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井施工用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8314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梯井施工用平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井施工用平台。
背景技术
电梯是高层建筑不可缺少的重要垂直运输工具,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城 市土地资源不断减少,高层、超高层的建筑越来越多。很多地区近几年的高层建筑高度 基本上都在IOOm以上,甚至有些高层建筑超过了 200m。对施工企业而言,电梯井的施 工方法及施工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以往的普遍做法是在电梯井道内搭设扣件式钢管 脚手架,上铺脚手板作为施工操作平台,并随着结构的上升逐层搭设,这种做法不仅耗 费了大量的人工和占用了相当数量的钢管扣件,而且操作平台的稳定性较差,封层防护 工作因为操作架的存在而不能及时防护到位,给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井施工用平台,使用该平台安装方便、安全可靠。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电梯井施工用平台,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电梯井道内并且其与电 梯井道有一间隙,所述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 的下端顶靠在电梯井道平台上端面上,所述的第二支撑柱的下端顶靠在电梯井道平台的 侧面上。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板上端设置有吊环。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相互交错焊接而成。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焊接处设置有加强肋。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梯井道施工时,安全可靠,而且安装非常方便,只需轻轻吊 起本实用新型,就可以轻松安装于电梯井道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一种电梯井施工用平台,包括支撑板1,所述的支撑板1的横截面为 矩形,所述支撑板1位于电梯井道11内并且其与电梯井道11有一间隙10。所述支撑板 1的上方设置吊环9。所述支撑板1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5,所述的第一支撑柱3与第二支撑柱5相互交 错焊接而成。并且所述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5的焊接处设 置有加强肋7。所述第一支撑柱3的下端顶靠在电梯井道平台110上端面上,所述的第二支撑柱 5的下端顶靠在电梯井道平台110的侧壁上。安装时,使支撑板1的侧壁顶靠在电梯井道11的内侧壁上,第一支撑柱3的下 端顶靠在电梯井道平台110上,所述的第二支撑柱5的下端顶靠在电梯井道平台110的侧
壁上。安装非常方便,而且安全可靠。当该楼施工完毕,需要至更高一楼施工时,用吊机钩住吊环9,然后往上提升, 由于支撑板1与电梯井道11有一间隙10,此时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5会略微倾斜。 从而轻松将其往上吊,当到达所需要楼层时,再将其安放在电梯井道11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梯井施工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位于电梯 井道(11)内并且其与电梯井道(11)有一间隙(10),所述支撑板(1)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支 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5),所述第一支撑柱(3)的下端顶靠在电梯井道平台(110)上端 面上,所述的第二支撑柱(5)的下端顶靠在电梯井道平台(110)的侧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施工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上端设置有 吊环(9)。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井施工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3)和 第二支撑柱(5)相互交错焊接而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井施工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 支撑柱(5)的焊接处设置有加强肋(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梯井施工用平台,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电梯井道内并且其与电梯井道有一间隙,所述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下端顶靠在电梯井道平台上端面上,所述的第二支撑柱的下端顶靠在电梯井道平台的侧面上。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梯井道施工时,安全可靠,而且安装非常方便,只需轻轻吊起本实用新型,就可以轻松安装于电梯井道内。
文档编号E04G3/28GK201794287SQ201020544378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7日
发明者熊昱栋, 王金喜, 许必强, 郑峰, 龚建强 申请人:宁波建乐建筑装潢有限公司, 宁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