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边咬合屋面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5921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边咬合屋面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屋面系统,尤其涉及立边咬合屋面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结构,特别是屋面系统的种类样式越来越多,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然而,许多屋面体统虽在外观或其他性能上达到要求,如结实牢固方面。但是在排水、防漏水、安装便利等方面却比较欠缺。因此,提供一种综合性能佳的屋面系统是目前仍需有待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结构性防水排水性能佳、结构简洁、轻巧且安全、外观雅致、安装方便、快速且经济的立边咬合屋面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立边咬合屋面系统,其包括屋面层,该屋面层包括若干独立并相连的屋面板,相邻两屋面板的相邻两侧缘设有连接该相邻两屋面板的咬合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立边咬合屋面系统的进一步改进,该咬合结构包括分别设于该相邻两屋面板的相邻两侧缘的第一扣持臂及第二扣持臂,该第一扣持臂及第二扣持臂分别设有第一配合结构及第二配合结构,该第一配合结构与该第二配合结构相咬合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立边咬合屋面系统的进一步改进,该立边咬合屋面系统包括该屋面层的若干固定扣件,该固定扣件包括第一固定片及第二固定片,其中该第二固定片与该第一配合结构与该第二配合结构相咬合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立边咬合屋面系统的进一步改进,该若干固定扣件包括的一部分的固定扣件的第一固定片与第二固定片固定连接,一部分的固定扣件的第一固定片与该第二固定片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立边咬合屋面系统的进一步改进,该固定件包括水平第一固定片以及自该固定片侧缘向上弯折的第二固定片,该第二固定末端向下弯曲出第一收容部,该第一收容部的末端向上弯折形成第二收容部,该第一收容部与该第二收容平行设置并在其间形成第一收容空间,该第二收容部与该第二固定片上部形成第二收容空间;该第一配合结构包括自该第一扣持臂末端向下弯折第三扣持部,该第一扣持臂的上部穿过该第二收容空间,该第三扣持部插入该第一收容空间中;该第二配合结构包括自该第二扣持臂末端向下弯折形成第一扣持部以及自该第一扣持部的末端向上弯折形成第二扣持部,该第一扣持臂的上端和第一扣持部包在该第二固定片及其第一收容部上,并且该第二扣持部收容于该第二收容空间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立边咬合屋面系统的进一步改进,该立边咬合屋面系统还包括设于该屋面层下面的通风降燥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立边咬合屋面系统的进一步改进,该通风降燥层为三维通风降噪丝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立边咬合屋面系统的进一步改进,该立边咬合屋面系统还包括设于该通风降燥层下面的防潮防辐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立边咬合屋面系统的进一步改进,该立边咬合屋面系统还包括设于该防潮防辐层下面的找平层以及设于该找平层下面的支撑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立边咬合屋面系统的进一步改进,该立边咬合屋面系统还包括设于支撑层下面的保温层以及设于该保温层下面的防尘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立边咬合屋面系统的进一步改进,该立边咬合屋面系统还包括设于该防尘层下面的吊顶底板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立边咬合屋面系统的屋面层包括若干独立并相连的屋面板,相邻两屋面板的相邻两侧缘设有连接该相邻两屋面板的咬合结构,该咬合结构可通过手工或机器进行装配,安装方便、快速且经济;而且咬合后的屋面曾整体结构性防水排水性能佳、结构简洁、轻巧且安全、外观雅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边咬合屋面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立边咬合屋面系统的结构组装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III处的放大图。
图4为屋面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5和图6为图4中V和VI初的放大图。
图7、图8和图9为弯折前固定扣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10为弯折后的固定扣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弯折后的可滑动的固定扣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固定扣件和可滑动的固定扣件固定屋面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立边咬合屋面系统100主要包括屋面层30。该屋面层30由若干金属屋面板32咬合而成。具体地讲,相邻两屋面板32之间设有咬合结构。如图3所示,该咬合结构包括左边屋面板32边缘向上垂直折起的第一扣持臂322、右边屋面板32边缘向上倾斜折起的第二扣持臂323。该咬合结构通过不锈钢固定扣件20固定。该固定件20包括水平第一固定片22以及自该固定片侧缘向上垂直弯折的第二固定片24。该第二固定片24末端向下弯曲出第一收容部26。该第一收容部26的末端向上弯折形成第二收容部28。该第一收容部26与该第二收容部28平行设置,其间形成第一收容空间。该第二收容部28与该第二固定片24上部形成第二收容空间。
该第一扣持臂322设有第二配合结构,该第一配合结构包括自该第二扣持臂322末端向下弯折第三扣持部324。该第一扣持臂322的上部穿过该第二收容空间,从而使得该第三扣持部324插入该第一收容空间中。
该第二扣持臂323设有第二配合结构,该第二配合结构包括自该第二扣持臂232末端向下弯折形成第一扣持部325以及自该第一扣持部325的末端向上弯折形成第二扣持部327。该第二扣持臂323的上端和第一扣持部325包在该第二固定片24及其第一收容部26上,并且该第二扣持部327收容于该第一收容空间中。
因此,借该第一固定片22的固定,从而将该左右屋面板32固定。同时通过该左右屋面板32间的咬合,从而使得该屋面层30的整体结构性防水、排水功能较佳;结构简洁、轻巧和安全。上述咬合的安装可通过手动或机器进行,从而可以容易实现如凸曲线、凹曲线或圆锥组合之类的特殊设计(其咬合的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必赘述),因此安装施工灵活、快速、准确和经济;方便三维弯曲造型。另外无须使用硅胶,因此避免污染与老化问题,延长使用寿命。
适用的金属屋面板32材料可为钛锌板、铜板或铝板。板宽100毫米至930毫米。典型的宽度还有380毫米、430毫米、470毫米、530毫米、570毫米、630毫米以及670毫米。标准的第一、第二扣持臂322、323的立边高度是25毫米至38毫米。下表为金属屋面板32材料根据建筑物的高度作出优选规格。
需要注意的是,为吸收负风压荷而必须确定合理的固定扣件20数量或每平方米固定扣件20数量,这主要与钉具尺寸和基层结构之间的抗拉拔力有关,根据具体情况选折合适数量的固定扣件。
为了防止屋面层30热胀冷缩,而破坏该屋面层30。该立边咬合屋面系统100采用上述的固定扣件20和可滑动的固定扣件20’相结合的方式固定屋面板32,即在屋面板32一端用固定扣件20而另一端用可滑动的固定扣件20’,当然根据需要也可有不同的布置方式。该可滑动固定扣件20’的滑动空间可以根据屋面板32的长度和所在区域的温差条件进行灵活设计。
如图11所示,该可滑动固定扣件20’与该固定扣件20不同仅在于该第二固定片24’可相对第一固定片22移动。具体地讲,该第二固定片24’下边缘设有勾状的尾部21,对应地该第一固定片22靠近该第二固定片24’的边缘向上弯折出弯折部25,该弯折部25上开设有收容该尾部21的开槽23,借此该第二固定片24’可相对第一固定片22移动。从而防止屋面层30因热胀冷缩而被破坏。具体的装配可参阅图12,其安装方式与该固定扣件20相同,在此不必赘述。
图4至图9所示为该等该固定扣件20和该屋面板3在未装配前的示意图,在安装时,只需用手动或机器将其弯折即可,因此安装施工灵活、快速、准确和经济;方便三维弯曲造型。另外无须使用硅胶,因此避免污染与老化问题,延长使用寿命。图10为示范弯折后的该固定扣件20。
如图1和图2所示,该立边咬合屋面系统100还包括通风降燥层40,该通风降燥层40临近该屋面层30,并位于其下面,以加强通风和干燥性能,自然循环通风构造、可增长建筑寿命,而且该通风降燥层40为三维通风降噪丝网,既可达到阻隔室外噪音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起到通风的作用,该三维通风降噪丝网是由强化改性沥青膜层和聚酰胺复合通风材料组成,它是一种三维均匀的尼龙网垫,一般为5到8毫米作为屋面材料。
该立边咬合屋面系统100还包括防潮防辐层50,其设于该通风降燥层40下面,起防潮湿和辐射的功能。该立边咬合屋面系统100还包括找平层60,其设于该防潮防辐层50下面,确保屋面层30整体的平整性。该立边咬合屋面系统100还包括支撑层70,其设于找平层60的下面,以提供对其上各层的支撑作用。该立边咬合屋面系统100还包括保温层80,其设于该支撑层70的下面,以提保温功能。该立边咬合屋面系统100还包括防尘层90,其设于该保温层80下面,以防止室内被灰尘污染。该立边咬合屋面系统100还包括吊顶底板10,其设于该防尘层90下面,提供吊顶作用,如图2所示,该吊顶底板10被支撑于支撑件18上。通过使用以上各层,还可达到良好隔音效果,从而获得较佳的降噪性能。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以上各元件可用所属技术领域人员知悉的相似或等同元件或/和结构来替换,如该咬合结构也可为其他形状、构造。
权利要求1.一种立边咬合屋面系统,其包括屋面层,其特征在于该屋面层包括若干独立并相连的屋面板,相邻两屋面板的相邻两侧缘设有连接该相邻两屋面板的咬合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边咬合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咬合结构包括分别设于该相邻两屋面板的相邻两侧缘的第一扣持臂及第二扣持臂,该第一扣持臂及第二扣持臂分别设有第一配合结构及第二配合结构,该第一配合结构与该第二配合结构相咬合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边咬合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立边咬合屋面系统包括该屋面层的若干固定扣件,该固定扣件包括第一固定片及第二固定片,其中该第二固定片与该第一配合结构与该第二配合结构相咬合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边咬合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若干固定扣件包括的一部分的固定扣件的第一固定片与第二固定片固定连接,一部分的固定扣件的第一固定片与该第二固定片滑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边咬合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包括水平第一固定片以及自该固定片侧缘向上弯折的第二固定片,该第二固定末端向下弯曲出第一收容部,该第一收容部的末端向上弯折形成第二收容部,该第一收容部与该第二收容平行设置并在其间形成第一收容空间,该第二收容部与该第二固定片上部形成第二收容空间;该第一配合结构包括自该第一扣持臂末端向下弯折第三扣持部,该第一扣持臂的上部穿过该第二收容空间,该第三扣持部插入该第一收容空间中;该第二配合结构包括自该第二扣持臂末端向下弯折形成第一扣持部以及自该第一扣持部的末端向上弯折形成第二扣持部,该第一扣持臂的上端和第一扣持部包在该第二固定片及其第一收容部上,并且该第二扣持部收容于该第二收容空间中。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立边咬合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立边咬合屋面系统还包括设于该屋面层下面的通风降燥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边咬合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通风降燥层为三维通风降噪丝网。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边咬合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立边咬合屋面系统还包括设于该通风降燥层下面的防潮防辐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边咬合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立边咬合屋面系统还包括设于该防潮防辐层下面的找平层以及设于该找平层下面的支撑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边咬合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立边咬合屋面系统还包括设于支撑层下面的保温层以及设于该保温层下面的防尘层。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立边咬合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立边咬合屋面系统还包括设于该防尘层下面的吊顶底板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边咬合屋面系统,其包括屋面层,该屋面层包括若干独立并相连的屋面板,相邻两屋面板的相邻两侧缘设有连接该相邻两屋面板的咬合结构。该咬合结构可通过手工或机器进行装配,安装方便、快速且经济;而且咬合后的屋面曾整体结构性防水排水性能佳、结构简洁、轻巧且安全、外观雅致。
文档编号E04D3/36GK2869187SQ200520121658
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31日
发明者徐凯, 徐飙 申请人:徐凯, 徐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