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支撑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4841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大跨度支撑框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建筑体育馆、大型影剧院 的大跨度支撑框架。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体育馆、影剧院、会议厅等要求支撑立柱越少越好,现在一般是采用大 型立柱式,是在建筑的现场现浇注由钢筋混凝土立柱,再在立柱间用砌块、门框或窗框进行 封建,立柱的顶端采用钢结构、石棉板或玻璃钢板进行封顶,主种建筑的立柱间距太小,所 需立柱数量多,具有建筑造价高、工期长等不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减少立柱数量、降 低建筑造价的大跨度支撑框架。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如下措施达到一种大跨度支撑框架,设有由钢筋、混凝土制作的立柱,其特征在于立柱的下端部
设有至少两根与立柱垂直的地基支架,立柱的上端设有与立柱成100°至120°的夹角顶 WiM
TTC^ri。本实用新型可以在立柱上端顶梁架的两侧分别设有侧支架,以方便立柱间的封 建,增加建筑物的透光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预制件,使用时,在地基立柱间挖好坑,将 本实用新型的下端插入坑内并用土埋好压实,立柱上端的顶梁架与地基立柱和钢结构进行 封顶建筑,侧支架能有效降低建筑成本,增加立柱间建筑的透光性,本实用新型能大大减少 地基立柱的数量,降低立柱间及顶盖的建筑成本,提高了场馆内的秀光性,具有降低建筑造 价、缩短建筑周期、提高建筑质量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建造体育馆、影剧院、会议厅等大跨度 建筑物。


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所示,一种大跨度支撑框架,设有由钢筋、混凝土制作的立柱1,上述与现有技 术相同,此不赘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立柱1的下端部设有至少两根与立柱垂直的地 基支架2,立柱1的上端设有与立柱成100°至120°的夹角顶梁架3,本实用新型可以在 立柱1上端顶梁架3的两侧分别设有侧支架4,以方便立柱间的封建,增加建筑物的透光效 果,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预制件,使用时,在地基立柱间挖好坑,将本实用 新型的下端插入坑内并用土埋好压实,立柱上端的顶梁架与地基立柱和钢结构进行封顶建 筑,侧支架能有效降低建筑成本,增加立柱间建筑的透光性,本实用新型能大大减少地基立柱的数量,降低立柱间及顶盖的建筑成本,提高了场馆内的秀光性,具有降低建筑造价、缩 短建筑周期、提高建筑质量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建造体育馆、影剧院、会议厅等大跨度建筑 物。
权利要求一种大跨度支撑框架,设有由钢筋、混凝土制作的立柱,其特征在于立柱的下端部设有至少两根与立柱垂直的地基支架,立柱的上端设有与立柱成100°至120°的夹角顶梁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立柱上端顶梁架的两侧 分别设有侧支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建筑体育馆、大型影剧院的大跨度支撑框架,设有由钢筋、混凝土制作的立柱,其特征在于立柱的下端部设有至少两根与立柱垂直的地基支架,立柱的上端设有与立柱成100°至120°的夹角顶梁架立柱上端顶梁架的两侧分别设有侧支架,以方便立柱间的封建,增加建筑物的透光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预制件,使用时,在地基立柱间挖好坑,将本实用新型的下端插入坑内并用土埋好压实,立柱上端的顶梁架与地基立柱和钢结构进行封顶建筑,侧支架能有效降低建筑成本,增加立柱间建筑的透光性,本实用新型能大大减少地基立柱的数量,降低立柱间及顶盖的建筑成本,提高了场馆内的透光性,具有降低建筑造价、缩短建筑周期、提高建筑质量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建造体育馆、影剧院、会议厅等大跨度建筑物。
文档编号E04B1/20GK201704790SQ20102024121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9日
发明者任书岭, 周剑, 张宁 申请人:任书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