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形成施工缝或后浇带的侧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6374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形成施工缝或后浇带的侧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模具,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形成施工缝或后浇带的侧 模。
背景技术
由于受到设计和施工工艺的限制,在浇注大面积混凝土时,无法将其一次浇注完 成,此时,前后浇注的部分之间会形成施工缝。另一方面,为防止大面积浇注的钢筋混凝土 结构由于温度、收缩或沉降后产生有害裂缝,应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板(包括基础 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 在若干时间后再向该临时施工缝浇注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上述的临时施工缝亦被称 为后浇带。施工缝和后浇带的接缝方式有凹凸缝、高低缝或平缝等。在地下室等对防水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中,上述施工缝和后浇带中应设置防水钢 板,而现有的带有防水钢板的侧模,如图1中所示,其包括一止水钢板,所述止水钢板1’包 括一水平部11’和该水平部两端分别向下延伸后形成的两个翼片12’,该水平部11’的上、 下两侧分别设置一向上或向下延伸的纵向钢板2’,所述钢板2’上排列有数个均勻分布的 供钢筋穿过的开口 3’。上述侧模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的特点。但是,在上述侧模的使 用过程中,为提高施工缝或后浇带的粘结和剪切强度,在前一段混凝土终凝后,需要先拆除 侧模的上、下两纵向钢板3’,并将接合面粗琢打毛后才能进行下一段混凝土的浇注,而在另 一方面,为防止施工缝或后浇带漏水,止水钢板1’需要被保留在上述施工缝或后浇带中, 因此,上述侧模的各个部件无法形成在一个整体后再加以使用,并仍然存在以下的不足1) 固定不方便;2)不易施工。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形成施工缝或后浇带的侧模,以解决现有技 术中的上述问题。该侧模的各个部件相互固定连接,易于现场安装和固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用于形成施工缝或后浇带的侧模,包括止水钢板,其特征在于该止水钢板包括一 水平部和该水平部两端分别向下延伸后形成的两个翼片,所述水平部的顶面固定有至少两 条向上延伸的上钢筋段,每相邻两个上钢筋段之间通过密目钢丝网固定连接;所述水平部 的底面固定有至少两条向下延伸的下钢筋段,每相邻两个下钢筋段之间通过密目钢丝网固 定连接。在推荐的实施例中,所述上钢筋段和所述下钢筋段均排列成一直线,且上下对称 排列。在推荐的实施例中,所述上钢筋段和所述下钢筋段均排列成锯齿形状,且上下对 称排列,以提高混凝土二次浇灌时的结合力。在推荐的实施例中,所述上钢筋段和所述下钢筋段均排列成一直线,且所述下钢筋段排列在所述上钢筋段外侧的位置。在推荐的实施例中,所述密目钢丝网绑定在每相邻两个上钢筋段或下钢筋段之 间。在推荐的实施例中,所述上钢筋段和所述下钢筋段焊接固定在所述水平部上。使用时,将上、下钢筋段固定到两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上,向侧模的一侧浇注 混凝土,待上述混凝土终凝后,将密目钢丝网拆除,而后凿毛密目钢丝网所对应的区域,此 时进行下一次浇注混凝土的工序,即可保证新旧混凝土连接处的粘结和剪切强度。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提及的上钢筋段、下钢筋段和密目钢丝网的高度均 与两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高度相适应。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提及的密目钢丝网为现有施工 缝、后浇带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密目钢丝网,可以从市场上直接购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特点1)止水钢板与上、下钢筋段通过焊接固定,密目钢丝网则绑定在上钢筋段或下钢 筋段之间,易于在现场完成各个部件的安装固定;2)形成施工缝或后浇带的工序简单;3)钢筋段与两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纵向钢筋固定,新旧混凝土连接处的粘结和剪 切强度高。

图1为现有侧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侧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实施例用于形成施工缝或后浇带的侧模,参照图2中所示,包括止水钢板1。该止水钢板1包括一水平部11和该水平部两端分别向下延伸后形成的两个翼片 12,水平部11的顶面焊接有数条向上延伸的上钢筋段2,每相邻两个上钢筋段2之间均绑定 一密目钢丝网4 ;水平11部的底面焊接有数条向下延伸的下钢筋段3,每相邻两个下钢筋段 3之间同样绑定一密目钢丝网4。上钢筋段2和下钢筋段3均排列成一直线,且上下对称排列。使用时,将侧模的上钢筋段2、下钢筋段3固定到两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5上, 向侧模的一侧浇注混凝土,待上述混凝土终凝后,将密目钢丝网4拆除,而后凿毛密目钢丝 网4所对应的区域,再进行下一次浇注混凝土的工序,即可保证新旧混凝土连接处的粘结 和剪切强度。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变化实施例中,上钢筋段2和下钢筋段3均排列成锯齿形状,且 上下对称排列。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变化实施例中,上钢筋段2和下钢筋段3均排列成一直线,且 下钢筋段3排列在上钢筋段2外侧的位置。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 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用于形成施工缝或后浇带的侧模,包括止水钢板,其特征在于该止水钢板包括一水平部和该水平部两端分别向下延伸后形成的两个翼片,所述水平部的顶面固定有至少两条向上延伸的上钢筋段,每相邻两个上钢筋段之间通过密目钢丝网固定连接;所述水平部的底面固定有至少两条向下延伸的下钢筋段,每相邻两个下钢筋段之间通过密目钢丝网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用于形成施工缝或后浇带的侧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钢 筋段和所述下钢筋段均排列成一直线,且上下对称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用于形成施工缝或后浇带的侧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钢 筋段和所述下钢筋段均排列成锯齿形状,且上下对称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用于形成施工缝或后浇带的侧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钢 筋段和所述下钢筋段均排列成一直线,且所述下钢筋段排列在所述上钢筋段外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中所述的用于形成施工缝或后浇带的侧模,其特征在 于所述密目钢丝网绑定在每相邻两个上钢筋段或下钢筋段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用于形成施工缝或后浇带的侧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钢 筋段和所述下钢筋段焊接固定在所述水平部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形成施工缝或后浇带的侧模,该侧模包括止水钢板,该止水钢板包括一水平部和该水平部两端分别向下延伸后形成的两个翼片,所述水平部的顶面固定有至少两条向上延伸的上钢筋段,每相邻两个上钢筋段之间通过密目钢丝网固定连接;所述水平部的底面固定有至少两条向下延伸的下钢筋段,每相邻两个下钢筋段之间通过密目钢丝网固定连接。该侧模的各个部件相互固定,易于现场安装和固定。
文档编号E04G15/00GK201588402SQ20092031911
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30日
发明者王长乐, 邱金玲, 陈云彬, 马德强 申请人: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