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板模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1328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天花板模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板模板系统,该系统包括多个网格元件,每个网 格元件都是由多个纵向梁和至少一个横梁组成的,这些纵向梁相互平行 延伸,而横梁可以安装或者放置在垂直支柱上,并且沿纵向梁的横向延 伸背景技术这种类型的平板模板系统在申请人在德国的公开说明书DE 102 34 445 Al中是已知的。在这种系统中,相互平行延伸的多个纵向梁通过安 装在下侧的横杆^:此连^f妄,以形成网格元件,因此,纵向梁相互之间的 相对位置是固定的。指定的横杆将以距纵向梁的端面末端相当大的距离 间隔安装。在装配已知的平板模板系统时,首先将横梁安装在垂直支柱上,因 而具有纵向梁的网格梁沿垂直于横梁的方向延伸,并且纵向梁和横杆构 成了网格梁,每个网格梁彼此是相同的,然后将网格梁从上方放置在横 梁之上。由于纵向梁没有与横梁固定连接,并且横杆是以距纵向梁的端 面末端相当大的距离间隔安装,所以有可能在纵向方向上使互相邻近的 网格元件彼此相配合,以便在各种情况下, 一个网格元件的部分纵向梁元件进行指定配合,可以实现纵向补偿,这意味着通过指定的平板模板 系统,可以在纵向梁的纵向方向上采用单独的尺寸,而且上述尺寸能够 不依赖于网格元件的网格尺寸进行选择发明内容本发明的 一 个目的是进 一 步开发前述最初指定类型的平板模板系
统,从而使得平板模板系统不仅能适合于纵向梁方向上的独立尺寸关系, 而且也适合于相应的垂直方向,特别是通过平板冲莫板系统的装配和拆卸, 能够保证尽可能的快速、简单和安全。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特别是由于网格元件的纵向 梁与横梁通过具有两个横梁的标准网格元件彼此刚性连接,可以满足这一目的,其中,所述两个横梁安装在纵向梁的相互远离的末端区域内; 相反,横向补偿网格元件具有一个或者两个横梁,这些横梁与标准网格 元件相比向内偏移排列。根据本发明,网格元件的纵向梁没有以一种已知方式通过单独的横 杆相互连接,而是直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横梁实现连接,其中横梁固定 连接着纵向梁,并且将横梁依次适当地放置或者固定在垂直支柱上。在 此方面,根据本发明,由于每个横梁和纵向梁都形成稳固地互相连接的 组件或者网格元件,使得横梁和纵向梁不再需要彼此分开操作,因此需 要操作的零件数量比已知的平板模板系统减少了 。此外,根据本发明,使用上述定义的标准网格元件,例如在这里详 细介绍的已指定的横向补偿网格元件,可以将网格元件在系统框架内应 用于至少两个彼此不同的实施例中。在安装平板模板系统时,该平板模倍,这使得有可能使用单独的标准网格元件,所述标准网格元件彼此间 不会相配合。然而,当必须在垂直于纵向梁的延伸方向上在网格尺寸的 外部创建单独尺寸时,根据本发明,除了使用标准网格元件之外,还要使用横向补偿网格元件。这些横向补偿网格元件与标准网格元件的不同 之处在于其横梁进一步向内偏移排列。通过这种令人意外的筒单方法,就有可能使标准网格元件与横向补偿网格元件相互配合,使得横梁网格 元件的一个或者多个外部纵向梁都可以平放在标准网格元件的两个相邻 的纵向梁之间。如此,通过将标准网格元件和横向补偿网格元件的所有 纵向梁在横切于纵向方向上彼此隔开排列,或者在其纵向侧彼此相邻排 列,就可以使标准网格元件和横向补偿网格元件的所有纵向梁相互平行 延伸。由于各自理想数量的横向补偿网格元件的纵向梁处于标准网格元
件的两个相邻的纵向梁之间,因此,可以在与纵向梁横切的延伸方向上, 使没有与任何网格尺寸绑定的单独尺寸连续可调。通过把互相不同的横 梁加到标准网格元件与横向#卜偿网格元件上,可以保证彼此配合的标准 网格元件与横向补偿网格元件相互之间不冲突。彼此配合的所有网格元 件的横梁或者相互垂直地隔开排列,或者相互接触。标准网格元件的纵向梁最好与横向补偿网格元件具有相同的长度。 然而,在平板模板系统的框架内,可以很容易地使用两个或者更多种类 的彼此具有不同尺寸的网格元件,例如标准网格元件和至少对应的横向 补偿网格元件,这些横向补偿网格元件在每种类型中都存在,其纵向梁 具有与各自类型的标准网^f各元件相同的尺寸。这种使用诸如两个不同类 型的标准网格元件和相应成形的横向#卜偿网格元件的体系,将在附图说 明中更详细地介绍。当 一种类型的标准网格元件的纵向梁长度与相同类型的横向补偿网 格元件的纵向梁长度相同时,由于此时横向补偿网格元件的远端将与标 准网格元件的横梁相沖突,就不可能用线性方法将横向补偿网格元件从 下面引导至已经安装好的标准网格元件处,并在完全线性运动的框架内 与其相配合。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发明,将横向补偿网格元件从下方穿 入标准网格元件中,这意味着各自理想数量的横向补偿网格元件的纵向间,然后将越过标准网格元件的一个横梁从内部移至外部。然后,将在 纵向梁的方向上持续这种运动,直至横向补偿网格元件的纵向梁的其他 末端高过标准网格元件的其他横梁,并支撑在其上。上述的穿过过程将 在


中更加详细的进行说明。还有一个优点就是网格元件的相邻纵向梁的间距至多20cm。使用这 样的间距,具有最大可能的安全性,以避免装配工人落入两个相邻纵向 梁之间,因此,根据本发明装配好的网格元件呈现出可靠的安全性,不 会发生坠落。然而,两个相邻纵向梁的间距必须至少与纵向梁的宽度一 样大,使得横向补偿网格元件的纵向梁可以在标准网格元件的两个相邻 纵向梁之间移动。特别优选的是,网格元件的两个相邻纵向梁之间的间
距至少为纵向梁宽度的两倍或者三倍。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与纵向补 偿网格元件和/或组合补偿网格元件一起起作用,这些补偿网格元件将在 下面详细介绍。 一般地,也有可能将相邻纵向梁之间的间距提高到至少 为纵向梁宽度的五倍。这样的话,就有可能使所有可用的网格元件进行 附加组合。特别优选的是,已经提到的纵向组合网格元件仅在纵向梁的两个远 端区域之一上具有一个或者多个横梁,根据本发明,也可以使这些纵向 组合网才各元件与标准网才各元件以及4黄向补偿网才各元件 一起位于平板才莫斗反 系统的框架内。使用这种纵向补偿网格元件,还可以升起平板模板系统, 其中的纵向补偿网格元件具有独立的、连续可调的尺寸,该尺寸在纵向 梁的方向上不与任何网格尺寸绑定。通过在纵向梁的唯——个末端区域 内排列横梁,有可能推动纵向补偿网格元件的侧面脱离横梁,并将标准 网格元件或者横向补偿网格元件的两个相邻纵向梁之间的横梁反放在其 各自必需的路径上。这种推入必须推的较远,使得脱离了横梁的纵向补 偿网格元件的末端可以平放在标准网格元件或者横向补偿网格元件的横 梁之上。纵向补偿网格元件可以在最大限度内推的较远,直至其横梁与 标准网格元件或者横向补偿网格元件的横梁相接。为了能够在纵向梁的 方向上建立各自单独的尺寸,可以用一种无级方式在这两个极端位置之 间选择任何理想的插入位置。当标准网格元件和/或其邻接的横向补偿网格元件已经安装好的时 候,可以将纵向补偿网格元件插入。在连接中,有可能通过已经安装好 的平板模板,使纵向补偿网格元件的横梁相对于全部模板向外排列,并 且纵向补偿网格元件的纵向梁面向内部。然而,作为选择,还有可能通 过脱离横梁的末端,从另 一个网格元件的下侧将纵向补偿网格元件推到 其他网格元件的横梁内的前端,使得纵向补偿网格元件的纵向梁在安装 位置处向外突出,超出其他网格元件。特别优选的是,根据本发明,还要将组合网格元件制成可在平板模 板系统的框架内使用,该发明具有一个或者多个横梁,这些横梁仅在纵 向梁的两个相互远端区域中的 一个区域相对于纵向补偿网格元件向内偏
移排列。因此,使用这种类型的组合补偿网格元件可以同时提供横向补 偿以及纵向补偿。这将在

中举例说明。根据本发明,如果除了标准网格元件之外,还使用横向补偿网格元 件、纵向补偿网格元件以及组合补偿网格元件,在特殊安装位置上可以 存在该系列网格元件,在该位置上横向补偿网格元件的纵向梁、纵向补 偿网格元件的纵向梁还有组合补偿网格元件的纵向梁都可以平放在标准 网格元件的两个相邻纵向梁之间。这样的话,标准网格元件的相邻纵向 梁之间的距离必须至少为纵向梁宽度的三倍。优选的情况是,所有网格元件的相邻纵向梁以 一种相同的方法彼此 隔开,和/或所有网格元件的纵向梁彼此都具有相同的长度。另 一个优点就是位于两个相邻纵向梁中的末端区域之间的大型模板 支柱能够固定在该处。这样的话,大型模板元件就可以安装在这些大型 模板支柱上,这些大型模板支柱在垂直于实际夹板的方向上延伸,然后 限制了用于在夹板上施加混凝土的接收区。当安装好的平板模板的边缘 区,特别是外围边缘区几乎完全由纵向梁形成时,其中纵向梁垂直于各 自的边缘区延伸,就可以非常简单地安装这种类型的大型模板支柱。这特别优选的是,至少 一 个横向补偿网格元件的纵向梁应该比标准网格元件的两个横梁之间的距离要长,同时,各自横向补偿网格元件的剩余纵向梁的尺寸要小于标准网格元件的两个横梁之间的距离。通过横向补偿网格元件的这种设计,在安装时可以使横向补偿网格元件不必在空中完全穿过标准网格元件。将横向补偿网格元件定位是有可能的,该位 置实际上与标准网格元件的横梁上的较长的纵向梁垂直排列,使得随后可以在连续的竖直位置上向上进行枢轴转动,然后通过标准网格元件的 其他横梁上的较长的纵向梁的另 一端进行定位,从而以 一种垂直悬挂的补偿网格元件装枢轴于大体水平的位置。在最后指定的枢轴过程中,装 配工人最后不得不再次空中作业,然后横向补偿网格元件的大部分重量
将被标准网格元件的横梁去除,因此装配工就会获得相当简化的操作效 果。参考附图9-12,将更详细地介绍上述操作的原理。在本发明最后指定的优选实施例中,如果完全向外平放的横向补偿 网格元件的单独一个纵向梁比各自横向补偿网格元件的剩余的纵向梁要 长的话,则更有利。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仅使横向补偿网格元件升高至 较长纵向梁穿入标准网格元件尽可能低的高度。横向补偿网格元件的较长纵向梁可以超出与其相邻的各自的横向补 偿网格元件的较短纵向梁的末端,在其两个末端区突出。因此,可以保 证当横向补偿网格元件在其水平位置枢轴转动时,横向补偿网格元件的 剩余的较短纵向梁与标准网格元件的横梁不冲突。的两个横向梁的彼此远离的外侧间距相当。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横向补偿 向梁。 ''口 、 f -' '、 '较长纵向梁最好具有较小的横截面,特别是高度比横向补偿网格元 件的剩余纵向梁要低,并且该横截面优选的呈矩形。特别有利的是,较 长纵向梁的对角线尺寸要比剩余的纵向梁的高度要低。因此,当夹板平 放在标准网格元件上时,通过标准网格元件就连^妻了横向补偿网才各元件, 所以可以对横向补偿网格元件进行安装和拆除。然后,由于上述较长纵 向梁的上述尺寸,横向补偿网格元件枢轴转动时,较长纵向梁就不与该 夹板的下侧邻4妻。通过已经安装好的平板模板,在各自结构中存在的所有网格元件的 横梁最好排列在纵向梁的下面。因此,使得纵向梁的上侧都能够形成对 夹板的光滑接触面,该接触面没有被向上延伸的横梁所带的任何凹槽、 凹处等中断。因此,根据本发明,由于仅有纵向梁的上侧形成了夹板的 接触面,所以夹板与横梁不会发生直接接触。另外,通过在纵向梁下方排列横梁,有可能使得补偿网格元件的纵 向梁能够放置在标准网格元件的横梁上,因此这些横梁从下面支撑了补 偿网格元件。

下面将参考实施例和附图,更加详细地介绍本发明。 图1为标准网格元件的三维视图;图2为横向补偿网格元件的三维视图; 图3为纵向补偿网格元件的三维视图;图4a-c示意性地介绍了在标准网格元件上装配横向补偿网格元件的 方法的步骤;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已完全装配好的顶板平板模板系统的平面图; 图6a为在装配结束前与纵向补偿元件连结的标准网格元件的三维视图;图6b为装配结束后,根据图6a的—见图; 图7为组合补偿网格元件的三维视图; 图8为四个彼此不同且彼此连接的网格元件的平面图; 图9为根据第一装配步骤中的优选实施例,要与标准网格元件相连 接的横向补偿网格元件的三维视图;图IO为根据图9中的第二装配步骤的视图; 图11为根据图9中的第三装配步骤的^L图;图12为六个标准网格元件与三个横向补偿网格元件的排列平面图, 并且这些网格元件已经根据图9-1 l彼此连接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了标准网格元件2,该标准网格元件2包括总共六个纵向梁 4和两个横梁5,其中这些纵向梁4彼此平行延伸,且彼此隔开。两个横 梁5垂直于纵向梁4延伸,其各自的横梁5都固定在纵向梁4的两个彼 此远离的末端区域内。图2显示了横向补偿网格元件6,该横向补偿网格元件6同样包括六 个纵向梁8和两个横梁10,其中这些纵向梁8彼此平行延伸,且彼此隔
开,而两个横梁IO垂直于它们延伸。然而,根据图1,横向补偿网格元 件的这些纵向梁10与标准网格元件2相比向内偏移排列,因此它们最终不会平放在纵向梁8的端面末端区域内。横梁10的指定的偏移量远大于 标准网格元件2的横梁5的宽度;偏移量最好大约为指定宽度(例如约 13cm)的三倍。根据图2的排列,作为选择,还有可能仅仅提供一个单一横梁,该 横梁同样以指定的方式向内偏移排列。这样单独的横梁可以安装在横梁8 上的中央。图3显示了纵向补偿网格元件12,该纵向补偿网格元件12依次包括 六个纵向梁14和两个横梁16,其中这些纵向梁14彼此平行延伸,且彼 此隔开,而两个横梁沿垂直于它们的方向延伸。然而,这种情况下,横 梁16都排列在纵向梁14的同一端面末端区域,这使得纵向梁14的对面 的排列端面末端区域在横梁的外面。可以使用唯——个这样的横梁16, 而不是图3显示的两个横梁16;然而,具有两个横梁16的实施例相对于 纵向补偿网格元件12是有利的。相邻的纟从向梁4、 8、 14的相互间3巨与所有网才各元件2、 6、 12的间 距大小相同。所有网才各元件2、 6、 12的所有纵向梁4、 8、 14同样也具 有相同长度。这使得相同尺寸的每个表面都可以被网格元件2、 6、 12的 全部纵向梁4、 8、 14覆盖。因此,最终所有网才各元件2、 6、 12都具有 同样的尺寸。在装配状态下,网格元件2、 6、 12的纵向梁4、 8、 14的上侧形成 了夹板的接触面,这些最后将被应用在包括诸如木盖板的接触面上,该 木盖板以一种适当的方式连接到纵向梁4、 8、 14的上侧。纵向梁4、 8、 14和横梁5、 10、 16都可以使用各自的敞开部分或者 中空部分,并且同样的开口形状能够用于所有纵向梁4、 8、 14。特殊的 开口形状同样可以用于所有横梁5、 io、 16。然而,纵向梁4、 8、 14的 开口形状与横梁5、 io、 16的开口形状不同。在所有的网格元件2、 6、 12中,平板模板处于装配状态时,横梁5、 10、 16完全位于各自的纵向梁4、 8、 14下面,这意p未着纵向梁4、 8、 14以与;f黄梁5、 10、 16不同的平面延伸,然而,这两个平面;f皮此邻近。 纵向梁4、 8、 14和横梁6、 10、 16能够彼此焊接、拧紧或者铆牢。 才艮据图4a,如果横向补偿网格元件6应当与已经安装好的标准网格 元件2连接,各自理想数量的横向补偿网格元件6的纵向梁8已在标准 网格元件2的各自相邻的纵向梁4之间穿过,直至在横向补偿网格元件6 的纵向梁8中穿过的末端位于标准网格元件2的横梁5上。该位置如图 4a所示。从这个位置开始,横向补偿网格元件6就在绕着轴的箭头方向 上向上枢轴转动,该轴在横梁5的区域内延伸,直至横向补偿网格元件6 的纵向梁8位于与标准网格元件2的纵向梁4相同的平面。该位置如图 4b所示。才艮据图4b,可以明显看出两个网才各元件2、 6的纵向梁4、 8没 有在装配时期彼此沖撞;更可能的情况就是横向补偿网格元件6的纵向 梁8的末端突出越过标准网格元件2的纵向梁4的末端。从如图4b所示的这个位置开始,根据图4b,横向补偿网格元件6 以一种线性方式在箭头方向上移位,直至两个网^f各元件2、 6的纵向梁4、 8的端面如图4c所示彼此排在一起。由于横梁10在横向补偿网格元件6 上为偏移排列,因此根据图4介绍,两个网格元件2、 6的横梁5、 10彼 此不用冲突,就可以把横向补偿网格元件6穿入标准网格元件2。图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已完全装配好的平板模板系统的平面图,此不同的长度而实现的。特别地,网格元件2,、 6'的纵向梁的长度约等 于网格元件2、 6、 12的纵向梁的长度的一半。相邻纵向梁的间距与所有 网格元件2、 6、 12、 2,、 6'都一样。所有网格元件2、 6、 12、 2,、 6'中的 每个网格元件都有六个纵向梁,这使得所有网格元件2、 6、 12、 2,、 6, 都具有相同的宽度。根据图5的平板才莫板邻接着墙壁18,该墙壁18包括总共七个部分, 其中每个部分彼此都成直角排列。此外,显示的平板模板系统还邻接着两个独立式支柱20、 20,,这两个独立式支柱20、 20,都与墙壁18隔开排列。
为了根据图5更简单地说明平板模板系统的结构,用连续的字母来 表示平板模板系统的互相邻近的边缘区,这些字母将在下面参考。根据图5,平板模板系统的基座是由总共十六个互相邻接的标准网格 元件2形成的,这些标准网格元件2是按4x4的矩阵来排列的,从而覆 盖了图5中的平板模板系统的大部分表面。其中五个标准网格元件2形 成了边纟彖部分A和B。在边缘部分C区域,装有两个横向补偿网格元件6,这两个横向补 偿网格元件6在纵向梁方向相互邻接,每个横向补偿网格元件6都与标 准网格元件2相配合,横向补偿网格元件6根据图4穿入到标准网格元 件2中。两个纵向梁可以相对于两个才黄向补偿网才各元件6平放在其各自 的标准网格元件2的相邻纵向梁之间,边缘部分D和F是由纵向补偿网才各元件12形成,该补偿网格元件 12插入到横向补偿网格元件6中,纵向补偿网格元件12的纵向梁的自由 端支撑在横向补偿网格元件6的横梁上。纵向补偿网格元件12的三个纵 向梁平放在横向补偿网格元件6的两个相邻的纵向梁之间,而纵向补偿 网格元件12的三个其它纵向梁则平放在横向补偿网格元件6的纵向梁与 标准网格元件2的纵向梁之间,其中标准网格元件2与在其横梁上支撑 着纵向补偿网格元件12的纵向梁的横向补偿网格元件6相配合。边缘部分G是由另一个纵向补偿网格元件12形成,该纵向补偿网格 元件12用两个纵向梁推入到边》彖部分D的纵向补偿网4各元件12内,在 边缘部分D处两个纵向补偿网格元件12的横梁彼此部分接触。形成了边 缘部分G的纵向补偿网格元件12的自由端支撑在标准网格元件2的横梁 上,其中的标准网格元件2与形成部分边缘部分C的横向补偿网格元件 6相配合。边缘部分H是由两个其它的纵向补偿网4各元件12形成,这两个纵向 补偿网格元件12被推入到在横向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标准网格元件2 中,指定的纵向补偿网格元件12的纵向梁的绝大部分都位于插入了指定 的纵向补偿网格元件12的标准网格元件2的两个横梁之间。另一个纵向补偿网格元件12形成了相对较短的边缘部分I,并且另
一个纵向补偿网格元件12形成了边缘部分K。在对形成了边缘部分H、 I、 K的纵向补偿网格元件12进行装配时,必须这样依次进行首先装配 形成了边缘部分K的纵向补偿网格元件12,然后是形成了边缘部分I的 纵向补偿网格元件12,最后将形成了边缘部分H的两个纵向补偿网格元 件12插入到各自已经装配好的网格元件2中。所有之前已经说明的边缘部分A K都是由网格元件2、 6、 12形成 的,这些网格元件2、 6、 12属于第一种类型的网格元件。相反,接下来 要介绍的由网格元件2 , 、 6 ,形成的边缘部分L Q则属于第二种类型的网 格元件。除了各自的纵向梁的长度不同以外,第二种类型的网格元件与 第一种类型的网格元件相似。第一种类型的网格元件2、 6、 12的纵向梁 的长度约为第二种类型的网格元件2, 、 6,的纵向梁的长度的两倍。在形成了边缘部分L-P的网格元件2,、 6,内,纵向梁与形成了边缘 部分A K的那些网格元件2、 6、 12的纵向梁垂直延伸。然而,网格元 件2'、 6'直接与网格元件2、 12邻接,因此在第一种类型的网格元件2、 12与第二种类型的网才各元件2, 、 6'之间没有间隙。边纟彖部分M是由两个标准网格元件2,形成的,并且以一种已介绍过 的方式将其各自的横向补偿网格元件6'穿过每个标准网格元件2,。将形 成了边缘部分L的横向补偿网格元件6,穿过相应的标准网格元件2,,使 得横向补偿网格元件6'的三个纵向梁可以平放在标准网格元件2'的各自 的纵向梁之间。相对较短的边缘部分N与示意性图示的支柱20,相邻,与 之相对比,对形成了边缘部分N的横向补偿网格元件6,进行排列,使得 其五个纵向梁都位于标准网格元件2'的各自的纵向梁之间。在图5所示的平板模板中,由于网格元件的两个相邻的纵向梁之间 的间距大体为纵向梁的宽度的三倍,所以穿过标准网格元件的横向补偿 网格元件在垂直于其纵向梁的延伸方向上,最大可以在纵向梁宽度的两 倍范围内移动,从而可以达到横向补偿的樣i调。因此,可以从图5中看 到,形成了边缘部分N的横向补偿网格元件6'的纵向梁大概处于各自的 标准网格元件2'的中心,而形成了边缘部分L的横向补偿网格元件6,的 纵向梁与相连的标准网格元件2'的各自的纵向梁相接触。
边缘部分P是由五个相互直接邻近的标准网格元件2'形成,其中标准网格元件2'的横梁在端面处彼此直接邻接。而形成了边缘部分O的横 向补偿网格元件6'反过来穿过排在最靠近支柱20,的标准网格元件2,。与另一个支柱20相邻的边缘部分Q是由第二种类型的另一个横向补 偿网格元件6,形成,该横向补偿网格元件6'穿过第一种类型的标准网格 元件2。这显示了第二种类型的横向补偿网格元件还可以引入到第一种类 型的标准网格元件中。图6a、 b显示了已经安装好的标准网格元件2,该标准网格元件2具 有纵向梁4和横梁5,根据图6a,纵向补偿网格元件12从下穿过该标准 网格元件2,使得纵向补偿网格元件12的纵向梁14的自由端首先插入标 准网格元件2的纵向梁4之间,然后在标准网格元件2的横梁5上推动, 最后枢轴转动,所以根据图6b,最后纵向补偿网格元件12的纵向梁14 突出越过标准网格元件2的纵向梁4。根据图6b,在完全装配好的位置 上,纵向补偿网格元件12的横梁16的上侧与标准网格元件2的纵向梁4 的下侧相接触。用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在对突出超过纵向梁4的纵向补 偿网格元件12的纵向梁14施加压力的时候,不会发生一样的倾斜。图7显示了组合补偿网格元件22,该组合补偿网格元件22的设计基 本上对应于图3中的纵向补偿网格元件12。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组合补 偿网格元件的横梁26相对于纵向补偿网格元件12向内偏置排列,同时 该偏移量能够与横向补偿网格元件6的横梁10向内的偏置尺寸相符。作 为选择,组合补偿网格元件22还可以仅与一个横梁26相适合。图8显示了可以使用图7中的组合补偿网格元件22同时实现纵向补 偿和横向补偿的方式。根据图8,纵向补偿网格元件12的纵向梁插入到标准网格元件2中, 在标准网格元件2处的纵向补偿网格元件12的纵向梁的较长区域位于标 准网格元件2的纵向梁之间。此外,横向补偿网格元件6穿过标准网格 元件2,使得横向补偿网格元件6的两个纵向梁大体位于标准网格元件2 的纵向梁的中心。因此,通过纵向补偿网格元件12,使得标准网格元件 2的纵向梁方向上实现单独尺寸,而与其垂直的单独尺寸是通过横向补偿
网才各元件6来实现的。
为了提供具有单独的长度和宽度的大体上为矩形的网格区域,还必
须把组合补偿网格元件22插入图8中已经介绍的排列中。首先要在纵向 补偿网格元件12的纵向梁之间从下面移动这种组合补偿网格元件22的 纵向梁的自由端,然后在标准网格元件2与横向补偿网格元件6的各自 的横梁上推动它们,直至组合补偿网格元件22可以进入排列有已经装配 好的网格元件2、 6、 12的平面进行枢轴转动。在这种枢轴旋转之后,组 合补偿网格元件22的横梁与纵向补偿网格元件12的横梁部分接触。由 于组合补偿网格元件22的横梁相对于纵向补偿网格元件12的横梁向内 偏置排列,可以将纵向补偿网才各元件12和组合补偿网才各元件22相对于 彼此进行定位,使得它们的纵向梁排在一起以彼此相符。
图9用三维视图显示了标准网格元件2,在四个角落区域通过各自的 垂直支柱28在下侧支撑了该标准网格元件2。因此,根据图9的标准网 才各元件2就处于水平方向上。
此外,图9显示了一种优选的横向补偿网格元件30,该横向补偿网 格元件30包括六个较短的纵向梁32、 一个较长的纵向梁34以及两个从 下面支撑纵向梁32、 34的横梁10。横梁10垂直于纵向梁32、 34延伸, 并相对于较短的纵向梁32的端面略微向内偏置排列。4交短的纵向梁32 的尺寸小于标准网格元件2的横梁5的彼此向对的内侧之间的距离。较 长的纵向梁34具有与标准网格元件2的纵向梁4大约相同的长度。
在上述排列和尺寸的基础上,横向补偿网格元件30通过图9所示的 大体垂直的排列,有可能将较长纵向梁34的一端定位在标准网格元件2 的横梁5上。随后通过大体上垂直的排列,横向补偿网格元件30可以向 上枢轴转动,然后在较长纵向梁34的纵向方向上移动位置,直至该纵向 梁34的另一末端可以平放在如图10所示的标准网格元件2的横梁5的 上方。在该位置,横向补偿网格元件30的纵向梁34在标准网格元件2 处大体垂直向下悬挂。
从图10的位置开始,横向补偿网格元件30可以如图11中的箭头所 示,绕着纵向梁34的纵向轴向上枢轴转动。在图11的箭头方向上,横 向补偿网格元件30在继续向上进行枢轴转动时,横向补偿网格元件2的 横梁10的上侧邻接着标准网格元件2的纵向梁4的下侧,使得标准网格 元件2和横向补偿网格元件30处于公共平面的大体水平的排列位置。
根据三个横向补偿网格元件30与三个标准网格元件2结合,最后 指定的位置如图12中所示,并且根据已在图9-11中介绍的方法步骤,这 种结合起到了效果。
很容易看到,对于装配工人的操作来说,最后介绍的结合过程比图2 中要在头顶同时穿过横向补偿网格元件6的所有纵向梁8要简单得多。
附图标记列表
2标准网才各元件
2,标准网才各元件
4标准网格元件的纵向梁
5标准网格元件的横梁
6横向补偿网格元件
6,横向补偿网格元件
8横向补偿网格元件的纵向梁
10横向补偿网格元件的横梁
12纵向补偿网才各元件
14纵向补偿网格元件的纵向梁
16纵向补偿网格元件的横梁
18墙壁
20支柱
20,支柱
22组合补偿网格元件
24组合$卜偿网格元件的纵向梁
26组合补偿网格元件的横梁
28垂直支柱
30横向补偿网格元件
32 较短的纵向梁34 较长的纵向梁
权利要求
1.一种平板模板系统,所述平板模板系统包括多个网格元件(2、2’、6、6’、12、22、30),每个所述网格元件都是由多个纵向梁(4、8、14、24、32、34)和至少一个横梁(5、10、16、26)组成,所述纵向梁相互平行延伸,而所述横梁可以安装或者放置在垂直支柱(28)上,并且沿所述纵向梁(4、8、14、24、32、34)的横向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元件(2、2’、6、6’、12、22、30)的纵向梁和横梁(4、8、14、24、32、34;5、10、16、26)彼此刚性连接,并且标准网格元件(2、2’)具有两个横梁(5),所述两个横梁安装在纵向梁(4)的相互远离的末端区域内,而横向补偿网格元件(6、6’、30)具有一个或者两个横梁(10),这些横梁与所述标准网格元件(2、2’)相比向内偏移排列。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已经安装 好的平板模板系统,所述横向补偿网格元件(6、 6,、 30)的纵向梁(8、 32、 34)可以平方文在所述标准网才各元件(2、 2,)的两个相邻的纵向梁(4) 之间。
3.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平板模板系统,其特 征在于,所述标准网格元件(2、 2,)的纵向梁(4)具有与横向补偿网格 元件(6、 6,、 34)相同的长度。
4.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平板模板系统,其特 征在于,所述网格元件(2、 2,、 6、 6,、 12、 22、 30)的相邻纵向梁(4、 8、 14、 24、 32、 34)的间距至多为20cm,并且优选的最少为纵向梁(4、 8、 14、 24、 32、 34)的宽度的三倍。
5.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平板模板系统,其特 征在于,所述纵向补偿网格元件(12)仅在纵向梁(14)的两个相互远 离的末端区域之一上具有一个或者多个横梁(16 )。
6.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平板模板系统,其特 征在于,对于已经安装好的平板模板系统,所述横向补偿网格元件(6、 6,、 30)的纵向梁(8、 32、 34)以及纵向补偿网格元件(12)的纵向梁 (14)可以平力文在所述标准网才各元件(2、 2,)的两个相邻的纵向梁(4) 之间。
7.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平板模板系统,其特 征在于,对于已经安装好的平板模板系统,所述纵向补偿网格元件(12) 的横梁(16)可以向内或者向外排列。
8.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平板模板系统,其特 征在于,组合网格元件(22)仅在纵向梁(24)的两个相互远离的末端 区域之一上具有一个或者多个横梁(26),所述横梁与所述纵向补偿网格 元件(12)相比向内偏移排列。
9.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平板模板系统,其特 征在于,对于已经安装好的平板模板系统,所述横向补偿网格元件(6、 6,、 30)的纵向梁(8、 32、 34)、所述纵向补偿网格元件(12)的纵向梁(14)以及所述组合补偿网格元件(22)的纵向梁(24)都可以平放在 所述标准网格元件(2、 2,)的两个相邻的纵向梁(4)之间。
10.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平板模板系统,其特 征在于,位于两个相邻纵向梁(4、 8、 14、 24、 32、 34)中的末端区域 之间的大型才莫板支柱能够固定在该处。
11.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平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 于,已经安装好的平板模板的边缘区,特别是外围边缘区是由纵向梁(4、 8、 14、 24、 32、 34)形成的,这些纵向梁沿垂直于各自边缘区的方向延伸。
12.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平板模板系统,其特 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横向补偿网格元件(30)的纵向梁(34)被制成 长于所述标准网格元件(2)的两个横梁(5)之间的间距,并且各自横 向补偿网格元件(30)的剩余纵向梁(32)的尺寸要小于所述标准网格 元件(2)的两个横梁(5 )之间的间距。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平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补偿 网格元件(30)的唯——个完全向外排列的纵向梁(34)要制成比各自 横向补偿网格元件(30)的剩余的纵向梁(32)要长。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平板模板系统, 其特征在于,各自的所述横向补偿网格元件(30)的较长纵向梁(34) 在其邻近的各自的横向补偿网格元件(30)的纵向梁(32)的末端上, 所述较长纵向梁在其两个末端区域处突出。
15. 根据权利要求12-14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平板模板系统,其特 征在于,所述各自的横向补偿网格元件(30)的较长纵向梁(34)的纵 向跨度实际上与所述标准网格元件(2)的两个横向梁(5)的彼此远离 的外侧的间距相当。
16. 根据权利要求12-15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平板模板系统,其特 征在于,所述较长纵向梁(34)具有较小的横截面,特别是具有比剩余 的纵向梁(32)更低的高度。
17. 根据权利要求12-16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平板模板系统,其特 征在于,所述较长的纵向梁(34)具有矩形截面,特别是具有比剩余的 纵向梁(32)的高度更小的对角线尺寸。
18.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平板模板系统,其特 征在于,对于已经安装好的平板模板系统,所有分别出现的网格元件(2、 2,、 6、 6,、 12、 22)的才黄梁(5、 10、 16、 26)都排列在纵向梁(4、 8、 14、 24、 32、 34)的下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花板模板系统,该系统包括多个网格元件,每个网格元件都是由多个平行的纵向梁和横梁组成,所述横梁可以安装或放置在垂直支柱上,并且沿纵向梁的横向延伸。网格元件的纵向梁和横梁刚性连接。标准网格元件在纵向梁的末端区域具有两个横梁,而横向补偿网格元件配有两个横梁,这两个横梁与标准网格元件相比向内偏移排列。
文档编号E04G11/00GK101213345SQ200680024465
公开日2008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4日
发明者阿图尔·施沃雷尔 申请人:派利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