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重墙上的洞口结构及在承重墙上开设洞口的方法

文档序号:1949806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承重墙上的洞口结构及在承重墙上开设洞口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墙面上的洞口结构及其开洞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承重墙上的洞口结构 及在承重墙上开设洞口的方法。 技术背景
由于现阶段设备技术更新较快,导致许多工厂经常面对节能技改工程,如电解铝厂、氧 化铝厂、海绵钛厂等。在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时,为减少开支, 一般均是利用现有的厂房和车 间,在对现有的厂房和车间进行技改工程时常常会遇到在建筑物的墙上开较大的洞口,但由 于工厂和车间的墙多是承重墙或自承重墙,其上有较大荷载,通常采用的方法均是卸载或拆 除部份建筑,这就不但给生产带来很大不便甚至导致停产;而且卸载、安装或拆除建筑物还 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需卸载、安装或拆除建筑物就可在开设大洞口的 承重墙上的洞口结构及在承重墙上开设洞口的方法,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承重墙上的洞口结构包括承重墙体l和开设在承重墙体l上的洞口 2,在洞口2上边的承重墙体1上设有钢构件3,钢构件3的两端分别位于洞口2上边两端的承重 槽4内。
钢构件3由两根型钢拼合构成。 在两根型钢上连接有联接钢板5 。 承重槽4的深度L为150 500mm。 在承重墙上开洞口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根据洞口2的尺寸对应算出洞口2上方承重墙1的墙重及外加的荷载以确定钢构件3的 规格,并且钢构件3由两根型钢拼合而成;
b、 在洞口2上边对应的承重墙体1的一边凿出半墙厚的槽,槽两端均长出洞口150 500mm,槽的高度与所选钢构件3的高度相同;
c、 将构成钢构件3的一根型钢嵌入b步骤开设的槽中;
d、 在承重墙l的另一面开半墙厚的槽,其槽的长、宽和高与b步骤所开设的槽相同;
e、 将另一根构成钢构件3的型钢嵌入d步骤所开设的槽中;f、在承重墙1上开设洞口2。
开设好洞口2后,用联接钢板5将构成钢构件3的两根型钢焊接。 开设好洞口2后用砂浆将洞口2四边抹平。 在钢构件3与承重墙体1非接触的部位填充细石混凝土。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通过在需开设洞口的上方设置一个钢构件,钢构件的两端支撑 在洞口上边两端的承重墙上,这样就可在不需拆掉墙体或卸掉墙上荷载的情况下,在墙体上 开较大的洞口,并且能确保墙体强度和稳定性不受影响;钢构件由两根型钢拼合而成,这样 可满足先在承重墙体上凿出半墙厚的槽,放入一根构成钢构件的型钢,然后再在另一面墙体 上开槽放入另一构成钢构件的型钢;确保在施工时墙体强度和稳定性不受影响;构成钢构件 的在两根型钢通过联接钢板连接,这样可以提高钢构件的稳定性和强度;承担钢构件的承重 槽深度在150mm到500mm之间,此数值通过技术人员计算和测试所的,能很好的确保钢构件所 承担的负荷。同时由于本发明的实施可以不用拆掉墙体或卸掉墙上荷载,不但可以节约大量 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不会给给生产带来不便,影响正常生产。


图l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2为图1的A-A向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 一步详细说明;
a、根据洞口2的尺寸对应算出洞口2上方承重墙1的墙重及外加的荷载选出钢构件3的规 格,钢构件3由两根型钢拼合而成;b、在洞口2上边的承重墙体1上先凿出半墙厚的一个槽, 槽的两端均长出洞口2150 500mm,槽的高度与所选钢构件3的高度相同;c、将构成钢构件 3的一根型钢嵌入槽中,并将其上部与承重墙l顶紧,上翼缘与砖墙缝隙处用微膨胀砂浆填充 ,钢材的两端与承重墙l连接处用细石混凝土填实,d、待加固钢构件3的细石混凝土形成 80%强度,在承重墙l的另一面开半墙厚的槽,其槽的长、宽和高与b步骤所开设的槽相同;e 、用同样方法将另半块构成钢构件3的钢材嵌入d步骤开设的槽中并用细石混凝土填充,组成 托梁,然后待细石混凝土形成80%强度后,可在承重墙体1上进行洞口2的开设,洞口2施工完 后,用联接钢板5将构成钢构件3的两块钢板的下翼缘焊接在一起整体受力,最后将洞口2的 边用砂浆抹平。
开设好洞口2后,钢构件3的两端分别位于洞口2上侧两边的承重槽4内,承重槽4的深度L即钢构件3两端长出洞口2的长度,范围为150 500mm,其优选值为150 300mm。
权利要求
1.一种承重墙上的洞口结构,它包括承重墙体(1)和开设在承重墙体(1)上的洞口(2),其特征在于在洞口(2)上边的承重墙体(1)上设有钢构件(3),钢构件(3)的两端分别位于洞口(2)上边两端的承重槽(4)内。
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承重墙上的洞口结构,其特征在于钢构件(3) 由两根型钢拼合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重墙上的洞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两根 型钢上连接有联接钢板(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重墙上的洞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承重槽(4) 的深度L为150 500mm。
5. 一种在承重墙上开洞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 根据洞口 (2)的尺寸对应算出洞口 (2)上方承重墙(1)的墙重及外加的荷载以 确定钢构件(3)的规格,并且钢构件(3)由两根型钢拼合而成;b、 在洞口 (2)上边对应的承重墙体(1)的一边凿出半墙厚的槽,槽两端均长出洞口 (2) 150 500mm,槽的高度与所选钢构件(3)的高度相同;c、 将构成钢构件(3)的一根型钢嵌入b步骤开设的槽中;d、 在承重墙(1)的另一面开半墙厚的槽,其槽的长、宽和高与b步骤所开设的槽相同e、 将另一根构成钢构件(3)的型钢嵌入d步骤所开设的槽中;f、 在承重墙(1)上开设洞口 (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在承重墙上开洞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开 设好洞口 (2)后,用联接钢板(5)将构成钢构件(3)的两根型钢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在承重墙上开洞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开设好洞口 (2)后用膨胀砂浆将洞口 (2)四边抹平。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在承重墙上开洞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钢构件(3)与承重墙体(1)非接触的部位填充有细石混凝土。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承重墙上的洞口结构及在承重墙上开设洞口的方法,它包括承重墙体(1)和开设在承重墙体(1)上的洞口(2),在洞口(2)上边的承重墙体(1)上设有钢构件(3),钢构件(3)的两端分别位于洞口(2)上边两端的承重槽(4)内。本发明通过在需开设洞口的上方设置一个钢构件,钢构件的两端支撑在洞口上边两端的承重墙上,这样就可在不需拆掉墙体或卸掉墙上荷载的情况下,在墙体上开较大的洞口,并且能确保墙体强度和稳定性不受影响。
文档编号E04B2/00GK101638920SQ20081030313
公开日2010年2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9日
发明者吴长华, 宋竞宁 申请人: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