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0493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墙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双面阻拦和支承作用的建筑墙体,尤其是一种砌体与框架柱的接合处也能防止漏水的建筑墙体。
背景技术
防漏水、透水留土,是建筑领域的重大难题。
房屋、隧道、地铁、防浪墙、地下仓库、地下人防、矿井、巷道等建筑需要防漏水,但因收缩、温湿度变化、不均匀沉降、荷载作用诸多原因,往往使建筑墙体某些部位产生裂缝而造成漏水,这仍是现在建筑工程存在的通病。
漏水的部位主要是①砌块砌筑的砌体的砌筑缝漏水,②框架结构的建筑中,砌体与框架柱之间漏水,③框架结构的建筑中,砌体与框架梁的上表面之间漏水,④框架结构的建筑中,砌体与框架梁的下表面之间漏水。
解决砌筑缝漏水,已有技术主要是设置伸缩缝、加强梁柱、减少屋盖同砌体的温差以减轻裂缝,但因裂缝不能根本解决,所以不能根治漏水;也有采用带凹槽凸榫类砌块的设计,通过砌块互相砌合使砌体具有一些防漏作用,但或因生产复杂、或因砌筑不便、或因功能欠缺,但最终都没能根本解决砌筑缝的防漏问题。
解决砌体与框架柱的接合处的漏水问题,已有技术主要是框架柱上每相距500cm伸出钢筋埋在砌体的砌筑缝中,有时还浇捣为连接梁,以加强砌体与框架柱的接合,减轻此处的开裂,但也不能根治开裂、不能彻底防漏。
砌体与框架梁的上表面、下表面之间,至今没有防漏水的方法。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的墙体的防漏性能差、抗震性能差、适用性差的不足,并解决现有技术中砌体与框架柱的接合处的漏水问题,同时抗震稳固的墙体结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墙体结构,包括形成所述的墙体的砌块,所述的砌块纵向相接形成墙层,所述的墙层层层叠置,相邻墙层的砌块之间相互交错布置,所述的砌块是纵向型材,包括顶面、底面和两个端面;所述砌块的横截面整体上呈朝下的喇叭口状;所述的顶面有中部脊,两侧低,形成左、右支承坡;所述的顶面和底面是这样形成,当所述的砌块与下面的类似砌块叠置形成墙体时,下面砌块的顶面的左、右支承坡与所述砌块的底面接触,从而将两个砌块锁定,阻止了相对的横向移动;所指的纵向型材,并非为纯几何上的横截面都相同,而是具有相同主要特征的纵向型材,例如在两个端面上设企口或是在砌块内部设孔,在这里仍然归纳在横截面都相同的纵向型材之内。所述的砌块形成的墙层与所述的墙体中的柱结合时,所述的柱侧边设有外伸块,所述的外伸块包括上表面、下表面、两个端面以及两个侧面,所述外伸块的一个端面与所述的柱表面接合,另一个端面与所述砌块的端面接合,所述的外伸块与所述柱密封连接,所述的外伸块的顶面与上层砌块的底面配合,所述的外伸块的底面与下层砌块的顶面配合;多个所述的外伸块在柱表面有序间隔排列,所述的多个外伸块和与柱相邻的错位叠置的砌块接合。
进一步,所述的砌块形成的墙层与所述墙体中的梁的上表面结合时,所述的梁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砌块的底面嵌合的凸块,所述的凸块延伸至两个相邻的梁柱节点处的柱上;所述的砌块形成的墙层与所述的墙体中的梁的下表面结合时,所述墙体中的梁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砌块的顶面结合的凹口,所述的凹口延伸至两个相邻的梁柱节点处的柱上。
再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墙体结构推荐使用还具下列特点的砌块砌成所述砌块的支承坡的下部带有肩台,所述的肩台包括上台面、台底面及横向侧面,所述的上台面、上部斜坡以及中部脊构成顶面;两侧的斜坡构成的突起部与相邻的上层砌块的底面的喇叭凹口砌合。
更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墙体结构更推荐用砌块具有这样的形状和尺寸,从而在三块类似的砌块上下叠置时,最下面砌块的脊高于最上面砌块的底脚部。具有这样形状和尺寸的砌块所形成的墙体能完全排除砌缝漏水的可能性。这里所说的底脚部指以中部脊为界的砌块两侧各自的最低处。
所述的外伸块与所述的柱呈一体。
所述的凸块与所述梁柱以水密材料为密封连接。所述的凸块与所述的梁柱呈一体。
所述的墙体结构的一侧若有结构体,墙体可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的结构体连接。
所述的墙体结构的一侧有结构体,墙体还可通过栅网片与结构体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墙体结构,可用于防漏墙及透水留土的墙体。用于透水留土的墙体,在砌筑时,砌筑缝、特别是砌块间的竖缝处要留有贯通墙体两面的透水通道,最好是干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墙体结构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1、解决墙体结构中砌体与框架柱接合处的漏水问题;2、解决墙体结构中砌体与框架梁接合处的漏水问题;3、砌块是刚性件,其顶面和底面配合能起结构连锁、承载稳定作用,既使非承重墙体也砌合紧密;墙体结构中砌体与框架柱、梁连锁接合,墙体连锁为一整体、抗震抗倾,大大提高稳定安全性能;4、方法简单、施工方便,有利于缩短工期、降低造价。


图1是形成本发明所述的墙体的一种砌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墙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砌块与梁的下表面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另一种砌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带有单侧肩台的砌块结构图。
图6是带有双侧肩台的砌块结构图。
图7是中部脊呈平台形、底面的顶部呈平台形的砌块结构图。
图8是横向侧面是倾斜面的砌块结构图。
图9是两侧的肩台不在同一平面的砌块结构图。
图10是两侧的肩台的宽度不相同的砌块结构图。
图11是中部脊呈平台形、底面的顶部呈平台形的砌块结构图。
图12是一侧有肩台,另一侧无肩台的砌块结构图。
图13是肩台上带有竖孔的砌块结构图。
图14是带有纵孔的砌块结构图。
图15是肩台上带有纵向开口的砌块结构图。
图16是图2所示的墙体的剖面图。
图17是砌块与梁的下表面的配合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柱与外伸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凸块与梁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墙体中砌块之间砌筑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墙体中砌块之间另一种砌筑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墙体中砌块之间再一种砌筑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砌块形成的墙体的侧向受力示意图。
图24是一种隧道衬砌墙体结构示意图。
图25是一种带有空气层的墙体结构示意图。
图26是一种设有连接件与外部结构体连接的墙体结构示意图。
图27是一种设有隔防层的墙体结构示意图。
图28是透水留土墙体的结构示意图,该墙体的底部砌块带有较宽的肩台。
图29是倾斜的透水留土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一种透水留土墙体的结构示意图,采用的砌块如图11所示。
图31是一种透水留土墙体的结构示意图,砌块的肩台朝向背水侧。
图32是一种土石坝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3是一种地下集水库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一种拦沙坝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5是一种造田围堰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6是带有连接件的挡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7是带有栅网片的挡墙体结构示意图。
图38是一种设有加大的砌筑竖缝的墙体结构示意图。
图39是包括与图13类似的砌块形成的墙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墙体结构,包括形成所述的墙体的砌块,所述的砌块纵向相接形成墙层,所述的墙层层层叠置,相邻墙层的砌块之间相互交错布置,所述的砌块是纵向型材,所指的纵向型材,并非为纯几何上的横截面都相同,而是具有相同主要特征的纵向型材,砌块包括顶面1、底面2和两个端面3;砌块的横截面整体上呈朝下的喇叭口状;顶面1有中部脊6,两侧低,形成左支承坡4、右支承坡4;顶面1和底面2是这样形成,当砌块与下面的类似砌块叠置形成墙体时,下面砌块的顶面1的左、右支承坡与砌块的底面2接触,从而将两个砌块锁定,阻止了相对的横向移动;所述的砌块形成的墙层与所述的墙体中的柱结合时,所述的柱侧边设有外伸块7,所述的外伸块包括上表面、下表面、两个端面以及两个侧面,所述外伸块的一个端面与所述的柱表面接合,所述外伸块与所述的柱密封连接,另一个端面与所述砌块的端面接合,所述的外伸块的顶面与上层砌块的底面配合,所述的外伸块的底面与下层砌块的顶面配合;多个所述的外伸块在柱表面有序间隔排列,所述的多个外伸块和与柱相邻的错位叠置的砌块接合。
砌块形成的墙层与所述墙体中的梁的上表面结合时,所述的梁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砌块的底面嵌合的凸块8,所述的凸块延伸至两个相邻的梁柱节点处的柱上;砌块形成的墙层与墙体中的梁的下表面结合时,墙体中的梁的下表面设有与砌块的顶面结合的凹口9,凹口延伸至两个相邻的梁柱节点处的柱上。
砌块的支承坡的下部带有肩台10,肩台包括上台面11、台底面12及横向侧面13,上台面与上部斜坡5构成支承坡,两侧斜坡构成的突起部与底面2的喇叭口砌合,可以是单侧带有肩台或者双侧带有肩台。
砌块具有这样的形状和尺寸,从而在三块类似的砌块上下叠置时,最下面砌块的脊6高于最上面砌块的底脚部14,具有这样形状和尺寸的砌块所形成的墙体能完全排除砌缝漏水的可能性。这里所说的底脚部指以中部脊为界的砌块两侧各自的最低处。
所述的外伸块与所述的柱呈一体。
所述的凸块与所述梁柱以水密材料为密封连接。所述的凸块与所述的梁柱呈一体。
墙体结构的一侧有结构体,所述的墙体通过连接件19与所述的结构体连接。
墙体结构的一侧有结构体,所述的墙体通过栅网片23与所述的结构体连接。
图1所示的砌块,是纵向型材,其横截面整体上呈朝下的喇叭口状,砌块包括顶面1、底面2和两个端面3,顶面1有中部脊6,两侧低,形成左支承坡4、右支承坡4,其中部脊6的顶部呈尖角形,底面2的顶部也呈尖角形。
图2所示的墙体结构,砌块形成的墙层与所述的墙体中的柱结合,柱侧边设有外伸块7,外伸块包括上表面、下表面、两个端面以及两个侧面,外伸块的一个端面与所述的柱表面接合,另一个端面与砌块的端面接合,外伸块的顶面与上层砌块的底面配合,外伸块的底面与下层砌块的顶面配合;多个外伸块在柱表面有序间隔排列,多个外伸块和与柱相邻的错位叠置的砌块接合。
图2中,砌块形成的墙层与墙体中的梁的上表面结合时,梁的上表面设有与砌块的底面嵌合的凸块8,凸块延伸至两个相邻的梁柱节点处的柱上。
图3所示的是砌块与梁的上表面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砌块形成的墙层与墙体中的梁的下表面结合时,墙体中的梁的下表面设有与砌块的顶面结合的凹口9,凹口延伸至两个相邻的梁柱节点处的柱上。
图4是以图1所示的砌块为基础的砌块,带有横向侧面13。
图5、图6是以图4为基础的带有肩台10的砌块,肩台包括上台面11、台底面12、横向侧面13,上台面与上部斜坡及中部脊构成顶面,当砌块与上面的类似砌块叠置形成墙体时,两侧斜坡构成的突起部与上面的类似砌块底面的喇叭凹口砌合。图5所示的砌块的一侧带有肩台,图6所示的砌块的两侧都带有肩台,有利于承载。双侧肩台的宽度、高度可以各不相同。
底脚部14指以中部脊为界的砌块两侧各自的最低处。图1、图4、图5、图6的以中部脊为界的砌块的底面两侧在同一水平面,图1所示的砌块的底脚部在底面与顶面的相接处,图4所示的砌块的底脚部在底面与横向侧面的相接处,图5、图6所示的砌块的底脚部在底面与横向侧面的相接处。
图7所示的砌块,以图4所示的砌块为基础,中部脊呈平台形、底面的顶部呈平台形。
图8、图9、图10所示的砌块,以图6所示的砌块为基础。图8所示的砌块的横向侧面是倾斜面。图9所示的砌块的两侧肩台不在同一平面上。图10所示的砌块的两侧肩台的宽度不相同图11所示的砌块,以图1所示的砌块为基础,中部脊呈平台形、底面的顶部呈平台形。
图12所示的砌块,以图5所示的砌块为基础,其横向侧面是倾斜面。
图13、图14所示的砌块,其内部设有孔。图13所示的砌块,肩台上带有竖孔15。图14所示的砌块带有纵孔16。
图15所示的砌块,其肩台上带有纵向开口17。
图16是图2所示的墙体的剖面图。
本发明的墙体结构的防漏的过程可从图2、图16中见到当墙体任一侧有水时,图2中所示的箭头表示流水,若水欲从砌体横缝处深入,则被砌块支承坡阻挡在支承坡的两边,从而起到砌筑横缝防漏作用;若水欲从砌体竖缝处深入,水因重力作用向下向内流动,而被该层砌块所形成的竖缝的下一层砌块的支承坡阻挡在支承坡的两边,从而起到砌筑竖缝防漏作用。漏水具有一定规律,通常为向下向内形式。从图16看出,理想的防漏情况是当砌块具有这样的形状和尺寸,从而在三块类似的砌块上下叠置时,最下面砌块的脊6高于最上面砌块的底脚部时,墙体任一侧的水从砌筑横缝或竖缝深入,总是被支承坡挡回同一侧、不能漏向另一侧。
从图2见到,墙体中的砼柱通过外伸块7与砌块墙层紧密结合,如上所述,砌块与外伸块接合的横缝、竖缝处,砌块支承坡、外伸块的支承坡起防漏作用,从而完美解决了砼柱与砌块墙层之间的防漏问题。从图2、图16见到,砌块纵向相接形成墙层,墙层层层叠置,相邻墙层的砌块之间相互交错布置,下面砌块的顶面的左、右支承坡与相邻上面砌块的底面接触,从而将两个砌块锁定,阻止了相对的横向移动,互相连锁,提高墙体的整体性、稳定性。
如图2所示,砌块形成的墙层与墙体中的梁的上表面结合时,梁的上表面设有与砌块的底面嵌合的凸块8,凸块延伸至两个相邻的梁柱节点处的柱上,解决了梁的上表面与砌块墙层之间的防漏问题,而且连锁为一体,提高墙体的整体性、稳定性。
如图3所示,砌块形成的墙层与墙体中的梁的下表面结合时,墙体中的梁的下表面设有与砌块的顶面结合的凹口9,凹口延伸至两个相邻的梁柱节点处的柱上,解决了梁的上表面与砌块墙层之间的防漏问题;而且,砌块的顶面进入梁的下表面的凹口,有利于墙体的稳定。
图17是砌块与梁的上表面的配合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当砌块接近梁的下表面时,梁的下表面的凹口9内先安装防水板18,防水板分别盖住砌块的左、右支承坡,防水板的外侧再填入小砌块。
图18是柱与外伸块的结构示意图,外伸块与柱的接合处设有水密材料19。外伸块的长度一般小于砌块总长度。框架结构的柱子,一般在柱上预制出外伸块,使外伸块与柱呈一体,这是较好的密封连接方式。也可以把已制造好的外伸块安装在柱子上,外伸块与柱子的采用焊接、栓接等方式。安装外伸块时,须在柱子与外伸块之间设置水密材料以密封防漏,如用橡胶、油膏、玻璃胶等水密材料夹在柱子与外伸块之间,不漏水的焊接也可视为密封连接。
图19所示的是凸块与梁柱的结构示意图,梁的上表面的凸块与梁柱的接合处通过设有水密材料19来密封连接,设置方法、防漏效果与图18所示的相同。对于框架结构的砼梁,较好的密封连接方式一般是在梁上浇制出凸块,使凸块与梁呈一体。对于钢柱、钢梁,外伸块、凸块可与其密封焊接。
图20、图21、图22是墙体中砌块之间砌筑的结构示意图。图20所示的墙层中,砌块的肩台上铺有砂浆。图21所示的墙层中,砌块顶面的斜坡上铺有砂浆。图22所示的墙层中,砌块的顶面上铺有砂浆。墙层的砌筑竖缝中都没有铺设砂浆。当砌块的尺寸比较精确、或砌筑要求不高、或需要更好地透水时,砌筑缝也可以干砌、不铺砂浆。
图23所示的是墙体的侧向受力示意图。在墙体受侧向力时,砌块底面的倾斜趋势被下层砌块的脊6抵挡,脊6难以越过图中所示的粗线,从而回到稳定状态;只有当侧向力大到使砌块断裂时,墙体才会失稳。而且,墙体中的柱、梁、砌块通过外伸块、凸块和凹口紧密结合、互相连锁,与仅有砂浆粘接力的已有技术的墙体相比,其抗倾覆能力、抗震性能大大提高,非常稳定牢固。
图24是一种隧道衬砌墙体结构示意图,采用了图5、图6所示的砌块,设有连接件20、隔防层21。隧道开挖的岩土面通常要作喷锚,在喷锚层和砌块砌成的砌块墙之间通常还有混凝土夹层,隔防层设在砌块墙与混凝土夹层之间。隔防层使现浇的混凝土夹层不会与砌块墙粘结,从而使隔防层与砌块墙之间形成空气层22。空气层的作用是为漏水营造漏水环境。当漏水穿过喷锚层与混凝土夹层的缝隙、流到隔防层与砌块墙之间后,在空气层中漏水被砌块墙阻挡。为增强隧道衬砌的强度,可以用连接件把砌块墙与混凝土夹层连接起来,也可以用喷锚杆类连接件把砌块墙与喷锚层、岩土层连接起来。隧道衬砌墙体采用干砌时具有适应变形的柔性,可不必设置变形缝,也没有施工缝,因此就没有了止水材料老化、变形开裂等变形缝、施工缝的带来的问题。已有技术的止水、衬砌、防水层的热喷熔焊等施工,受环境的影响很大;而使用本发明的砌块砌筑施工,受这种环境的影响很小,还特别具有在严寒、岩土多水等恶劣环境下施工的优势。隔防层的材料可以是油毡、塑料薄膜、塑料板等,隔防材料的四周最好与相邻的隔防材料搭接,上层的隔防材料叠压住下层隔防材料,不必热喷熔焊,也没有已有技术的防水层热喷熔焊遗漏、防水涂料粘附不牢等问题,也不必顾虑喷锚层、混凝土夹层是否会漏水,隔防材料成本比已有技术的防水层低,施工方法比已有技术的防水层大大简单。本隧道衬砌墙体也具有良好的连锁整体性能。总之,本隧道衬砌墙体有利于简化工序、简化施工技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施工速度、缩短工期、降低造价。
图25是一种带有空气层22的墙体结构示意图,采用了宽度不同的砌块,砌筑时宽砌块紧靠混凝土壁或岩土壁,砌块墙与混凝土壁或岩土壁之间形成空气层,空气层的作用同图24。
图26是一种设有连接件20与外部结构体连接的墙体结构示意图,连接件的一端与砌块或砌筑缝连接,另一端与结构体连接,通过连接件把砌块墙和混凝土壁或岩土壁连接起来。图27所示的墙体在砌块墙层和结构体之间设有隔防层。隔防层、连接件的作用同图24。
图24、图25、图26、图27所示的墙体可以用于隧道、地铁、矿井、巷道、地下人防、地下仓库等建筑,解决其墙体防漏问题,而且连锁稳定。设若从结构体缝隙流出、或喷出的水,在经过混凝土壁或岩土壁或隔防层21与砌块墙体之间的空气层22到达砌块墙上后,总是被砌块墙中的砌块的支承坡阻挡而不能漏过,并被挡回、在重力作用下顺墙向下排走。图24、图25、图26、图27所示的墙体的防漏原理与图2所示的相同,特别是在砌块与柱的连接结构采用了外伸块结构及砌块与梁的连接结构采用了凸块、凹口结构,保证这些墙体的砌块与砼柱及砌块与梁的接合彻底防漏效果,并且连锁牢固。
图27、图28、图29、图30、图31、图32、图33、图34、图35都是本发明的墙体结构在透水留土方面的实施例,砌块纵向相接形成墙层,墙层层层叠置,相邻墙层的砌块之间相互交错布置,下面砌块的顶面的左、右支承坡与相邻上面砌块的底面接触,从而将两个砌块锁定,阻止了相对的横向移动,互相连锁,提高墙体的整体性、稳定性。
将图27~图28与图2、图3结合分析,本发明所述墙体的透水留土作用可以从中见到。众所周知,泥水在流动中,流速快时沉积少,流速慢则沉积多。泥水直接从墙洞中流出时,不受阻拦,流速快、泥土带走多;若被阻拦减速,则流速慢沉积多、减少泥土流失。当墙体的砌筑缝设有透水通道时,按如图20、图21、图22所示的砌筑方法,砌筑缝留有贯通墙体两侧的透水通道,或砌筑缝为干砌,土体中的泥水到达墙体处进入墙体的横缝和竖缝、被砌块的支承坡阻挡而聚集升高,只有高于砌块中部脊6的水才能溢过中部脊而流出墙体;泥水在聚集升高的过程中,水中的泥土沉积下来。中部脊6越高,溢水效果越好,透水留土的效果也越好。理想的透水留土效果是砌块具有这样的形状和尺寸,从而在三块类似的砌块上下叠置时,最下面砌块的脊6高于最上面砌块的底脚部14。此情形是进入竖缝的泥水也全部是溢流透水方式。由于墙体的每一处砌筑缝都可以成为溢水通道,因此土体中到达墙体任一处的泥水都是就近积升溢出方式,排水迅速,留土可靠。由于排水迅速,土体中的水压力降低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大大提高了墙体的抗倾覆能力。由于留土可靠,墙体后面的土体稳定、难以淘空,大大提高了墙体的稳定能力。而且,砌块交错叠置、互相连锁,大大提高了墙体的整体性。
当透水留土墙体的侧向受力时,例如受水土压力,如图23所示,砌块底面的倾斜趋势被下层砌块的脊6抵挡,脊6难以越过图23中所示的喇叭凹口内的粗线,从而回到稳定状态;只有当侧向力大到使砌块断裂时,墙体才会失稳。因此,与仅有砂浆粘接力的墙体相比,图23所示透水留土墙体的抗倾覆能力大大提高,抗震性能大大提高。
为加强透水留土墙体的连锁整体性、抗倾稳定能力,图27~图28所示墙体中设置柱子,按图2、图18所示的方法,在柱子上设置外伸块7与砌块接合,使墙体中的砼柱与墙接合更稳固。通过外伸块的设置,使砌体与框架柱的接合处能够透水留土。
透水留土墙体采用干砌或不饱和砌筑,墙体具有柔性,适应沉降、伸缩等形变,一般不必设置施工缝、变形缝,有利于简化工序、简化施工技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施工速度、缩短工期、降低造价,还特别有利于抢建抢修。实际施工时,可以采用加大竖缝的方法,既可减少砌块用量、也有美观效果。
图28所示的墙体,其墙体下部采用了图10所示的带有较宽的肩台的砌块。砌块的较宽的肩台朝向被支挡的土体,压在较宽的肩台上的土体的自种起抗倾覆作用,有利于提高透水留土墙体的稳定性能。实用中,还有许多加强透水留土墙体稳定的方法。例如,采用图13所示的砌块,在其竖孔15中放入钢筋、木条等杆件、浇入混凝土;又如,采用丁字墙的砌筑方法,丁字形头部的墙体为透水留土墙体,丁字形下部的墙体为承重墙,承重墙伸入土体并让土体压住,承重墙的下部比其上部宽。
图29所示的墙体依被挡体倾斜而倾斜。图30所示的墙体,采用的砌块如图7所示,一侧临水、另一侧挡土,墙体临水侧的砌块的底脚面具有消浪作用。图31所示的墙体,采用的砌块如图12所示,墙体临水侧的砌块的横向侧面具有消浪作用,砌块的肩台在背水的土体一侧,比图30所示的墙体稳定。
图32是一种土石坝墙体,上游坝面采用了图6所示的砌块,下游坝面采用了图5所示的砌块,坝顶的防浪墙采用了图6所示的砌块和图10所示的加宽砌块,上游坝面、下游坝面为挡墙体,防浪墙为防漏墙体。上游砌块坝面为透水留土,下游砌块坝面的内侧为透水留土、外侧为防漏水,有效地保护土石坝的安全稳定。下游砌块坝面外侧的防漏水作用可以用于泄洪排水,突破了砌块坝面不能泄洪排水的禁区。其防漏效果与图2所示的相同,透水留土与图28、图29所示的相同。图32也可视为堤防的剖面示意图,或路堤的剖面示意图,或水中栈道的剖面示意图,效果相同。
图33是一种地下集水库墙体,一侧面向库内,另一侧挡土并透水。其有益效果是墙体的每一处砌筑缝都可以成为透水通道,因此土体中到达墙体任一处的泥水都可以就近溢进集水库内,集水迅速;又因为每一处都是沉积溢水,挡土可靠,大大减少进入库内的水的含泥量,从而大大减少库内的清淤排沙量。
图34是一种拦沙坝墙体,上游一侧透水拦沙,排水迅速,挡沙可靠。在枯水期,可以使水位降到最低,便于挖取积沙。为了加强墙体抗水冲能力,墙体可以加宽,或砌为双层、多层墙体,或在下游设置支挡体。
图35是一种造田围堰墙体,,采用了两侧肩台有高差的砌块,高肩台的一侧朝向堰外,低肩台的一侧朝向堰内。朝向堰内的一侧的作用是透水积土,排水迅速,积土可靠。朝向堰外的一侧的肩台高,支承坡的高度低,支承坡的高度一般小于肩台的高度,使堰外的水在竖缝处有一部分是直接过水、没有溢流过程,有利于透进含土的水。当采用加大竖缝的砌筑方法时,更有利于增加透进含土的水。
图36、图37所示的透水留土墙体,采取了提高稳定性的方法。图36墙体通过连接件20加强墙体与土体的拉连,连接件的一端安装在砌块的的砌筑缝内,另一端安装在土体中或锚固在岩土中。连接件的与墙体连接的一端弯折成具有与砌块的顶面或底面、或横向开口可以施工配合的形状,连接件可以是钢材、铝型材等。图37所示的墙体采取栅网片23加强墙体与土体的拉连,栅网片的一端与墙体连接,另一端安置在土体中。栅网片与墙体连接的方法,或直接把栅网片压卡在砌筑缝内;或在栅网片一端穿上杆件、梳齿并压卡在砌筑缝内;或采用图15所示的设有纵向开口的砌块,把穿上杆件、梳齿的部分栅网片嵌入纵向开口内。栅网片的材料有土工网、塑料网、金属网、编织网等。
图38是一种设有加大的砌筑竖缝的墙体结构示意图。
图39是包括与图13类似的砌块形成的墙体结构示意图。
图38、图39所示的墙体,既可以防漏或透水留土,又可为墙体绿化,或为生态墙体,美化环境,保护有关生物。图38所示的墙体中设有加大的砌筑竖缝17,可以采用图13、图14、图15所示的砌块,加宽竖缝24、及竖孔15或纵孔16或开口17内可种植花草或让水生动物利用。图39所示的墙体采用了类似图13所示的砌块,竖孔15内可种植花草或让水生动物利用。
图29~图39所示的墙体结构中的砌体与柱的接合结构、与梁的上表面的接合结构如图2所示的方式,与梁的下表面的接合结构如图3所示,这种接合结构保证了墙体结构的整体的透水留土功能和抗倾稳定。
本申请所说的浆砌指用水泥砂浆、混合沙浆等砌筑,粘砌指用化学胶合剂、粘合剂等起粘接作用的固体或浆水等砌筑;干砌是指直接叠砌,不采用粘砌、浆砌;砌块材料还包括砖、石块、预制件等块体。结构体指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结构等,或矿井壁,或被支挡的岩土,喷锚壁,加固墙体的有关结构。墙体中的柱,包括构成墙体的混凝土柱、混凝土墙、钢结构柱等。墙体中的梁,包括构成墙体的混凝土梁、混凝土墙、钢结构梁等。
上述实施例已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墙体结构,在具有优异的防漏、透水留土作用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抗倾覆能力、抗震能力、整体稳定性能,并且具有施工方便、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墙体结构,可以用于在房屋、隧道、地铁、防浪墙、地下仓库、地下人防、矿井、巷道等建筑墙体的防漏,可以在挡土墙、堤防、驳坎、河岸、岸墙、护坡、路堤、海堤、围堰、土石坝、丁坝、突堤、锁坝、潜坝、拦沙坝、地下集水库等各种建筑上发挥透水留土、抗倾稳定的重要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墙体结构,包括形成所述的墙体的砌块,所述的砌块纵向相接形成墙层,所述的墙层层层叠置,相邻墙层的砌块之间相互交错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砌块是纵向型材,包括顶面、底面和两个端面;所述砌块的横截面整体上呈朝下的喇叭口状;所述的顶面有中部脊,两侧低,形成左、右支承坡;所述的顶面和底面是这样形成,当所述的砌块与下面的类似砌块叠置形成墙体时,下面砌块的顶面的左、右支承坡与所述砌块的底面接触,从而将两个砌块锁定,阻止了相对的横向移动;所述的砌块形成的墙层与所述的墙体中的柱结合时,所述的柱侧边设有外伸块,所述的外伸块包括上表面、下表面、两个端面以及两个侧面,所述外伸块的一个端面与所述的柱表面密封连接,另一个端面与所述砌块的端面接合,所述的外伸块的顶面与上层砌块的底面配合,所述的外伸块的底面与下层砌块的顶面配合;多个所述的外伸块在柱表面有序间隔排列,所述的多个外伸块和与柱相邻的错位叠置的砌块接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砌块形成的墙层与所述墙体中的梁的上表面结合时,所述的梁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砌块的底面嵌合的凸块,所述的凸块延伸至两个相邻的梁柱节点处的柱上;所述的砌块形成的墙层与所述的墙体中的梁的下表面结合时,所述墙体中的梁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砌块的顶面结合的凹口,所述的凹口延伸至两个相邻的梁柱节点处的柱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的支承坡的下部带有肩台,所述的肩台包括上台面、台底面及横向侧面,所述的上台面、上部斜坡以及中部脊构成顶面;两侧的斜坡构成的突起部与相邻的上层砌块的底面的喇叭凹口砌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的支承坡的下部带有肩台,所述的肩台包括上台面、台底面及横向侧面,所述的上台面、上部斜坡以及中部脊构成顶面;两侧的斜坡构成的突起部与相邻的上层砌块的底面的喇叭凹口砌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砌块具有这样的形状和尺寸,从而在三块类似的砌块上下叠置时,最下面砌块的脊高于最上面砌块的底脚部。
6.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伸块与所述的柱呈一体。
7.如权利要求2、或4、或5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块与所述梁柱以水密材料为密封连接。
8.如权利要求2、或4、或5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块与所述的梁柱呈一体。
9.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墙体结构的一侧有结构体,所述的墙体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的结构体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墙体结构的一侧有结构体,所述的墙体通过栅网片与结构体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墙体结构,包括形成墙体的砌块,砌块纵向相接、层层叠置形成墙层,相邻墙层的砌块之间相互交错布置,砌块是纵向型材,包括顶面、底面和两个端面;砌块的横截面整体上呈朝下的喇叭口状;所述的顶面有中部脊,两侧低,形成左、右支承坡;砌块形成的墙层与墙体中的柱结合时,柱侧边设有外伸块,外伸块的一个端面与柱表面接合,另一个端面与砌块的端面接合,外伸块的顶面与上层砌块的底面配合,外伸块的底面与下层砌块的顶面配合;多个外伸块在柱表面有序间隔排列,多个外伸块和与柱相邻的错位叠置的砌块接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漏水、可透水留土,同时抗震稳固的墙体结构。
文档编号E04B1/66GK2729185SQ200420073889
公开日2005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7日
发明者汪荣勋 申请人:汪荣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