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架式高层立体停车库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417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货架式高层立体停车库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垂直升降多层停车库有关。
背景技术
已有的垂直升降式立体停车库,每层停车库以两组或两组以上前后串联的泊车位为一个平面单元,每层同竖向轴线的单元共用一套提升机,有提升机升降通道,泊车位布置在提升机的两侧,每一泊车位上设一载体板,载车板随车辆同步存取,搬运台车位于提升机上,可随提升机升降,并在两侧泊车位的平行导轨上运动。为实现上述运动,搬运台车上有存取交换机构、行走机构,并且需要复杂的电气控制系统。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使用中易出现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占地少,车容量大,结构简单,造价低,操作灵活,使用方便、安全和可靠的货架式高层立体停车库房。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货架式高层立体停车库房,库房的中轴两侧有多层泊车位1,中轴两侧的泊车位之间空的间为升降通道2,升降通道2沿中轴排列有若干载车板3,每个载车板3与一个升降装置连接,每个载车板3的长轴两端各与库房中轴两侧的一个泊车位连接,泊车位长轴与载车板长轴同轴,有一层泊车位作为行车道与库房出入口相通。
作为行车道的泊车位的上面和下面有多层泊车位,中轴两侧同层的泊车位1在一同水平面上。
升降通道2内有若干竖向导轨6与载车板3长轴两侧的滑动件滑动配合,泊车位1有固定装置与载车板长轴端部连接。
载车板3上有挂钩13与泊车位1端部的横梁14连接,挂钩13与动杆15和载车板3铰连,两动杆15与连杆17铰连,两平行的连杆17与轴27固连,轴27位于载车板3底部的轴套内,与轴27垂直的手柄28上有挂钩29和复位弹簧30。
所说的载车板3的两侧有立柱4与平台5连接,所说的升降装置为装于平台上的电机11,卷扬机7和装于库房顶部的定滑轮8,绕过定滑轮8的钢索21的一端与平台5连接,另一端与卷扬机7连接。
平台5上有电缆桶18,电缆桶18内的电缆线9的上端与库房顶架上的主线电缆20连接,下端穿过电缆桶底和平台与立柱4上的开关10连接,开关10与电机11连接。
立柱4或/和载车板3侧面有卡槽12与竖向导轨6滑动连接。
载车板3上有窗口19。
本发明占地少,车容量大,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司机随车进入升降装置即可泊车,操作灵活,不需复杂的机械和电子装置、泊车安全、可靠。维护成本低,使用寿命长。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2的B-B剖视图。
图4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5为升降装置结构图。
图6为挂钩传动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停车库为10层或10层以上,其中地下可建1-5层,库房出入口31设在地面上与库房内的行车道相通。
发明的整体钢架结构停车库的整体结构是设置用钢架和钢板结构成货架式的一幢多层楼房,在主要的承重横梁22下两头用三角钢板23支撑着,与柱子24紧密连在一起,增加整个结构的承重力和连结力,每一个泊车位都采用井字钢架固定在周边的承重横梁22上,上面铺的是一层防滑钢板25,在每个泊车位与升降通道相邻的那根横梁22连接的钢板上各有两个小孔26,是用来挂靠载车板3的。房顶的钢架结构设置比顶层泊车位的钢架高出三米左右,方便安装定滑轮8。在地面层与地下层的泊车位边,各留有十五至二十公分宽的空间27,使地下层的车库通风透光,保持空气新鲜。
载车板3的竖向导轨6设置在升降通道2的连接钢架上的中点位置上,每一台载车板的两边各一根直通到房顶,相互两组之间的竖向导轨6并合在一起,作用是在载车板升降时不移位,保住整个载车板的平整度。
本发明的载车板3的底部中心设置的是井字钢架结构,钢架结构固定在四周的框架上,在井字钢架中设置有四根动杆15,动杆的一头连接一个挂钩13,挂钩轴设置在载车板的两头钢架下部,四根动杆的另一头连接在连杆17上,两连杆17固连在同一根27轴上,轴27串连在载车板的边架上以九十度直角往上升出一手柄28,然后在手柄28的中部一边设置一根弹簧30挂在载车板的边架上,另一边设置一个拉钩29,整个动杆是活动的,载车板的平面铺上防滑钢板25,开了三个方窗口19,使地下库通风透光(如不设地下停车就不需要开窗口),载车板上面以四根钢柱支撑,连接上层平台5,在支撑的两根中柱4上边的上下端部上各设置一个定位卡槽12,定位卡槽内有竖向导轨6,使在升降时,载车板不移位。
卷扬机的设置结构卷扬机7由电动机11传动。用钢绳21穿过房顶上的滑轮8串连到下面的卷扬机滚筒上进行整个载车板的升降。卷扬机7设置在载车板上面平台5上,另在房顶架上装备一组电缆20,再由主线电缆20接出一组支线电缆9到下面的电动机11上,在平台5上设置一个塑料桶18对电缆9固定,使载车板3升上去的时候,电缆线9就装进桶18内,不与卷扬机7相连,电缆线穿过桶底,再穿过平台5到载车板3上边的立柱上设置的电开关10,然后再接通电动机11。
另外在本库区内还设置配套消防设施和光照设施。
经济效益的对比经相关的技术资料查询,承建原有技术设置的立体停车库应投入的资金成本与承建本发明所设置的货架式高层立体停车库房应投入的资金成本均每个泊车位核算相互对比,由于本发明设置结构简单,相对本发明的成本价要降低很多,有的甚至于成倍的降低,所以,本技术设置承建的货架式高层立体停车库房的经济效益回收相当快。
本发明的使用操作方法本库区的使用操作员由本库区单位的专业小车驾驶员操作。操作方法是车主把小车开到车库门口,双方办好有关手续,车主把车钥匙交给库区的专业驾驶员,驾驶员把车开进载车板3上,驾驶员不下车,用手伸出车窗门去把载车板架上边的电源开关10打开,起动电机带动卷扬机7,载车板与同小车往上升一点时,马上把边架上的拉钩29拉来挂上,弹簧30张开,载车板两头的四个挂钩13随着就收缩回来,升到了一定的层高时,又把拉钩29放开,弹簧30收缩,四个挂钩13又伸出去,然后把电开关10往相反方向点开一下关掉电源,载车板与小车就稳稳地挂靠在泊车位的横梁14上,驾驶员把车慢慢地开进车库去停好,然后,驾驶员从驾驶室出来走进载车板上,打开电源开关10,把载车板往上升一点,把手柄28上的拉钩29拉来挂起,载车板两头的四个挂钩13又随着收回,立即把电开关10往相反方向开,驾驶员随着载车板降下来,到了平地层时,把拉钩29放开,弹簧30收缩,挂钩13又伸出来,到了泊车位的横梁时就挂上了,载车板又停靠在地面层上,然后立即关好电源,驾驶员出去把小车钥匙交给车主。
取车车主在库前交出车钥匙和对号牌,驾驶员用基本相同的方法进行去把停在车库的那辆车开出来交给车主。
再有存车和取车相同时的时候,那就更为方便,整个停车库的存在量在存一半以内时,都采用单存方法(相对的两个泊车位只存一个泊车位),存车的车主把车钥匙与车交给驾驶员,取车的车主把取车的车牌号和车钥匙交给同一个驾驶员,驾驶员把要存的那辆车开进要取的车那组的载车板上,把车和载车板升到要取车的那个位置靠稳,先把载车板上的那辆车开进那个空泊车位停放好,然后把要取的那辆车开进载车板上放下来,开出去交给取车的车主,再把刚才对存的那辆车的车钥匙给存车的车主。这样省时省力,又一举两得。
这种“一条龙”的服务管理方法,使库区内不存在混乱现象,既安全又可靠,操作起来方便又灵活,省时省力,能受到广大车主的欢迎。
权利要求
1.货架式高层立体停车库房,其特征在于库房的中轴两侧有多层泊车位(1),中轴两侧的泊车位之间的空间为升降通道(2),升降通道(2)沿中轴排列有若干载车板(3),每个载车板(3)与一个升降装置连接,每个载车板(3)的长轴两端各与库房中轴两侧的一个泊车位连接,泊车位长轴与载车板长轴同轴,有一层泊车位作为行车道与库房出入口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库房,其特征在于作为行车道的泊车位的上面和下面有多层泊车位,中轴两侧同层的泊车位(1)在一同水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库房,其特征在于升降通道(2)内有若干竖向导轨(6)与载车板(3)长轴两侧的滑动件滑动配合,泊车位(1)有固定装置与载车板长轴端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库房,其特征在于载车板(3)上有挂钩(13)与泊车位(1)端部的横梁(14)连接,挂钩(13)与动杆(15)和载车板(3)铰连,两动杆(15)与连杆(17)铰连,两平行的连杆(17)与轴(27)固连,轴(27)位于载车板(3)底部的轴套内,与轴(27)垂直的手柄(28)上有挂钩(29)和复位弹簧(3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库房,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载车板(3)的两侧有立柱(4)与平台(5)连接,所说的升降装置为装于平台上的电机(11),卷扬机(7)和装于库房顶部的定滑轮(8),绕过定滑轮(8)的钢索(21)的一端与平台(5)连接,另一端与卷扬机(7)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库房,其特征在于平台(5)上有电缆桶(18),电缆桶(18)内的电缆线(9)的上端与库房顶架上的主线电缆(20)连接,下端穿过电缆桶底和平台与立柱(4)上的开关(10)连接,开关(10)与电机(1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库房,其特征在于立柱(4)或/和载车板(3)侧面有卡槽(12)与竖向导轨(6)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库房,其特征在于载车板(3)上有窗口(19)。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货架式高层立体停车库房,为垂直升降多层停车库,解决已有车库结构复杂,成本高,操作不方便,故障多的问题。库房的中轴两侧有多层泊车位(1),中轴两侧的泊车位之间的空间为升降通道(2),升降通道(2)沿中轴排列有若干载车板(3),每个载车板(3)与一个升降装置连接,每个载车板(3)的长轴两端各与库房中轴两侧的一个泊车位连接,泊车位卡轴与载车板卡轴同轴,有一层泊车位作为行车道与库房出入口相通。
文档编号E04H6/18GK1936241SQ20061002206
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18日
发明者杨长银, 曾吉友 申请人:杨森, 曾吉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