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合桩钢筋笼的方法及应用于该方法的零组件、该接合的桩钢筋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1594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接合桩钢筋笼的方法及应用于该方法的零组件、该接合的桩钢筋笼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合桩钢筋笼的方法, 一套应用于该方法的零组件, 以及该接合的桩钢筋笼,尤其涉及一种接合两个钢筋混凝土桩的桩钢筋 笼的方法。在以下的描述中,方向与取向等用语,如"顶部"、"上端"等是 指应用时的通常取向,具体如图l所示。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桩因其被广泛地应用于路桥的地基等方面而众所周知。 深深地沉入地下的桩可在桥基与底下的岩石之间形成连接。桩包括一个 嵌入混凝土中的金属桩钢筋笼,桩钢筋笼在其中即作为混凝土中增强之 用又作为将桥基等与桩连接之装置之用。桩钢筋笼包括许多在使用时基 本沿着桩的长轴方向排列的主筋。这些主筋通过一个或多个箍筋相互连 接,箍筋用以保持主筋的间距与排列的形态。在桩钢筋笼的许多设计中, 箍筋包括一个螺旋形金属线,其环绕于主筋并且将主筋连接在一起。通常,桩钢筋笼是由专用的生产设备进行非现场组装的,或者是运 输到某一地点后,将其插入为桩挖好的孔洞中。当桩的长度大于已有的桩钢筋笼的长度时,工程承包商需要将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桩钢筋笼接合起来,也就是,将下桩钢筋笼的顶端与上桩 钢筋笼的底端接合起来。将桩钢筋笼放入用钻头在地面上钻出的孔内。 也可在钻头由孔洞移出后,先将混凝土注入孔洞内,再将桩钢筋笼压进 尚未固化的混凝土中。或者,先将一个铸件插入孔洞内,再将桩钢筋笼插入铸件之中,向桩钢筋笼的周边注入混凝土后,将铸件取出(这样铸 件可以再次利用)。在接合桩钢筋笼时,通常都会用到铸件。当两个桩钢筋笼需要接合时,两个或者其中一个桩钢筋笼的箍筋一 般都要在远离主筋的端部就收尾,这样可使得主筋突出于箍筋,使得在 两个桩钢筋笼的主筋之间形成交迭,交迭的长度需要由工程承包商预先 确定。桩钢筋笼一般由工程承包商进行现场接合。通常,下桩钢筋笼在靠 近其上端处安装有一个"导向带",S卩, 一个牢固地连接于主筋的环形 的带。该桩钢筋笼放入铸件后,导向柱等物位于导向带的下方且横跨于 铸件的顶部,这样可防止桩钢筋笼跌落入铸件中,同时可保持下桩钢筋 笼在铸件上方突出预定的长度。然后,用吊车提起上桩钢筋笼,使上桩 钢筋笼位于铸件的上方,放下上桩钢筋笼,直至上桩钢筋笼的主筋与下 桩钢筋笼突出的主筋交迭需要的长度。上桩钢筋笼保持在悬空的位置,U 形卡扣包覆于上、下桩钢筋笼的相邻的主筋上。用U形卡扣和与之其相 配的底座、托将主筋固定在一起,最终将桩钢筋笼固定在一起。在上、下桩钢筋笼固定起来后,将桩钢筋笼整体提升一小段距离以 除去导向柱,然后将已接合的桩钢筋笼再放入铸件中。可重复上述步骤以增加第三(或者相续)桩钢筋笼,从而根据需要 得到某一特定的桩。众所周知,在应用时,桩钢筋笼的接合处不会由一个桩钢筋笼向另 一个桩钢筋笼传递张应力,取而代之的是,由包围在主筋交迭部四周的 混凝土传递应力。工程承包商逐渐地意识到,上述方法中,主筋上U形卡扣的设置对 于操作人员具有潜在的危险。尤其是,在设置U形卡扣、固定底座或托、 安装及固定螺母过程中,操作人员都需要将手伸到主筋之间。与此同时,下桩钢筋笼由导向柱和导向带支撑着,上桩钢筋笼由吊车悬挂着。如果 任一失撑部件失灵、 一个或两个桩钢筋笼在放下或者之后的拧紧U形卡 扣的过程中移动,都可能伤害到操作人员,考虑桩钢筋笼可观的重量, 操作人员很可能严重受伤(可以意料的是,操作人员的手或部分的胳膊 会被切断)。鉴于上述原因,负责工作中健康与安全的协调组织越来越注重上述 接合桩钢筋笼的方法的专业进修。上述接合桩钢筋笼的方法的第二个缺点是,设置及拧紧U形卡上的 时间消耗。例如, 一个十砘重的桩钢筋笼可能包括24根主筋,将这样的两个该桩钢筋笼接合在一起,通常需要设置12个U形卡扣、安装12个 底座或托,以及安装并拧紧24个螺母。U形卡扣主要是利用主筋之间的 摩擦作用将两者夹紧,为保证安全,螺母必须拧至某一预定的扭矩。同 时,U形卡扣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其U形的一个臂上的螺母拧紧时, 另一个臂上的螺母就会变松,因此为正确地拧紧每个U形卡扣的两个螺 母,操作人员需要轮流地拧紧这两个螺母,这个过程有可能会重复很多 次。在拧紧过程中, 一旦操作人员意识到自身正处于危险之中,多数操 作人员会试图縮短该过程,通常多数螺母拧得不够紧,这导致在桩钢筋 笼其后一起提起时,极易发生危险事故。在接合过程所消耗的时间是工程承包商考虑的一个关键的因素。当 接合过程在铸件上方进行时,只有当接合完的桩庞处于适应的位置时, 才能注入混凝土。任何接合过程中时间的拖延都会显着地影响工程承包 商的实际费用支出。由此,操作人员和工程承包商都希望加速U形卡扣的固定过程,而 这个愿望又无益于正确、安全地固定U形卡扣。另一种可供选择的接合桩钢筋笼的方法是利用耦合器连接上、下两个桩钢筋笼的主筋。与U形卡扣相比,耦合器提供了一种更安全接合过 程。然而耦合器价格相当高,在桩钢筋笼生产过程中需要相当多的控制, 同时在桩钢筋笼接合过程中的,桩钢筋笼的相对设置也需要相当多的控 制。因此,在应用U形卡扣接合桩钢筋笼的过程中,需要确保上桩钢筋 笼定位的准确性,使上桩钢筋笼的主筋与下桩钢筋笼的主筋充分地靠近, 从而有利于固定U形卡扣。在应用耦合器接合桩钢筋笼的过程中,需要 更高的准确性,以确保上(由吊车悬挂着)、下桩钢筋笼的主筋的末端 共轴排列,同时为使耦合器能连接上、下两桩钢筋笼的相应的主筋,也 需要上、下两桩钢筋笼的主筋的端部相分离。为确保桩钢筋笼的匹配,耦合器需要就地安装,这就给桩钢筋笼的 生产增加了额外的负担(以及由此造成的费用)。尤其是,为确保主筋 能够就地准确地排列,通常需要将待接合的桩钢筋笼组装,将对应主筋 的端部对准。当桩钢筋笼组装完,在每个桩钢筋笼已排成一直线的主筋 上涂油漆或者做标记,这样工程承包商首先可知道桩钢筋笼的哪些端部 已经对准,其次可知道怎样排列相应的桩钢筋笼,进而将所有的主筋排 成一直线。除耦合器自身增加的费用外,为连接耦合器还需要将主筋的端部穿 起来,这也会增加组装桩钢筋笼的费用。既然用耦合器接合桩钢筋笼时, 每个主筋的末端无需交迭,因些形成主筋需要较少的材料,但是这种节 约在由于使用了耦合器而造成的成本增加中仅占一小部分。此外,在固定耦合器的过程中,操作人员仍然需要将手放入桩钢筋 笼的主筋之间,只是连接耦合器比固定U形卡扣动作稍快一些而己,因 此,第二种现有的接合桩钢筋笼的方法具有与上述第一种方法同样的健 康和安全缺陷。 发明内容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接合桩钢筋笼的方法及一套该方法中所应用的 零组件、其可避免或减少现有接合桩钢筋笼方法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合桩钢筋笼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I )将 多个主筋和至少一个箍筋组装成第一桩钢筋笼,该第一桩钢筋笼包括一 个靠近第一桩钢筋笼一端的悬挂带;(II )将多个主筋和至少一个箍筋 组装成第二桩钢筋笼,该第二桩钢筋笼包括至少一个靠近第二桩钢筋笼 一端的支撑片,该支撑片包括一个通孔;(III)提升第一桩钢筋笼,将 其放入桩孔内,第一桩钢筋笼有悬挂带的一端朝上;(IV)支撑第一桩 钢筋笼使其最上端突出于桩孔并使悬挂带处于可用的位置;(V)提升 位于第一桩钢筋笼之上且与其基本同轴的第二桩钢筋笼,第二桩钢筋笼 带有支撑片的一端朝下;(VI)相对于第一桩钢筋笼放下第二桩钢筋笼, 将第一桩钢筋笼与第二桩钢筋笼部分重合,使支撑片孔位于悬挂带之下; (VII)将一个悬挂螺钉穿入位于支撑片的孔中,使部分的悬挂螺钉位于 部分的悬挂带之下,悬挂螺钉与悬挂带啮合,以便将第一桩钢筋笼和第 二桩钢筋笼一起提起,并防止第一桩钢筋笼和第二桩钢筋笼分离。由此,通过第一 (最下端)桩钢筋笼上悬挂带的设置与第二 (最上 端)桩钢筋笼上支撑片的设置,当桩钢筋笼的端部充分交迭时,只要插 入悬挂螺钉即可方便、快捷地固定两个桩钢筋笼。优选地,支撑片内的孔与悬挂螺钉相应地穿设,这样悬挂螺钉在其 透过支撑片穿设时旋转。该穿设连接降低了悬挂带不承受第一桩钢筋笼 重量时,悬挂螺钉由悬挂带移出的可能性。可以想象,在提起第二桩钢 筋笼前,将悬挂螺钉部分地插入支撑片的孔中,正确放置好桩钢筋笼后, 通过使用合适的套筒扳手和扳钳,拧紧悬挂螺钉使其透过支撑片上的孔 后突出,而后与悬挂带配合。只有一个螺钉足够用来支撑一个小桩钢筋笼的重量。例如,一个M16螺钉足以支撑一个0.5吨重的桩钢筋笼。然而,特别是对于更大、更重的 桩钢筋笼而言,最好使用二至三个螺钉。甚至对于非常大的桩钢筋笼而 言,使用三个螺钉是最适宜的。除非是悬挂带能更有效地排列,不然使 用四个以上的螺钉显得有些冗余。但是,即使只使用两个多螺钉,由于 每个螺钉均可单独地支撑下桩钢筋笼的重量,通过使用适合的螺钉及其 相关组件即可获得特别地安全。第一或者第二桩钢筋笼的主筋在桩钢筋笼的端部向桩钢筋笼的中心 会聚,桩钢筋笼的一端逐渐变细。桩钢筋笼的细端更容易放入另一桩钢 筋笼的端部。发明人意识到,本发明中第一桩钢筋笼的主筋无须如上述的先前方 法一样,与第二桩钢筋笼的主筋对齐或者设置于其旁边。其中一个桩钢 筋笼的主筋会聚有利于两桩钢筋笼的主筋的交迭。这样还有另一个好处, 操作人员无须太高的精度,即可确保每个桩钢筋笼的主筋能够适当、准 确地排成一线,由此减少接合桩钢筋笼所需的时间。悬挂带是一个环绕于第一桩钢筋笼的连续环,悬挂带近乎于一个圆 形。在相对于第一桩钢筋笼放下第二桩钢筋笼时,既然第一桩钢筋笼相 对于第二桩钢筋笼的角取向不重要,连续环可降低准确度的要求。悬挂带环绕于第一桩钢筋笼的主筋内侧。将悬挂带环绕设置于主筋 的内侧,可降低悬挂带缠绕第二桩钢筋笼的主筋或箍筋的机率。支撑片位于第二桩钢筋笼的主筋内侧或旁边。这样可减少悬挂螺钉 所必须跨越距离。将悬挂带焊接或者暂时地固定在第一桩钢筋笼的主筋上。或者,将 悬挂带固定于所有主筋上,这样当桩钢筋笼自悬挂带倒挂下来时,所有 的主筋可直接支持。或者,悬挂带权固定于部分主筋上,其它主筋的重 量通过桩钢筋笼的箍筋传递到悬挂带上。将支撑带焊接或者暂时地固定在第二桩钢筋笼的一个主筋上。优选 地,(假设支撑带不会缠绕到其它桩钢筋笼的主筋上)支撑带可以是跨 越第二桩钢筋笼的全部或部分外围的一个或者部分的环。在实际应用中, 考虑到第一桩钢筋笼的重量而需要两个以上的悬挂螺钉时,支撑片可包 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容纳悬挂螺钉的通孔。因此,为使用三个悬挂螺钉, 支撑片设置成一个环绕于第二桩钢筋笼的整个外围的带,该带有三个通 孔,通常这三个通孔在带的四周相互间基本成120度角。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范围内,悬挂带与支撑片的位置可以互换。将支 撑片安装在靠近最下面桩钢筋笼的最上端的位置,将悬挂带安装在最上 面桩钢筋笼的最下端的位置。在插入悬挂螺钉前,将最上面的桩钢筋笼 放下,直到悬挂带位于支撑片的孔的下方。本发明还提供一套用于接合两个桩钢筋笼的方法中的零组件,该零 组件包括(I ) 一个固定于第一桩钢筋笼的悬挂带;(II )至少一个 固定于第二桩钢筋笼的支撑片,每个支撑片有一个通孔;(m)每个支 撑片都对应于一个悬挂螺钉,悬挂螺钉的尺寸为可插入并穿过支撑片的 通孔。本发明进一步地提供一个由多个主筋和至少一个箍筋组成的第一桩 钢筋笼,该桩钢筋笼包括一个固定于主筋而且靠近于其端部的悬挂带; 一个由多个主筋和至少一个箍筋组成的第二桩钢筋笼,该桩钢筋笼包括 至少一个固定于主筋而且靠近于其端部的支撑片,支撑片上有一个容纳 悬挂螺钉的通孔。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最下面的桩钢筋笼抵到桩孔的底部时,悬挂 带和支撑片可用来使最下面的桩钢筋笼支撑最上面的桩钢筋笼。尤其是, 支撑片可在桩钢筋笼的长轴方向上延伸,最好延伸到长于悬挂带的轴长 的位置。支撑片有两个通孔,每个通孔都可容纳一个螺钉。在应用时,将第二桩钢筋笼放置于一个可使支撑片横跨悬挂带的位置,将螺钉插入 相应地孔中,其中, 一个螺钉位于悬挂带的下方,另一个螺钉位于悬挂 带的上方。第一桩钢筋笼按前述方式与第二桩钢筋笼一起提起(也就是, 按螺钉与悬挂带底部啮合的方式)。另外,可放下桩钢筋笼,将其抵到 桩孔的底部,依靠其它的设置于悬挂带顶部的螺钉,使第二桩钢筋笼支 撑第一桩钢筋笼。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支撑片上孔之间的间隔、以及插入孔之间的 间距无须完全与悬挂带的轴长相一致,优选地,上述孔间的距离超过悬 挂带的轴长,这样在插入螺钉时,桩钢筋笼仍有一定的相对自由度。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图1所示为本发明提供方法中的部分第一桩钢筋笼的与部分第二桩 钢筋笼的的侧视图。图2所示为本发明提供方法的后续步骤中第一桩钢筋笼与第二桩钢 筋笼的平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合第一桩钢筋笼10与第二桩钢筋笼12的方法。 与常见方式相同,第一桩钢筋笼10包括多根(在本实施例中为六根)主 筋14和至少一根箍筋(图中未示)。第二桩钢筋笼同样包括多根(在本 实施例中也为六根)主筋16和一根箍筋20。箍筋20是一根环绕于主筋 16外围的螺旋金属线,其以常见的方式在与主筋的每个交叉点处固定于 主筋。可以理解,螺旋金属线20仅为箍筋的一个范例,其它形式的箍筋同 样适用,如EP0,608,068所述的箍筋。每个桩钢筋笼的具体形式与本发明无关。螺旋金属线20延伸至接近第二桩钢筋笼12的主筋16的端部(下端), 但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要,螺旋金属线可在距离主筋 的端端很远处即终止。桩钢筋笼10的箍筋可以是与螺旋金属线20同样的螺旋金属线,但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桩钢筋笼10的箍筋在远离主筋14的端部(最上端) 的位置即终止,因此在图示中,箍筋被铸件22所隐藏。可以理解,铸件不是本发明的必要零组件,但是在接合桩钢筋笼时 通常会用到。与先前的接合桩钢筋笼的方法相似,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 )组装第一桩钢筋笼10; ( II )将第一桩钢筋笼10提升至与 铸件22基本同轴的位置;(III)将第一桩钢筋笼10放入铸件22中;以及(IV)如图l所示,借助于第一桩钢筋笼IO最上端的突出部将其支撑于铸件上。同样与先前接合桩钢筋笼的方法相似,也可通过横跨于铸件22顶部且位于固定至主筋14的导向带24下方的导向柱24的设置,将本 实施例中第一桩钢筋笼IO支撑于铸件上。为了使导向带26悬吊于铸件22之上以及使主筋14突出于铸件22 预定的长度,导向带26需要固定于主筋上确定位置。进一步地,导向带 26也可作为桩钢筋笼10的箍筋或者提供一个或多个桩钢筋笼的提升点。在本发明中,悬挂带30位于导向带26与主筋14的端部之间。在本 实施例中,悬挂带30是一个基本呈圆环形的金属带,悬挂带30位于主 筋14的内侧并且焊接于所有的主筋14上。在其它实例中,悬挂带可通 过除焊接之外的方式固定,及/或只固定于部分的主筋14上。然而,既然 桩钢筋笼10通常是在专用的生产设备上组装的,那么悬挂带与所有的主 筋14焊接在一起将是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也就是第一桩钢筋笼10的上端 逐渐变细呈锥状。将每个主筋都固定到一个直径小于导向带26和悬挂带30的圆形端带32上,就会形成上述锥状结构。因此,每根主筋14都向 桩钢筋笼10的长轴会聚。桩钢筋笼10的锥状形态不是实施本发明的要点,但是锥状桩钢筋笼 10有利于将第二桩钢筋笼12与第一桩钢筋笼10排列成一直线、降低对 吊车操作人员的准确性的要求,因而可减少接合操作所花费的时间。当第一桩钢筋笼降低至如图1所示的位置时,第二桩钢筋笼12提升 至第一桩钢筋笼10的上方并基本与其同轴的位置。然后,第二桩钢筋笼 12由图1所示的位置放入,直至主筋14、 16交迭。由上述可见,桩钢筋笼IO、 12的接合处不会由主筋14向主筋16传 递张应力(反之亦然),取而代之的是应力通过环绕于接合处四周的混 凝土传递。为使混凝土传递应力,需要将主筋14与主筋16交迭,交迭 的长度取决于许多因素,如直径、桩的长度等,进一步地,取决于工 程承包商和桩钢筋笼生产商。第一桩钢筋笼10突出于铸件22的长度要 大于第一桩钢筋笼10与第二桩钢筋笼12之间的交迭部分的长度,当桩 钢筋笼IO、 12交迭后,第二桩钢筋笼12完全地位于铸件22与交迭处的 上方,因此第二桩钢筋笼12才不会与导向柱24相接触。根据本发明,在靠近第二桩钢筋笼12的最下端设置有最少一个支撑 片34(为简明起见,图1仅显示一个支撑片34,而图2的实施例中包 括三个支撑片)。支撑片34包括一个通孔36,在本实施例中,该孔是穿 透的。穿孔36可容纳螺钉40的杆部(如图2所示),但是螺钉在图1 中没有显示。在第二桩钢筋笼12由图1所示位置下降的过程中,主筋16首先经 过端带32及主筋14的会聚处。主筋16到达会聚部的端部时,主筋16位于主筋14之间的空隙处,第二桩钢筋笼12的螺旋金属线20环绕于第一桩钢筋笼10的主筋14。将第二桩钢筋笼12降至孔30位于悬挂带30 之下,插入并拧紧螺钉40,直到螺钉40的端部42位于悬挂带30投影面 积内。为使螺钉40与孔36进行穿透连接,在第二桩钢筋笼12提升之前, 最好将螺钉部分插入通孔36中。操作人员无须在第二桩钢筋笼悬挂于铸 件上时才将螺钉40插入通孔36,而仅需要操作人员在第二桩钢筋笼处于 悬挂状态时转动螺钉,因此,操作相对安全。或者(非最佳实施方式), 在第二桩钢筋笼12提起之后再安装螺钉40,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将螺钉的 头部先放入适合的插座中,再借由插座将螺钉送入通孔中。插座可连接 到一个带臂足够长的扳钳上,这样操作人员在螺钉安装及拧紧的过程中, 无须再将自己的手靠近桩钢筋笼。螺钉40与支撑片34完全地拧紧,也就是说,螺钉40必须旋转至其 头部抵到支撑片34上。螺钉40的杆需要足够长,以确保完全拧紧时, 其尾部处于悬挂带的投影面积中,如图2所示。如此就避免操作人员不 确定要将螺钉插入到什么程度,也确保了螺钉在处于完全插入状态时是 拧紧的。图l所示实施方式中,仅有一个支撑片34,该支撑片34包括一个容 纳螺钉的通孔36,这样的设置适用于小桩钢筋笼,比如0.5吨重的桩钢 筋笼,通常情况下需要用2至3个螺钉。如果用两个螺钉,最好沿第二 桩钢筋笼12的径向相对设置;如果用三个螺钉,最好如图2所示环绕于 第二桩钢筋笼12的外围,120度角相互分离地设置。可以理解,如果只 用一个或两个螺钉,第一桩钢筋笼10可相对于第二桩钢筋笼12转动, 但是无论如何,桩孔或铸件会限制这种转动,因此适用于某些应用。当螺钉40插入并与相应的支撑片34拧紧时,螺钉的尾部42位于悬挂带30的投影面积中,如图2所示。然后用吊车轻轻地提起第二桩钢筋 笼,将螺钉40移动与悬挂带下方并与之啮合的位置,进一步提起,可将第二桩钢筋笼12与第一桩钢筋笼IO—起提起,并可去除导向柱24。桩 钢筋笼IO、 12 (现在己按需要接合在一起)可一起放入铸件22中。由此可见,本发明是通过螺钉40与悬挂带30的干涉配合将桩钢筋 笼10、 12接合的,与摩擦配合(如通过U形卡扣)相比,干涉配合更安 全、更可靠。如图2所示,悬挂螺钉40指向桩钢筋笼10、 12的中心。悬挂螺钉 40也可不指向桩钢筋笼的正中心,但是为使其位于悬挂带30的投影面 积,螺钉所需跨越的距离越短越安全。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支撑片34可为环绕于主筋14的环形 的带状结构。在该带上设置有一定数量的通孔。为使该环绕于主筋的带 状结构更易于安装,需要将支撑片的通孔指向桩钢筋笼的中心。或者,支撑片的通孔36可由填角焊接于支撑片上的螺母所取代。螺 母设置于支撑片上靠近穿设螺钉的开口位置。因此,支撑片再无须设置 穿孔,而仅需要在支撑片上设置一个或多个大到可允许螺钉穿设的孔, 然后将专用的螺母安装到支撑片上。可以料想,设置专用螺母的轴使其 指向桩钢筋笼的中心与设置支撑片上穿孔的轴取向更为容易,无论如何, 该实施例可避免使用专用的工具在支撑片上形成穿孔以及安装设置有正 确排列的穿孔的支撑片。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支撑片可沿桩钢筋笼长轴的方向延伸,并可在 其上沿长轴方向间隔地设置两个通孔。该两个孔的间距至少与悬挂带长 度方向的距离相离,在螺钉插入孔后,其中, 一个螺钉如上述方式位于 悬挂带下方时,另一个螺钉位于悬挂带的上方。位于悬挂带下方的螺钉 可使第一桩钢筋笼按上述方式随第二桩钢筋笼一同提起。当接合后的桩钢筋笼放至桩孔的底部时,位于悬挂带上方的螺钉可使第二桩钢筋笼支 撑于第一桩钢筋笼上。另外,如果需要,可将设置于悬挂带上、下的螺钉分别设置于两个 支撑片的孔中。同样可以理解,在接合的操作中,主筋14不起作用,因而主筋与箍 筋的相对位置并不重要,每个桩钢筋笼之间的角排列需要很低(几乎不 需要)的准确度。如果需要,可将第三桩钢筋笼等按上述方式接合到第二桩钢筋笼12 的上端。可以理解,悬挂带30与支撑片34的位置可以相互交换,也就是说,悬挂带可位于第二桩钢筋笼的最低端,支撑片可位于第一桩钢筋笼的最±丄山 顺。在本实施例中,悬挂带30位于第一桩钢筋笼IO上,从悬挂带30的 下边缘到主筋14的端部的距离是Dl,从孔36的上边缘至主筋16的端 部的距离是D2。桩钢筋笼IO、 12接合后,主筋14、 16的交迭处的长度 等于Dl与D2之和,该交迭长度等于(或超过)交迭桩钢筋笼10、 12 所需的距离,尤其是等于设置于接合处周围从主筋14向主筋16传递张 应力(或者沿相反方向)的混凝土所需的交迭距离。同样,本实施例中,桩钢筋笼IO、 12中主筋的数目、直径都是相同 的,但是不是必须相同的,实际上,桩钢筋笼中主筋的数目和/或直径也 可不同。明显地,悬挂带和支撑片的位置、悬挂螺钉的长度可依据具体 接合的桩钢筋笼的需要来确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接合桩钢筋笼的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I)将多个主筋(14)和至少一个箍筋组装成第一桩钢筋笼(10),该第一桩钢筋笼包括一个靠近第一桩钢筋笼一端的悬挂带(30);(II)将多个主筋(16)和至少一个箍筋(20)组装成第二桩钢筋笼(12),该第二桩钢筋笼包括至少一个靠近第二桩钢筋笼一端的支撑片(34),该支撑片包括一个通孔(36);(III)提升第一桩钢筋笼,将其放入桩孔内,第一桩钢筋笼有悬挂带的一端朝上;(IV)支撑第一桩钢筋笼使其最上端突出于桩孔并使悬挂带处于可用的位置;(V)提升位于第一桩钢筋笼之上且与其基本同轴的第二桩钢筋笼,第二桩钢筋笼带有支撑片的一端朝下;(VI)相对于第一桩钢筋笼放下第二桩钢筋笼,将第一桩钢筋笼与第二桩钢筋笼部分重合,使支撑片孔位于悬挂带之下;以及(VII)将一个悬挂螺钉(40)穿入位于支撑片的孔中,使部分的悬挂螺钉位于部分的悬挂带之下,悬挂螺钉与悬挂带啮合,以便将第一桩钢筋笼和第二桩钢筋笼一起提起。
2. —种接合桩钢筋笼的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I )将多个主筋(14)和至少一个箍筋组装成第一桩钢筋笼(10), 该第一桩钢筋笼包括一个靠近第一桩钢筋笼一端的支撑片(34),该支 撑片包括一个通孔(36);(II )将多个主筋(16)和至少一个箍筋(20)组装成第二桩钢筋笼(12), 该第二桩钢筋笼包括一个靠近第二桩钢筋笼一端的悬挂带(30);(III) 提升第一桩钢筋笼,将其放入桩孔内,第一桩钢筋笼有支撑片的 一端朝上;(IV) 支撑第一桩钢筋笼使其最上端突出于桩孔并使悬挂带处于可用的位置;(V) 提升位于第一桩钢筋笼之上且与其基本同轴的第二桩钢筋笼,第 二桩钢筋笼带有悬挂带的一端朝下;(VI) 相对于第一桩钢筋笼放下第二桩钢筋笼,将第一桩钢筋笼与第二 桩钢筋笼部分重合,使支撑片孔位于悬挂带之下;以及(VII) 将一个悬挂螺钉(40)穿入位于支撑片的孔中,使部分的悬挂螺 钉位于部分的悬挂带之下,悬挂螺钉与悬挂带啮合,以便将第一桩钢筋 笼和第二桩钢筋笼一起提起。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合桩钢筋笼的方法,其中,支撑片的孔与 悬挂螺钉相对穿。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合桩钢筋笼的方法,其中,在提起桩钢筋笼之 前,悬挂螺钉已部分地插入到支撑片中。
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合桩钢筋笼的方法,其中,支撑片具有三 个对应于悬挂螺钉的孔。
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合桩钢筋笼的方法,其中,第一桩钢筋笼 或第二桩钢筋笼的主筋的端部向桩钢筋笼的中心会聚,桩钢筋笼的一端 呈锥状。
7.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合桩钢筋笼的方法,其中,悬挂带是环绕 于第一桩钢筋笼的一个连续的环,该悬挂带是圆形的。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合桩钢筋笼的方法,其中,悬挂带设置于桩钢
9.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合桩钢筋笼的方法,其中,支撑片设置于 第二桩钢筋笼的内侧或旁边。
10.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合桩钢筋笼的方法,其中,支撑片是一 个跨越桩钢筋笼的全部或大部分外围的带。
11. 一套应用于接合两个桩钢筋笼(10、 12)的方法中的零组件,该零 组件包括(I ) 一个固定于其中一个桩钢筋笼的悬挂带(30);(II )至少一个固定于另一个桩钢筋笼的支撑片(34),每个支撑片都有一个通孔(36);(m)每个支撑片都对应的一个悬挂螺钉(40),悬挂螺钉可插入并穿过支撑片的通孔(36)。
12. —个由多个主筋(14)和至少一个箍筋组成的第一桩钢筋笼(10) 以及一个由多个主筋(16)和至少一个箍筋(20)组成的第二桩钢筋笼(12),该第一桩钢筋笼包括一个安装在主筋上且靠近主筋端部的悬挂 带(30),该第二桩钢筋笼包括至少一个安装在主筋上且靠近主筋端部 的支撑片(34),该支撑片包括一个用于容纳悬挂螺钉(40)的通孔(36)。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合桩钢筋笼的方法,应用于该方法的零组件,以及该接合的桩钢筋笼,尤其涉及一种接合两个钢筋混凝土桩的桩钢筋笼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多个主筋和至少一个箍筋组装成一个第一桩钢筋笼与一个第二桩钢筋笼,该第一桩钢筋笼包括一个悬挂带,第二桩钢筋笼包括至少一支撑片,且该支撑片包括一个通孔;提升第一桩钢筋笼,将其放入桩孔内;支撑第一桩钢筋笼使其突出于桩孔;提升第二桩钢筋笼,且其具有支撑片的一端朝下;放下第二桩钢筋笼,将第一桩钢筋笼与第二桩钢筋笼部分重合,使支撑片的孔位于悬挂带之下;将一个悬挂螺钉穿入支撑片的孔中,使悬挂螺钉与悬挂带啮合,以便将第一桩钢筋笼和第二桩钢筋笼一起提起。
文档编号E04C5/06GK101326332SQ200680046481
公开日2008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12日
发明者史迪芬瑞德 申请人:罗德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