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阳帐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5929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遮阳帐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遮阳帐篷,特别涉及一种通过相互交叉的遮阳布及支撑件结构,以与固定于地面的地布稳固连结,且可使遮阳布依阳光照射角度的不同而调整遮蔽方向的户外遮阳帐篷。
背景技术
对于喜好阳光的人们而言,能在户外,尤其是沙滩享受温暖的光线照射,可说是一种享受。但由于地球生活环境遭受人为破坏,造成大气中的臭氧层产生破裂的现象,使得阳光中的紫外线增加,因此若长期曝晒在阳光下反而会有皮肤病变的危险。
请参阅图7所示,其为习知的遮阳伞,所述遮阳伞a具有一铺设遮阳布b的支架c,并以一支撑杆d向上支撑整个支架c及遮阳布b。当遮阳布b撑开的面积加大时,支架c及支撑杆d将承受更大的力量,而为达到有效支撑的目的,相对的将使遮阳伞a的体积及重量增加,不但搬运、储存不方便,且相当浪费空间。此外,上述遮阳布b仅能遮蔽由上方向下照射的光线,当太阳偏移而产生不同的照射角度时,遮阳伞a的遮阳效果将大打折扣。
有鉴于此,为了改善上述的缺点,使遮阳帐篷不仅能方便携带,节省储存空间,且可依阳光照射角度的不同而调整遮阳布的方向,发明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遮阳帐篷,通过可拆装的地布、遮阳布及支撑件组合结构,能方便携带,利于搬运及节省储存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遮阳帐篷,通过相互交叉的遮阳布及支撑件结构,能使遮阳布稳固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遮阳帐篷,通过可在支撑件上滑移的遮阳布,能依阳光照射角度的不同而调整遮阳布的方向,以遮蔽阳光。
为达上述的创作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遮阳帐篷,包括一地布、一遮阳布以及一支撑件。所述地布的边角设有至少一组第一转接组件及第二转接组件,各转接组件分别以地钉固定于地面上。所述遮阳布的二侧分别结合一挠性件,二挠性件的两端分别与呈对角设置的第一转接组件连接。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呈对角设置的第二转接组件连接,使支撑件与二挠性件相互交叉,以定位遮阳布。
上述遮阳布的中央部位设有一容置空间,以供支撑件穿过,使遮阳布可相对于支撑件滑移;而通过一固定件将遮阳布固定于支撑件上,则可遮蔽不同角度的阳光。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是由细长杆、布及各小型连接件所组合而成,不但安装方便,且在拆解后不占空间,相当有利于携带、搬运及储存。
2.本实用新型组装时,遮阳布及支撑件相互交叉配置,并分别连结于固定的地布上,在整体结构上相当稳固。
3.本实用新型所设的遮阳布可在支撑件上滑移,以依阳光照射角度的不同而调整遮蔽方向,在使用时相当具有弹性。
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能有更深入的了解,配合图式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于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图1的A部份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的B部份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使用状态图;图6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7为现有遮阳伞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遮阳帐篷1;地布2;遮阳布3;容置空间31;挠性件32;支撑件4;第一转接组件5;第一转接件51;弹扣部511;承接部512;连接部52、52’;通孔521、521’;第二转接组件6;第二转接件61;扣接部611;承载部612;支撑件7;遮阳布71;挠性件72;第二转接组件8;第一转接件81;承接部811;地钉9;固定件91;扣件92;遮阳伞a;遮阳布b;支架c;支撑杆d。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遮阳帐篷1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一地布2、一遮阳布3以及一支撑件4。所述支撑件4是为具有挠性的长杆。所述地布2是呈四边形,其二组对角上分别设有至少一组第一转接组件5及一组第二转接组件6。所述第一转接组件5包括一第一转接件51及一连结于地布2边角的连接部52,所述第一转接件51的下端设有一弹扣部511,而连接部52设有一上、下贯穿的椭圆形通孔521,可供弹扣部511穿过后,结合第一转接件51及连接部52。另,所述第一转接件51的上端呈倒A形,其两端分别为圆管状,作为承接部512。
所述第二转接组件6包括一第二转接件61及一连结于地布2边角的连接部52’,所述第二转接件61的下端设有一扣接部611,供穿过连接部52’的椭圆形通孔521’后,连结第二转接件61及连接部52’;所述第二转接件61的上端设有一圆管状的承载部612。所述遮阳布3概略呈中央部份宽,而前、后两端窄的长条形,所述遮阳布3的中央部位设有一容置空间31,其可为空心的袋体、多个套环所组成或其它相类似结构,所述遮阳布3的左、右二侧分别结合一长杆形的挠性件32。
本实用新型组装时,所述地布2四边角的各转接组件5、6分别以地钉9固定于地面上。所述遮阳布3二侧的挠性件32的一端分别插入第一转接件51上端的二承接部512内,另端分别插入设于地布2对角的另一第一转接件51上端的二承接部512内,使遮阳布3的中央部位向外张开,并向上弯曲呈拱形状。而当所述支撑件4穿过遮阳布3的中央部位的容置空间31后,支撑件4与二挠性件32呈相互交叉状态,支撑件4的两端分别插入设于地布对角的二第二转接件61上端的承载部612内,以固定支撑件4,并使支撑件4向上弯曲。通过一系结绳系结挠性件32与支撑件4,则可使遮阳布3固定于支撑件4上,上述系结绳作为固定件91。
通过上述组合,可使遮阳布3向外张开,并稳固连结于地布2上,而当遮阳布3的前、后两端分别结合二扣件92,且二扣件92的一端分别扣接住地布2对角的二第一转接件5,则可拉紧遮阳布3,使遮阳布3呈紧绷状态。请参阅图4和图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当遮阳布3与二挠性件32固定于支撑件4的中央部位时,可遮蔽由正上方向下照射的太阳光;而当支撑件4在遮阳布3的中央部位的容置空间31内移动时,可使遮阳布3与二挠性件32于支撑件4上相对滑移,以调整遮阳布3在不同的角度,弹性遮蔽不同角度照射的阳光。
请参阅图6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遮阳帐篷1的第二实施例。其中,所述支撑件7包括一遮阳布71,所述遮阳布71的二侧分别结合一挠性件72;而所述第二转接组件8包括一第一转接件81及一连结于地布2边角的连接部52’,所述第一转接件81的下端与连接部52’连结,上端设有二承接部811,供分别固定二挠性件72的一端。通过上述组合,同样可使前述遮阳布3稳固定位,达到遮阳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遮阳帐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地布,其边角设有至少一组第一转接组件及第二转接组件,各转接组件分别以地钉固定在地面上;一遮阳布,其二侧分别结合一挠性件,所述二挠性件的两端分别与呈对角设置的第一转接组件连接;一支撑件,其两端分别与呈对角设置的第二转接组件连接,支撑件与二挠性件相互交叉,定位遮阳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组件包括一第一转接件及一连结于地布边角的连接部,所述第一转接件的一端与连接部连结,另一端设有二承接部,分别固定二挠性件的一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阳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件的一端呈倒A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阳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件的一端设有一弹扣部,而地布边角的连接部设有一上、下贯穿的通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接组件包括一第二转接件及一连结于地布边角的连接部,所述第二转接件的一端与连接部连结,另端设有一承载部,用以固定支撑件的一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遮阳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接件的一端设有一扣接部,而地布边角的连接部设有一上、下贯穿的通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帐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扣件,所述扣件的一端结合遮阳布,另一端扣接第一转接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布的中央部位设有一供支撑件穿过的容置空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帐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用于将遮阳布固定在支撑件上的固定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一遮阳布,所述遮阳布的二侧分别结合一挠性件;而所述第二转接组件包括一第一转接件及一连结于地布边角的连接部,所述第一转接件的一端与连接部连结,另端设有二承接部,分别固定二挠性件的一端。
专利摘要一种遮阳帐篷,包括一地布、一遮阳布以及一支撑件,地布的边角设有至少一组第一转接组件及第二转接组件,各转接组件分别以地钉固定于地面上;遮阳布的二侧分别结合一挠性件,二挠性件的两端分别与呈对角设置的第一转接组件连接。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呈对角设置的第二转接组件连接,并使支撑件与与二挠性件相互交叉。通过一固定件将遮阳布固定在支撑件上,则可使遮阳布相对于支撑件滑移,从而使遮阳布稳固定位于支撑件上,以遮蔽不同角度照射的阳光。
文档编号E04H15/36GK2841853SQ200520121990
公开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6日
发明者杨莲传 申请人:杨莲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