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梁柱长圆孔转型高强螺栓连接延性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5061阅读:7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钢结构梁柱长圆孔转型高强螺栓连接延性节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梁柱,尤其涉及钢结构梁柱高强螺栓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梁柱节点是钢框架中最重要节点之一,通常采用腹板摩擦型高强螺栓, 上、下翼缘板对接焊的刚性连接。这种连接的强度较高,但延性变形能力不 足,在近些年世界上发生的几次大地震中,出现了较多这类节点发生脆性破 坏的现象。因而世界各国都在研究改善钢框架节点延性变形性能的方法。我 国规范也对节点的"延性"提出了具体要求。
目前已提出的加强延性变形性能的方法对节点延性均有所改善,但无法 控制延性变形的具体转角值,有些延性节点对节点强度有所削弱(如"狗骨 型节点"),而且如果发生延性转角就较难恢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钢结构梁柱高强螺 栓连接延性节点。本实用新型能提供较大的变形空间,所以不使其在地震时 发生脆性破坏;从而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改善了结构的耗能性和内力重 分布能力。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钢结构梁柱长圆孔转型高强螺栓连接延性节点,它包括柱,梁上翼 缘板,梁下翼缘板,梁腹板,梁上翼缘拼接板,梁下翼缘拼接板,腹板拼接 板和若干腹板摩擦型高强螺栓,该高强螺栓将上、下翼缘板对接连接,所述 高强螺栓的螺栓孔为沿其受剪方向的长圆孔,所述高强螺栓位于该长圆孔长 度方向的中间。
所述的钢结构梁柱长圆孔转型高强螺栓连接延性节点之梁上、下翼缘连接板的宽度不小于被连接梁上、下翼缘宽度加截面螺孔削弱之宽度。
所述的钢结构梁柱长圆孔转型高强螺栓连接延性节点,所述长圆孔的长
轴长度为"。+W ,短轴方向为"。, 一般螺孔的直径; P :目标转角,》3%; A:孔离开梁的中心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是按照延性变形转角的目标将螺孔设计成长圆孔,并按摩擦 型高强螺栓的要求来连接节点。在正常使用状态下,节点能承受建筑物所传 来的荷载。摩擦型高强螺栓要求螺栓不发生滑动,与普通的高强螺栓拼接节 点几乎没有任何区别,而在罕遇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承受的荷载超过了设 计荷载,这时通过螺栓在长圆螺栓孔中的滑移来增加梁柱节点的变形能力。 在螺栓逐步滑移到孔壁边缘的过程中,高强螺栓逐渐由摩擦型转变成承压 型。当螺栓变成承压型后,节点的极限承载能力还能有进一步的提高。由于 节点能提供较大的变形空间,改善了结构的耗能性和内力重分布能力。所以 不使其在地震时发生脆性破坏,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l为本实用新型平面示意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面示意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柱l,梁上翼缘板2,梁下翼缘板3,梁腹板4,梁上 翼缘拼接板5,梁下翼缘拼接板6,腹板拼接板7,高强螺栓8,该高强螺栓 8将上、下翼缘板对接连接,所述高强螺栓8的螺栓孔为沿其受剪方向的长 圆孔,所述高强螺栓8位于该长圆孔长度方向的中间。
所述梁上翼缘板,梁下翼缘连接部分板的宽度不小于被连接梁上、下翼 缘宽度加截面螺孔削弱之宽度。
所述的钢结构梁柱长圆孔转型高强螺栓连接延性节点,所述圆孔的长轴长度为^。+^ ,短轴方向为^, 一般螺孔的直径;
0 :目标转角,》3%;
孔离开梁的中心轴的距离。长圆形螺栓孔组成。本实用新型节点制 作方法与一般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钢框架节点类似,仅螺孔要加工成长圆 孔。长圆孔的成型可用数控钻或数控切割成形。本实用新型节点安装方法与 一般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钢框架节点类似,先装腹板(易于定位),再装翼 缘,并应注意螺栓应处于螺孔长度的中心位置,以使节点在地震时可双向转 动。
权利要求1. 一种钢结构梁柱长圆孔转型高强螺栓连接延性节点,它包括柱,梁上翼缘板,梁下翼缘板,梁腹板,梁上翼缘拼接板,梁下翼缘拼接板,腹板拼接板和若干腹板摩擦型高强螺栓,该高强螺栓将上、下翼缘板对接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螺栓的螺栓孔为沿其受剪方向的长圆孔,所述高强螺栓位于该长圆孔长度方向的中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梁柱长圆孔转型高强螺栓连接延性节 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上、下翼缘连接部分板的宽度不小于被连接梁上、 下翼缘宽度加截面螺孔削弱之宽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梁柱长圆孔转型高强螺栓连接延性节 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的长轴长度为《+朋,短轴方向为J。,d。 一般螺孔的直径;0 :目标转角,>3%;力孔离开梁的中心轴的距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梁柱,尤其涉及钢结构梁柱高强螺栓连接节点。一种钢结构梁柱长圆孔转型高强螺栓连接延性节点,它包括柱,梁上翼缘板,梁下翼缘板,梁腹板,梁上翼缘拼接板,梁下翼缘拼接板,腹板拼接板和若干腹板摩擦型高强螺栓,该高强螺栓将上、下翼缘板对接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螺栓的螺栓孔为沿其受剪方向的长圆孔,所述高强螺栓位于该长圆孔长度方向的中间。本实用新型能提供较大的变形空间,改善了结构的耗能性和内力重分布能力,不使其在地震时发生脆性破坏,从而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文档编号E04B1/24GK201224927SQ200820150748
公开日2009年4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1日
发明者旻 李, 陈桥生, 马人乐 申请人:上海宝冶建设有限公司;同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