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形竖柱横梁节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366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形竖柱横梁节点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般建筑钢结构技术领域,尤指一种管形竖柱横梁节点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专利号JP特开2004-116080A公开了一种钢管柱、梁的结合构造及其结合方法,其结构包括竖柱1’、四根横梁2’和分别位于横梁2’上部和下部且围绕竖柱1’ 外围的结合部件7’,结合部件7’是由四个分割结合部件5’构成,各个分割结合部件5’分别由分割环3’和分割隔板4’构成,在竖柱1’的上部侧面上焊接有四个剪切传动板6’,各剪切传动板6’的表面上分别具有多个螺栓连接孔,各剪切传动板6’分别与各横梁2’的腹板通过螺栓螺接固定,位于横梁2’上部或下部的4个分割结合部件5’分别与相邻横梁2’ 的上、下翼板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关于其受力分析是当位于前侧的横梁2’受到外力作用时,与该横梁2’连接的剪切传动板6’直接将剪切力传递给竖柱1’,而横向力是通过前侧横梁2’上的连接的分割结合部件5’传递给左侧或右侧横梁2’、再通过左侧或右侧横梁2’ 上连接的分割结合部件5’将力传递给后侧横梁2’ ;另一条横向力的传递是通过前侧横梁 2’将力直接传递给竖柱1’,再由竖柱1’将力直接传递给后侧横梁2’。这种节点结构存在的缺陷是需要在竖柱1’的外表面焊接剪切传动板6’,一方面无法避免前期的焊接过程,也造成构构件的运输不便,且互换性低。本申请人在2011年4月申请的专利名称为“建筑钢竖柱横梁节点结构”,如图2 和图3所示,包括方管型竖柱1"、四对连接支撑板2"、四根横梁3"和四个L形板4",四对连接支撑板2"分别位于竖柱1"的前、后、左、右面,各对连接支撑板2"呈上、下分布, 每个连接支撑板2"分别由护板21"、垂直于护板21"外表面中部的连接板22"及加强筋板23"构成。加强筋板23"位于护板21"和连接板22"之间。每个L形板4"设置于竖柱1"与相邻两对连接支撑板2"之间,四个L形板4"紧密贴合于竖柱1"外表面的四个角上,每对连接支撑板2"的连接板22"之间相互平行,相邻两对连接支撑板2"的护板 21"分别与一个L形板4"及竖柱1"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每根横梁3"的一端分别安装于每对连接支撑板2"的两个连接板22"之间。该节点结构的受力分析为当位于前侧的横梁3"受到外力作用时,剪切力由前侧横梁3"连接的连接支撑板2"的加强筋板23"传递给L形板4",再通过L形板4"传递给竖柱1",横向力是通过前侧横梁3"连接的连接支撑板2"传递给L形板4",再由L形板4"传递给左侧连接支撑板2"连接的左侧横梁 3",再通过一个L形板2"传递给后侧的横梁3",该节点结构存在的缺陷是横梁3"受到外力作用时,该节点结构传递力的过程复杂不直接,传递力的效果差;由于零配件较多使安装内容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形竖柱横梁节点结构,该结构可以现场安装、结构简单、安装便捷、传力直接效率高。[0005]为了实现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管形竖柱横梁节点结构, 包括方管型竖柱和四根横梁,所述四根横梁分别安装于所述竖柱的前、后、左、右面,其中还包括四对连接支撑板,各所述连接支撑板分别由L形护板、设置于护板的两板外表面的两个连接板和位于护板与连接板之间的两个加强筋板构成,每对两个所述连接支撑板对称设置于相邻两根横梁的上翼板和下翼板上,各所述连接支撑板的两个连接板分别通过螺栓与相邻两根所述横梁连接在一起,四对所述连接支撑板的护板分别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竖柱的外表面形成上、下两圈。本实用新型管形竖柱横梁节点结构,其中所述护板与连接板垂直或倾斜。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管形竖柱横梁节点结构通过四对连接支撑板将竖柱与四根横梁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其可以现场安装,并且安装便捷,并且当一根横梁受到外力作用时,剪切力通过与该横梁连接的连接支撑板上的加强筋板将力直接传递给竖柱;横向力通过与该横梁连接的连接支撑板传递给相邻的连接支撑板后再将力传递到对面的横梁上、及该横梁先将横向力传递给竖柱,再由竖柱传递到对面的横梁上,该节点结构传力直接效率高。

图1是现有竖柱横梁节点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管形竖柱横梁节点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现有管形竖柱横梁节点结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管形竖柱横梁节点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管形竖柱横梁节点结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管形竖柱横梁节点结构包括方管型竖柱1、四根H 型横梁2和四对连接支撑板3,四根横梁2分别安装于竖柱1的前、后、左、右面,各连接支撑板3分别由L形护板31、位于护板31的两板的外侧面中间部位的两个连接板32和位于护板31与连接板32之间的两个加强筋板33 —体构成。每对的两个连接支撑板3对称设置于相邻两根横梁2的上翼板和下翼板上,各连接支撑板3的两个连接板32分别通过螺栓与相邻两个横梁2连接在一起。四对连接支撑板3的护板31分别通过螺栓安装于竖柱1的外表面形成上、下两圈。相邻的两个连接支撑板3的相邻连接板32端面接触,相邻的两个连接支撑板3的相邻加强筋板33面对面接触。该实施例护板31与连接板32呈倾斜设置, 该节点结构为设置于竖柱1顶部的节点结构,即用于伞形房顶的节点结构,而当竖柱1很长需要设置若干个节点结构时,除竖柱1顶部外的其它节点结构都为护板31与连接板32垂直,当房顶形状为平面时,竖柱1顶部的节点结构为护板31垂直于连接板32。本实用新型管形竖柱横梁节点结构安装时,当竖柱1很长需要安装多个节点结构时,可以直接将各节点结构的四对连接支撑板3的护板31的内表面紧密贴合于竖柱1的四个角上并通过螺栓将竖柱1与连接支撑板3连接固定,再将四根横梁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四对连接支撑板3的连接板32之间,该结构可以现场安装、安装方便、安装效率高,由于连接支撑板3的L形护板31与竖柱1之间紧密贴合,其相互之间的间隙很小,这样使得
4竖柱1与护板31之间连接部位的间隙应力很小,因此对节点结构的性能影响很小,使节点结构的性能输出好。本实用新型管形竖柱横梁节点结构的受力分析为当位于前侧的横梁2受到外力作用时,剪切力即竖向力在连接板32的连接下通过加强筋板33传给护板31,护板31将剪切力一部分从正面传给竖柱1,另一部分从护板31的侧面传给竖柱1 ;其区别于图1的地方是,剪切力通过焊接的护板31传递,其区别于图2的地方是,去掉了护板21",由间接通过 L形板4"改变为直接通过护板31直接传递剪切力;横向力通过与前侧横梁2连接的连接支撑板3传递给相邻的连接支撑板3后,直接传递到后侧横梁2上,或直接由前侧横梁2传递给竖柱1,再由竖柱1传递给后侧横梁2,同时护板31起到加强竖柱节点域的效果,该节点结构的力的传递直接、传递快速效率高。图中竖柱1也可以是圆管,图中护板31可以是与竖柱1外径相等的部分圆弧状。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管形竖柱横梁节点结构,包括方管型竖柱(1)和四根横梁(2),所述四根横梁 (2)分别安装于所述竖柱(1)的前、后、左、右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对连接支撑板(3), 各所述连接支撑板(3)分别由L形护板(31)、设置于护板(31)的两板外表面的两个连接板 (32)和位于护板(31)与连接板(32)之间的两个加强筋板(33)构成,每对两个所述连接支撑板(3)对称设置于相邻两根横梁(2)的上翼板和下翼板上,各所述连接支撑板(3 )的两个连接板(32)分别通过螺栓与相邻两根所述横梁(2)连接在一起,四对所述连接支撑板(3) 的护板(31)分别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竖柱(1)的外表面形成上、下两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形竖柱横梁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31)与连接板 (32)垂直或倾斜。
专利摘要一种管形竖柱横梁节点结构,属于建筑钢结构技术领域,包括方管型竖柱、四根横梁和四对连接支撑板,所述四根横梁分别安装于所述竖柱的前、后、左、右面,各所述连接支撑板分别由L形护板、设置于护板的两板外表面的两个连接板和位于护板与连接板之间的两个加强筋板构成,每对的两个所述连接支撑板对称设置于相邻两根所述横梁的上翼板和下翼板上,各连接支撑板的两个连接板分别通过螺栓与相邻两个横梁连接在一起,四对所述连接支撑板的护板分别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竖柱的外表面形成上、下两圈。本实用新型管形竖柱横梁节点结构可以现场安装、结构简单、安装便捷、传力直接效率高。
文档编号E04B1/58GK202214825SQ20112028152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4日
发明者甘秀明 申请人:甘秀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