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倒t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9859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叠合倒t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叠合倒T形板。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采用的钢筋混凝土楼板有现浇楼板和预制楼板,现浇楼板整体性好,但需现场支模,然后浇筑混凝土,施工周期难度大,模板损耗大,成本高,预制楼板不需现场支模,施工周期短,造价低,但预制构件自重大,吊装困难,构件拼接部位易产生裂缝,整体性差,如专利号为ZL0322765.2、名称为一种钢筋混凝土拼装楼板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筋砼预制构件,预制构件由板、肋构成,肋上有穿钢筋的孔洞,这种板的厚度大,使后置于现浇砼中的钢筋有效高度大为减少,影响了楼板的双向受力平衡,难以形成等效双向板等。因此,研制一种新型的叠合倒T形板已为急需。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合倒T形板,具有减小构件截面尺寸、减少支模、节省材料、施工方便、周期短、整体性、抗裂性和抗震性好等特点。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包括底板、纵肋,纵肋设置在底板上,其特征在于在至少相邻二根横向外露钢筋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条横向凸板。这样,当所述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后,外露钢筋与现浇砼相结合,使底板形成可承力的结构底板,可参与结构共同传力,改善了楼板的承力性能,同时,横向凸板的设置使底板在应用运输及安装过程中,不易损坏,降低了叠合倒T形板的损耗率,节约了成本,从而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适用于现浇钢筋砼或预应力钢筋砼的叠合楼盖、屋盖、墙体、基础底板以及桥梁使用,尤其适用于叠合楼盖使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同一侧横向凸板平行。这样,当纵肋同一侧横向凸板平行设置时,所有凸板或者凸筋受力方向或者合力方向均相同,相互之间能够更好地协同受力。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两侧横向凸板平行。这样,当纵肋两侧横向凸板平行设置时,所有凸板或者凸筋受力方向或者合力方向均相同,相互之间能够更好地协同受力。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侧面为凹槽。这样,纵肋侧面为凹槽时,叠合倒T形板的重量得到了大幅度减轻,节约了材料,降低了成本,而且,现浇砼浇入凹槽中,能更好地与叠合倒T形板结合成整体。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上有纵向或横向凹槽。这样,底板上有纵向或横向凹槽时,叠合倒T形板的重量得到了大幅度减轻,节约了材料,降低了成本,而且,现浇砼浇入凹槽中,能更好地与叠合倒T形板结合成整体。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向凸板为贯穿纵肋的横向凸板。这样,当所述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叠合楼板中时,现浇砼嵌固横向凸板,形成同时嵌固底板与纵肋的现浇砼结构,使之形成为双向叠合预制现浇结构板,大幅度提高了楼板的结构整体性能,使叠合部位不易产生裂缝。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向凸板不是粗糙表面的横向凸板,而是结构横向凸板。这样,当所述叠合倒T形板应用到楼板中时,因横向凸板的设置,使后置于现浇砼结构中的钢筋与底板内的钢筋间距大为缩小,大幅度提高了钢筋在楼板结构中的有效高度,同时也提高了楼板的承力结构性能,使板的厚度大为减少,承载力提高。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的板边或板面或横向凸板有露筋或网。这样,当底板的板边或板面或凸条或横向的凹槽有露筋或网时,所述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时,露出的筋或网与现浇砼相结合后,大幅度提高了现浇砼与预制构件结合界面的强度,使其二者不易开裂破坏,保证了楼板的质量。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向凸板上设置有盖槽筋。这样,当横向凸板上设置有盖槽筋时,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后,盖槽筋与现浇砼相结合后,大幅度提高了槽内现浇砼结构的刚度与强度,保证了楼板的质量。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向凸板中有连接件或铁丝。这样,当横向凸板中有连接件或铁丝时,叠合倒T形板在应用至楼板的过程中,钢筋及其它预埋管线可十分方便地通过连接件或铁丝锚固锁定,使其不易移位,保证了楼板的浇筑质量。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向凸板边或凸条边有横向抗裂露筋,连接底板纵向钢筋的连接件或铁丝。这样,当横向凸板边或凸条边有横向抗裂露筋,连接底板纵向钢筋的连接件或铁丝时,叠合倒T形板在应用至楼板的过程中,钢筋及其它预埋管线可十分方便地通过连接件或铁丝锚固锁定,使其不易移位,保证了楼板的浇筑质量,同时,外露的横向抗裂露筋对接合界面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强,使接合面不易开裂损坏。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向凸板之间的槽为后置通钢筋的槽。这样,当横向凸板之间的槽为后置通钢筋的槽时,叠合倒T形板在应用至楼板的过程中,钢筋及其它预埋管线可十分方便地通过连接件或铁丝锚固锁定,使其不易移位,保证了楼板的浇筑质量,同时,外露的横向抗裂露筋对接合界面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强,使接合面不易开裂损坏。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向凸板为上大下小的倒梯形横向凸板。这样,当横向凸板为上大下小的倒梯形横向凸板时,所述叠合倒T形板应用到楼板中后,现浇砼将横向凸板含固包裹凝结硬化后,将底板牢牢嵌固于现浇砼结构中,使底板无论在何情况下均不会开裂掉落,充分保证了应用安全性和楼板的质量。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两侧均设置有横向凸板。这样,当纵肋两侧均设置有横向凸板时,叠合倒T形板应用到楼板中后,现浇砼将底板及纵肋均匀地嵌固,使底板能够均匀受力,不易开裂,提高了楼板的质量。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两侧的横向凸板对称设置。这样,当纵肋两侧的横向凸板对称设置时,叠合倒T形板应用到楼板中后,现浇砼将底板及纵肋均匀地嵌固,使底板能够均匀受力,不易开裂,提高了楼板的质量,同时,方便了钢筋的布设,提高了施工速度。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两侧的两横向凸板在同轴的同一直线上。这样,当纵肋两侧的两横向凸板在同轴的同一直线上时,叠合倒T形板应用到楼板中后,现浇砼将底板及纵肋均匀地嵌固,使底板能够均匀受力,不易开裂,提高了楼板的质量,同时,方便了钢筋的布设,提高了施工速度。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上设置有孔洞,并将纵肋两侧连通。这样,孔洞的设置使纵肋两侧贯通,方便了在应用过程中钢筋的穿设与现浇砼的浇注,保证了楼板的质量。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孔洞为圆形、方形或椭圆形。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需要,合理选用各种形状的孔洞的叠合倒T形板,方便实施应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向凸板平面为变宽横向凸板。这样,当横向凸板平面为变宽横向凸板时,可大幅度提高现浇砼与底板之间的接合嵌固面积,使接合界面更加可靠,不易开裂破,保证了质量。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向凸板有纵向或横向的露筋。这样,当横向凸板有纵向或横向的露筋时,所述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时,露出的筋或网与现浇砼相结合后,大幅度提高了现浇砼与预制构件结合界面的强度,使其二者不易开裂破坏,保证了楼板的质量。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向凸板有连接纵向或横向钢筋的连接件。这样,当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时,连接件可将钢筋与底板内的纵筋连接,防止钢筋错位,保证了楼板的质量。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向凸板与纵肋正交或斜交。这样,当横向凸板与纵肋正交或斜交时,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后,现浇砼可在横向凸板之间相应形成现浇砼结构,有效地分散集中应力,防止开裂。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向凸板中有至少二个平行设置。这样,当横向凸板中有至少二个平行设置时,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后,现浇砼可在横向凸板中相应形成现浇砼结构,有效地分散集中应力,防止开裂。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两侧的横向凸板至少二个平行,相邻平行中心距为15-35cm。这样,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后,能够十分良好地形成现浇砼结构,使楼板的受力性能更加良好。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两侧的横向凸板至少二个平行,相邻平行中心距为5-15cm。这样,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后,能够十分良好地形成现浇砼结构,使楼板的受力性能更加良好。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两侧的横向凸板至少二条平行,相邻平行中心距为35-75cm。这样,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后,能够十分良好地形成现浇砼结构,使楼板的受力性能更加良好。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两侧的横向凸板平行设置。。这样,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后,能够十分良好地形成现浇砼结构,使楼板的受力性能更加良好。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同一底板平行横向凸板多于12条。这样,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后,能够十分良好地形成现浇砼结构,使楼板的受力性能更加良好。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同一直线上横向凸板高度相同。这样,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后,能够十分良好地形成现浇砼结构,使楼板的受力性能更加良好。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两侧的横向凸板高度相同。这样,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后,能够十分良好地形成现浇砼结构,使楼板的受力性能更加良好。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向凸板宽为3-25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不同宽度尺寸的叠合倒T形板。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向凸板宽为1-5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不同宽度尺寸的叠合倒T形板。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凸板退进底板的边缘。这样,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后,两板拼接部位有一定的空间,使现浇砼能进入拼合缝中,将底板完全含固,使现浇预制接合界面不会开裂破坏。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凸板为外窄内宽的凸板。这样,所述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后,现浇砼能够将其牢牢嵌固,使现浇与预制接合界面不易开裂损坏,提高了楼板的质量。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上设置有孔。这样,当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时,钢筋及预埋管线可从孔中穿设,方便了施工应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内设置有钢筋。这样,纵肋的强度与刚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使其不易变形损坏,而且,应用至楼板中后,还可参与结构传力,进一步提高楼板的承力能力。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上设置有竖向横向凸板。这样,当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后,现浇砼能够更好地将其嵌固牢靠,使现浇与预制界面不易开裂破坏。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上设置有横向横向凸板。这样,当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后,现浇砼能够更好地将其嵌固牢靠,使现浇与预制界面不易开裂破坏。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的横侧边有露筋。这样,当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时,露筋可牢牢锚固于现浇砼中,大幅度提高了预制与现浇接合界面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其不易开裂损坏,充分保证了楼板的质量,而且,底板形成结构底板可参与结构传力。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凸板横向露筋。这样,当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时,露筋可牢牢锚固于现浇砼中,大幅度提高了预制与现浇接合界面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其不易开裂损坏,充分保证了楼板的质量,而且,底板形成结构底板可参与结构传力。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内有至少二条纵筋平行设置。这样,使底板具有十分良好的协同受力性能,大幅提高了底板的荷载能力。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内有至少二条纵向预应力钢筋平行设置。这样,使底板具有十分良好的协同受力性能,大幅提高了底板的荷载能力。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内设置有与底板内的纵向预应力钢筋平行的纵筋。这样,使底板具有十分良好的协同受力性能,大幅提高了底板的荷载能力。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向凸板有横向预应力凸块。这样,使底板的横向强度、刚度更好,抗弹性变形能力强,抗冲击破坏能力更好,使底板不易损坏,同时,所述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现浇预制叠合楼板中后,底板可参与结构承力,改善楼板的综合性能。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向凹槽有横向预应力凹槽。这样,使底板的横向强度、刚度更好,抗弹性变形能力强,抗冲击破坏能力更好,使底板不易损坏,同时,所述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现浇预制叠合楼板中后,底板可参与结构承力,改善楼板的综合性能。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凸板与凹槽的宽度比为0.1-1.0或1.01-9。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凸板高与纵肋高为0.05-0.5或0.501-1。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的长度为250-720cm之间。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的长度为250-350cm、350.1-400cm、400.1-500cm、500-600cm、600.1-720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的宽度为40-120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的宽度为40-50cm、50.1-65cm、65.1-85cm、85.1-100cm、100.1-120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板凹槽的深度为1-6cm、6.1-12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板凹槽的深度为1-2cm、2-3.5cm、3.5-4.5cm、4.5-6cm、6.1-12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板凹槽的宽度为0.5-5cm或5.1-10cm或10.1-20cm或20.1-30cm或30.1-40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板凹槽的宽度为5-10cm、11-20cm、21-35cm、35-50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的高为1.5-25cm,纵肋的宽为3-25cm、25.1-35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的高为2-3cm、3-5cm、5-8cm、8-10cm、10-15cm、15.1-25cm,纵肋的宽为3-5cm、5-6cm、6-10cm、10-25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凸板的宽度为0.5-5cm、5.1-35cm、35.1-45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凸板的宽度为5-25cm、25-100cm、101-350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14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15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16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17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18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如附图所示,包括底板1、纵肋2,纵肋2设置在底板1上,其特征在于在至少相邻二根横向外露钢筋3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条横向凸板4。各附图中,1为底板,2为纵肋,3为钢筋,4为凸板,以下各附图中,编号相同的,其说明相同。如图1所示,叠合倒T形板包括底板1、纵肋2,纵肋2设置在底板1上,其相邻二根横向外露钢筋3之间设置有横向凸板4。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2同一侧横向凸板4平行。如图1所示,其纵肋2同一侧横向凸板4平行。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2两侧横向凸板4平行。如图1所示,其纵肋2两侧横向凸板4平行。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2侧面为凹槽5。如图2所示,其纵肋2侧面为凹槽5。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1上有纵向或横向凹槽5。如图2所示,其底板1上有纵向和横向凹槽5。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向凸板4为贯穿纵肋2的横向凸板。如图2所示,其横向凸板4为贯穿纵肋2的横向凸板。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向凸板4不是粗糙表面的横向凸板,而是结构横向凸板。如图2所示,其横向凸板4不是粗糙表面的横向凸板,而是结构横向凸板。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1的板边或板面或横向凸板4有露筋或网6。如图3所示,其底板1的板面有露筋6。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向凸板4上设置有盖槽筋7。如图4所示,其横向凸板4上设置有盖槽筋7。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向凸板4中有连接件8或铁丝9。如图5所示,其横向凸板4中有连接件8和铁丝9。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向凸板4边或凸条6边有横向抗裂露筋6,连接底板纵向钢筋的连接件8或铁丝9。如图5所示,其横向凸板4边和凸条6边有横向抗裂露筋6,连接底板纵向钢筋的连接件8和铁丝9。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向凸板4之间的槽为后置通钢筋的槽。如图5所示,其横向凸板4之间的槽为后置通钢筋的槽。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向凸板4为上大下小的倒梯形横向凸板。如图6所示,其横向凸板4为上大下小的倒梯形横向凸板。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2两侧均设置有横向凸板4。如图6所示,其纵肋2两侧均设置有横向凸板4。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2两侧的横向凸板4对称设置。如图6所示,其纵肋2两侧的横向凸板4对称设置。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2两侧的两横向凸板4在同轴的同一直线上。如图6所示,其纵肋2两侧的两横向凸板4在同轴的同一直线上。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2上设置有孔洞10,并将纵肋2两侧连通。如图6所示,其纵肋2上设置有孔洞10,并将纵肋2两侧连通。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孔洞10为圆形、方形或椭圆形。如图7所示,其孔洞10为椭圆形。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向凸板4平面为变宽横向凸板。如图8所示,其横向凸板4平面为变宽横向凸板。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向凸板4有纵向或横向的露筋6。如图9所示,其横向凸板4有纵向和横向的露筋6。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向凸板4有连接纵向或横向钢筋的连接件8。如图5所示,其横向凸板4有连接横向钢筋的连接件8。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向凸板4与纵肋正交或斜交。如图10所示,其横向凸板4与纵肋正交。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向凸板4中有至少二个平行设置。如图10所示,其横向凸板4平行设置。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2两侧的横向凸板4至少二个平行,相邻平行中心距为15-35cm。如图10所示,其纵肋2两侧的横向凸板4平行设置,相邻平行中心距为25cm。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2两侧的横向凸板4至少二个平行,相邻平行中心距为5-15cm。如图11所示,其纵肋2两侧的横向凸板4平行设置,相邻平行中心距为10cm。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2两侧的横向凸板4至少二个平行,相邻平行中心距为35-75cm。如图12所示,其纵肋2两侧的横向凸板4平行设置,相邻平行中心距为50cm。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2两侧的横向凸板4平行设置。如图10所示,其纵肋2两侧的横向凸板4平行设置。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同一底板1平行横向凸板4多于12条。如图10所示,其同一底板1平行横向凸板4多于12条。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同一直线上横向凸板4高度相同。如图12所示,其同一直线上横向凸板4高度相同。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2两侧的横向凸板4高度相同。如图12所示,其纵肋2两侧的横向凸板4高度相同。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向凸板4宽为3-25cm。如图10所示,其横向凸板4宽为20cm。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向凸板4宽为1-5cm。如图11所示,其横向凸板4宽为3cm。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凸板4退进底板1的边缘。如图13所示,其凸板4退进底板1的边缘。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凸板4为外窄内宽的凸板。如图13所示,其凸板4为外窄内宽的凸板。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2上设置有孔11。如图14所示,其纵肋2上设置有孔11。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2上设置有钢筋4。如图15所示,其纵肋2上设置有钢筋4。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2上设置有竖向横向凸板4。如图16所示,其纵肋2上设置有竖向横向凸板4。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1的横侧边有露筋6。如图16所示,其底板1的横侧边有露筋6。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凸板4横向露筋6。如图17所示,其凸板4横向露筋6。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1内有至少二条纵筋12平行设置。如图18所示,其底板1内纵筋12平行设置。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1内有至少二条纵向预应力钢筋13平行设置。如图18所示,其底板1内纵向预应力钢筋13平行设置。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2内设置有与底板1内的纵向预应力钢筋13平行的纵筋12。如图18所示,其纵肋2内设置有与底板1内的纵向预应力钢筋13平行的纵筋12。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向凸板4有横向预应力凸块。如图17所示,其横向凸板4有横向预应力凸块。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向凹槽5有横向预应力凹槽。如图18所示,其横向凹槽5有横向预应力凹槽。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凸板4与凹槽5的宽度比为0.1-1.0或1.01-9。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凸板4高与纵肋2高为0.05-0.5或0.501-1。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1的长度为250-720cm之间。如图1所示,其底板1的长度为700cm之间。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1的长度为250-350cm、350.1-400cm、400.1-500cm、500.1-600cm、600.1-720cm。如图2所示,其底板1的长度为500cm。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1的宽度为40-120cm。如图1所示,其底板1的宽度为100cm。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1的宽度为40-50cm、50.1-65cm、65.1-85cm、85.1-100cm、100.1-120cm。如图2所示,其底板1的宽度为60cm。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板凹槽5的深度为1-6cm、6.1-12cm。如图1所示,其板凹槽5的深度为10cm。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板凹槽5的深度为1-2cm、2-3.5cm、3.5-4.5cm、4.5-6cm、6.1-12cm。如图2所示,其板凹槽5的深度为5cm。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板凹槽5的宽度为0.5-5cm或5.1-10cm或10.1-20cm或20.1-30cm或30.1-40cm。如图1所示,其板凹槽5的宽度为35cm。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板凹槽5的宽度为5-10cm、11-20cm、21-35cm、35-50cm。如图2所示,其板凹槽5的宽度为10cm。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2的高为1.5-25cm,纵肋2的宽为3-25cm、25.1-35cm。如图1所示,其纵肋2的高为20cm,纵肋2的宽为30cm。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纵肋2的高为2-3cm、3-5cm、5-8cm、8-10cm、10-15cm、15.1-25cm,纵肋2的宽为3-5cm、5-6cm、6-10cm、10-25cm。如图1所示,其纵肋2的高为20cm。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凸板4的宽度为0.5-5cm、5.1-35cm、35.1-45cm。如图2所示,其凸板4的宽度为30cm。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凸板4的宽度为5-25cm、25-100cm、101-350cm。如图1所示,其凸板4的宽度为300cm。
本发明实施时,先将安装好模具,然后整体浇注砼,整体浇注成型,养护后拆卸模具,即可制得叠合倒T形板;或者分别安装底板、纵肋的模具,浇注成型后养护拆卸,然后通过各种方式拼合,即可制得叠合倒T形板。
权利要求
1.一种叠合倒T形板,包括底板(1)、纵肋(2),纵肋(2)设置在底板(1)上,其特征在于在至少相邻二根横向外露钢筋(3)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条横向凸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倒T形板,其特征在于纵肋(2)同一侧横向凸板(4)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倒T形板,其特征在于纵肋(2)两侧横向凸板(4)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倒T形板,其特征在于纵肋(2)侧面为凹槽(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倒T形板,其特征在于底板(1)上有纵向或横向凹槽(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倒T形板,其特征在于横向凸板(4)为贯穿纵肋(2)的凸板或凸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叠合倒T形板,其特征在于横向凸板(4)不是粗糙表面的凸板或凸筋,而是结构凸板或凸筋。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叠合倒T形板,其特征在于底板(1)的板边或板面或横向凸板(4)有露筋或网(6)。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叠合倒T形板,其特征在于横向凸板(4)上设置有盖槽筋(7)。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叠合倒T形板,其特征在于横向凸板(4)中有连接件(8)或铁丝(9);或者横向凸板(4)边有横向抗裂露筋(6),连接底板纵向钢筋的连接件(8)或铁丝(9);或者横向凸板(4)之间的槽为后置通钢筋的槽;或者横向凸板(4)为上大下小的倒梯形凸板或凸筋;或者纵肋(2)两侧均设置有横向凸板(4);或者纵肋(2)两侧的横向凸板(4)对称设置;或者纵肋(2)两侧的两横向凸板(4)在同轴的同一直线上;或者纵肋(2)上设置有孔洞(10),并将纵肋(2)两侧连通;或者孔洞(10)为圆形、方形或椭圆形;或者向凸板(4)平面为变宽凸板或凸筋;或者横向凸板(4)有纵向或横向的露筋(6);或者横向凸板(4)有连接纵向或横向钢筋的连接件(8);或者横向凸板(4)与纵肋正交或斜交;或者横向凸板(4)中有至少二条平行设置;或者纵肋(2)两侧的横向凸板(4)至少二个平行,相邻平行中心距为15-35cm;或者纵肋(2)两侧的横向凸板(4)至少二个平行,相邻平行中心距为5-15cm;或者纵肋(2)两侧的横向凸板(4)至少二个平行,相邻平行中心距为35-75cm;或者纵肋(2)两侧的横向凸板(4)平行设置;或者同一底板(1)平行横向凸板(4)多于12条;或者同一直线上横向凸板(4)高度相同;或者纵肋(2)两侧的横向凸板(4)高度相同;或者横向凸板(4)宽为3-25cm;或者横向凸板(4)宽为1-5cm;或者凸板(4)退进底板(1)的边缘;或者凸板(4)为外窄内宽的凸板;或者纵肋(2)上设置有孔(11);或者纵肋(2)上设置有钢筋(3);或者纵肋(2)上设置有横向凸板(4);或者底板(1)的横侧边有露筋(6);或者凸板(4)横向露筋(6);或者底板(1)内有至少二条纵筋(12)平行设置;或者底板(1)内有至少二条纵向预应力钢筋(13)平行设置;或者纵肋(2)内设置有与底板(1)内的纵向预应力钢筋(13)平行的纵筋(12);或者横向凸板(4)有横向预应力凸块;或者横向凹槽(5)有横向预应力凹槽;或者凸板(4)与凹槽(5)的宽度比为0.1-1.0或1.01-9;或者凸板(4)高与纵肋(2)高为0.05-0.5或0.501-1;或者底板(1)的长度为250-720cm之间;或者底板(1)的长度为250-350cm、350.1-400cm、400.1-500cm、500.1-600cm、600.1-720cm;或者底板(1)的宽度为40-120cm;或者底板(1)的宽度为40-50cm、50.1-65cm、65.1-85cm、85.1-100cm、100.1-120cm;或者板凹槽(5)的深度为1-6cm、6.1-12cm;或者板凹槽(5)的深度为1-2cm、2-3.5cm、3.5-4.5cm、4.5-6cm、6.1-12cm;或者板凹槽(5)的宽度为0.5-5cm或5.1-10cm或10.1-20cm或20.1-30cm或30.1-40cm;或者板凹槽(5)的宽度为5-10cm、11-20cm、21-35cm、35-50cm;或者纵肋(2)的高为1.5-25cm,纵肋(2)的宽为3-25cm、25.1-35cm;或者纵肋(2)的高为2-3cm、3-5cm、5-8cm、8-10cm、10-15cm、15.1-25cm,纵肋(2)的宽为3-5cm、5-6cm、6-10cm、10-25cm;或者凸板(4)的宽度为0.5-5cm、5.1-35cm、35.1-45cm;或者凸板(4)的宽度为5-25cm、25-100cm、101-350cm。
全文摘要
一种叠合倒T形板,包括底板(1)、纵肋(2),纵肋(2)设置在底板(1)上,其特征在于在至少相邻二根横向外露钢筋(3)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条横向凸板(4)。这样,当所述叠合倒T形板应用至楼板中后,外露钢筋与现浇砼相结合,使底板形成可承力的结构底板,可参与结构共同传力,改善了楼板的承力性能,同时,横向凸板的设置使底板在应用运输及安装过程中,不易损坏,降低了叠合倒T形板的损耗率,节约了成本,从而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适用于现浇钢筋砼或预应力钢筋砼的叠合楼盖、屋盖、墙体、基础底板以及桥梁使用,尤其适用于叠合楼盖使用。
文档编号E04C2/38GK1932191SQ20061012627
公开日2007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6日
发明者邱则有 申请人:邱则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