务组织公布的可提供服务的种类、内容、时间、地点、收券、收费、兑换方法和/或其它相关内容;(24)(19)所述的信息是社区服务组织和/或人力资源拥有者公布的可提供人力服务的种类、水平、时间、地点、标价、兑换方法和/或其它相关内容;(25)(19)所述的信息是社区服务组织和/或服务需求者公布的需求提供服务的内容、时间、地点、要求、标价、兑换方式和/或其它相关内容;(26)(14)或(19)所述的信息终端机制是设在社区服务单位、社区居村委会、社区自治组织、社区团体单位和/或个人的上网电脑上的;(27)(14)或(19)所述的信息服务机制是在社区服务单位、社区居村委会、社区自治组织和/或社区团体单位的书面文字型式的信息公布、交流;(28)(14)所述的服务机制是“电子休闲”网;(29)(28)所述的网是包括信息提供和兑换结算的电子休闲商务网。
7.根据权利要求3、4、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所述的兑换是由社区服务组织组织完成的;(2)所述的兑换信息是由社区服务组织收集、整理、提供的;(3)所述的兑换资源是由社区服务组织进行开发和重新配置的;(4)所述的兑换凭据是兑换券或服务券;(5)资源提供者首先获得等值的服务券;(6)所述的服务券是直接支付的;(7)所述的服务券是专用存折储存的;(8)所述的服务券是专用卡储存的;(9)社区服务组织为兑换者设立有帐户;(10)(5)、(7)或(8)所述的服务券是登记在(9)所述自己名下的帐户上的;(11)(10)所述的券是储存在社区服务组织的电脑或网络中的;(12)休闲旅游者获得休闲旅游地“免费”居住的服务是由服务券等价兑换的;(13)居屋兑换者的服务券是由社区服务组织等价支付的;(14)居屋兑换者的服务券是按居室实际兑换值按比例支付的;(15)居屋兑换者的服务券是按与社区服务组织商定的兑换值支付的;(16)社区服务券是可以转让给他人的;(17)(16)所述的转让是子女向父母转让;(18)(17)所述的转上是服务;(19)代表单位提供人力资源社区服务者获得所在单位带薪休假和/或“免费”住宿休闲;(20)代表学校提供人力社区服务的学生获得学校减免学费和/或“免费”住宿休闲度假的回报;(21)所述休闲兑换是休闲者在休闲地提供人力服务所兑换的;(22)所述的休闲兑换是由他人转让的“兑换金”兑换的;(23)所述的休闲地兑换服务是居住、生活服务和/或休闲旅游;(24)所述的休闲地住宿支付的一部分是现金;(25)兑换休闲者兑换资本中的一部分是用于社区福利服务的;(26)兑换休闲者获得兑换资格的条件之一是向社区提供规定量的无偿福利服务;(27)兑换休闲的条件之一是生活垃圾的严格分类投放;(28)兑换休闲的条件之一是废旧物的统一回收;(29)学生兑换休闲的条件之一课本的保护和统一回收;(30)对违反兑换条件者是以信誉记录予以处罚的;(31)对违反兑换条件者是以扣减相应量兑换资本予以处罚的;(32)对违反兑换条件者是以取消兑换资格予以处罚的;(33)社区服务组织“福利金”的应用账目是定期公开的;(34)对违反规定的社区服务组织的处罚是弥补损失、罚款或取消经营资格;(35)社区服务组织是从兑换资本中提取规定的经营管理费的。
8.一种用于休闲旅游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备是社区单位或私人的专用车辆用于休闲旅游新用途——供休闲旅游者乘座运行的新用途车辆。
9.权利要求8的新用途车辆应用于休闲旅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休闲旅游者所接受的全部或部分乘运服务是其向它人提供相同和/或不同的资源所兑换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车辆兑换者是从社区服务组织的信息服务中获得兑换信息的;(2)车辆兑换是向社区服务组织登记并提出兑换要求的;(3)车辆兑换是由社区服务组织组织实施的;(4)提供车辆资源者获得规定兑换值的服务券;(5)拥有服务券的兑换者兑换的是休闲旅游的“免费”乘车、居住、休闲旅游服务和/或社区服务;(6)所述的乘运是运送休闲旅游人员的服务;(7)(6)所述的服务是运送城市休闲者到郊外或农村的休闲度假送去和/或接回的服务;(8)(6)所述的服务是运乘休闲者在城市内的观光、休闲服务;(9)所述的乘运是流动观光服务;(10)(9)所述的流动观光是城市内的观光运乘;(11)(9)所述的流动观光是城外或农村的观光运乘。(12)(6)-(11)所述的任一种运乘中,受服务者是用服务券和/或现金支付运乘费的;(13)车辆兑换券中的一部分是用于社区福利服务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新的休闲旅游设备和方法,即将长期以来闲置浪费和低水平应用处置的各种人力、物力资源,通过一个特设的交换机制或交换平台,转化成比分时度假更具自主性和随意性的,而且是不用现金预购和支付,仅用自己所具有或特长的人力、物力资源,就能“兑换”得休闲旅游地“免费”居住权的另一类新式旅馆和该新旅馆的应用方法。该发明不仅能有效地降低休闲旅游的成本,而且也能将广大中低收入者开拓成为新一族的休闲旅游消费者,特别是能让拥有足够休闲时间的老年人和假期中的学生老师,仅用自己所闲置、特有、浪费着的各种人力、物力和知识等资源,就能兑换得异地长时间“无偿”居住的真正休闲,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的一个全新的休闲方法。
文档编号E04H3/02GK1712656SQ200410059978
公开日2005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26日
发明者李海泉 申请人:李海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