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建筑物平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移装置,尤其是指一种能够平移自重较大的建筑物平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框架或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楼房需要平移,但因该类型的建筑物大部分是上世纪80年代后建造,楼房的层数较多,楼房的自重较大,给楼房的平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现主要的平移装置一般为厚重的钢筋砼梁式上轨道或厚重的钢筋砼柱墩式上轨道平移装置,其主要缺陷表现在①力学受力体系复杂,容易产生工程事故。因楼层的荷载较大且结构的构件的尺寸又受建筑物自身的影响,平移结构在设计上难以满足相应的安全储备要求,在平移施工过程中平移结构受力复杂,应力不断改变,平移结构遭破坏的风险较大,对建筑物的平移极为不利。②在高荷载情况下,为了满足平移结构最低的安全要求,现有平移装置的上轨道梁一般都会高出现有建筑物的地坪,为满足使用,平移到位后需要拆除厚重的钢筋砼上轨道梁或柱墩,拆除工作既增加了工期、费用、又降低了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及安全度,拆除工期约占总工期的2/5,拆除费用约占总成本费用的1/5。③现有方案在工程中推广难度大,因现有平移装置大部分项目都是现浇钢筋砼, 平移结构的含钢量大,砼浇注、养护难度大,无法工具化施工,不易在工程中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建筑物平移装置,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避免建筑物在平移的过程中被损坏,增强建筑物平移的安全性。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物平移装置,其包括有下轨道梁、上轨道梁及位于所述上轨道梁与所述下轨道梁之间的滚动装置,在所述上轨道梁与建筑物的首层之间形成桁架结构。优选的是,所述桁架结构包括有原二层梁、设于所述上轨道梁及所述原二层梁之间的多个原柱及多个钢管,所述上轨道梁、所述原二层梁与多个所述原柱形成多个矩形的空腔,所述钢管固定于所述原二层梁与所述上轨道梁之间。利用建筑物自身的原二层梁、上轨道梁及首层的原柱,并通过增设钢管使建筑物的首层形成桁架结构,相当于将建筑物的首层整个作为上轨道梁,避免建筑物在平移的过程中因应力作用而被损坏。优选的是,每一个所述空腔内固定有两个所述钢管,且所述钢管的上端固定于所述原二层梁与所述原柱的连接处,所述钢管的下端固定于所述上轨道梁上。为了使所述钢管在所述原柱与所述原二层梁的连接处的应力能够达到同步,所述钢管为长度可调节钢管。
3
为了使建筑物首层所述原柱的荷载能够被转换,位于首层的所述原柱的下端设有第一自锁装置,所述第一自锁装置包围于所述原柱的外周,且所述第一自锁装置被包围于所述上轨道梁内;同理,为了使建筑物二层的所述原柱的荷载能够被转换,位于二层的所述原柱的下端设有第二自锁装置,所述第二自锁装置包围于所述原柱的外周。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自锁装置及所述第二自锁装置的形状为上大下小的圆台状。 所述第一自锁装置及所述第二自锁装置均是根据自锁现象的原理制成。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自锁装置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包围于所述原柱的外周,并与所述原柱形成环形空腔,所述环形空腔内填充有填充物;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材质为型钢,所述填充物为聚合物砼或砂浆。当建筑物平移至目的位置后,拆掉型钢制成的所述壳体后,直接敲掉所述填充物即可。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自锁装置为浇注形成的钢筋砼,且在浇注形成所述钢筋砼时, 在混凝土中加入锚筋。当建筑物平移至目的位置后,不需要拆除所述第一自锁装置,可将所述第一自锁装置做为平移后的建筑物的地坪,直接埋于地下,不仅免去拆除的麻烦,且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性,使平移后的建筑物比平移前的抗震受力性能更好。为了便于所述钢管的安装及拆卸,所述钢管的两端采用法兰连接的方式固定。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利用原建筑物自身的结构受力特点,并结合钢管、第一自锁装置及第二自锁装置使建筑物的首层形成高大的桁架结构,建筑物平移装置的安全系数得到保证,在进行建筑物平移时,不会因建筑物平移装置而引发的安全问题。2.根据桁架结构的受力原理及自锁现象,将所述桁架结构、所述第一自锁装置及所述第二自锁装置配合,因而,可缩短所述上轨道梁的厚度,不仅节省了平移工程前期建造所述上轨道梁的工期及费用,且节省了平移工程完成之后,拆除所述上轨道梁的工期及费用,并可使建筑物平移后的抗震性能优于平移前的抗震性能。3.本发明采用的是工具化模式,施工难度降低,节省了人力成本;同时,施工受外界干扰的因素较少,施工工期完全可控,避免建筑物因受力问题而被破坏,从而平移工期被不断的延长的现象,与同类工程施工周期相比可缩短工期近一半的时间。4.充分利用了建筑物自身的构件,并采用多个工具式的构件,装拆方便,可实现重复使用。
图1为本发明建筑物平移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发明建筑物平移装置,其包括有下轨道梁1、上轨道梁2及位于所述上轨道梁2与所述下轨道梁1之间的滚动装置3,在所述上轨道梁2与建筑物的首层之间形成桁架结构,其中,所述滚动装置3为滚轴。将建筑物的原柱与原基础进行切割后,将多个原基础之间的间隔采用混凝土连接形成所述下轨道梁1。所述上轨道梁2及所述下轨道梁 1的建造方法已属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在此不再赘述。
4
所述桁架结构包括有原二层梁4、设于所述上轨道梁2及所述原二层梁4之间的多个原柱5及多个钢管6,所述上轨道梁2、所述原二层梁4与多个所述原柱5形成多个矩形的空腔,所述钢管6固定于所述原二层梁4与所述上轨道梁2之间;此处矩形的空腔即是指房间,即在首层的每一个房间内形成一个单独的矩形桁架,整个建筑物的首层即为多个桁架累加形成的一个大的桁架;利用建筑物自身的所述原二层梁4、所述上轨道梁2及首层的所述原柱5,并通过增设所述钢管6使建筑物的首层形成桁架结构,相当于将建筑物的首层整个作为上轨道梁,避免建筑物在平移的过程中因应力作用而被损坏。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空腔内固定有两个所述钢管6,且所述钢管6的上端固定于所述原二层梁4与所述原柱5的连接处,所述钢管6的下端固定于所述上轨道梁 2上;优选所述钢管6为长度可调节钢管。为了便于拆卸所述钢管6,在所述原二层梁4与位于首层所述原柱5的连接处由混凝土建成一对相对的上固定台7,所述上固定台7为三棱锥形,且该对所述上固定台7位于所述房间的同一侧;所述空腔(及房间)的中心设有一个下固定台8,所述下固定台8的形状为四棱锥形;在所述上固定台7及所述下固定台8上均设有预设法兰盘,所述钢管6的两端亦设有钢管法兰盘,在固定所述钢管6时,通过螺栓将所述预设法兰盘及所述钢管法兰盘连接。为了使建筑物首层的所述原柱5上的荷载能够被转换,位于首层的所述原柱5的下端设有第一自锁装置9,所述第一自锁装置9包围于所述原柱5的外周,且所述第一自锁装置被包围于所述上轨道梁内;同理,为了建筑物二层的所述原柱51上的荷载能够被转换,位于二层的所述原柱51的下端设有第二自锁装置10,所述第二自锁装置10包围于所述原柱51的外周。其中,所述第一自锁装置9及所述第二自锁装置10的形状为上大下小的圆台。所述第一自锁装置9及所述第二自锁装置10均是根据自锁现象的原理制成。所述第二自锁装置10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11包围于所述原柱51的外周,并与所述原柱51形成环形空腔,所述环形空腔内填充有填充物12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1的材质为型钢,所述填充物12为聚合物砼或砂浆。当建筑物平移至目的位置后,拆掉型钢制成的所述壳体11后,直接敲掉所述填充物12即可。所述第一自锁装置9为浇注形成的钢筋砼,且在浇注形成所述钢筋砼时,在混凝土中加入锚筋,增强所述第一自锁装置9的强度。当建筑物平移至目的位置后,不需要拆除所述第一自锁装置9,可将所述第一自锁装置9做为平移后的建筑物的地坪,直接埋于地下,不仅免去拆除的麻烦,且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性,使平移后的建筑物比平移前的抗震受力性能更好。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发明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建筑物平移装置,其包括有下轨道梁、上轨道梁及位于所述上轨道梁与所述下轨道梁之间的滚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轨道梁与建筑物的首层之间形成桁架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平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结构包括有原二层梁、 设于所述上轨道梁及所述原二层梁之间的多个原柱及多个钢管,所述上轨道梁、所述原二层梁与多个所述原柱形成多个矩形的空腔,所述钢管固定于所述原二层梁与所述上轨道梁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平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空腔内固定有两个所述钢管,且所述钢管的上端固定于所述原二层梁与所述原柱的连接处,所述钢管的下端固定于所述上轨道梁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平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为长度可调节钢管。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平移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首层的所述原柱的下端设有第一自锁装置,所述第一自锁装置包围于所述原柱的外周,且所述第一自锁装置被包围于所述上轨道梁内;位于二层的所述原柱的下端设有第二自锁装置,所述第二自锁装置包围于所述原柱的外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物平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锁装置及所述第二自锁装置的形状为上大下小的圆台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物平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自锁装置包括有壳体, 所述壳体包围于所述原柱的外周,并与所述原柱形成环形空腔,所述环形空腔内填充有填充物。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物平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材质为型钢,所述填充物为聚合物砼或砂浆。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物平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锁装置为浇注形成的钢筋砼,且在浇注形成所述钢筋砼时,在混凝土中加入锚筋。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物平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的两端采用法兰连接的方式固定。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物平移装置,其包括有下轨道梁、上轨道梁及位于所述上轨道梁与所述下轨道梁之间的滚动装置,所述上轨道梁、所述原二层梁与多个所述原柱形成多个矩形的空腔,在所述原二层梁与所述上轨道梁之间固定有钢管,使建筑物的首层形成桁架结构,从而建筑物的首层相当于整个上轨道梁。本发明不仅能够避免建筑物在平移的过程中被损坏,增强建筑物平移的安全性,且使平移后的建筑物与平移前相比抗震性能更好,且平移工期短、费用低。
文档编号E04G23/06GK102425312SQ20111041104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2日
发明者李国雄, 谷伟平, 黄君毅 申请人:广州市鲁班建筑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