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砌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805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墙体砌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空心的墙体砌块。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中,常使用空心砌块作为墙体的主材,通过向空心砌块形成的空腔中填充材料来改善墙体的性能(如保温性能、强度)。目前,建筑领域中已有的空心砌块能够通过堆砌而形成用于容纳填充材料的空腔。由这种空心砌块堆砌成的墙体所存在的缺陷是1.由于空心砌块不具有用于支承填充材料的结构,墙体砌块仅通过其侧壁与填充材料之间的摩擦力(或附着力)阻止填充材料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沉,当二者之间的摩擦力(或附着力)不足以克服填充材料自身的重力时,材料便会下沉,引起填充材料的断层。此外,墙体内的各部分填充材料之间通过填充材料内部的结合力互相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当墙体内部的填充材料分布不均勻,使填充材料之间的结合力较小时,填充材料可能会在结合力较小处发生断裂并下沉,引起填充材料的断层。2.墙体内部的填充材料在水平方向上会发生变形或膨胀,或者具有发生变形或膨胀的趋势,对墙体砌块的侧壁产生横向压力作用。当填充材料下沉时,墙体底部的填充材料被压缩,使墙体底部的填充材料对墙体砌块的横向压力增大,引起墙体砌块的断裂。因此,需要一种空心的墙体砌块,该墙体砌块能够防止墙体内部的填充材料发生下沉,从而避免填充材料的断层现象以及墙体砌块的断裂现象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墙体砌块,该墙体砌块能够防止墙体内部的填充材料发生下沉,从而避免填充材料的断层现象以及墙体砌块的断裂现象的发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墙体砌块,该墙体砌块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壁和第二壁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的第一肋和第二肋,所述第一肋和所述第二肋之间形成有中空部,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第一凸缘,该第一凸缘位于所述第一壁朝向所述中空部的一侧上和/或所述第二壁朝向中空部的一侧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凸缘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壁和/或所述第二壁的上表面齐平。优选地,所述第一凸缘沿所述墙体砌块的长度方向在所述第一壁和/或所述第二壁的全部长度上延伸。优选地,所述第一凸缘的宽度为所述中空部的宽度的1/10 1/4。优选地,所述墙体砌块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的第一开口部,并且所述第一肋位于所述第一开口部与所述中空部之间。优选地,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第二凸缘,该第二凸缘位于所述第一肋朝向所述中空部的一侧上和/或朝向所述第一开口部的一侧上。优选地,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的第二开口部,并且所述第二肋位于所述第二开口部与所述中空部之间。优选地,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第三凸缘,该第三凸缘位于所述第二肋朝向所述中空部的一侧上和/或朝向所述第二开口部的一侧上。优选地,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第一凸出部和/或第一凹陷部,该第一凸出部和/或第一凹陷部位于所述墙体砌块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优选地,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第二凸出部和/或第二凹陷部,该第二凸出部和/或第二凹陷部位于所述墙体砌块的沿该墙体砌块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端面中的至少一个端面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壁和/或所述第二壁内设置有沿所述墙体砌块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纵向加强筋,所述第一肋和/或所述第二肋内设置有沿所述墙体砌块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加强筋,并且该横向加强筋与所述纵向加强筋固定连接或形成为一体。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墙体砌块包括第一凸缘,该第一凸缘可以支承其上部的填充材料,对其上部的填充材料产生支承力作用,墙体砌块通过所述第一壁、第二壁、第一肋和第二肋与填充材料之间的摩擦力(或附着力)、所述第一凸缘对填充材料支承力以及填充材料内部的结合力的共同作用,阻止所述填充材料下沉,从而避免填充材料的断层现象以及墙体砌块的断裂现象的发生。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技术特征和有益效果将会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详细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墙体砌块的透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墙体砌块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墙体砌块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墙体砌块的仰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墙体砌块的左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墙体砌块的纵向加强筋和横向加强筋所组成的加强筋骨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3中空部5第一凸缘8 凹部11 第一壁12 第二壁21 第一肋22 第二肋41 第一开口部42 第二开口部[0037]61第一凸出部62第一凹陷部71纵向加强筋72横向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中,长度方向是指图1中的X方向,宽度方向是指图1中的Y方向,高度方向是指图1中的Z方向;长度是指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宽度是指宽度方向上的尺寸,高度是指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上表面是指图1中的第一壁31、第二壁32的朝向上方的表面, 下表面是指图1中的第一壁31、第二壁32的朝向下方的表面,端面是指图1中所示的墙体砌块的端部的表面。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墙体砌块,该墙体砌块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壁 11和第二壁12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壁11和所述第二壁12之间的第一肋21和第二肋 22,所述第一肋21和所述第二肋22之间形成有中空部3,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第一凸缘5, 该第一凸缘5位于所述第一壁11朝向所述中空部3的一侧上和/或所述第二壁12朝向中空部3的一侧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墙体砌块包括第一凸缘5,该第一凸缘5可以支承其上部的填充材料,对其上部的填充材料产生支承力作用,墙体砌块通过所述第一壁11、第二壁 12、第一肋21和第二肋22与填充材料之间的摩擦力(或附着力)、所述第一凸缘5对填充材料支承力以及填充材料内部的结合力的共同作用,阻止所述填充材料下沉,从而避免填充材料的断层现象以及墙体砌块的断裂现象的发生。所述第一壁11和所述第二壁12互相平行,可以使墙体容易堆砌成平面,便于装修等后续工作的进行。所述第一肋21和所述第二肋2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壁11和第二壁 12之间,形成中空部3,可以形成容纳填充材料的空间,同时,固定连接又可以提高墙体砌块的强度,使墙体砌块具有较高的耐用度。所述第一壁11、第二壁12、第一肋21和第二肋 22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例如通过粘结剂进行粘结。当然,为了制造方便,降低成本,优选地,所述第一壁11、第二壁12、第一肋21和第二肋22形成为一体,如一体浇注而成。所述第一凸缘5可以形成为各种形状,如板状。为了提高墙体砌块与填充材料之间的结合强度,可以将所述第一凸缘5的表面制成粗糙面,或者在所述第一凸缘5的表面上设置凹凸不平的结构。此外,在同一个壁(即第一壁11或第二壁12)上也可以形成多个所述第一凸缘5。同时,所述第一凸缘5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壁11和第二壁12的延伸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所述第一凸缘5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壁11和/或所述第二壁12的侧面上,如通过粘结剂进行粘结。为了提高所述第一凸缘5与所述第一壁11 和/或所述第二壁12的结合强度,优选地,所述第一凸缘5与所述第一壁11和/或所述第二壁12形成为一体。所述第一凸缘5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壁11和/或所述第二壁12的侧面上的任意位置,如靠近所述第一壁11和/或所述第二壁12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的位置以及远离所述第一壁11和/或所述第二壁1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位置。优选地,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凸缘5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壁11和/或所述第二壁12的上表面齐平。这样,墙体砌块既便于制造和运输,又便于墙体砌块的堆砌。优选地,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凸缘5沿所述墙体砌块的长度方向在所述第一壁11和/或所述第二壁12的全部长度上延伸。由于所述第一壁11和/或所述第二壁 12在整个长度方向上都具有所述第一凸缘5,因此,所述墙体砌块能够充分地分散墙体内各部分的填充材料的重量,防止填充材料发生断层。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凸缘5可以在第一壁11和/或所述第二壁12的部分长度上延伸。 为了提高所述第一凸缘5的作用效果,应适当地增大所述第一凸缘5与填充材料的接触面积,即增大所述第一凸缘5的尺寸。优选地,所述第一凸缘5的宽度为所述中空部 3的宽度的1/10 1/4。这样既可以使所述第一凸缘5与填充材料之间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又可以确保填充材料能够顺畅地通过所述中空部3进入到其它墙体砌块的中空部3内, 从而防止墙体内部的填充材料发生断层。如上所述,所述第一凸缘5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壁11或第二壁12上,也可以同时设置在所述第一壁11和第二壁12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凸缘5设置在所述第一壁11和第二壁12上,并且所述第一壁11上的第一凸缘5与第二壁12上的第一凸缘5具有相同的形状、结构和尺寸。通过这样的结构,所述第一凸缘5可以将填充材料的重量均勻地分散到墙体砌块的第一壁11和第二壁12上,从而防止因受力不均而导致的墙体砌块的断裂。 如图1所示,优选地,所述墙体砌块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壁11和所述第二壁12之间的第一开口部41,并且所述第一肋21位于所述第一开口部41与所述中空部3之间。并且, 优选地,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壁11和所述第二壁12之间的第二开口部42, 并且所述第二肋22位于所述第二开口部42与所述中空部3之间。这样,堆砌墙体时,长度方向上相邻的墙体砌块通过所述第一开口部41和/或所述第二开口部42对接形成空心部分,该空心部分内可以填充保温材料或混凝土等材料,以防止墙体砌块的连接处产生的缝隙影响墙体的保温性能或强度。如图3和图4所示,优选地,所述中空部3、第一开口部41和第二开口部42的形状为矩形,且所述第一开口部41和所述第二开口部42的长度为所述中空部3的长度的1/3 2/3。在堆砌过程中,这样的结构可以提供足够的填充空间,使填充材料能够均勻地进入到所述的空心部分和中空部3内,从而提高墙体的性能(如保温性能、强度)。当然,所述中空部3、第一开口部41和第二开口部42的形状并不限于矩形,例如还可以为圆形、半圆形、或其它不规则图形。所述中空部3、第一开口部41和第二开口部42的形状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合而加以选择确定。另外,所述中空部3、第一开口部41和第二开口部42的形状也不一定相同。优选地,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第二凸缘(图中未显示),该第二凸缘位于所述第一肋21朝向所述中空部3的一侧上和/或朝向所述第一开口部41的一侧上。优选地,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第三凸缘(图中未显示),该第三凸缘位于所述第二肋22朝向所述中空部3的一侧上和/或朝向所述第二开口部42的一侧上。所述第二凸缘和所述第三凸缘能够进一步分散填充材料的重量,提高墙体砌块与填充材料之间的结合强度,从而防止墙体内的保温材料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下沉。同时,所述第二凸缘和所述第三凸缘还能够提高墙体砌块的强度,防止墙体砌块在填充材料以及墙体的压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所述第二凸缘和所述第三凸缘的形状、结构、尺寸以及设置方法与所述第一凸缘5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凸缘和第三凸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合加以设计选择,例如,可以仅设置第二凸缘,可以仅设置第三凸缘,还可以同时设置第二凸缘和第三凸缘。而且,第二凸缘和第三凸缘既可以具有相同的形状尺寸,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尺寸。如图1和图5所示,优选地,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第一凸出部61和/或第一凹陷部62,该第一凸出部61和/或第一凹陷部62位于所述墙体砌块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在堆砌墙体时,高度方向上相邻的墙体砌块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凸出部61和第一凹陷部62的配合,实现墙体砌块的准确定位,防止墙体歪斜。同时,通过所述第一凸出部61和第一凹陷部62的配合还可以提高墙体砌块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墙体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优选地,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第二凸出部和/或第二凹陷部(图中未显示),该第二凸出部和/或第二凹陷部位于所述墙体砌块的沿该墙体砌块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端面中的至少一个端面上。在堆砌墙体时,长度方向上相邻的墙体砌块可以通过所述第二凸出部和第二凹陷部的配合,实现墙体砌块的准确定位,防止墙体歪斜。同时,通过所述第二凸出部和第二凹陷部的配合还可以提高墙体砌块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墙体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为了提高墙体砌块的强度,如图2和图6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一壁11和/或所述第二壁12内设置有沿所述墙体砌块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纵向加强筋71,所述第一肋21和/ 或所述第二肋22内设置有沿所述墙体砌块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加强筋72,并且该横向加强筋72与所述纵向加强筋71固定连接或形成为一体。所述纵向加强筋71和所述横向加强筋72的材料可以为各种材料,如钢材,只要能够提高墙体砌块的强度即可。所述纵向加强筋71和所述横向加强筋72也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固定连接,如焊接、螺栓连接等。 此外,除所述纵向加强筋71和所述横向加强筋72之外,还可以在墙体砌块内设置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竖直加强筋(图中未显示),并使该竖直加强筋与所述纵向加强筋71和所述横向加强筋72固定连接或形成为一体,以提高所述墙体砌块的强度。如图1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一肋21、第二肋22、第一壁11以及第二壁11的高度相同,并且所述第一肋21和所述第二肋22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壁11和所述第二壁12的上表面齐平。这样的墙体砌块既便于制造和运输,又便于墙体砌块的堆砌。同时,利用这种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平齐墙体砌块堆砌成的墙体具有较高的强度。如图1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一肋21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设置有凹部8,并且所述第二肋22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设置有凹部8。设置这样的结构既可以节省材料, 又可以减轻所述墙体砌块的重量。另外,必要时还可以在所述凹部8处沿所述墙体砌块的长度方向(即X方向)布置承重柱,以提高由所述墙体砌块堆砌成的墙体的强度。所述凹部8的横截面可以为各种形状,如矩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图形。优选地,所述凹部8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如图5所示。同时,为了防止所述凹部8降低墙体砌块的强度,应将所述凹部8的深度限定在合适的范围内。优选地,所述凹部8的深度为所述第一肋21的高度的1/10 1/5。为了进一步增加所述墙体砌块的强度,简化制造工艺流程,提高所述墙体砌块可用性,优选地,所述墙体砌块具有中心对称的结构,并且所述第一肋21的朝向所述中空部3 的平面以及所述第二肋22的朝向所述中空部3的平面与所述第一壁11的长度方向垂直。 需要注意的是,此处所说的垂直是指所述第一肋21的整体走向以及所述第二肋22的整体走向与所述第一壁11的长度方向的关系为垂直关系。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不再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另行说明。
权利要求1.一种墙体砌块,其特征在于,该墙体砌块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壁(11)和第二壁(12) 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壁(11)和所述第二壁(12)之间的第一肋(21)和第二肋(22),所述第一肋(21)和所述第二肋(22)之间形成有中空部(3),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第一凸缘 (5),该第一凸缘(5)位于所述第一壁(11)朝向所述中空部(3)的一侧上和/或所述第二壁(12)朝向中空部(3)的一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5)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壁(11)和/或所述第二壁(12)的上表面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5)沿所述墙体砌块的长度方向在所述第一壁(11)和/或所述第二壁(12)的全部长度上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5)的宽度为所述中空部(3)的宽度的1/10 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砌块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壁 (11)和所述第二壁(12)之间的第一开口部(41),并且所述第一肋(21)位于所述第一开口部(41)与所述中空部(3)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墙体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第二凸缘,该第二凸缘位于所述第一肋(21)朝向所述中空部(3)的一侧上和/或朝向所述第一开口部(41)的一侧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墙体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壁(11)和所述第二壁(12)之间的第二开口部(42),并且所述第二肋(22)位于所述第二开口部(42)与所述中空部(3)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墙体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第三凸缘,该第三凸缘位于所述第二肋(22)朝向所述中空部(3)的一侧上和/或朝向所述第二开口部(42)的一侧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第一凸出部 (61)和/或第一凹陷部(62),该第一凸出部(61)和/或第一凹陷部(62)位于所述墙体砌块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第二凸出部和 /或第二凹陷部,该第二凸出部和/或第二凹陷部位于所述墙体砌块的沿该墙体砌块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端面中的至少一个端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11)和/或所述第二壁(12)内设置有沿所述墙体砌块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纵向加强筋(71),所述第一肋(21)和 /或所述第二肋(22)内设置有沿所述墙体砌块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加强筋(72),并且该横向加强筋(72)与所述纵向加强筋(71)固定连接或形成为一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墙体砌块,该墙体砌块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壁(11)和第二壁(12)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的第一肋(21)和第二肋(22),所述第一肋和所述第二肋之间形成有中空部(3),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第一凸缘(5),该第一凸缘位于所述第一壁朝向所述中空部的一侧上和/或所述第二壁朝向中空部的一侧上。墙体砌块包括第一凸缘,该第一凸缘可以支承其上部的填充材料,对其上部的填充材料产生支承力作用,墙体砌块通过其内壁与填充材料之间的摩擦力(或附着力)、第一凸缘对填充材料支承力以及填充材料内部的结合力的共同作用,阻止所述填充材料下沉,从而避免填充材料的断层现象以及墙体砌块的断裂现象的发生。
文档编号E04C1/00GK201972294SQ201020668368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0日
发明者秦升益 申请人: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