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40924阅读:14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滑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槽,特别是指一种滑槽二维活动辅助设备,涉及崩塌、滚石、滑坡、泥石流等有下垫面地质灾害模型试验使用的滑槽辅助设备,属于试验机械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然而崩塌、滚石、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造成了巨大损失。对这类地质灾害的研究也成为了当前热点问题,目前主要有现场观测法、模型试验法、和数值模拟法。现场观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测试结果误差过大;数值模型法目前还没有较为统一、准确反映灾害的特性。模型试验能够量测和控制灾害特性参数,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对于模型试验而言,实验设备尤为重要,而滑槽更是重中之重。目前,我国滑槽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是还是存在以下缺点:1.一种试验要求一种滑槽,多种试验要求多种滑槽,造成了滑槽的浪费;
2.滑槽角度固定或者改变很困难,无法适应试验要求;3滑槽出口高度一般固定,无法满足实际复杂的情况。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槽,能够改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采用相互铰接的上槽段和下槽段结构,能够实现上槽段和下槽段之间角度的调节,通过支撑杆结构,能够实现调节下槽段的高度的效果的同时,利用推动下槽段升降的方式,能够实现调节下槽段相对上槽段的倾斜角度。
[000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种滑槽,主要由上槽段和下槽段相互铰接形成,所述的上槽段和下槽段均为两端开口的长槽型结构,在所述的下槽段远离所述的上槽段一端下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为可伸缩结构。
[0006]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下槽段包括底部及设置在所述的底部两端的侧壁,所述的底部包括第一底层板、第二底层板和第三底层板,所述的支撑杆为对称设置在所述的底部下方的2个,其中一个所述的支撑杆上端与所述的第一底层板下端面相连接,另一个所述的支撑杆上端与所述的第三底层板下端面相连接。
[0007]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第二底层板和所述的第三底层板的上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弹性钢片,在所述的弹性钢片中部设置有预留孔,在所述的第一底层板和所述的第二底层板的下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的第一底层板相对所述的第二底层板滑动时所述的第一底层板下方的凸起结构能嵌入在所述的第二底层板上的弹性钢片的预留孔内,所述的第二底层板相对所述的第三底层板滑动时所述的第二底层板下方的凸起结构能嵌入在所述的第三底层板上的弹性钢片的预留孔内。
[0008]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第一底层板和所述的第三底层板相向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通槽,所述的第二底层板两侧端面分别嵌入在所述的第一底层板和所述的第三底层板上的通槽内。
[0009]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第二底层板的上端面和/或下端面上设置有凸起结构,在所述的第一底层板和所述的第三底层板上的通槽内分别设置有弹性钢片,所述的弹性钢片中部设置有预留孔,所述的第一底层板和所述的第三底层板相对所述的第二底层板运动时所述的凸起结构能够嵌入在所述的预留孔内。
[0010]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撑杆包括中空的筒状的杆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的杆本体内侧的伸缩杆,所述的伸缩杆能够沿着所述的杆本体轴线方向移动。
[0011]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伸缩杆的侧壁上设置有凸起结构,在所述的杆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弹性钢片,在所述的弹性钢片中部设置有预留孔,所述的伸缩杆沿着所述的杆本体轴线方向移动时所述的凸起结构能嵌入在所述的预留孔内,所述的弹性钢片和所述的凸起结构不同时为I个。
[0012]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伸缩杆的侧壁上设置有弹性钢片,在所述的杆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凸起结构,在所述的弹性钢片中部设置有预留孔,所述的伸缩杆沿着所述的杆本体轴线方向移动时所述的凸起结构能嵌入在所述的预留孔内,所述的弹性钢片和所述的凸起结构不同时为I个。
[0013]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弹性钢片为中部向所述的凸起结构方向拱起的拱形结构。
[0014]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底部上方覆盖有下垫面。
[00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I)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槽段和下槽段相互铰接的方式,使整体结构呈两段式,可以方便实现改变局部对角度,或者为原滑槽增加改变局部角度的功能;
[0017](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槽段下方设置支撑杆结构,能够实现调整出口高度的效果,进而改变整体滑槽角度,适应实际中复杂多变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下槽段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下槽段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第一种支撑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第二种支撑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101.支撑杆,102.侧壁,103.第一底层板,104.第二底层板,105.第三底层板,106.弹性钢片,107.凸起结构,108.伸缩杆,109.杆本体,110.下垫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介绍,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6]由于现有的滑槽结构不方便进行调整,使用过程中,角度和出口高度不能实现调整,造成使用不便。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3192305U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试验用滑槽及其实验系统,该系统采用三段式滑槽结构,采用铰接的方式实现连接,使得中部槽段的角度可以实现调节,但是其下部槽段的输出高度和输出的角度不能调节,使得其结构不能适用于复杂多变的情况。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所示,一种滑槽,主要由上槽段和下槽段相互铰接形成,所述的上槽段和下槽段均为两端开口的长槽型结构,在所述的下槽段远离所述的上槽段一端下部设置有支撑杆101,所述的支撑杆101为可伸缩结构。
[0029]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相互铰接的上槽段和下槽段结构,能够实现上槽段和下槽段之间角度的调节,通过支撑杆结构,能够实现调节下槽段的高度的效果的同时,利用推动下槽段升降的方式,能够实现调节下槽段相对上槽段的倾斜角度。
[0030]实施例2:
[003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公开了一种下槽段的优选结构,所述的下槽段包括底部及设置在所述的底部两端的侧壁102,所述的底部包括第一底层板103、第二底层板104和第三底层板105,所述的支撑杆101为对称设置在所述的底部下方的2个,其中一个所述的支撑杆101上端与所述的第一底层板103下端面相连接,另一个所述的支撑杆101上端与所述的第三底层板105下端面相连接。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第一底层板、第二底层板和第三底层板由上向下依次设置的方式。
[0032]进一步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下槽段宽度的调节,在所述的第二底层板104和所述的第三底层板105的上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弹性钢片106,在所述的弹性钢片106中部设置有预留孔,在所述的第一底层板103和所述的第二底层板104的下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凸起结构107,所述的第一底层板103相对所述的第二底层板104滑动时所述的第一底层板103下方的凸起结构107能嵌入在所述的第二底层板104上的弹性钢片106的预留孔内,所述的第二底层板104相对所述的第三底层板105滑动时所述的第二底层板104下方的凸起结构107能嵌入在所述的第三底层板105上的弹性钢片106的预留孔内。
[0033]在移动第一底层板或第三底层板时,使凸起结构与弹性钢片上的预留孔相互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