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螺旋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4531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合式螺旋箍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螺旋箍结构;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复合 式螺旋箍结构,藉组合不同形状及尺寸的螺旋箍结构而形成。
背景技术
在一般的钢筋混凝土设计结构中,为加强结构耐震性, 一般采用箍筋将 钢筋与混凝土围束起来,以使钢筋与混凝土在受震过程中仍能有效结合,进 而加强结构的耐震性。
台湾位于地震频繁的地理位置上,对于建筑强度对抗拉力及剪力的能力 很重要。在钢骨钢筋混凝土的设计中,泰半以钢骨作为承重及抗拉抗剪的主 要组件。之后在钢骨周围加设钢筋与箍筋,以分担钢骨受力,增加混凝土吸 附力,并减少侧向受力时的共振。然而目前的钢骨钢筋混凝土设计中,钢筋 部分的设计及应用方式较为单纯,不易满足实际设计及施工上的需求。此外, 受限于螺旋箍筋的生产制造技术以及组装技术,在合理的设计下,单一螺旋 箍筋所能提供的强度仍然有限。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为了改善并解决上述缺点,深思研究并配合学术 理论的运作,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式螺旋箍结构,藉组合不同尺 寸及形状的螺旋箍结构而形成,以增加围束力并强化整体结构的刚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式螺旋箍结构,供作为灌浆成 型结构体的骨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式螺旋箍结构,藉组合不同螺 旋箍结构而形成复合式螺旋箍结构,以提升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式螺旋箍结构包含第一螺旋箍、第二螺旋箍、第一三 角箍筋及第二三角箍筋。其中第一螺旋箍进一步包含一接合侧并具有复数个
3第一间隙,而第二螺旋箍具有复数个第二间隙并与第一螺旋箍轴心并列,此 时第一螺旋箍的接合侧与第二螺旋箍的复数个第二间隙交错以致于形成重 合区。换言之,此重合区势必在第一螺旋箍与第二螺旋箍交错下形成两端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三角箍筋具有复数个第三间隙,俯视第一三角箍筋, 其形状为一三角形。换言之,第一三角箍筋的横切面也是一三角构型,此三 角构型的顶角可视为其横切面的顶端,此第一三角箍筋的顶端沿重合区的端 点所连成的直线方向插入重合区;与第一三角箍筋相对的第二三角箍筋具有 复数个第四间隙,第二三角箍筋的横切面顶端沿重合区的端点所连成的直线 方向且相对于第一三角箍筋方向插入重合区。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式螺旋箍结构进一步包含至少一轴向钢筋,此等轴向 钢筋设置于第一螺旋箍与第二螺旋箍的轴向交会处,以界定重合区,同时该 些轴向钢筋亦可设置于第一三角箍筋分别与第一螺旋箍及第二螺旋箍的叠 合处两端,以进一步界定第一三角箍筋分别与第一螺旋箍及第二螺旋箍的相 互距离。本实用新型的轴向钢筋亦具有界定第二三角箍筋分别与第一螺旋箍 及第二螺旋箍相互距离的功能,此功能可藉由设置轴向钢筋于第二三角箍筋 分别与第一螺旋箍及第二螺旋箍的叠合处两端。此外,第一螺旋箍与第二螺
旋箍的旋转方向自顺时针、逆时针或顺时针及逆时针混合的螺旋方向选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复合式螺旋箍结构,藉组合不同尺寸及形状的螺 旋箍结构而形成,可增加围束力并强化整体结构的刚性,供作为灌浆成型结 构体的骨架。并藉组合不同螺旋箍结构而形成复合式螺旋箍结构,可提升施 工效率。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2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组合立体图2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组合剖视图3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组合立体图3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组合剖视图4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图4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4图5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组合立体图5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组合立体剖面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复合式螺旋箍结构
200第一螺旋箍
210接合侧
250第一间隙
290重合区
300第二螺旋箍
350第二间隙
370第一端点
390第二端点
400第一三角箍筋
410第一顶端
450第三间隙
500第二三角箍筋
510第二顶端
550第四间隙
600轴向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式螺旋箍结构,藉由组合不同尺寸及形状的螺 旋箍而形成,因可于施工现场组装,故对于运费的节省及库存的压力都具有 明显降低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将复合式螺旋箍结构分为四部 分第一螺旋箍、第二螺旋箍、第一三角箍筋及第二三角箍筋。如图l所示 的较佳实施例中,第一螺旋箍200与第二螺旋箍300分别闭合箍筋,此闭合 箍筋特点在于端部闭合于螺旋箍筋上。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螺旋箍 200与第二螺旋箍300可为一般螺旋箍筋。在图1中,第一螺旋箍200包含 一接合侧210,此时第一螺旋箍200与第二螺旋箍300轴心并列,是第一螺 旋箍200可藉由接合侧210与第二螺旋箍300交错而形成重合区290,如图2a所示。
如图2b所示,第一螺旋箍200与第二螺旋箍300交错形成的重合区290 中具有两端点,分别为第一端点370及第二端点390。在其它不同实施例中, 不论第一螺旋箍200与第二螺旋箍300钢筋号数或材质是否不同, 一旦交错 势必产生两端点。在图3a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第一三角箍筋400及第二 三角箍筋500闭合箍筋,但其它实施例中,第一三角箍筋400及第二三角箍 筋500可为非闭合箍筋而为一般箍筋。
本实用新型如图3a及3b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第一三角箍筋400与第 二三角箍筋500分别具有一顶端,换言之,第一三角箍筋400的三角构型中 具有第一顶端410;同时第二三角箍筋500的三角构型中具有第二顶端510, 且特征在于第一顶端410与第二顶端510互相对应而使第一三角箍筋400 与第二三角箍筋500的轴心相互并列。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图4a中, 第一三角箍筋400的第一顶端410即沿重合区290的第一端点370与第二端 点390所连成的直线方向插入重合区290。由于上述第二三角箍筋500的位 置与第一三角箍筋400位置相对,故第二三角箍筋500的第二顶端510则沿 重合区290的第二端点390与第一端点370所连成的直线方向且相对于第一 三角箍筋400方向插入重合区290,而形成一类似椭圆形的复合式螺旋箍结 构100,且此复合式螺旋箍结构100由于能与钢筋与混凝土有效结合,故能 增加围束力并强化整体结构,如图4b所示。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三 角箍筋400横切面的重心位于第一端点370上;而第二三角箍筋500横切面 的重心位于第二端点390上。如图4b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第一三角箍筋 400除第一顶端410外的两端点分别与第一螺旋箍200及第二螺旋箍300的 圆周相切;同时第二三角箍筋500也以分别切齐第一螺旋箍200及第二螺旋 箍300圆周的方式来形成上述类似椭圆形的复合式螺旋箍结构100。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式螺旋箍结构皆是由不中断的连续钢筋所构成,其种 类包含但不限于竹节钢筋、压痕钢筋及光面钢筋。本实用新型为供作为灌浆 成形结构体的骨架,如图5a的较佳实施例所示,进一步包含至少一轴向钢 筋600,其设置于第一螺旋箍200与第二螺旋箍300的轴向交会处,用以界 定重合区;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轴向钢筋600的设置方位亦可因应施工规 范及不同的设计需求而做弹性调整。在其它实施例中,轴向钢筋600分别与 第一螺旋箍200与第二螺旋箍300端部的弯折以非实质固定方式固定轴向钢筋600及此复合式螺旋箍结构100。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轴向钢筋600亦 可用实质固定方式界定复合式螺旋箍结构100,此处所言的固定方式,包含 焊接、螺接、捆扎、其它可提供类似效果的方式及其混合搭配。
在图5a的较佳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式螺旋箍结构100较佳使 用号数、直径相同的钢筋构成第一螺旋箍200、第二螺旋箍300、第一三角 箍筋400及第二三角箍筋500。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亦可因应不同设计的 强度与需求,叠接组合不同号数、直径的钢筋而形成第一螺旋箍200、第二 螺旋箍300、第一三角箍筋400及第二三角箍筋500,进而形成复合式螺旋 箍结构100。此外,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三角箍筋400及第二三角箍筋500 可由两组以上的不同钢筋号数所构成,以达成运用钢筋号数来调整箍筋间隙 进而完成整体复合式螺旋箍结构100。藉此设计,钢筋直径及号数均可加以 减少,但仍维持断面的强度,因此可减少总体钢筋的用量,达成节省材料成 本的优势。
在较佳实施例中,如图5a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式螺旋箍结构100 的第一螺旋箍200及第二螺旋箍300均为圆形的螺旋箍筋,且截面积相等。 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螺旋箍200及第二螺旋箍300亦可分别为方形螺 旋箍、椭圆形螺旋箍、多边形螺旋箍及其它可提供类似功能的形状,且截面 积亦可依设计需要而加以改变。此外第一螺旋箍200及第二螺旋箍300较佳 为均匀且连续的螺旋箍。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螺旋箍200及第二螺旋 箍300亦可因应设计需要而分别为上窄下宽等各段不均匀的螺旋箍。在较佳 实施例中,第一三角箍筋400及第二三角箍筋500均为三角形的螺旋箍筋。 但在其它实施例中,等箍筋亦可为方形螺旋箍、多边形螺旋箍及其它可提供 类似功能的形状,且截面积亦可依设计需要而加以改变。此外,在不同实施 例中,为了配合第一螺旋箍200及第二螺旋箍300的间隙宽度,第一三角箍 筋400及第二三角箍筋500亦可因应设计需要而分别为下窄上宽等各段不均 匀的螺旋箍。再者,于图5a所示较佳实施例中,轴向钢筋600亦可设置于 第一三角箍筋400分别与第一螺旋箍200及第二螺旋箍300的叠合处两端, 以进一步界定第一三角箍筋400分别与第一螺旋箍200及第二螺旋箍300 的相互距离。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其相互距离及其截面积亦可依设计需要 加以改变。
如图5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三角箍筋500分别与第一螺旋箍200及第二螺旋箍300相互距离亦可以轴向钢筋600界定,此时轴向钢筋600 设置于第二三角箍筋500分别与第一螺旋箍200及第二螺旋箍300的叠合 处。如图l及3a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第一螺旋箍200具有第一间隙250; 第二螺旋箍300具有第二间隙350;第一三角箍筋400具有第三间隙450; 第二三角箍筋500具有第四间隙550,而此四者的比例较佳介于1:1:1:1至 1:10:20:100之间,此比例能妥适地增加钢筋与混凝土的有效结合,进而提 升混凝土围束力并强化整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式螺旋箍结构进一步包含螺旋箍固定悬臂,此螺旋箍 固定悬臂穿越第二间隙350而固接第二螺旋箍300与第一螺旋箍200,并界 定重合区290,此处所言的固接,包含焊接、螺接、捆扎、其它可提供类似 效果的方式及其混合搭配。在其它实施例中,复合式螺旋箍结构进一步包含 箍筋稳定悬臂,此箍筋稳定悬臂穿越第三间隙450、第一间隙250、第二间 隙350及第四间隙550而固定第一三角箍筋400与第二三角箍筋500,并界 定第一三角箍筋400与第二三角箍筋500分别于重合区290的位置,此处所 言的固定方式,包含焊接、螺接、捆扎、其它可提供类似效果的方式及其混 合搭配。
如图4a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第一螺旋箍200沿轴向以逆时针螺旋方 向延伸,而第二螺旋箍300亦沿轴向以逆时针螺旋方向延伸;然而在其它实 施例中,可依据施工现场及不同的设计需求而做弹性调整而展现,然而在其 它实施例中,第二螺旋箍沿轴向以顺时针螺旋方向延伸,而第一螺旋箍仍沿 轴向以逆时针螺旋方向延伸,进而使第一螺旋箍与第二螺旋箍的旋转方向自 顺时针、逆时针或顺时针及逆时针混合的螺旋方向选其一,以达到复合式螺 旋箍结构提升施工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 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 围。相反地,包含于申请专利范围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含于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 一种复合式螺旋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螺旋箍,包含一接合侧,具有复数个第一间隙;一第二螺旋箍,具有复数个第二间隙,与第一螺旋箍轴心并列,其中接合侧的部分插入第二螺旋箍的复数个第二间隙,形成一重合区;一第一三角箍筋,具有复数个第三间隙,其横切面的一顶端沿重合区的端点所连成的直线方向插入重合区;以及一第二三角箍筋,具有复数个第四间隙,其横切面的一顶端沿重合区的端点所连成的直线方向且相对于第一三角箍筋方向插入重合区。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螺旋箍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三角箍筋横切面的重心位于重合区的一端点上;第二三角箍筋横切面的重心位于重 合区的另一端点上。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螺旋箍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至少一轴向钢筋,至少一轴向钢筋设置于第一螺旋箍与第二螺旋箍的轴向交 会处。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式螺旋箍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轴向钢筋设置于接合侧两端,界定重合区。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式螺旋箍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轴向钢筋设置于第一三角箍筋分别与第一螺旋箍及第二螺旋箍的叠合处两端,界 定第一三角箍筋分别与第一螺旋箍及第二螺旋箍的相互距离。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式螺旋箍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轴向钢筋设置于第二三角箍筋分别与第一螺旋箍及第二螺旋箍的叠合处两端,界 定第二三角箍筋分别与第一螺旋箍及第二螺旋箍的相互距离。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螺旋箍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间隙、第二间隙、第三间隙与第四间隙的间隙比,介于1:1:1:1至1:10:20:100。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螺旋箍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螺旋箍与第二螺旋箍的旋转方向自顺时针、逆时针或顺时针及逆时针混合的螺旋方 向选其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式螺旋箍结构,其包含第一螺旋箍、第二螺旋箍、第一三角箍筋及第二三角箍筋,上述螺旋箍与三角箍筋皆具有复数个间隙,第一螺旋箍与第二螺旋箍的复数间隙相互交错而形成重合区,重合区分别与第一三角箍筋及第二三角箍筋交错而形成一类似椭圆形的复合式螺旋箍结构,此复合式螺旋箍结构能具有提高建筑结构强度以对抗外来剪力的能力。
文档编号E04C5/16GK201265216SQ20082013312
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5日
发明者尹衍樑 申请人: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