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柱/墙节点模板拼缝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6372阅读:7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梁、柱/墙节点模板拼缝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拼缝结构,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方便梁、柱/墙 节点处模板拼装与更换的拼缝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混凝土主体施工过程中,梁、柱/墙节点处的模板施工工艺顺序,通常为 “先竖向构件再水平构件”,即如附图1所示,先支设柱/墙模板1,然后,再支设梁底模板2。 这样形成的模板放样拼装形式为所述柱/墙模板1与梁底模板2的交接处其顶端标高为 梁底模板2的上皮,而所述梁底模板2的水平拼缝处为柱/墙模板1的外皮。该结构在混 凝土浇筑过程中,很容易因为梁底模板2端部的刚度不足而造成其在节点3处出现塌腰、漏 浆、夹渣、麻面等质量缺陷,尤其是梁的断面尺寸(即梁高)较大的时候,这种现象尤为明
Mo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并为此提供一种梁、 柱/墙节点模板拼缝结构。该结构增强了梁底模板的端部刚度,更方便梁、柱/墙节点处模 板的拼装与更换,具有很好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的梁、柱/墙节点模板拼缝结构,包括柱/墙模板和通过节点与其交接 的梁底模板,所述柱/墙模板与梁底模板交接处的顶端标高为梁底模板的下皮,所述梁底 模板的水平拼缝处为柱/墙模板的内表面。所述柱/墙模板与梁底模板交接的凹口处设置有密封胶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克服了现有技术因梁底模板端部的刚度不足而造成的塌腰、漏浆、夹渣、麻面等质 量缺陷,从而避免了对所述梁、柱/墙节点处施工后进行返工、修补的情况,既节约了工程 成本,也减少了资源浪费。

图1是现有技术的梁、柱/墙节点模板拼缝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梁、柱/墙节点模板拼缝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理解,
以下结合附图2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 型的技术方案作以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梁柱/墙节点模板拼缝结构,包括柱/墙模板1和通过 节点3与其交接的梁底模板2,所述节点3处的接缝形式为所述柱/墙模板1与梁底模板 2交接处的顶端标高为所述梁底模板2的下皮,所述梁底模板2的水平拼缝处为柱/墙表面,所述的柱/墙的表面相当于所述柱/墙模板1的内皮。为了避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漏浆问题以及在养护过程中容易出现 的混凝土水分流失问题,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柱/墙模板1与梁截面交接的凹口处设置了一 道密封胶条,在安装梁底模板2时,该密封胶条由伸进所述凹口处的梁底模板2的端部压实 并使其平整。可见,本实用新型是以增加所述梁底模板2的长度至柱/墙模板1内皮的方法来 解决所述梁底模板2端部刚度不足的问题,也就是充分利用了所述柱/墙模板1的竖向支 撑来增强所述梁底模板2端部的刚度;同时通过在所述柱/墙模板1与梁截面交接的凹口 处设 置密封胶条的方法,解决了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漏浆和水分流失问题。本实用新型在这两方面的改进,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拼缝结构因梁底模板端部 刚度不足而造成的前述各种质量缺陷,也为提高混凝土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了重 要保证。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描述是示意性的。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 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启示下,完全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进行各种不同形式的改变或 等同替换。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宗旨,所有显而易见的改变以 及具有等同替换的相似设计,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梁、柱/墙节点模板拼缝结构,包括柱/墙模板和通过节点与其交接的梁底模板,其特征是,所述柱/墙模板与梁底模板交接处的顶端标高为梁底模板的下皮,所述梁底模板的水平拼缝处为柱/墙模板的内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柱/墙节点模板拼缝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柱/墙模板与 梁底模板 交接的凹口处设置有密封胶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梁、柱/墙节点模板拼缝结构,其构成包括柱/墙模板和通过节点与其交接的梁底模板,所述柱/墙模板与梁底模板交接处的顶端标高为梁底模板的下皮,所述梁底模板的水平拼缝处为柱/墙模板的内表面。所述柱/墙模板与梁底模板交接的凹口处设置有密封胶条。本实用新型优点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种种缺陷,增强了梁、柱/墙节点处梁底模板的端部刚度,更方便该节点处模板的拼装与更换,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文档编号E04G17/00GK201593304SQ200920319099
公开日2010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30日
发明者刘志华, 张 杰, 田卫国, 范宇, 贺国利, 陈存卓, 雷学玲 申请人:中建六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