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楼顶隔热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1220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楼顶隔热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结构材料制品,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 楼顶的预制隔热砖。
背景技术
目前,楼顶的隔热普遍采用单层隔热砖,尽管其对太阳辐射热有一定的阻隔作 用,但隔热效果很差,其原因是1、单层隔热砖散热面积小,无法将大量热能散发出 去,砖体内的高温热能经过两侧砖脚传送到下层地板;2、砖体散热层散发出来的高温 热气未经任何阻隔,直接与楼板接触,把大量热能传送给楼板,两方面的共同作用, 造成楼板大量升温,影响到下面住户的生存环境。个别地方使用的双层隔热砖,尽管 多增加一层隔热层,扩大了散热面积,比单层隔热砖有进步,但隔热效果还是不理 想,因而在推广应用方面阻力重重。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逐步阻隔太阳辐射热,扩大 散热面积,有效提高隔热性能的新型楼顶隔热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隔热砖体内至少设两层隔热层5,隔热层5两侧设砖壁2,砖壁2的一面设与各隔热 层5相贯通的敞开式散热孔1,隔热砖顶板3上设向上散热孔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 由于设计了至少两层隔热层5,达到了层层隔热的目的。2、 当把隔热砖两两相拚,并敷设在楼顶时,敞开式散热孔l两两相对,隔热砖内 四面通风,改善了传统隔热砖单面通风的缺陷,散热面积扩大3—4倍。3、 隔热砖顶板3上设置的向上散热孔4,可使砖体最上层的高温热气以最短的距离 迅速发散到空气中,提高了下部隔热层的隔热效率。4、由于至少有两层隔热层、四面通风和向上散热的优化设计,该新型隔热砖可达 到五面通风散热之效果,大大提高隔热效率,大大减少楼下住户使用空调、电风扇等 降温设备的能耗。


图l为平面式设计隔热砖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平面式设计隔热砖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平面式设计隔热砖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平面式设计隔热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平面式设计隔热砖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平面式设计隔热砖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倒"Y"型设计隔热砖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仝"型设计隔热砖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l、平面式设计隔热砖按附图做好平面式设计隔热砖的专用砖体模具,然后安装到常用的水泥砖机上, 并按常用的水泥砖制作规程来生产加工。实施例2,倒"Y"型设计隔热砖 '按附图做好倒"Y"型设计隔热砖的专用砖体模具,然后安装到常用的水泥砖机 上,并按常用水泥砖制作规程生产加工。倒"Y"型设计隔热砖的侧视图、俯视图与平 面式设计隔热砖的相同,主视图、后视图、仰视图略有差异,其差异在于倒"Y"型, 这是这一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领会的。因此,图示没有画出这些图。之所以要设 计成倒"Y"型,目的在于增强隔热砖的抗压性能,但这并不妨碍与平面式设计隔热砖 一样产生相同的隔热效果。实施例3,"仝"型设计隔热砖按附图做好"仝"型设计隔热砖的专用砖体模具,然后安装到常用的水泥砖机 上,并按常用水泥砖制作规程生产加工。与倒"Y"型一样,"仝"型设计只画出主视 图。这种设计的结果,进一步增强了抗压性能和隔热性能。隔热砖生产加工出来后,在楼顶上敷设时,先背面靠背面,侧面靠侧面两两相 拚,然后正面靠正面,侧面靠侧面两两相拚,依次拚设直至布满楼顶所需隔热的楼 面,即可拚设出正侧四面通风隔热,顶面散热的隔热层。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楼顶隔热砖,由敞开式散热孔(1),砖壁(2),隔热砖顶板(3),向上散热孔(4),隔热层(5)组成,其特征是,隔热砖体内至少设两层隔热层(5),隔热层(5)两侧设砖壁(2),砖壁(2)的一面设与各隔热层(5)相贯通的敞开式散热孔(1),隔热砖顶板(3)上设向上散热孔(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楼顶隔热砖,其特征是,隔热砖体内至少设两层隔热层5,隔热层5两侧设砖壁2,砖壁2的一面设与各隔热层5相贯通的敞开式散热孔1,隔热砖顶板3上设向上散热孔4。当两两相拚设时,就可形成正侧面四面通风隔热、顶面通过向上散热孔4向上散热的五面通风隔热散热的效果,隔热面积比一般隔热砖提高3-4倍,大大提高了隔热效率,大大减少了楼下住户为降温所需的能耗,适合于楼顶隔热和其它相类似的隔热场所使用。
文档编号E04C1/00GK201109942SQ20072030221
公开日2008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5日
发明者王文建 申请人:王文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