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多层建筑物的外立面的型材以及具有该外立面的多层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8148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多层建筑物的外立面的型材以及具有该外立面的多层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多层建筑物上支撑板形成的外立面元件的型材系统,以及设置 有所述型材系统的多层建筑物。
背景技术
多层建筑物可以以多种方式建造。多种方式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包括外立面。 外立面可以大量的不同的方式提供,并且可以构成多层建筑物的承载部件或仅用作天气防 护。在后一种情况下,建筑物包括建筑物框架,板形成的外立面元件连接至建筑物框架。板 形成的外立面元件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的外立面元件。外立面元件可以包括一个 或多个玻璃板、双层隔热玻璃或夹层安全玻璃、一个或多个防风雨板、或玻璃板和防风雨板 的组合,并且也可以包括保持玻璃板和/或防风雨板的框架。隔离玻璃通常指彼此连接并 且具有中间空气或气体填充层的两个或更多玻璃板的外立面元件。外立面也可以包括具有 空气可流通的中间空间的两套外立面元件,也称为双层壳外立面。外立面元件也可以包括 在防风雨板内侧的隔离。防风雨板可以由例如金属板、塑料板或复合物板构成。不同的板 形成的外立面元件的组合可以用于外立面。在国际专利申请W003/062579中,说明了一种用于建筑物的玻璃覆盖系统,其中 多个玻璃模块元件被布置为与作为建筑物的一部分的框架部件相连接。该发明的目的是实 现玻璃元件的保持并且防止玻璃元件由于作用于玻璃元件的力而向内或向外倾斜。为此, 模块元件设置有预先安装在元件的框架部件上的连接单元。因为希望尽可能长时间地避免 用就位的沉重的操纵单元操纵玻璃板,所以在外立面元件被吊起就位之前才将操纵单元连 接到连接单元。在玻璃板放置就位之前,连接装置也已经被布置在框架部件,操纵单元能连 接在框架部件中。国际专利申请WO 95/13439说明了一种用于建筑物的玻璃系统,其中该系统包括 玻璃元件,玻璃元件具有彼此隔开一定距离地接合的至少两个玻璃块使得在玻璃片之间形 成槽。元件被布置为通过紧固元件安装在框架上,紧固元件延伸进入形成在玻璃元件中玻 璃块之间的槽。紧固元件又通过螺钉紧固在框架中,然后螺钉由接合剂覆盖以填充相邻外 立面元件之间的接合处。为了分配接合剂,将具有U形部件的条推入槽中使得U形部件围 住内侧玻璃块的边缘部分。在插入过程中,接合剂将被压出从而提供良好的密封。在EP 0534143中,说明了如何沿着竖直杆布置竖直的支撑部件以支撑沿着用于 支撑外立面元件的水平梁布置的水平的U形部件。U形部件被布置为将水引导至竖直的支 撑部件,竖直的支撑部件被布置为使得水可以沿着为此而布置的轴流下。在WO 94/05888中说明了一种用于将双层玻璃外立面抵靠支撑结构紧固的模块。 模块包括不锈钢框架,其设置有用于接收双层玻璃外立面的接缝和用于将框架和玻璃固定 在支撑结构中的更硬的部件。为了能够引导支撑结构中的连接,框架的更硬的部件由不锈 钢弹簧引导,不锈钢弹簧构成支撑结构上的腿部。
外立面元件必须以任何适合的方式连接在建筑物框架上使得外立面元件保持就 位并且外立面防风、防水以提供天气防护。这是复杂的操纵,因此安排一种将外立面元件抵 靠建筑物框架紧固的简单方式是最重要的。如果在任何时候需要交换外立面元件时能够容 易地从建筑物框架上将已连接的外立面元件释放也是有利的。在安装在建筑物框架中的过程中外立面元件的操纵是敏感的,且在操纵中外立面 元件可能被损坏。在升起外立面元件的过程中,元件有撞到更早安装好的元件或建筑物的 其他部件或附近的器械的风险,并且可能产生损坏。当在强风中安装时这些风险增加,导致 建筑过程的暂停以等待更平静的天气。外立面元件通常由建筑用起重机举升至外立面上正确的高度,建筑用起重机用于 将建筑材料举升至建筑物的不同部分。建筑用起重机通常是高负荷的,这使得在用于不同 工作操作的举升之间的协调非常重要。建筑用起重机忙于特定的外立面元件的时间从外立 面元件被钩在位于地面的建筑用起重机上延续至外立面元件被连接至建筑物框架且外立 面元件可以与建筑用起重机脱离。因此,用于将外立面元件连接至建筑物框架的时间影响 建筑用起重机忙于外立面元件的时间。^h "De-coupling cladding installation from other high-rise building trades -.a case study, Proc. 9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group for lean construction-IGLC 9,Singapore,6-8 August 2001” 中,说明了一种用于在不使用 建筑用起重机的情况下将外立面元件吊起到多层建筑物上的方法。说明了用于吊起外立面 元件的一种或多种起重机,其能够在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中成功地放置在地面上并且包括用 于线缆引导的举升装置的支座,外立面元件可以在线缆引导的举升装置中被运输至建筑物 中希望的高度。然后外立面元件可以由横贯的套管水平地分配至希望的位置,所述套管被 布置为绕着整个建筑物临时地固定在建筑物框架上并且可以在建筑物中连续地向上移动。 在完成外立面元件的安装之后,用于将外立面元件举升和分配至希望的位置处的所有部件 将被拆除并可以不用于关于该建筑物的其他用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将外立面元件连接在建筑物框架上的型材系 统,以及具有这种型材系统的多层建筑物,所述型材系统使得外立面元件的安装简化,也 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将外立面元件拆除,并且改进了将外立面元件竖直运输至要被安装的位置。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将外立面元件连接至建筑物框架上的型材 系统,以及具有这种型材系统的多层建筑物,所述型材系统允许外立面元件以与现有技术 相比更加不依赖天气的方式紧固在建筑物框架上。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将外立面元件紧固在建筑物框架上的型材 系统,以及具有这种型材系统的多层建筑物,所述型材系统允许外立面元件以与现有技术 相比需要使用建筑用起重机的程度更小的方式紧固在建筑物框架上。根据独立权利要求所述的型材系统和多层建筑物实现上述目的中的至少一个。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提供了本发明的进一步的优点。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提供一种能够紧固外立面元件并且能够使得外立面元件的吊升受控的型材系统。根据本发明的型材系统用于在建筑物框架上支撑板形成的外立面元件。板形成的 外立面元件具有两个主侧、两个大致平行的边缘侧、以及在所述主侧之间并且垂直于所述 主侧的厚度。所述型材系统的特征在于,包括具有长度轴线的第一类型材,所述第一类型 材具有沿着所述长度轴线大致恒定的横截面。所述第一类型材包括具有第一内表面的第一 区段、具有第一内表面的第二区段、和从所述第一区段延伸至所述第二区段的腰部,所述内 表面朝向彼此。所述第一区段被布置为抵靠所述建筑物框架地安装且所述第一区段的所述 第一内表面背向所述建筑物框架。外立面元件被布置为由所述第一区段的第一内表面支 撑。型材系统还包括具有长度轴线的第二类型材,所述第二类型材具有沿着所述长度轴线 大致恒定的横截面。所述第二类型材包括第一区段、第二区段和腰部,所述第一区段被布置 为支撑所述外立面元件,所述第二区段被布置为抵靠所述第一类型材的所述第二区段的所 述第一内表面,所述腰部连接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其中在所述第二类型材中由 所述第一区段、所述第二区段和所述腰部限定槽。通过设计具有要抵靠建筑物框架安装的第一类型材和第二类型材的型材系统,外 立面元件在其边缘侧中的一侧处可以由第一类型材的第一区段的内表面支撑,并且在外立 面元件抵靠第一类型材地放置之后安装第二类型材,可以实现非常简单的外立面元件的安 装,而不需要任何特殊的方法来连接外立面元件、或将安装在外立面元件上的部件固定至 型材系统上的特殊的紧固装置、或将外立面元件胶粘就位。第一类型材抵靠建筑物框架的安装也可以包括将第一类型材抵靠梁或类似物安 装,所述梁或类似物抵靠建筑物框架地安装,例如当第一类型材包括保持双层壳外立面的 外侧外立面元件的型材系统部分时。根据本发明的型材系统提供对外立面元件的良好的支撑,使得不同尺寸的外立面 元件以及很大的外立面元件能够用于建筑物外立面元件的建造。型材系统的第二类型材被设计为当抵靠第一类型材和外立面元件地放置时提供 对外立面元件的良好的紧固,并且提供型材系统中在竖直方向上的槽。根据本发明的型材系统提供当将外立面元件沿外立面吊升时对外立面元件的引 导。更具体地,边缘侧中的一侧可以由已经放置在第一类型材下方以压迫更早安装的外立 面元件的任何第二类型材的槽以及由第一类型材中的第一区段的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区段 的第一内表面形成的槽引导。槽的宽度可以大于外立面元件的厚度,使得外立面元件可以在槽中运动,或者外 立面可以设置引导构件,在吊升过程中引导构件可以在槽中运动。优选地,具有所谓的双层 壳从而相对较厚的外立面元件设置有用于吊升的引导构件,以避免不得不将槽制造得很大 以便双层壳元件的整个厚度可以在槽中运动。优选地,型材系统布置有用于外立面元件的边缘侧中的每一侧的第一类型材,其 中第一类型材彼此平行地布置使得外立面元件的边缘侧在每一侧都受到支撑。每个第一类型材可供多个外立面元件共用,所述外立面元件竖直地一个叠放在另 一个的顶部。优选地,针对每个外立面元件布置有一对第二类型材,其中每个第二类型材用于 一个边缘侧。这样,每个外立面元件可以分别通过第二类型材挤压就位。这也导致如果需
8要替换外立面元件时外立面元件可以单独地从建筑物上移除。优选地,第一类型材竖直地布置。这种布置导致外立面元件可以容易地被吊起,且 外立面元件和第二类型材之间的摩擦最小。第一类型材的第二区段的第一内表面是平面的。这导致第二类型材相对容易地抵 靠整个所述内表面。表面可以有凹痕,使得当第二类型材被布置为将外立面元件挤压就位 时第二类型材卡锁至第一类型材。所述第一类型材的所述第二区段的所述第一内表面的垂线部分远离所述第一类 型材的所述腰部地指向。这意味着第一区段的第一内表面与第二区段的第一内表面之间的 距离随着到腰部的距离增加而增加。这导致第二类型材更容易插入外立面元件和第二区段 的第一内表面之间。密封条可以布置在所述第一类型材的所述第一区段的所述第一内表面上以在所 述第一类型材的所述第一区段的所述第一内表面和所述外立面元件之间进行密封。密封条可以替代地安装在与外立面元件的布置相关联的建筑物位置处。所述第一类型材的所述第一区段可以由金属构成。所述第一类型材的所述第二区 段可以以相应的方式由金属构成。金属可以具有很多优选的属性,例如高强度、以及耐久 性。一些金属也适于压制,在制造具有恒定截面的型材时压制是有用的制造方法。铝和铝 合金是适于使用的金属的例子,但是其他材料也可以使用。热量通过外立面元件或通过第一类型材传导经过外立面。可以以现有技术制造外 立面元件使得其具有良好的隔热属性。为了使得通过第一类型材传导的热量最小化,第一 类型材的腰部可以至少部分地由隔热材料制成。隔热材料可以例如包括塑料,并且优选地 由纤维加强塑料制成。优选地选择可以压制的隔热材料。整个腰部都由隔热材料制成是不必要的。第一类型材的腰部的最靠近第一区段处 可以由隔热材料构成,而其余部分由金属构成。这一点是优选的,因为与第一区段隔开一定 距离处的腰部可以构成用于第二类型材的紧固点。此外,当外立面元件安装时最靠近第一 区段的部分邻近外立面元件。隔热材料可以被设计为用作在外立面元件的边缘侧的密封。所述第一类型材的所述第二区段可以具有背向所述第二区段的所述第一内表面 的外表面,其中,所述第一类型材包括布置在所述外表面上的至少一根齿条。齿条可以用于 驱动例如在型材上的吊升装置。通过使用用于吊升的所述齿条,可以避免使用用于吊升外立面元件的建筑用起重 机。因此,外立面的承包商不需要与建筑用起重机的操作员协调外立面元件的运送或吊升。因为吊升和安装是在多层建筑物外执行的,所以每层地面上仅需要用于外立面元 件的最小空间。这导致外立面元件的工作与多层建筑物的其他承包商的工作之间的干涉最 小化。此外,当没有外立面元件需要储存在地面上时,每层地面的负载比现有技术的方 法更小。这导致可以在混凝土达到完全强度之前就开始将外立面元件布置在外立面上。所述至少一根齿条可以布置在所述第一类型材的所述外表面上的槽中。通过将所 述至少一根齿条布置在槽中,可以保护齿条不受外界损伤。所述第一类型材可以包括从所述第二区段的所述外表面延伸的支撑型材,所述支 撑型材包括朝向所述第一类型材的所述第二区段的所述外表面的型材表面。该支撑型材可
9以用作吊升装置的支撑,所述吊升装置在外立面外侧被驱动。所述第一类型材的所述第一区段包括第二内表面,且所述第二区段包括第二内表 面,其中,第二外立面元件被布置为在其一个边缘侧处由所述第一区段的所述第二内表面 支撑,其中,所述第一区段的所述第一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内表面布置在所述腰部的相反侧, 所述第二区段的所述第一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内表面布置在所述腰部的相反侧,所述型材系 统还包括第二类第二型材,所述第二类第二型材被布置为使得第一区段支撑所述第二外立 面元件且第二区段抵靠所述第一类型材上的第二内表面地放置。这种型材可以关于腰部对 称,因为每个外立面元件可以在每一侧上由每个第一类型材保持,所以当这种型材被用于 将外立面元件以多排和多列连接在外立面上时是优选的。所述第一类型材可以被布置为使得当所述第一外立面元件和所述第二外立面元 件被布置在所述第一类型材中时大致在同一个平面内终止。这种第一类型材适于将构成多 层建筑物上的更大的大致平面部分的一部分的外立面元件接合。所述第一类型材可以被布置为使得当所述第一外立面元件和所述第二外立面元 件被布置在所述第一类型材中时相对彼此大致成角度地终止。这种第一类型材适于将诸如 建筑物角部上的相对于彼此成角度地布置的两个外立面元件接合。所述第一类型材可以关于穿过所述腰部延伸的对称轴线对称。所述第二类型材可以具有大致U形的截面,其中,所述第二类型材的所述腰部被 布置为在安装位置靠在所述第一类型材的所述腰部上。通过使第二类型材抵靠在腰部,第 二类型材可以得到稳定的布置。所述板形成的外立面元件包括大致彼此平行的并且具有槽的上边缘侧和下边缘 侧。所述上边缘侧和所述下边缘侧可以被布置为大致水平地放置。因为上下边缘侧的 这种布置帮助在外立面上的布置,所以是有利的。型材系统可以包括可分离的T形型材,其具有长度轴线并沿着所述长度轴线具有 大致恒定的横截面,并且被布置为与所述上边缘侧和所述下边缘侧的槽相互作用,其中,所 述可分离的T形型材的第一部分包括腰部和凸缘的第一区段,所述第一区段从第一凸缘边 缘延伸至所述腰部,其中所述可分离的T形型材的第二部分包括所述凸缘的第二区段,所 述第二区段从第二凸缘边缘延伸至所述腰部,且所述腰部从所述凸缘远离所述凸缘地延 伸。这种T形型材便于将外立面元件布置在外立面上。同时这种T形型材便于调换单个外 立面元件。所述可分离的T形型材的部分被布置为通过至少一个螺栓紧固在所述建筑物框 架中,所述至少一个螺栓通过所述T形型材的第一部分和所述T形型材的第二部分以及通 过所述T形型材的腰部地延伸。这种布置使得T形型材的布置更容易且使用少量的紧固构 件。所述T形型材的每一个部分具有接触表面,在这些部分之间的界面中具有至少一 个阶梯。利用这样的接触面,提供了 T形型材的这些部分间良好限定的接触。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外立面系统,其包括板形成的外立面元件 以及根据本发明的第一部分所述的型材系统。通过这种外立面系统,能够覆盖建筑物框架 的表面以提供多层建筑物。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多层建筑物的建筑物框架,包括根据上文 所述的型材系统。优选地,至少两条第一类型材布置在建筑物框架上。所述型材被布置为使得其长 度轴线彼此平行,其中所述型材被布置为用于在它们之间接收外立面元件。优选地,型材被布置为长度轴线是竖直的,因为这种布置使得在外立面元件的吊 升时摩擦力最小。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发面,提供了一种多层建筑物。根据本发明的多层建筑物包 括根据上文所述的建筑物框架,并且包括布置在所述建筑物框架上的多个外立面元件。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建筑物框架上布置板形成的外立面 元件的方法,其中,所述板形成的外立面元件具有两个主侧,两条大致平行的边缘侧以及在 所述主侧之间垂直于所述主侧的厚度,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将均包括长度轴线的至少 第一类第一型材和第一类第二型材布置在所述建筑物框架上并使得它们的长度轴线平行 的步骤,所述第一类型材具有沿着所述长度轴线大致恒定的截面。所述第一类型材包括具 有第一内表面的第一区段、具有第一内表面的第二区段、和从所述第一区段延伸至所述第 二区段的腰部,所述内表面朝向彼此,其中所述第一区段抵靠所述建筑物框架地布置且所 述第一区段的所述第一内表面背向所述建筑物框架。该方法的特征还在于具有布置外立面 元件使得其在其边缘侧中的一个边缘侧处由所述第一类第一型材的所述第一区段的所述 第一内表面支撑,并且在其另一个边缘侧处由所述第一类第二型材的所述第一区段的所述 第一内表面支撑的步骤。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将第二类型材布置在每条所述第一类型材 上的步骤,所述第二类型材具有长度轴线并且具有沿着所述长度轴线大致恒定的截面。所 述第二类型材包括第一区段、第二区段和腰部,所述第一区段被布置为支撑所述外立面元 件,所述第二区段被布置为抵靠所述第一类型材的所述第二区段的所述第一内表面,所述 腰部连接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其中在所述第二类型材中由所述第一区段、所述 第二区段和所述腰部限定槽。在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之间的槽的宽度大于外立面元件的厚 度。替代地,外立面元件设置有引导构件,引导构件被布置在槽中以在吊升过程中引导外立 面元件。在这种情况下槽的宽度可以比外立面元件的厚度更小。在操纵外立面盒形式的外 立面元件的情况下这是有利的,所述外立面盒包括布置在彼此外侧的多个玻璃元件,导致 外立面元件具有更宽的侧面,这可能对例如双层玻璃外立面元件适用。在外立面盒形式的 外立面元件的紧固过程中,第一类型材上的型材的长度和第二类型材内侧部件的长度可以 进行调整。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方法提供一种用于将外立面元件安装在建筑物框架上 的有利的方法。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所述板形成的外立面元件包括大致平行于彼此并且具有 槽的上边缘侧和下边缘侧。上边缘侧和下边缘侧的槽可以帮助外立面元件在建筑物框架上 的紧固,因为这样可以通过布置在槽中的共用的型材阻止外立面元件从建筑物框架向外和 朝建筑物框架向内移动。这种外立面元件通常是双层隔热玻璃元件,包括两个玻璃板,两个 玻璃板之间布置有铝制或塑料制框架。框架和玻璃板限定可以充有诸如干燥的空气或惰性 气体的气体的空间。槽可以直接布置在框架中,或者可以布置在布置于包围并保护外立面 元件的外表上的框架中。
11
该方法在所述外立面元件的布置前也可以包括将第一可分离的T形型材布置在 所述外立面元件的下边缘处的步骤,所述T形型材具有长度轴线以及沿着所述长度轴线大 致恒定的截面,所述T形型材被布置为与所述上边缘侧和所述下边缘侧中的槽相互作用。所述可分离的T形型材的第一部分包括腰部和凸缘的第一区段,所述第一区段从 第一凸缘边缘延伸至所述腰部,其中所述可分离的T形型材的第二部分包括所述凸缘的第 二区段,所述第二区段从第二凸缘边缘延伸至所述腰部,且所述腰部从所述凸缘远离所述 凸缘地延伸,从而所述凸缘的第一区段向上指向。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将第二可分离的T形 型材的第一部分布置在所述外立面元件的上边缘中以使得凸缘的第一区段向上地指向的 步骤,其中所述第二可分离的T形型材具有与所述第一可分离的T形型材具有相同的结构。 当布置所述外立面元件时,所述凸缘的第一区段可以布置在位于所述外立面元件的所述下 边缘中的槽中的第一可分离的T形型材上。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布置所述外立面元件后布 置所述第二可分离的T形型材的第二部分的步骤,使得所述第二可分离的T形型材的所述 凸缘的所述第二区段被放置在所述外立面元件的所述上边缘中的槽中。T形型材的这种布置是有用的,因为在竖直方向上位于其他两个外立面元件之间 的外立面元件可以容易地交换,而不会影响到位于待交换的外立面元件两侧的外立面元 件。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布置第二外立面元件使得所述第二可分离的T形型材的所述 凸缘的所述第一区段被放置在所述第二外立面元件的下边缘里的槽中的步骤。因此,每个 T形型材保持在第一外立面元件的上边缘中以及第二外立面元件的下边缘中。该方法可以包括在支撑所述第一外立面元件的所述第二类型材的槽中将所述第 二外立面元件吊起的步骤。因此外立面元件在吊升至要被安装的位置的过程中受到引导。所述第一类型材的所述第二区段具有背向所述第二区段的所述第一内表面的外 表面,其中所述第一类型材包括布置在所述外表面上的至少一根齿条,且所述外立面元件 通过使用所述齿条被运输至正确的高度。通过使用一体的齿条来吊升外立面元件,可以避 免为此使用设置在房顶上的起重机。下文将参照


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图1示出建筑物框架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外立面元件通过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 方式的型材系统安装在建筑物框架上。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型材系统的俯视截面图。图3是图2的型材系统的透视图。图4是示出外立面元件在其上边缘和下边缘的紧固的侧视图。图5是示出在外立面元件的安装/拆卸过程中外立面元件在其上边缘和下边缘的 紧固的侧视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型材系统的俯视截面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型材系统的俯视截面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型材系统的俯视截面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型材系统的俯视截面图。
12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型材系统的俯视截面图。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型材系统的俯视截面图。图12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建筑物框架和多个第一类型材的多层建筑物。图13示出已安装的外立面元件和正在吊升的外立面元件的简要视图。图14示出具有外侧和内侧外立面元件的双层壳外立面的截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面的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不同附图中的类似的部件将由同 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图1示出建筑物框架1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外立面元件2通过根据本发明的一种 实施方式的型材系统安装在建筑物框架1上。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外立面元件2是玻璃 板。外立面元件2包括基本相互平行的第一主侧3和第二主侧4(图2)。外立面元件也包 括第一边缘侧29和第二边缘侧45。建筑物框架1包括多个竖直的承载墙5以及多个在墙 5之间延伸的水平的延伸地面6。第一类外立面型材7大致竖直地布置。在附图中示出两 条平行地布置的第一类型材7。外立面元件2布置在两条平行的第一类型材7之间。型材 系统也包括具有长度轴线73的可分离的T形型材8,外立面元件2通过T形型材8在其上 边缘侧9和下边缘侧10处紧固在建筑物框架1中。后文将更具体地说明T形型材8。在图 1中还示出第一类型材的长度轴线11。在紧固在两条平行的第一类型材7中的外立面元件 2的下方,布置有相对于在第一类型材之间的外立面元件旋转90°布置的两个外立面元件 2。两个较低的外立面元件2的所有侧均通过可分离的T形型材8紧固。图中明显示出,第一类型材在布置在第一类型材7之间的外立面元件2的下边缘 处终止。这使得外立面元件能够从下方插入第一类型材7中。根据下文的说明将更加清楚 如何将外立面元件2插入第一类型材中。图2是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型材系统上方看的截面图。在图2中示出第一 类型材7,该型材沿着长度轴线11具有大致恒定的截面。第一类型材7大体上是H形。第 一类型材7包括被布置为朝向建筑物框架1放置的第一区段12、被布置为背向建筑物框架 放置的第二区段13、以及连接第一区段12和第二区段13的腰部14。第一区段12由金属制 成,并且包括背向建筑物框架1且布置在腰部14的相对侧的第一内表面15和第二内表面 16。在第一内表面15上布置有第一密封带17,在第二内表面16上布置有第二密封带18。 第一外立面元件19布置为靠在第一密封带17上并且由第一内表面15支撑。第二外立面 元件20布置为靠在第二密封带18上并且由第二内表面16支撑。第一外立面元件19包括 布置在第一内表面15处的第一边缘侧29。第一外立面元件19也包括朝向建筑物框架1的 第一主侧3和背向建筑物框架的第二主侧4。第一类型材相对于延伸穿过第一区段12、第 二区段13和腰部14的对称轴线72对称。第一外立面元件仅示意性地示出,并且可以是例如其间具有隔离的金属板。第二 外立面元件20被称为双层隔热玻璃,并且包括第一玻璃块110和内侧的第二玻璃块111。 在玻璃块110、111之间布置有由大块聚合物构成的隔带116。在玻璃块110、111之间,接合 剂114和干燥带113相对于下边缘侧10布置在隔带的内侧。诸如氩气或氪气的气体布置 在接合剂114和干燥带113内侧且位于玻璃块110、111之间。
第二外立面元件20的边缘侧45布置有薄塑料盖120,薄塑料盖120在边缘侧45 可以具有槽。塑料盖120上的槽可以与密封凸缘44相互作用,使得第二外立面元件20通 过密封凸缘44和塑料盖120上的槽之间的相互作用保持就位。槽也可以直接布置在外立 面元件的边缘侧29上。塑料盖120保护玻璃块110、111的边缘。第二区段13包括朝向建筑物框架1并且布置在腰部14相对侧上的第一内表面21 和第二内表面22。腰部14包括金属的第一部分23,所述第一部分23与第二区段13形成 连续的单元。腰部还包括由诸如某种塑料的隔热材料制成的第二部分24。第二部分24通 过第一机械连接连接至第一部分23,第一机械连接包括在第一部分23中的第一套梯形短 轴25和在第二部分24中的第二套梯形短轴26,其中第一套梯形短轴25和第二套梯形短 轴26彼此匹配使得他们形成垂直于长度轴线11的安全的连接。第二部分25通过第二机 械连接连接至第一区段12,第二机械连接包括在第二部分24中的第三套梯形短轴27和在 第一区段12中的第四套梯形短轴。第一外立面元件19的第二主侧4的垂线34与第二区 段13的第一内表面21的垂线32不平行。第二区段13的第一内表面21的垂线32朝向远 离第一类型材的腰部14。第二类第一型材35布置在第一外立面元件19与第一类型材7的第二区段13的 第一内表面21之间。第二类第一型材35包括第一区段36,第一区段36被布置为使其如图 2所示地支撑第一外立面元件19。第二类第一型材35也包括第二区段37,第二区段37被 布置为抵靠第一类型材的第二区段13上的第一内表面21地支撑。第一内表面21的平面 不必要如附图所示。第一内表面21可以设置有凹痕,凹痕被设计为使得在安装第二类型材 时第二类型材35能够朝向第一类型材地插入。第二类第一型材35也包括腰部38,腰部38 从第一区段36延伸至第二区段37。第二类第一型材的腰部38被布置为紧靠第一类型材7 的腰部14。第二类第一型材35的第二区段37具有外表面39,外表面39紧靠第一类型材7 的第二区段13上的第一内表面21。第二类第一型材35的第一区段36具有外表面40,第 三密封条41布置在外表面40上以紧靠第一外立面元件的第二主侧4。第二类第一型材35 通过一个或多个埋头螺钉42连接至第一类型材7的腰部14。在图2中也示出第一外立面 元件19的第一边缘侧29与腰部14的隔热的第二区段24的可变形密封凸缘44接触。第二类第一型材35也形成槽,槽由第一区段36、第二区段37和腰部38形成。第 一区段36和第二区段37之间的槽的宽度大于外立面元件19在主侧3、4之间的厚度。这 导致外立面元件可以由第二类型材35中的槽引导沿着第一类型材向上移动。因此,外立面 元件19可以布置在从下面开始的建筑物框架上。由于第二类型材35通过一个或多个埋头 螺钉42连接至第一类型材7的腰部14,在外立面元件19的吊起过程中螺钉42将不会造成 阻碍。在上述说明中,描述了外立面元件19在其第一边缘侧43的紧固。外立面元件在 其第二边缘侧的紧固将以与如图2所示的第二外立面元件20的第二边缘侧45相应的方式 进行。当要将外立面元件19就位时,外立面元件19在吊起的过程中由下面的第二类型 材35中的槽引导。当外立面元件19到达正确的水平时,外立面元件被移动以与第一密封 带17接触,其中腰部14的第二部分24上的可变形密封凸缘44变形。然后第二类型材35 被布置在外立面元件和第一类型材7的第二区段13之间。由于第一类型材的第二区段13的倾斜的第一内表面21,当第二类型材35的腰部38抵靠第一类型材7的腰部14地紧固 时,对外立面元件的压力将增大。通过使第二类型材的尺寸和第一密封条和第三密封条41 的厚度适应第一类型材7的第一区段的第一内表面15和第一类型材7的第二区段的第一 内表面21之间的距离,可以对外立面元件19产生适当的压力。如图2所示,第一类型材7也包括外表面70,多个支撑型材46可以布置在外表面 70上且槽47布置在多个支撑型材46之间。齿条48布置在槽47中。齿条48和支撑型材 46可以用于驱动一个或多个吊升装置(未示出),所述吊升装置可用于吊起外立面元件19、 20。可以通过沿着型材7的长度轴线移动齿条来移除齿条。支撑型材具有朝向第一类型材 的第二区段的型材表面49。第一类型材被布置为通过螺栓61压在建筑物框架(图2中未示出)上,图3中示 出螺栓61的螺纹部分,且螺栓61的螺栓头布置在齿条48中的一个的后面。在螺栓被紧固 在建筑物框架中之后,中间的齿条48被布置在其槽47中。由此螺栓61被隐藏。建筑物框 架是指建筑物的承载部件或紧固至建筑物的承载部件的部件。图3是图2中的型材系统的透视图。图3中没有示出图2中未示出的其他基本特 征。但是,齿条48的设计在图3中更加明显。图4是示出第一外立面元件19在其上边缘的紧固以及第二外立面元件20在其下 边缘的紧固的侧视图。第一外立面元件19靠在第一密封条17上,第一密封条17布置在第 一类型材7的第一区段12的第一内表面15上。第二类第一型材35如前文所述地布置使 得第三密封条41靠在第一外立面元件19上并且由此保持第一外立面元件19。第二外立 面元件20以相应的方式在第一类的第一型材7和第二类第二型材54之间被挤压。外立面 元件是所谓的双层隔热玻璃,包括第一玻璃块110和内侧的第二玻璃块111。下面将参照 第二外立面元件20来描述双层隔热玻璃形式的外立面元件。在玻璃块110、111之间布置 有可以由任何类型的大块聚合物构成的隔带116。外立面元件的下边缘侧的隔带116包括 下槽55。第一外立面元件19相应地在其上边缘侧10包括上槽52。在玻璃块110、111之 间,接合剂114和干燥带113相对于下边缘侧10布置在隔带116的内侧。在接合剂114和 干燥带113内侧且在玻璃块110、111之间,布置有诸如氩气或氪气的气体。可分离的T形 型材被布置为通过螺栓57紧固在建筑物框架中,在该情况下T形型材包括自身不承载的紧 固型材109。在紧固型材109中布置有安装槽108,螺母107布置在安装槽108中。可分离 的T形型材的第一部分包括腰部58和凸缘的第一区段59,该第一区段59从第一凸缘边缘 62延伸至腰部58。第一凸缘边缘62和凸缘的第一区段59的若干部分布置在上槽52中, 同时腰部的背向凸缘的端部朝向建筑物框架(图3中未示出)。可分离的T形型材的第二 部分包括凸缘的第二区段63,第二区段63从第二凸缘边缘64延伸至腰部58。第二凸缘边 缘和凸缘的第二区段59的若干部分布置在下槽55中。紧固型材109上布置有具有用于密封条104的槽103的型材106,密封条104被 布置为分别紧靠第二外立面元件20的第二玻璃块111的下边缘和第一外立面元件19的第 二玻璃块111的上边缘。在螺栓57的外侧布置有密封117,密封117使得相邻的外立面元 件19、20的第一主侧3之间的接合处平齐。密封117优选地可以是硅树脂的密封剂,但是 替代地也可以是预先制造的橡胶带。在T形型材的腰部58的两侧布置有大块聚合物制成 的隔带105,隔带105用于吸收外立面元件19、20的竖直运动。密封带104可以被省略。
在图4中还示出位于隔带116的槽的底部中的空间118,槽用于接收型材的凸缘的 区段59、63。空间118布置为接收水和雾气,使得水不会流过玻璃表面。T形型材的每一个部分包括接触表面,并且在可分离的T形型材的第一和第二部 分之间的界面65中具有至少一个阶梯。由于界面65中的接触表面,当T形型材通过螺栓 57被紧固在建筑物框架中时在第一和第二部分之间提供限定好的接触。可分离的T形型材允许调换单个外立面元件2、19、20,即使在待交换的外立面元 件2、19、20的上方和下方布置有外立面元件。当调换该外立面元件2、19、20时,从两个边 缘侧29、45移除第二类型材35。然后,移除待调换的在外立面元件的下边缘侧10处的T形 型材。然后该外立面元件可被移除并使用布置在待调换的外立面元件2、19、20下方的第二 类型材35中的槽降低该外立面元件。图5是示出如何可以在型材系统中安装第二外立面元件20的侧视图。在图5中, 第二外立面元件已经通过将第一外立面元件19保持就位的第二类型材35中的槽的引导被 从下面吊起。在图5中,第一外立面元件19的上边缘侧9被布置为使得凸缘的第一区段59 布置在第一外立面元件19的上边缘侧9的槽中。然后,可分离的T形型材的第二部分被布 置为使得其第二区段63位于第二外立面元件20的下边缘侧10的槽55中且螺栓57通过 可分离的T形型材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插入。然后,将螺栓57紧固在建筑物框架中使得 第二外立面元件的下边缘侧10也挤压在第一类型材7的第一区段。最后,第二类型材35 被布置在第二外立面元件20的两个边缘侧29、45上。外立面元件以相反的方式从型材系 统上拆除。图中还示出在隔带116的槽的底部中的空间118,槽用于接收型材的凸缘的区段 59、63。空间118被布置为接收水和雾气,使得水不会流过玻璃表面。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型材系统的俯视的截面图。在图6中,第一 类型材7被布置为用于接收仅一个外立面元件。第一类型材不包括任何齿条,腰部也不包 括任何第二部分24。图6所示的第一类型材是均质的零件。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型材系统的俯视的截面图。与图2的第一类 型材相反,图7中的第一类型材仅具有两个齿条并且不包括支撑型材46。但是在齿条48之 间设置有槽80,槽80可以用作使用齿条48向上驱动的吊升装置的引导。图7所示的第一 类型材7比图2所示的型材从建筑物框架的延伸更小。可以调整第一类型材使得其能够被放置在彼此成角度地放置的外立面元件之间。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型材系统的俯视的截面图,示出可以放置在多层建 筑的角部(其中外立面元件相对于彼此成45°角地放置且在外立面元件外侧的角度超过 180° )上的第一类型材。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类型材包括五条齿条48。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型材系统的俯视的截面图,示出可以放置在 多层建筑的角部(其中外立面元件相对于彼此成45°角地放置且在外立面元件内侧的角 度超过180° )上的第一类型材。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型材系统的俯视的截面图,图11是根据本 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型材系统的俯视的截面图。根据图10和图11的实施方式被布置为 放置在建筑物的成直角的角部上。图12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建筑物框架1、竖直地布置在建筑物框架1上的多个第一 类型材7、以及覆盖建筑物框架1的多个外立面元件19的多层建筑71。
图13示出安装的外立面元件19和外立面元件20在吊升过程中的简要视图。在 该例子中外立面元件是外立面盒的形式,包括布置在彼此外侧的多个单独的玻璃块(未示 出)。外立面盒可以是双层壳。外立面元件的侧面29、45(见图2)设置有内部凸缘119形 式的引导装置。内部凸缘119的宽度导致第二类型材35可以制造得比外立面元件的侧面 运动时整个厚度都在槽中的情况更短。为了紧固作为外立面盒形式的外立面元件,可以调 整第一类型材7的腰部14的长度。同样,可以调整第二类型材35的内部部分36(见图2) 的长度使得具有内部凸缘119的外立面元件19受到良好的支撑。这在外立面元件是双层 壳元件的情况下是特别有用的。第一类型材的腰部14(见图2)上设置有跟部201,使得第 二类型材35得到更稳定的紧固。图14示出具有外侧外立面元件150、内侧外立面元件151和中间梁152的双层壳 外立面的截面图。中间梁152仅示意性地示出,并且可以具有不同的形式。在该例子中外 侧外立面元件150由根据图2说明的型材系统153支撑。第一区段12被布置为抵靠梁152 地安装,而梁152抵靠建筑物框架地安装。内侧外立面元件151由包括第一类型材7和第 二类型材35的型材系统154支撑。第一类型材包括被布置为抵靠建筑物框架地安装的第 一区段12和被布置为抵靠梁152地安装的区段155。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的上述实 施方式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修正。根据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外立面元件在其下边缘侧10和上边缘侧9处使用T形型 材紧固在外立面中。但是,也可以在下边缘侧10和上边缘侧9处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 其他方式紧固外立面元件。
1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在建筑物框架(1)上支撑板形成的外立面元件(2)的型材系统,其中,所述板形成的外立面元件具有两个主侧(3,4)、两个大致平行的边缘侧(29,45)、以及在所述主侧(3,4)之间并且垂直于所述主侧(3,4)的厚度,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系统包括具有长度轴线(11)的第一类型材(7),所述第一类型材(7)具有沿着所述长度轴线(11)大致恒定的横截面,其中所述第一类型材(7)包括具有第一内表面(15)的第一区段(12)、具有第一内表面(21)的第二区段(13)和从所述第一区段(12)延伸至所述第二区段(13)的腰部(14),所述内表面(15,21)朝向彼此,所述第一区段(12)被布置为抵靠所述建筑物框架(1)地安装且所述第一区段(12)的所述第一内表面(15)背向所述建筑物框架(1),其中外立面元件(2,19,20)被布置为在其边缘侧(29,45)之一处由所述第一区段的第一内表面(15)支撑;以及具有长度轴线(11)的第二类型材(35),所述第二类型材具有沿着所述长度轴线(11)大致恒定的横截面,其中所述第二类型材(35)包括第一区段(36)、第二区段(37)和腰部(38),所述第一区段(36)被布置为支撑所述外立面元件(2,19,20),所述第二区段(37)被布置为抵靠所述第一类型材(7)的所述第二区段(13)的所述第一内表面(21),所述腰部(38)连接所述第一区段(36)和所述第二区段(37),其中在所述第二类型材中由所述第一区段(36)、所述第二区段(37)和所述腰部(38)限定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类型材(7)的所述第二区段(13) 的所述第一内表面(21)是平面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材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类型材(7)的所述第二区段(13) 的所述第一内表面(21)的垂线(32)部分远离所述第一类型材(7)的所述腰部(14)指向。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型材系统,包括密封条(17),所述密封条布 置在所述第一类型材(7)的所述第一区段(12)的所述第一内表面(15)上以在所述第一类 型材(7)的所述第一区段(12)的所述第一内表面(15)和所述外立面元件(19)之间进行 密封。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型材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类型材(7)的所 述第一区段(12)由金属构成。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型材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类型材(7)的所 述第二区段(13)由金属构成。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型材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类型材(7)的所 述腰部(14)至少部分地由隔热材料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型材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类型材(7)的所述腰部(14)的最 靠近所述第一区段(12)处由隔热材料构成。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型材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类型材(7)的所 述第二区段(13)具有背向所述第二区段(13)的所述第一内表面(21)的外表面(70),其 中,所述第一类型材(7)包括布置在所述外表面(70)上的至少一根齿条(4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型材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根齿条(48)布置在所述第一类 型材的所述外表面(70)上的槽(47)中。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型材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类型材(7)包括从所述第二 区段的所述外表面(70)延伸的支撑型材(46),所述支撑型材(46)包括朝向所述第一类型材的所述第二区段(13)的所述外表面(70)的型材表面(49)。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型材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类型材(7)的所 述第一区段(12)包括第二内表面(16),且所述第二区段(13)包括第二内表面(22),其中, 第二外立面元件(20)被布置为在其一个边缘侧(45)处由所述第一区段的所述第二内表面 (16)支撑,其中,所述第一区段(12)的所述第一内表面(15)和所述第二内表面(16)布置 在所述腰部(14)的相反侧,且其中所述第二区段(13)的所述第一内表面(21)和所述第二 内表面(22)布置在所述腰部(14)的相反侧,所述型材系统还包括第二类第二型材,所述第 二类第二型材被布置为使得第一区段(36)支撑所述第二外立面元件(20)且第二区段(37) 抵靠所述第一类型材(7)上的第二内表面(21)地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型材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类型材(7)被布置为使得当所述 第一外立面元件(19)和所述第二外立面元件(20)被布置在所述第一类型材(7)中时大致 在同一个平面内终止。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型材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类型材(7)被布置为使得当所述 第一外立面元件(19)和所述第二外立面元件(20)被布置在所述第一类型材(7)中时相对 彼此大致成角度地终止。
15.根据权利要求12、13或14所述的型材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类型材(7)关于穿过所 述腰部延伸的对称轴线(72)对称。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型材系统,其中,在所述第二类型材(35) 中由所述第一区段(36)、所述第二区段(37)和所述腰部(38)限定的所述槽具有大致U形 的截面,其中,所述第二类型材(35)的所述腰部(38)被布置为在安装位置靠在所述第一类 型材⑵的所述腰部(14)上。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型材系统,其中,所述槽在所述第一区段 (36)和所述第二区段(37)之间的宽度大于所述外立面元件(2,19,20)的厚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型材系统,其中,所述槽在所述第一区段 (36)和所述第二区段(37)之间的宽度小于所述外立面元件(2,19,20)的厚度但是大于所 述外立面元件(2,19,20)上的突出凸缘(119)的宽度。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型材系统,其中,所述板形成的外立面元件 (19)包括大致彼此平行的并且具有槽(52,55)的上边缘侧(9)和下边缘侧(10)。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型材系统,其中,所述上边缘侧(9)和所述下边缘侧(10) 被布置为大致水平地放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型材系统,包括可分离的T形型材(8),其具有长度 轴线(73)并沿着所述长度轴线具有大致恒定的横截面,并且被布置为与所述上边缘侧(9) 和所述下边缘侧(10)中的槽(52,55)相互作用,其中,所述可分离的T形型材(8)的第一 部分包括腰部(58)和凸缘的第一区段(59),所述第一区段(59)从第一凸缘边缘(62)延 伸至所述腰部(58),其中所述可分离的T形型材(8)的第二部分包括所述凸缘的第二区段 (63),所述第二区段(63)从第二凸缘边缘(64)延伸至所述腰部(58),且所述腰部(58)从 所述凸缘远离所述凸缘延伸。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型材系统,其中,所述可分离的T形型材(8)的部分被布 置为通过至少一个螺栓(57)紧固在所述建筑物框架(1)中,所述至少一个螺栓(57)通过所述T形型材(8)的第一部分和所述T形型材(8)的第二部分以及通过所述T形型材(8) 的腰部(58)延伸。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型材系统,其中,所述T形型材(8)的每一个部分具有接触 表面,以及在所述可分离的T形型材(8)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界面(65)上具有至 少一个阶梯。
24.一种外立面系统,其包括板形成的外立面元件(2)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至23中的 任意一项所述的型材系统。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外立面系统,包括外侧和内侧外立面元件(150,151)。
26.一种用于多层建筑物的建筑物框架(1),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23中的任意一项 所述的型材系统。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建筑物框架,其中,所述型材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类型 材(7),所述第一类型材被布置为使其长度轴线(11)彼此平行,其中所述第一类型材(7)被 布置为用于在它们之间接收外立面元件(19)。
28.一种多层建筑物(72),包括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建筑物框架(1),并且包 括布置在所述建筑物框架(1)上的多个外立面元件(19)。
29.用于在建筑物框架上布置板形成的外立面元件的方法,其中,所述板形成的外立面 元件具有两个主侧(3,4)、两条大致平行的边缘侧(29,45)以及在所述主侧(3,4)之间垂直 于所述主侧(3,4)的厚度,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将均包括长度轴线(U)的第一类第一型材(7)和第一类第二型材(7)布置在所述建 筑物框架上并使得它们的长度轴线平行,所述第一类型材具有沿着所述长度轴线(11)大 致恒定的截面,其中,所述第一类型材(7)包括具有第一内表面(15)的第一区段(12)、具有 第一内表面(21)的第二区段(13)、和从所述第一区段(12)延伸至所述第二区段(13)的腰 部(14),所述内表面(15,21)朝向彼此,其中所述第一区段(12)抵靠所述建筑物框架(1) 地布置且所述第一区段(12)的所述第一内表面(15)背向所述建筑物框架(1);布置外立面元件(2,19,20)使得其在其边缘侧(29,45)中的一个边缘侧处由所述第一 类第一型材的所述第一区段的所述第一内表面(15)支撑,并且在其另一个边缘侧处由所 述第一类第二型材的所述第一区段的所述第一内表面(15)支撑;以及将第二类型材(35)布置在每条所述第一类型材上,所述第二类型材具有长度轴线 (11)并且具有沿着所述长度轴线(11)大致恒定的截面,其中,所述第二类型材(35)包括第 一区段(36)、第二区段(37)和腰部(38),所述第一区段(36)被布置为支撑所述外立面元 件(2,19,20),所述第二区段(37)被布置为抵靠所述第一类型材(7)的所述第二区段(13) 的所述第一内表面(21),所述腰部(38)连接所述第一区段(36)和所述第二区段(37),其 中在所述第二类型材中由所述第一区段(36)、所述第二区段(37)和所述腰部(38)限定槽。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板形成的外立面元件(19)包括大致平行 于彼此并且具有槽(52,55)的上边缘侧(9)和下边缘侧(10)。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在布置所述外立面元件前还包括下述 步骤将第一可分离的T形型材布置在所述外立面元件的下边缘处,所述T形型材具有长度 轴线(73)以及沿着所述长度轴线大致恒定的截面,所述T形型材被布置为与所述上边缘侧(9)和所述下边缘侧(10)中的所述槽(52,55)相互作用,其中,所述可分离的T形型材的 第一部分包括腰部(58)和凸缘的第一区段(59),所述第一区段(59)从第一凸缘边缘(62) 延伸至所述腰部(58),其中所述可分离的T形型材(8)的第二部分包括所述凸缘的第二区 段(63),所述第二区段(63)从第二凸缘边缘(64)延伸至所述腰部(58),且所述腰部(58) 从所述凸缘远离所述凸缘地延伸,从而所述凸缘的第一区段向上地指向;将第二可分离的T形型材的第一部分布置在所述外立面元件(2,19,20)的上边缘中以 使得所述凸缘的第一区段(59)向上地指向,其中所述第二可分离的T形型材与所述第一可 分离的T形型材具有相同的结构;在所述外立面元件(2,19,20)的布置过程中,将所述第一可分离的T形型材上的所述 凸缘的第一区段(59)布置在位于所述外立面元件的所述下边缘中的所述槽(55)中;以及在布置所述外立面元件(2,19,20)后,布置所述第二可分离的T形型材的第二部分, 使得所述第二可分离的T形型材的所述凸缘的所述第二区段被放置在所述外立面元件(2, 19,20)的所述上边缘中的所述槽(52)中。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布置第二外立面元件(20)使得所述第二可分离的T形型材的所述凸缘的所述第一区 段(59)被放置在所述第二外立面元件(20)的下边缘中的所述槽(55)中。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包括在支撑所述第一外立面元件(19)的所述第二类 型材的所述槽中将所述第二外立面元件(20)吊起的步骤。
34.根据权利要求29至3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类型材(7)的所 述第二区段(13)具有背向所述第二区段(13)的所述第一内表面(21)的外表面(70),其中 所述第一类型材(7)包括布置在所述外表面(70)上的至少一根齿条(48),且所述外立面元 件通过使用所述齿条被运输至正确的高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描述了一种用于将外立面元件(19)紧固在建筑物框架(1)上的型材系统、具有该型材系统的建筑物框架(1)以及多层建筑物(72)。型材系统包括第一类型材(7)和第二类型材(35)。外立面元件(19)布置在第一类型材(7)中并且被第二类型材(35)挤压就位。第二类型材(35)具有比外立面元件(19)的厚度宽的槽,使得外立面元件(19)可以在第二类型材(35)的槽中移动。
文档编号E04B2/96GK101925709SQ200880125505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25日
发明者J·H·法尔克 申请人:布鲁克伯格工业发展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