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钢筋楼板及其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1704阅读:6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放射钢筋楼板及其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及其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现浇混凝土楼板大都存在裂缝和无规则裂缝,并且裂缝到板底,导致楼 板渗漏。虽然裂缝宽度在2 5mm的楼板抗裂缝符合设计要求,但还会引起人们对楼板 感官上的不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防裂缝、阻渗漏的放射钢筋楼板及 其施工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种放射钢筋楼板,楼板设有板底下层主钢筋网及其上层的负弯矩钢筋网,在 楼板四角及拐角的负弯矩钢筋网的上面绑扎连接有放射钢筋,在楼板四角及拐角的主钢 筋网的下面同样绑扎连接有放射钢筋,放射钢筋是7 ll根末端设有直弯钩、呈放射状 排布的钢筋,直弯钩的高度不超过楼板的钢筋保护层。所述的放射钢筋的长度为2 3m。
这种放射钢筋楼板的施工工艺如下 首先,设置楼板板底下层主钢筋网及其上层的负弯矩钢筋网,并在楼板四角及 拐角钢筋网的外侧绑扎放射钢筋; 其次,敷设混凝土楼板中间叠加管道增加焊接钢丝网,在易裂缝部位增加焊接 钢丝网; 然后,浇灌楼板混凝土,振捣密实,混凝土终凝前增加2.000m长铁滚滚压,铁 滚增加混凝土楼板平整度。机械抹压大面积,人工抹压边角; 最后,在混凝土终凝后覆盖草袋被或塑料布,浇水湿润,湿度保证在90%以
上,混凝土楼板养护不少于14d,保证楼板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使用。 本发明的突出特点是在楼板上下层的四角及拐角铺设呈放射状排布的钢筋,放
射钢筋的末端还具有直弯钩。通过这种放射钢筋与钢筋网间的紧密配合,增强了楼板的
稳固性,提高了楼板的抗拉、抗压强度。并且在楼板浇灌混凝土后,及时做好保湿及养
护工作,大大减少了裂缝的出现,避免了渗漏问题。本发明尤其适用于拐角、超3.6m的
房间设计。


图1为本发明楼板上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楼板下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如图l、 2所示, 一种放射钢筋楼板,楼板设有板底下层主钢筋网3及其上层的 负弯矩钢筋网2,在楼板四角及拐角的负弯矩钢筋网2的上面绑扎连接有放射钢筋1,在 楼板四角及拐角的主钢筋网3的下面同样绑扎连接有放射钢筋1,放射钢筋1是7 11根 末端设有直弯钩、呈放射状排布的钢筋,直弯钩的高度不超过楼板的钢筋保护层。所述 的放射钢筋1的长度为2 3m。
这种放射钢筋楼板的施工工艺如下 首先,设置楼板板底下层主钢筋网及其上层的负弯矩钢筋网,并在楼板四角及 拐角钢筋网的外侧绑扎放射钢筋,即在楼板四角及拐角的负弯矩钢筋网的上面绑扎连接 有放射钢筋,在楼板四角及拐角的主钢筋网的下面同样绑扎连接有放射钢筋;
其次,敷设混凝土楼板中间叠加管道增加焊接钢丝网,在易裂缝部位增加焊接 钢丝网; 然后,浇灌楼板混凝土,振捣密实,混凝土终凝前增加2.000m长铁滚滚压,铁 滚增加混凝土楼板平整度。机械抹压大面积,人工抹压边角; 最后,在混凝土终凝后覆盖草袋被或塑料布,浇水湿润,湿度保证在90%以 上,混凝土楼板养护不少于14d,保证楼板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使用。
权利要求
一种放射钢筋楼板,楼板设有板底下层主钢筋网(3)及其上层的负弯矩钢筋网(2),其特征在于在楼板四角及拐角的负弯矩钢筋网(2)的上面绑扎连接有放射钢筋(1),在楼板四角及拐角的主钢筋网(3)的下面同样绑扎连接有放射钢筋(1),放射钢筋(1)是7~11根末端设有直弯钩、呈放射状排布的钢筋,直弯钩的高度不超过楼板的钢筋保护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射钢筋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射钢筋(l)的长度为2 3m。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放射钢筋楼板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首先,设置楼板板底下层主钢筋网及其上层的负弯矩钢筋网,并在楼板四角及拐角钢筋网的外侧绑扎放射钢筋;其次,敷设混凝土楼板中间叠加管道增加焊接钢丝网,在易裂缝部位增加焊接钢丝网;然后,浇灌楼板混凝土,振捣密实,混凝土终凝前增加2.000m长铁滚滚压,机械抹压大面积,人工抹压边角;最后,在混凝土终凝后覆盖草袋被或塑料布,浇水湿润,湿度保证在90%以上,混凝土楼板养护不少于14d,保证楼板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使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放射钢筋楼板及其施工工艺,本发明的突出特点是在楼板上下层的四角及拐角铺设呈放射状排布的钢筋,放射钢筋的末端还具有直弯钩。通过这种放射钢筋与钢筋网间的紧密配合,增强了楼板的稳固性,提高了楼板的抗拉、抗压强度。并且在楼板浇灌混凝土后,及时做好保湿及养护工作,大大减少了裂缝的出现,避免了渗漏问题。本发明尤其适用于拐角、超3.6m的房间设计。
文档编号E04B5/44GK101691790SQ20091018747
公开日2010年4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8日
发明者孔繁军, 孔繁英, 宋诗聪, 王丽华, 靳忠强 申请人:大连九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