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建筑钢筋精确定位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1941567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混凝土建筑钢筋精确定位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钢筋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建筑钢筋连接系统包括固定连接的竖向钢筋、水平钢筋和箍筋,存在的问题是施工速度慢、施工精度及整体刚度较差,在混凝土浇铸过程中容易发生钢筋位移。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建筑钢筋精确定位系统及其施工方法,解决现有钢筋工程施工速度慢、施工精度及整体刚度较差的问题,并解决避免在混凝土浇铸过程中发生钢筋位移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这种混凝土建筑钢筋精确定位系统,包括固定连接的竖向钢筋、水平钢筋和箍筋,其特征在于由竖向定位器、水平定位器、竖向钢筋定位卡件、水平钢筋定位卡件和预埋钢件五大部分连接成格架形定位系统;其中竖向定位器由内板、外板、横档固定连接成梯架,该梯架与竖向钢筋平行、与水平钢筋垂直,梯架空腔宽度与墙体厚度相同;水平定位器由内板、外板、横撑固定连接成梯架,该梯架与水平钢筋平行、与竖向钢筋垂直,梯架空腔宽度与墙体厚度相同;水平钢筋定位卡件为一个带垂直卡槽的矩形垫块,其垂直卡槽插接在竖向定位器的外板与横档、内板与横档的交接处,水平钢筋穿在竖向定位器的内板与外板之间,抵靠在水平钢筋定位卡件内侧,矩形垫块的厚度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相适应。
竖向钢筋定位卡件为一个双向带卡槽的直角形垫块,竖向钢筋插接在横向部分的水平卡槽中,水平卡槽底边至对边实体的厚度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相适应;竖向卡槽插接在水平定位器的外板或内板上,竖向钢筋定位卡件由紧固螺丝与水平定位器固定,竖向钢筋穿在水平定位器的内板与外板之间,抵靠在竖向钢筋定位卡件内侧,竖向钢筋定位卡件竖向部分的厚度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相适应。
上述水平定位器与竖向定位器的连接为螺栓连接、铆接、插接或焊接。
上述水平定位器的横撑和竖向定位器的横档上有开孔和穿孔。
本发明混凝土建筑钢筋精确定位系统的施工步骤为
a、在基础施工时,根据钢筋定位系统整体刚度设计和钢筋分布确定预埋钢件位置;b、将竖向定位器与预埋钢件连接固定好;c、将水平定位器通过铆接或焊接固定在两根竖向定位器之间;d、将水平钢筋定位卡件安装在竖向定位器的横档上,并靠近横档内侧;e、安装箍筋,将箍筋按设计要求预先套在竖向钢筋、水平钢筋上,或者在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绑扎完成后将U型钢筋弯折形成箍筋;安装水平钢筋,并初步固定;g、根据竖向钢筋的位置,移动竖向钢筋定位卡件,拧紧紧固螺丝将其固定在水平定位器上;h、安装竖向钢筋;i、绑扎横向钢筋和竖向钢筋;j、窗洞和门洞钢筋施工时,箍筋预先套在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上。移动水平钢筋留出洞口距离,竖向钢筋通过竖向钢筋定位卡件确定钢筋位置,并将竖向钢筋绑扎在水平钢筋上;k、拆除竖向钢件定位卡件;l、安装楼板钢筋或梁钢筋。
本发明与现有传统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能够方便地将水平钢筋、竖向钢筋进行横向、纵向定位及现场绑扎,提高施工速度。钢筋定位系统与钢筋连接成整体,提高钢筋工程的施工精度及整体刚度,在混凝土浇铸过程中钢筋不会发生位移,确保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避免钢筋腐蚀,使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大大提高。


图1是本发明钢筋精确定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竖向钢筋定位卡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水平钢筋定位卡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水平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竖向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安装定位示意图;图7是钢筋系统绑扎定位实施例的示意图。
1-竖向定位器、2-水平定位器、3-水平钢筋定位卡件、4-竖向钢筋定位卡件、5-竖向钢筋、6-水平钢筋、7-窗洞、8-门洞、9-楼板钢筋、10-梁钢筋、11-预埋钢件12-箍筋。
101-竖向定位器内板、102-竖向定位器外板、103-横档、104-穿孔。
201-水平定位器内板、202-水平定位器外板、203-横撑、204-开孔。
301-水平钢筋定位卡件的垂直卡槽。
401-水平卡槽、402-竖向卡槽、403-紧固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这种混凝土建筑钢筋精确定位系统的具体实施例参见图1-7,将竖向钢筋5、水平钢筋6、箍筋12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由竖向定位器1、水平定位器2、竖向钢筋定位卡件3、水平钢筋定位卡件4和预埋钢件11五大部分连接成格架形定位系统,水平定位器与竖向定位器的连接可以为螺栓连接、铆接、插接或焊接。
参见图2,竖向定位器1由竖向定位器内板101、竖向定位器外板102、横档103固定连接成梯架,该梯架与竖向钢筋平行、与水平钢筋垂直,梯架空腔宽度与墙体厚度相同。为节省材料,横档上有穿孔104。
参见图3,水平定位器2由水平定位器内板201、水平定位器外板202、横撑203固定连接成梯架,该梯架与水平钢筋平行、与竖向钢筋垂直,梯架空腔宽度与墙体厚度相同。为节省材料,横撑上有开孔204。
参见图4、6,水平钢筋定位卡件3为一个带垂直卡槽301的矩形垫块,其垂直卡槽插接在竖向定位器的外板与横档、内板与横档的交接处,水平钢筋穿在竖向定位器的内板与外板之间,抵靠在水平钢筋定位卡件内侧,矩形垫块的厚度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相适应。
参见图5、6,竖向钢筋定位卡件4为一个双向带卡槽的直角形垫块,竖向钢筋插接在横向部分的水平卡槽401中,水平卡槽底边至对边实体的厚度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相适应;竖向卡槽402插接在水平定位器的外板或内板上,竖向钢筋定位卡件由紧固螺丝403与水平定位器固定,竖向钢筋穿在水平定位器的内板与外板之间,抵靠在竖向钢筋定位卡件内侧,竖向钢筋定位卡件竖向部分的厚度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相适应。
本发明的施工步骤a、在基础施工时,根据钢筋定位系统整体刚度设计和钢筋分布确定预埋钢件11的位置;b、参见图1,将竖向定位器1与预埋钢件11连接固定好;c、参见图1,将水平定位器2通过铆接或焊接固定在两根竖向定位器1之间;d、参见图6,将水平钢筋定位卡件3安装在竖向定位器1的横档103上,并靠近横档内侧;e、参见图6,安装箍筋12,将箍筋按设计要求预先套在竖向钢筋5、水平钢筋6上,或者在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绑扎完成后将U型钢筋弯折形成箍筋;f、参见图6,安装水平钢筋6,并初步固定;g、参见图6,根据竖向钢筋5的位置,移动竖向钢筋定位卡件4,拧紧紧固螺丝403将其固定在水平定位器2上;h、参见图6,安装竖向钢筋5;i、参见图7,绑扎横向钢筋6和竖向钢筋5;j、参见图7,窗洞7和门洞8钢筋施工时,箍筋12预先套在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上。移动水平钢筋留出洞口距离,竖向钢筋通过竖向钢筋定位卡件确定钢筋位置,并将竖向钢筋绑扎在水平钢筋上;k、参见图7,拆除竖向钢件定位卡件4;l、参见图7,安装楼板钢筋9或梁钢筋10。
权利要求
1.一种混凝土建筑钢筋精确定位系统,包括固定连接的竖向钢筋、水平钢筋和箍筋,其特征在于由竖向定位器、水平定位器、竖向钢筋定位卡件、水平钢筋定位卡件和预埋钢件五大部分连接成格架形定位系统;其中竖向定位器由内板、外板、横档固定连接成梯架,该梯架与竖向钢筋平行、与水平钢筋垂直,梯架空腔宽度与墙体厚度相同;水平定位器由内板、外板、横撑固定连接成梯架,该梯架与水平钢筋平行、与竖向钢筋垂直,梯架空腔宽度与墙体厚度相同;水平钢筋定位卡件为一个带垂直卡槽的矩形垫块,其垂直卡槽插接在竖向定位器的外板与横档、内板与横档的交接处,水平钢筋穿在竖向定位器的内板与外板之间,抵靠在水平钢筋定位卡件内侧,矩形垫块的厚度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相适应。竖向钢筋定位卡件为一个双向带卡槽的直角形垫块,竖向钢筋插接在横向部分的水平卡槽中,水平卡槽底边至对边实体的厚度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相适应;竖向卡槽插接在水平定位器的外板或内板上,竖向钢筋定位卡件由紧固螺丝与水平定位器固定,竖向钢筋穿在水平定位器的内板与外板之间,抵靠在竖向钢筋定位卡件内侧,竖向钢筋定位卡件竖向部分的厚度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相适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建筑钢筋精确定位系统, 其特征在于上述水平定位器与竖向定位器的连接为螺栓连接、铆接、插接或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建筑钢筋精确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水平定位器的横撑和竖向定位器的横档上有开孔和穿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建筑钢筋精确定位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步骤为a、在基础施工时,根据钢筋定位系统整体刚度设计和钢筋分布确定预埋钢件位置;b、将竖向定位器与预埋钢件连接固定好;c、将水平定位器通过铆接或焊接固定在两根竖向定位器之间;d、将水平钢筋定位卡件安装在竖向定位器的横档上,并靠近横档内侧;e、安装箍筋,将箍筋按设计要求预先套在竖向钢筋、水平钢筋上,或者在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绑扎完成后将U型钢筋弯折形成箍筋;安装水平钢筋,并初步固定;g、根据竖向钢筋的位置,移动竖向钢筋定位卡件,拧紧紧固螺丝将其固定在水平定位器上;h、安装竖向钢筋;i、绑扎横向钢筋和竖向钢筋;j、窗洞和门洞钢筋施工时,箍筋预先套在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上。移动水平钢筋留出洞口距离,竖向钢筋通过竖向钢筋定位卡件确定钢筋位置,并将竖向钢筋绑扎在水平钢筋上;k、拆除竖向钢件定位卡件;l、安装楼板钢筋或梁钢筋。
全文摘要
一种混凝土建筑钢筋精确定位系统及其施工方法,由竖向定位器、水平定位器、竖向钢筋定位卡件、水平钢筋定位卡件和预埋钢件五大部分连接成格架形定位系统。竖向定位器由内板、外板、横档固定连接成梯架,该梯架与竖向钢筋平行、与水平钢筋垂直,梯架空腔宽度与墙体厚度相同;水平定位器由内板、外板、横撑固定连接成梯架,该梯架与水平钢筋平行、与竖向钢筋垂直,梯架空腔宽度与墙体厚度相同。本发明能够方便地将水平钢筋、竖向钢筋进行横向、纵向定位及现场绑扎,提高施工速度。钢筋定位系统与钢筋连接成整体,提高了钢筋工程的施工精度及整体刚度,避免钢筋在混凝土浇铸过程中发生位移。
文档编号E04G21/12GK1936228SQ20061020021
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7日
发明者朱秦江 申请人:朱秦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