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7800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抗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震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在震动时保护建筑物可能倒塌 的抗震装置。
背景技术
本发明专利申请日前,以往的抗震装置是在建筑物下面修建的上基板和地 基上面修建的下基板之间放置压縮的弹性橡胶盘作为抗震媒体,在加固钢板之 间形成叠层结构,利用弹性橡胶盘的弹力吸收震动,达到抗震效果。
但是这种构造的抗震装置在地震时产生的冲击通过弹性橡胶盘的结合断 面直接传达,抵消效果差,而且不能随着震动方向运动,从而与建筑物之间的 摩擦阻力大,抵消效果差,对付强震仍存在许多问题。
这种构造的抗震装置虽然可以通过加大弹性橡胶盘的厚度及叠层高度的 方法增加抵消震动冲击的效果,但由于弹性橡胶盘的重量增加提高抗震装置的 制造费用继而提高建筑物的施工费用,并且升高建筑物的层高还引发其他问题, 而且这种多层构造的抗震装置增加与建筑物之间的摩擦阻力,对强震的抗震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施工方便、抗震效果好的抗震装置。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抗震装置,包括上基板、下基板,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上基板、下
基板之间还设有中间基板,上基板与中间基板之间、中间基板与下基板之间设 有回转体。
为了使各个基板只能沿一个方向运动,本发明所述上基板的左右两侧端设 置第二凸板,中间基板前后两侧端设置第一凸板,第二凸板、第一凸板上分别 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上通过第二导向销轴安装有第二运动环, 第二运动环可沿中间基板的左右侧面滚动;第一通孔上通过第一导向销轴安装 有第一运动环,第一运动环可沿下基板的前后侧面滚动。
为了不使各回转体之间相互干涉,本发明所述中间基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 一收纳槽,所述下基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收纳槽,所述回转体放置于该第一 收纳槽、第二收纳槽中。
为方便加工,本发明所述的第一收纳槽、第二收纳槽可以为长方体形,所 述回转体为圆柱形,第一收纳槽与第二收纳槽的方向相互交叉呈90。,可以将 其受到的任意水平方向的运动分解为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的运动。
为方便加工,本发明所述的第一收纳槽、第二收纳槽还可以为半球形,所 述回转体为球形。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中间基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收纳槽,所述下基 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前后导向凸板,两导向凸板之间设置有回转体保持架,其上 设有第三收纳槽,第三收纳槽为上下通孔,使其加工更容易,所述回转体放置 于该第一收纳槽、第三收纳槽中;回转体保持架的四角安装有水平滚轮,该水 平滚轮可沿导向凸板的内侧面滚动,为回转体保持架提供导向。
所述的第一收纳槽、第三收纳槽为长方体形,所述回转体为圆柱形,第一 收纳槽与第三收纳槽的方向相互交叉呈90。,可以将其受到的任意水平方向的 运动分解为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的运动;所述回转体保持架的两边还安装有竖
向滚轮,竖向滚轮通过其回转中心的支撑轴滚动连接于回转体保持架上,竖向 滚轮的回转方向与第三收纳槽中的回转体方向相同,设置竖向滚轮的目的是对 回转体保持架起支撑作用,使回转体保持架在竖向保持一定的高度。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改进,所述中间基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前后导向凸板,
所述下基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收纳槽,两导向凸板之间设置有回转体保持架, 其上设有第三收纳槽,第三收纳槽为上下通孔,使其加工更容易,所述回转体 放置于该第二收纳槽、第三收纳槽中;回转体保持架的四角安装有水平滚轮, 该水平滚轮可沿导向凸板的内侧面滚动,为回转体保持架提供导向。
所述的第二收纳槽、第三收纳槽为长方体形,所述回转体为圆柱形,第二 收纳槽与第三收纳槽的方向相互交叉呈90。,可以将其受到的任意水平方向的 运动分解为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的运动;所述回转体保持架的两边还安装有竖 向滚轮,竖向滚轮通过其回转中心的支撑轴滚动连接于回转体保持架上,竖向 滚轮的回转方向与第三收纳槽中的回转体方向相同,设置竖向滚轮的目的是对 回转体保持架起支撑作用,使回转体保持架在竖向保持一定的高度。
本发明的抗震装置是以中间基板为中心、上下基板互相对应叠层的3段叠 层构造,在叠层的结合断面上设置可以使上下层基板在不同滑动方向上运动的 回转体,可以根据震动方向在X, Y轴方向自由运动,所以与建筑物的摩擦阻力 最小化,冲击力也在通过回转体传达过程中最大限度被抵消,从而拥有有效抗 震效果。
本发明的抗震装置与通常的使用方式一样,上基板的上端与建筑物结合, 下基板的下端与地基面结合。它不仅抵消冲击力效果卓越,而且仅仅用3段叠 层构造达到强震抗震效果,从而减少制造费用及施工费用,结构简单,施工也 很方便。


图1是本发明抗震装置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抗震装置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抗震装置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抗震装置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抗震装置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下基板、回转体保持架的示 意图。
图6是本发明抗震装置第四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示意图。
图中10-中间基板,11-第一收纳槽,12-第一凸板,12a-第一通孔,13-第一导向销轴,13a-第一运动环,20-上基板,22-第二凸板,22a-第二通孔, 23-第二导向销轴,23a-第二运动环,30-下基板,31-第二收纳槽,40-回转体, 50-回转体保持架,51-第三收纳槽。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l、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该抗震装置包括上 基板20、下基板30,在上基板20、下基板30之间还设有中间基板10,上基板 20与中间基板10之间、中间基板10与下基板30之间设有圆柱形回转体40。 中间基板10的上表面设置有长方体形第一收纳槽11,下基板30的上表面设置 有长方体形第二收纳槽31,圆柱形回转体40放置于该第一收纳槽11、第二收 纳槽31中,第一收纳槽11与第二收纳槽31的方向相互交叉呈90° 。上基板 20的左右两侧端设置第二凸板22,中间基板10前后两侧端设置第一凸板12, 第二凸板22、第一凸板12上分别设有第二通孔22a、第一通孔12a,第二通孔 22a上通过第二导向销轴23安装有第二运动环23a,第二运动环23a可沿中间 基板10的左右侧面滚动;第一通孔12a上通过第一导向销轴13安装有第一运 动环13a,第一运动环13a可沿下基板30的前后侧面滚动。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示意图,该抗震装置包括上基板20、 下基板30,在上基板20、下基板30之间还设有中间基板10,上基板20与中 间基板10之间、中间基板10与下基板30之间设有球形回转体40。中间基板 10的上表面设置有半球形第一收纳槽11,下基板30的上表面设置有半球形第 二收纳槽31,球形回转体40放置于该第一收纳槽11、第二收纳槽31中。其余 结构同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图4、图5为本发明的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示意图,该抗震装置包括上 基板20、下基板30,在上基板20、下基板30之间还设有中间基板10,上基板 20与中间基板10之间、中间基板10与下基板30之间设有圆柱形回转体40。 中间基板10的上表面设置有长方体形第一收纳槽11,下基板30的上表面设置 有前后导向凸板,两导向凸板之间设置有回转体保持架50,其上设有长方体形 第三收纳槽51,第三收纳槽51为上下通孔,圆柱形回转体40放置于该第一收 纳槽11、第三收纳槽51中,第一收纳槽11与第三收纳槽51的方向相互交叉 呈90° ;回转体保持架50的四角安装有水平滚轮,该水平滚轮可沿导向凸板 的内侧面滚动;回转体保持架50的两边还安装有竖向滚轮,竖向滚轮通过其回 转中心的支撑轴滚动连接于回转体保持架50上,竖向滚轮的回转方向与第三收 纳槽51中的回转体方向相同。其余结构同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图6为本发明的第四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示意图,中间基板10的上表面设置 有前后导向凸板,所述下基板30的上表面设置有长方体形第二收纳槽31,两 导向凸板之间设置有回转体保持架50,其上设有长方体形第三收纳槽51,第三 收纳槽51为上下通孔,圆柱形回转体40放置于该第二收纳槽31、第三收纳槽 51中,第二收纳槽31与第三收纳槽51的方向相互交叉呈90。;回转体保持架 50的四角安装有水平滚轮,该水平滚轮可沿导向凸板的内侧面滚动。回转体保 持架50的两边还安装有竖向滚轮,竖向滚轮通过其回转中心的支撑轴滚动连接 于回转体保持架50上,竖向滚轮的回转方向与第三收纳槽51中的回转体方向 相同。其余结构同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

以上所列举的实施方式仅供理解本发明之用,并非是对本发明所描述的技 术方案的限制,有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所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还可以作出多种变化或变形,所有等同的变化或变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 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抗震装置,包括上基板、下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板(20)、下基板(30)之间还设有中间基板(10),上基板(20)与中间基板(10)之间、中间基板(10)与下基板(30)之间设有回转体(4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板(20)的左 右两侧端设置第二凸板(22),中间基板(10)前后两侧端设置第一凸板(12), 第二凸板(22)、第一凸板(12)上分别设有第二通孔(22a)、第一通孔(12a), 第二通孔(22a)上通过第二导向销轴(23)安装有第二运动环(23a),第二运 动环(23a)可沿中间基板(10)的左右侧面滚动;第一通孔(12a)上通过第 一导向销轴(13)安装有第一运动环(13a),第一运动环(13a)可沿下基板(30) 的前后侧面滚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基板(10) 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收纳槽(11),所述下基板(30)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收纳 槽(31),所述回转体(40)放置于该第一收纳槽(11)、第二收纳槽(31)中。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收纳槽(ll)、 第二收纳槽(31)为长方体形,所述回转体(40)为圆柱形,第一收纳槽(11) 与第二收纳槽(31)的方向相互交叉呈90。。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收纳槽(ll)、 第二收纳槽(31)为半球形,所述回转体(40)为球形。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基板(10)的 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收纳槽(11),所述下基板(30)的上表面设置有前后导向凸 板,两导向凸板之间设置有回转体保持架(50),其上设有第三收纳槽(51), 第三收纳槽(51)为上下通孔,所述回转体(40)放置于该第一收纳槽(11)、第三收纳槽(51)中;回转体保持架(50)的四角安装有水平滚轮,该水平滚 轮可沿导向凸板的内侧面滚动。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收纳槽(ll)、 第三收纳槽(51)为长方体形,所述回转体(40)为圆柱形,第一收纳槽(11) 与第三收纳槽(51)的方向相互交叉呈90。;所述回转体保持架(50)的两边 还安装有竖向滚轮,竖向滚轮通过其回转中心的支撑轴滚动连接于回转体保持 架(50)上,竖向滚轮的回转方向与第三收纳槽(51)中的回转体方向相同。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基板(10)的 上表面设置有前后导向凸板,所述下基板(30 )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收纳槽(31), 两导向凸板之间设置有回转体保持架(50),其上设有第三收纳槽(51),第三 收纳槽(51)为上下通孔,所述回转体(40)放置于该第二收纳槽(31)、第三 收纳槽(51)中;回转体保持架(50)的四角安装有水平滚轮,该水平滚轮可 沿导向凸板的内侧面滚动。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收纳槽(31)、 第三收纳槽(51)为长方体形,所述回转体(40)为圆柱形,第二收纳槽(31) 与第三收纳槽(51)的方向相互交叉呈90。;所述回转体保持架(50)的两边 还安装有竖向滚轮,竖向滚轮通过其回转中心的支撑轴滚动连接于回转体保持 架(50)上,竖向滚轮的回转方向与第三收纳槽(51)中的回转体方向相同。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震装置。它包括上基板、下基板,在上基板、下基板之间还设有中间基板,上基板与中间基板之间、中间基板与下基板之间设有回转体。上基板的左右两侧端和中间基板前后两侧端设置凸板,凸板上设置的通孔上通过导向销轴安装有运动环,运动环可沿中间基板的左右侧面、下基板的前后侧面滚动,使各个基板只能沿一个方向运动。本发明的抗震装置可以根据震动方向在X,Y轴方向自由运动,所以与建筑物的摩擦阻力最小化,冲击力也在通过回转体传达过程中最大限度被抵消,从而拥有有效抗震效果。它不仅抵消冲击力效果卓越,而且仅仅用3段叠层构造达到强震抗震效果,从而减少制造费用及施工费用,结构简单,施工也很方便。
文档编号E04B1/98GK101338593SQ20081013888
公开日2009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8日
发明者胡淑英 申请人:胡淑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