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梁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827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顶梁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房屋、亭、楼阁等建筑的顶梁连接件及成型方法、建筑框架结构及安装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房屋、亭、楼阁等建筑框架钢结构的顶梁连接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泥砖混、钢筋混凝土的房屋建筑及其建造方法,由于需要在施工现场用钢筋拉框架、浇注混凝土等,存在下面的缺点一是其顶梁先灌建好,再在顶梁上灌建水泥楼板,水泥楼板与顶梁的连接关系主要靠顶梁上和水泥楼板上的钢筋,顶梁和水泥楼板由于是分两次灌建而成,建筑周期长,劳动强度大,污染大,噪声大,建筑原材料浪费大;二是两个水泥固体之间的关系只有力学负荷的承载关系,没法建立真正一体化的内部关系,其安全性差,抗震功能差、使用寿命短;三是需要使用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破坏生态;四是房屋拆迁时,建筑原材料无法重复使用,造成资源浪费,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难以处理;四是由于传统的水泥建筑(高楼大厦)框架结构的自重很重,地基的力学负荷很大,一旦发生地震摇晃,整个建筑变得非常脆弱,非常危险,非常不利于抗震。针对现有的水泥砖混、钢筋混凝土的房屋建筑的上述不足,现已有钢结构建筑。现有的钢结构建筑及其建造方法,虽然相对水泥砖混、钢筋混凝土的房屋建筑及其建造方法,有很多优点,但还是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由于现有建筑钢结构框架的梁和柱或梁和梁之间直接通过螺栓等紧固件连接或通过焊接等的连接方式,受力差、连接脆弱,梁、柱、楼板等的重力最后均传递到连接节点上由连接紧固件或焊接部来承受,这样会造成应力过度集中于梁和柱或梁和梁之间的连接节点而使连接节点受力更差、 连接更脆弱,这会大大降低现有建筑框架结构的安全性,缩短使用寿命。这是现有的传统建筑钢结构框架存在的最大的技术难题。二是现场的螺栓等紧固连接或焊接的连接环节多, 这会提高安装难度,降低安装效率,造成现场施工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高。三是传统建筑钢结构框架梁和柱或梁和梁之间由于采用螺栓紧固连接或焊接的连接方式,必须对各自的连接端部进行配合连接的设计、加工,当梁或柱要使用标准型材时,其连接端部就必须进行另外设计和加工,当梁或柱不使用标准型材则需专门制造,两种方式都无法实现大批量标准化生产,成本高,也容易出现梁或柱尺寸加工误差产生连接误差,使本来就脆弱的连接位置很难很好的承受建筑重量负荷以及负荷力的传递。针对现有的钢结构建筑框架的不足,现有技术主要又有以下几种改进申请号为03134271. X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环保型可拆装式梁柱承重结构的设计方法,该发明涉及一种房屋支架,特别是一种可拆房屋的支架。房屋支架由房屋承重柱、承重梁、连接件、柱帽连接构成,承重梁与承重柱插接,承重柱与柱帽插接,承重柱间用螺栓固定接,承重柱顶部有柱帽卡榫,顶部中心有上下柱连接螺栓,承重柱底部中心有螺孔,柱与柱间用连接件连接,承重梁的燕尾榫与柱帽上的燕尾槽插接,柱帽底部的卡槽与柱顶柱帽燕尾榫插接,柱帽上部为燕尾槽与承重梁燕尾榫插接。不同于传统的现场浇灌,工厂化制作配件,现场组装,将各种尺寸的构件在现场任意组装成为各种式样的房屋,拆下后还可重复使用,减少建筑垃圾。实现主要结构件的标准化,通用化建筑构件各部件间加橡胶垫,对地震波起缓冲作用,增强抗震性能。建筑构件安装后可拆卸,可重复使用,减少大量建筑垃圾,并且施工简便,减轻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解决了现有的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污染大、噪音高、周期长、工程质量优良率低的问题。但该技术方案的承重柱不是采用现有的工字形钢、H形钢、方钢管、圆钢管等标准建筑型材,而是采用带有较复杂的柱脚和柱头的非标准件,这种承重柱需一次成型专门制造,一方面由于承重柱长达几米,一次成型承重柱,模具成本和制作成本相当高,另一方面,由于楼层的高度、承重柱的受力大小不断变化,对不同的楼高需要不同的模具成型不同长度的承重柱,对不同的建筑需要成型不同尺寸大小的承重柱,进一步增加模具成本,还有,承重柱这么大,要一次成型制作起来是非常困难的,有点不现实。悬臂梁与柱头采用燕尾槽和燕尾榫配合,如果悬臂梁采用标准的工字形钢、H形钢、方钢管、圆钢管、槽钢等,由于其横截面不是实心的,因此加工成燕尾榫,其受力差。申请号为99109701. 7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钢结构房屋建筑构件,包括浇注混凝土的钢管柱、钢梁支架和U字型钢梁,钢梁支架由至少一个绕钢管柱焊接的支架构成, 每一支架由平行设置的上下抱柱板、沿径向垂直设置在上下抱柱板之间的至少一对连接板组成,上下抱柱板具有一个圆弧面、一个本体部分和沿每对连接板走向延伸的伸出部,在钢梁支架上形成至少两对连接板,各对连接板及上抱柱板和下抱柱板的相应伸出部与U字型钢梁的一端固接在一起。由于该技术方案的钢梁支架由至少一个绕钢管柱焊接的支架构成,梁、柱、楼板等的重力最后均传递到连接节点上由钢管与支架的焊接处来承受,这样会造成应力过度集中于梁和柱或梁和梁之间的连接节点而使连接节点受力差、连接脆弱,这会大大降低建筑框架结构的安全性,缩短使用寿命。申请号为2008102297M.9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轻型钢结构房屋建筑连接对接件,包括凸端结合体、凹端结合体、上方管、下方管、横梁、斜楔板;上方管套装在凸端结合体上端外部;凸端结合体中部有台阶,下端插入凹端结合体的上端;下方管套装在凹端结合体下端的外部;凹端结合体上端的外部设置有耳板,在横梁上通过螺栓、螺母和垫圈连接有斜楔板,将斜楔板与横梁组合的斜楔体的斜楔端对应插入到凹端结合体的耳板上的斜槽处并通过横销锁紧件锁紧。由于本技术连接方管与横梁需通过凸端结合体、凹端结合体、 斜楔板、横销、螺栓、螺母的共同作用来完成,安装环节多,特别是梁、柱、楼板等的重力最后再传递到连接节点上的横销和螺栓来承受,这样会造成应力过度集中于梁和柱或梁和梁之间的连接节点而使连接节点受力差、连接脆弱,这会大大降低建筑框架结构的安全性,缩短使用寿命,安装起来也不方便。申请号为00218061. 8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钢结构建筑通用节点装置, 由钢牛腿、钢柱、钢梁组成,钢牛腿包括节点连接板、腹板、加固板,钢牛腿的节点连接板采用槽形型钢与腹板和加固板固接为一体,并且节点装置构造一致。这种结构一方面加固板需与钢柱的外形配合,由于钢柱的制造精度差,配合不好,会影响受力,当钢柱为圆柱管时, 其配合效果更不理想;另一方面节点连接板、腹板、加固板为独立件固定在一起,不是一体成型,其受力差,特别是梁、柱、楼板等的重力负荷最后再传递到连接节点的焊接处和紧固件来承受,这样会造成应力过度集中于梁和柱或梁和梁之间的连接节点而使连接节点受力差、连接脆弱,这会大大降低建筑框架结构的安全性,抗震能力差,缩短使用寿命。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为97101724. 7的发明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钢塑轻建筑及
4其建造方法,它是薄壁轻钢注塑建筑,由薄壁轻钢结构及构件空心内腔内注高压发泡塑料成型共同结合而成,其主要由柱构件、上、下柱接头、双单梁斗、柱座、楼梁构件、窗顶(台) 梁、塑面板、楼板阁栅、张拉杆、注塑楼板、梁柱卡、竖杆构件、柱梁卡、地架斜撑、基底板、弹性垫层、地基、阵列石灰桩、地锚等相互联接构成。虽然该技术方案中,柱构件对下柱接头有支撑作用,下柱接头对梁斗有支撑作用,梁斗对上柱接头有支撑作用,上柱接头对柱构件有支撑作用,梁斗对梁有支撑作用,梁、柱、楼板等的重力负荷最后不会传递到连接节点的焊接处和紧固件来承受;但该技术方案中的柱构件与梁的连接需通过连接在一起的上柱接头、下柱接头、梁斗才能实现,缺点是一是多个零件组合才能实现柱构件与梁的连接,刚性差,装配误差大,二是下柱接头与柱构件之间、下柱接头与梁斗间、梁斗与上柱接头间、上柱接头与柱构件间均需通过自压螺栓或焊接固定,工序多,安装费时,安装环节多会造成柱构件的垂直度及其安装位置的调节困难;该技术方案中完成连接柱构件和梁的多个零件刚性差,组合在一起刚性更差,不利于重负荷的承担和传递;三是梁、柱、楼板等的重力最后均传递到连接节点上由支撑在下柱接头上的梁斗的水平部来承受,这样会造成应力过度集中于梁和柱或梁和梁之间的连接节点而使连接节点受力差、连接脆弱,这会大大降低建筑框架结构的安全性,缩短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与其连接的横梁和顶梁直接支撑、 且在连接位置不需要顶梁的支撑就能将横梁、顶梁连接在一起的顶梁连接件。顶梁连接件,包括顶梁连接件本体、两个斜向下凸设顶梁连接件本体、成倒V字形的顶梁斜插接头,一个或两个沿水平方向凸设顶梁连接件本体的水平支撑接头;在顶梁斜插接头上设有对与其插接的顶梁上下前后抵挡的侧抵挡面,在水平支撑接头上设有直接支撑横梁的支撑横梁水平面。作为改进,水平支撑接头包括凸出顶梁连接件本体一侧的侧凸部,从侧凸部的顶面竖直向上凸设的两个并列的限位凸部,两个限位凸部之间的间隙形成容置端部被加工成 T字形的横梁端部的垂直部的容置槽。作为改进,限位凸部即容置槽的侧壁为从侧凸部的顶面垂直向上延伸再水平向外弯折而成。作为改进,在限位凸部与侧凸部形成的凹槽的底部平面上设有圆台,在圆台之间连接有加强筋,在每个圆台内设有螺纹通孔。作为改进,水平支撑接头包括凸出顶梁连接件本体的侧凸部;在水平支撑接头的侧凸部的顶面并列设有两个限位凸部,两个限位凸部与其对应的侧凸部形成容置横梁端部的容置槽;支撑横梁水平面为容置槽的底面。作为改进,顶梁斜插接头包括从顶梁连接件本体斜向上延伸而成的阵列的、开口朝向两侧的U形凸部;两个U形凸部之间的间隙形成与H型钢或工字形钢的连接部配合的容置槽;两个U形凸部相对的两个面和与相对的两个面垂直的外侧面为对与其插接的顶梁上下前后抵挡的侧抵挡面。作为改进,在U形凸部的U形槽的底部平面上均设有圆台,在圆台之间连接有加强筋,在每个圆台内设有螺纹通孔。
作为改进,顶梁斜插接头包括一个从顶梁连接件本体斜向下方向延伸的管形凸部,管形凸部的外侧面与圆钢管或方钢管顶梁的内侧面配合。作为改进,在管形凸部的外侧面上设有弹性凸舌,弹性凸舌远离顶梁连接件本体的一端连在管形凸部上,弹性凸舌朝向顶梁连接件本体的一端为自由端。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顶梁连接件与顶梁和横梁安装在一起时,在连接位置不需要立柱支撑,避免立柱隔断空间和影响美观;由于顶梁斜插接头、支撑接头和顶梁连接件本体一体成型,相对传统建筑钢结构框架梁和柱或梁和梁之间直接通过螺栓等紧固件连接或通过焊接等的连接方式,大大减少螺栓等紧固连接或焊接的连接环节,大大降低了应力过度集中于梁和柱或梁和梁之间的连接位置而使连接位置受力差、连接脆弱的缺陷。由于顶梁连接件的顶梁斜插接头与顶梁相互插入式连接,这样当将顶梁连接件插入置放位于其下的顶梁时,顶梁连接件就能直接支撑在顶梁上;当顶梁插入置放在位于其下方的顶梁连接件上时,顶梁就能直接支撑在顶梁连接件上,安装简单方便快捷,没有了传统建筑钢结构框架的安装难度,顶梁和顶梁连接件连接在一起后,具有支撑和被支撑的关系,使受力好。当横梁与支撑接头安装在一起时,支撑接头支撑横梁,受力好。本技术的连接方式还能将建筑重量负荷,均勻而又合理的在梁和柱或梁和梁之间传递,把负荷力合理的传递到顶梁上,最后合理的传递分布到地基上,使螺栓等紧固件或者是焊接处不再需要承受顶梁或横梁的支撑力,大大降低建筑框架结构的应力集中,从而大大提高建筑框架结构的安装效率和抗震功能、使用寿命、 使用安全性。特别是,传统建筑钢结构框架梁和柱或梁和梁之间为了实现采用螺栓紧固连接或焊接的连接方式,必须对各自的连接端部进行配合连接的设计、加工,当梁或柱要使用标准型材时,其连接端部就必须进行另外设计和加工,当梁或柱不使用标准型材则需专门制造,两种方式都无法实现大批量标准化生产,也容易出现梁或柱尺寸加工误差产生连接误差,使本来就脆弱的连接位置很难很好的承受建筑重量负荷以及负荷的力的传递,而本技术的顶梁连接件可大批量标准化事先生产出来,并可变成标准建材商品进行市场流通, 不需要现成加工,可降低生产成本。不同于传统的现场浇灌混凝土,工厂化制作顶梁连接件,现场组装,将各种尺寸的构件在现场任意组装成为各种式样的房屋,拆下后还可重复使用,减少建筑垃圾。实现主要结构件的标准化,通用化,施工简便,减轻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解决了现有的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污染大、噪音高、周期长、工程质量优良率低的问题。通过顶梁与顶梁连接件连接,形成斜屋顶框架。水平支撑接头的两个限位凸部之间的间隙形成容置端部被加工成T字形的横梁端部的垂直部的容置槽,结构简单,铸造顶梁连接件的模具简单,降低生产成本。水平支撑接头的限位凸部即容置槽的侧壁为从侧凸部的顶面垂直向上延伸再水平向外弯折而成,受力好,便于将横梁与顶梁连接件顶紧的螺钉的安装。水平支撑接头的两个限位凸部与其对应的侧凸部形成容置横梁端部的容置槽,安装时横梁不需加工,节省安装时间,且能适合方管形钢管、H形钢管等。顶梁为H型钢或工字形钢,顶梁斜插接头的竖直凸部插入顶梁内,H型钢或工字形钢顶梁的连接部容置在容置槽内,顶梁通过螺纹紧固件穿过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与顶梁抵接与两个竖直凸部插接,安装方便、可靠,调整顶梁的位置和垂直度方便。
插接头采用管形凸部的方式,与圆钢管或方钢管的顶梁的端部插接方便,且将插接在一起的顶梁和顶梁连接件固定也方便。在管形凸部上设有弹性凸舌,插接头插入对应的梁或柱时相互间不会晃动,插入梁时可不再需要通过焊接或紧固件等其它方式固定。在管形凸部的侧壁上设有螺纹孔或填焊通槽,固定方式简单,固定可靠。顶梁为圆钢管或方钢管,管形凸部的内侧面与圆钢管或方钢管顶梁的外侧面配合,顶梁插入顶梁斜插接头的竖直凸部内,通过锁紧螺钉安装在螺纹孔上对顶梁与管形凸部锁紧。通过将焊料焊接到填焊通孔内将顶梁斜插接头与顶梁固定在一起,和/或将顶梁斜插接头与顶梁固定在一起,这样一方面使顶梁连接件与顶梁的连接牢固可靠,另一方面由于焊接只是起固定作用,焊接位置并不需要承受支撑顶梁或横梁的支撑力,因此也不会造成框架结构节点应力集中的现象。顶梁斜插接头包括两个并排的U型块,对端部被加工成T字形的H型钢有支撑好, 节省材料,也便于将螺钉等紧固件将顶梁斜插接头与梁固定时紧固件可容置在U形凹槽内。在在U形块的U形槽的底部平面上均设有圆台,在圆台之间连接有加强筋,在每个圆台内设有螺纹通孔,使U型块的刚性好,可减少U型块的壁厚,同时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在螺纹孔上时固定更可靠。顶梁斜插接头包括从垂直连接部的端面延伸的方管形凸部,在方管形凸部的侧面上均设有弹性凸舌,梁插接头的结构简单,刚性好,与梁插接头配合的方形钢管端部不需要加工;弹性凸舌可顶相互插接的梁和顶梁连接件,当梁为与水平面平行的横梁时,可不再需要通过紧固件或焊接等方式将梁和顶梁连接,直接插接即可,梁和挂接件间的安装方便、安装效率高。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顶梁连接件,包括顶梁连接件本体1,从梁柱连接件本体相对两侧斜向下凸设顶梁连接件本体1、成倒V字形的结构对称的顶梁斜插接头2、顶梁斜插接头3,从顶梁连接件本体1的一个侧面水平凸设的水平支撑接头4。水平支撑接头4包括凸出顶梁连接件本体1 一侧的侧凸部5,从侧凸部5的顶面竖直向上延伸再向外弯折的两个并列的限位凸部6、限位凸部7,限位凸部6、限位凸部7之间的间隙形成容置端部被加工成T字形的横梁端部的垂直部的容置槽。在限位凸部6、限位凸部7与侧凸部5形成的凹槽的底部平面上均设有圆台8,在圆台8之间连接有加强筋9,在每个圆台8内设有螺纹通孔10。限位凸部6、限位凸部7的顶面为支撑横梁水平面。在侧凸部5的底面设有与顶梁连接件本体连接的加强筋13。顶梁斜插接头2、顶梁斜插接头3均包括从顶梁连接件本体1斜向下延伸而成的水平阵列的、开口朝向两侧的U形凸部11、U形凸部12 ;U形凸部11、U形凸部12之间的间隙形成与H型钢或工字形钢的连接部配合的容置槽;U形凸部11、U形凸部12相对的两个面和与相对的两个面垂直的外侧面为对与其插接的顶梁上下前后抵挡的侧抵挡面。在U形凸部11、U形凸部12的U形槽的底部平面上均设有圆台14,在圆台14之间连接有加强筋15, 在每个圆台14内设有螺纹通孔16。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水平支撑接头包括从顶梁连接件本体20相背的两个侧面水平凸设的结构对称的水平支撑接头21、水平支撑接头22。实施例3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水平支撑接头30包括凸出顶梁连接件本体31 一侧的侧凸部32,从侧凸部32的顶面竖直向上延伸设有的两个并列的限位凸部33、限位凸部34,限位凸部33、限位凸部34的间隙形成容置端部被加工成T字形的横梁端部的垂直部的容置槽。限位凸部33、限位凸部34的顶面为支撑横梁水平面。在侧凸部32的底面设有与顶梁连接件本体连接的加强筋35。在限位凸部33、限位凸部34上设有与容置槽连通的用来安装顶紧容置在容置槽内的横梁的螺钉的螺纹通孔40。顶梁斜插接头36、顶梁斜插接头37均包括从顶梁连接件本体31斜向下延伸而成的水平阵列的方管形凸部38、方管形凸部39 ;方管形凸部38、方管形凸部39之间的间隙形成与H型钢或工字形钢的连接部配合的容置槽;方管形凸部38、方管形凸部39相对的两个面和与相对的两个面垂直的外侧面为对与其插接的顶梁上下前后抵挡的侧抵挡面。实施例4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水平支撑接头包括从顶梁连接件本体45相背的两个侧面水平凸设的结构对称的水平支撑接头46、水平支撑接头47。实施例5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水平支撑接头50包括凸出顶梁连接件本体51 一侧的侧凸部52,从侧凸部52的顶面靠近侧凸部的两侧竖直向上延伸设有两个并列的限位凸部53、限位凸部54,限位凸部53、限位凸部M之间的间隙形成容置容置横梁端部的容置槽。容置槽的底面为支撑横梁水平面。在侧凸部52的底面设有与顶梁连接件本体连接的加强筋55。在限位凸部M上设有与容置槽连通的用来安装顶紧容置在容置槽内的横梁的螺钉的螺纹通孔58。顶梁斜插接头56、顶梁斜插接头57均包括从顶梁连接件本体51斜向下延伸的方管形凸部;方管形凸部的外侧面与顶梁的内侧面配合,方管形凸部的四个外侧面为对与其插接的顶梁上下前后抵挡的侧抵挡面。实施例6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5不同的是,水平支撑接头包括从顶梁连接件本体60相背的两个侧面水平凸设的结构对称的水平支撑接头61、水平支撑接头62。
权利要求
1.顶梁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梁连接件本体、两个斜向下凸设顶梁连接件本体、 成倒V字形的顶梁斜插接头,从顶梁连接件本体的一个或两个相背的侧面水平凸设的水平支撑接头;在顶梁斜插接头上设有对与其插接的顶梁上下前后抵挡的侧抵挡面,在水平支撑接头上设有直接支撑横梁的支撑横梁水平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梁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水平支撑接头包括凸出顶梁连接件本体一侧的侧凸部,从侧凸部的顶面竖直向上凸设的两个并列的限位凸部,两个限位凸部之间的间隙形成容置端部被加工成T字形的横梁端部的垂直部的容置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梁连接件,其特征在于限位凸部即容置槽的侧壁为从侧凸部的顶面垂直向上延伸再水平向外弯折而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梁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在限位凸部与侧凸部形成的凹槽的底部平面上设有圆台,在圆台之间连接有加强筋,在每个圆台内设有螺纹通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梁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水平支撑接头包括凸出顶梁连接件本体的侧凸部;在水平支撑接头的侧凸部的顶面并列设有两个限位凸部,两个限位凸部与其对应的侧凸部形成容置横梁端部的容置槽;支撑横梁水平面为容置槽的底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梁连接件,其特征在于顶梁斜插接头包括从顶梁连接件本体斜向上延伸而成的阵列的、开口朝向两侧的U形凸部;两个U形凸部之间的间隙形成与H 型钢或工字形钢的连接部配合的容置槽;两个U形凸部相对的两个面和与相对的两个面垂直的外侧面为对与其插接的顶梁上下前后抵挡的侧抵挡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梁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在U形凸部的U形槽的底部平面上均设有圆台,在圆台之间连接有加强筋,在每个圆台内设有螺纹通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梁连接件,其特征在于顶梁斜插接头包括一个从顶梁连接件本体斜向下方向延伸的管形凸部,管形凸部的外侧面与圆钢管或方钢管立柱的内侧面配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顶梁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在管形凸部的外侧面上设有弹性凸舌,弹性凸舌远离顶梁连接件本体的一端连在管形凸部上,弹性凸舌朝向顶梁连接件本体的一端为自由端。
全文摘要
顶梁连接件,包括顶梁连接件本体、两个斜向下凸设顶梁连接件本体、成倒V字形的顶梁斜插接头,从顶梁连接件本体的一个或两个相背的侧面水平凸设的水平支撑接头;在顶梁斜插接头上设有对与其插接的顶梁上下前后抵挡的侧抵挡面,在水平支撑接头上设有直接支撑横梁的支撑横梁水平面;优点是在顶梁、横梁、顶梁连接件的连接位置不需要立柱支撑,可大大减少螺栓等紧固连接或焊接的连接环节,大大降低了应力过度集中于梁和柱或梁和梁之间的连接位置而使连接位置受力差、连接脆弱的缺陷,从而大大提高建筑框架结构的安装效率和抗震功能、使用寿命、使用安全性,梁柱连接件可大批量标准化事先生产出来。
文档编号E04B1/58GK102277906SQ20111011522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5日
发明者杨东佐 申请人:杨东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