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承轨槽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6373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体式承轨槽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承台式轨道板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承台式轨道板模具底模 上的承轨槽。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承台式轨道板模具上的承轨部位是直接在底模上设有凹陷位置,随着实际 施工过程发现这种结构存在如下技术缺陷凹陷部位结构简单,对抵抗轨道的侧向力极为 不利;对于不同尺寸要求的承台必须一起更换底模,适应性不强。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更换和维护、结构简单的一体式承轨槽模 具。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式承轨槽模具,包括承轨槽框,该承轨槽框的 内腔形状与轨道板有档肩承台的形状相匹配,所述承轨槽框上设有一对与有档肩承台上预 埋套管相对应的安装孔,承轨槽框与有档肩承台台面相对应的部位设有1 38 1 42 轨底坡。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承轨槽框是与轨道板有档肩承台相适配的。所述安装孔上安装有套管固定装置。因为轨道板承台上要预埋套管以安装钢轨, 安装孔上安装有用于固定套管的套管固定装置。所述承轨槽框上边框设有若干沉头螺孔。承轨槽框与底模用沉头螺栓连接后,便 于承轨槽框上边框上平面找平,该结构使得承轨槽框与底模之间的连接螺栓安装比较方 便。所述承轨槽框上边框设有若干螺纹盲孔,孔口位于承轨槽框上边框的底面。螺栓 从下方穿过底模的螺孔与承轨槽框的螺纹盲孔连接,该结构承轨槽框上边框的上平面不必 再找平,省略了工序,但是承轨槽框与底模之间的连接螺栓安装安装较为不便。所述轨底坡采用1 40的坡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更换和维护方便快捷、结构简单、安装效率高。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左视图;图4是图2的A-A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为承轨槽框,2为安装孔,3为套管固定装置,4为轨底坡。
具体实施方式
优选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一体式承轨槽模具,包括承轨槽框1,该承轨槽框1的内腔形 状与轨道板有档肩承台的形状相匹配,所述承轨槽框1上设有一对与有档肩承台上预埋套 管相对应的安装孔2,所述安装孔2上安装有套管固定装置3。由于轨道板承台上要预埋套 管以安装钢轨扣件,承轨槽框1与有档肩承台的台面相对应的部位设有坡度为1 38 1 42轨底坡4,该轨底坡4的坡度一般采用1 40。承轨槽框1上边框设有若干沉头螺 孔5,该沉头螺孔5是通过沉头螺栓将承轨槽框与轨道板底模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承轨槽框1上边框的沉头螺孔还有其替换方式,即承轨槽框1 上边框设有若干螺纹盲孔,孔口位于承轨槽框1上边框的底面。在承轨槽框与轨道板底模 连接的时候连接螺栓从底模下方穿过底模的螺孔与承轨槽框的螺纹盲孔连接。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直接将一体式承轨槽模具卡入轨道板底模上的预留孔 中即可。这样非常方便的实现了承轨槽的安装、更换和维护,大大节约了轨道板制造成本。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 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 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 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一体式承轨槽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轨槽框(1),该承轨槽框的内腔形状与轨道板有档肩承台的形状相匹配,所述承轨槽框(1)上设有一对与有档肩承台上预埋套管相对应的安装孔(2),承轨槽框(1)与有档肩承台台面相对应的部位设有1∶38~1∶42轨底坡(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承轨槽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2)上安装有 套管固定装置(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体式承轨槽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轨槽框(1)上 边框设有若干沉头螺孔(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体式承轨槽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轨槽框(1)上 边框设有若干螺纹盲孔,孔口位于承轨槽框(1)上边框的底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体式承轨槽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轨底坡(4)采用 1 40的坡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式承轨槽模具,属于承台式轨道板模具底模上的承轨槽技术领域;包括承轨槽框,该承轨槽框的内腔形状与轨道板有档肩承台的形状相匹配,所述承轨槽框上设有一对与有档肩承台上预埋套管相对应的安装孔,承轨槽框与有档肩承台台面相对应的部位设有1∶38~1∶42轨底坡;本实用新型更换和维护方便快捷、结构简单、安装效率高;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高速铁路承台式轨道板的制备。
文档编号B28B7/26GK201633117SQ20092031910
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30日
发明者任凯, 刘延龙, 刘海涛, 周立新, 唐成书, 喻丕金, 尹东辉, 张天民, 张忠, 李洪奇, 杜新立, 林晓波, 汪永进, 王长留, 田宝华, 税卓平, 肖鸿章, 胡志勇, 谭斌, 邱江, 郑红彬, 钱振地, 陈幼林, 鲁宁生 申请人: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八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四川东科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