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能剪力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5997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耗能剪力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耗能剪力墙。
背景技术
剪力墙结构是高层建筑结构所采用的一种最主要的抗侧力体系,但大多数剪力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耗能是通过墙脚和连梁的破坏来实现的,这两部分由于是钢筋混凝土,破坏后修复不易,而且耗能能力较差。因此,研制开发一种耗能能力强,而且破坏后易于修复的耗能剪力墙就显得既迫切而且特别有意义。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目前已有的剪力墙耗能能力较差且震后修复不易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耗能能力强,而且震后易于修复的耗能剪力墙。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耗能剪力墙,它由两片钢筋混凝土墙肢和一片钢板墙肢组成,所述的钢板墙肢位于两片钢筋混凝土墙肢的中间,钢板墙肢通过两侧的齿状部分与两片钢筋混凝土墙肢连接在一起,钢板墙肢上应设置加劲肋。所述的钢板墙肢上可以沿墙肢的高度方向每间隔一定距离开设菱形孔或圆孔或椭圆形孔或矩形孔,孔洞的角部均需打磨光滑。所述的钢板墙肢的齿状部分预埋在两片钢筋混凝土墙肢的内部,确保齿状部分不先于钢板墙肢的其余部分发生破坏。所述的钢板墙肢应先于两片钢筋混凝土墙肢脚部的纵筋屈服。所述的钢板墙肢的齿状部分可以焊接剪力连接件来增强钢板墙肢与两片钢筋混凝土墙肢的粘结作用。所述的钢板墙肢由Q235钢材或Q345钢材或Q390钢材或Q420钢材或低屈服点钢制成。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显著优点(1)耗能能力强。相比目前已有的剪力墙,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就是通过钢板墙肢的屈服来进行耗能,所以耗能能力好。(2)震后易于修复。本实用新型的钢板墙肢先于钢筋混凝土墙肢屈服,而钢板墙肢震后易于修复。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各种建筑结构中,比如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中,不仅耗能能力强,抗震性能好,而且震后易于修复,意义重大,将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技术领域。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16]附图中数字含义如下1-钢筋混凝土墙肢;2-钢板墙肢;3-齿状部分;4-加劲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耗能剪力墙,它由两片钢筋混凝土墙肢1和一片钢板墙肢2组成,所述的钢板墙肢2位于两片钢筋混凝土墙肢1的中间,钢板墙肢2通过两侧的齿状部分3与两片钢筋混凝土墙肢1连接在一起,钢板墙肢2上应设置加劲肋4。所述的钢板墙肢2上可以沿墙肢的高度方向每间隔一定距离开设菱形孔或圆孔或椭圆形孔或矩形孔,孔洞的角部均需打磨光滑。所述的钢板墙肢2的齿状部分3预埋在两片钢筋混凝土墙肢1的内部,确保齿状部分3不先于钢板墙肢2的其余部分发生破坏。所述的钢板墙肢2应先于两片钢筋混凝土墙肢1脚部的纵筋屈服。所述的钢板墙肢2的齿状部分3可以焊接剪力连接件来增强钢板墙肢2与两片钢筋混凝土墙肢1的粘结作用。所述的钢板墙肢2由Q235钢材或Q345钢材或Q390钢材或Q420钢材或低屈服点钢制成。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钢板墙肢2每间隔一定距离开有矩形孔洞。本实用新型可广泛用于各种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中,不仅耗能能力强,而且震后易于修复,抗震性能好,本实用新型概念清晰,效果良好,构造简单, 施工方便,有利于实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1.一种耗能剪力墙,其特征是它由两片钢筋混凝土墙肢和一片钢板墙肢组成,所述的钢板墙肢位于两片钢筋混凝土墙肢的中间,钢板墙肢通过两侧的齿状部分与两片钢筋混凝土墙肢连接在一起,钢板墙肢上应设置加劲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耗能剪力墙,其特征是所述的钢板墙肢上可以沿墙肢的高度方向每间隔一定距离开设菱形孔或圆孔或椭圆形孔或矩形孔,孔洞的角部均需打磨光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耗能剪力墙,其特征是所述的钢板墙肢的齿状部分预埋在两片钢筋混凝土墙肢的内部,确保齿状部分不先于钢板墙肢的其余部分发生破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耗能剪力墙,其特征是所述的钢板墙肢应先于两片钢筋混凝土墙肢脚部的纵筋屈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耗能剪力墙,其特征是所述的钢板墙肢的齿状部分可以焊接剪力连接件来增强钢板墙肢与两片钢筋混凝土墙肢的粘结作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耗能剪力墙,其特征是所述的钢板墙肢由Q235钢材或Q345 钢材或Q390钢材或Q420钢材或低屈服点钢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耗能剪力墙,属于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其由两片钢筋混凝土墙肢和一片钢板墙肢组成,钢板墙肢位于两片钢筋混凝土墙肢的中间,钢板墙肢通过两侧的齿状部分与两片钢筋混凝土墙肢连接在一起,钢板墙肢上应设置加劲肋,钢板墙肢上可以沿墙肢的高度方向每间隔一定距离开设菱形孔或圆孔或椭圆形孔或矩形孔,孔洞的角部均需打磨光滑。本实用新型概念清晰,耗能能力强,抗震性能好,而且震后易于修复,有利于在抗震设防区域实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E04B2/56GK201972270SQ20112001726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0日
发明者折翠英, 陈云, 陈云霞, 陈杨, 陈渊, 陈生明 申请人:陈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