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型阳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790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U型阳光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U型阳光板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室屋面材料,具体涉及一种U型阳光板。
技术背景[0002]传统温室屋面材料有农用PE膜和玻璃两种材料。农用PE膜成本低廉,安装简易, 但寿命只有1-2年,保温效果差,北方很多地方冬天都会在使用农用PE膜的温室上覆盖棉被或草垫,如此又失去了采光的效果。玻璃外表美观,使用寿命长,但玻璃有自爆,容易造成人员伤害,传热系数大,在冬天不能起到保温效果,同时容易有严重的结露现象,严重影响到透光率;另外一方面,玻璃由于自重较大,对钢结构的强度要求较高,会大大增加建设成本。[0003]近些年出现了一直新型的采光材料,聚碳酸酯中空板,俗称“阳光板”被引用到了温室行业,该材料具有质轻,采光效果和保温性能好等一些优点。[0004]且现有的阳光板为平板,标准宽度为2100mm,需要温室纵向骨架按照间距1050mm 铺设。如图1所示,阳光板1铺设在支架7上,考虑到防水需求,在阳光板1与阳光板1之间的接缝处2上方铺设防水胶带4,并上压铝合金弧压条3,并配合防水自攻钉5,此外,还需要沿着接缝处2打中性硅胶6进行密封。安装方式复杂,且随着阳光板1的热胀冷缩,接缝处2会出现松动,中性硅胶6和防水胶带4也会逐渐老化,漏水现象就会越来越突出。因此,尚需提供一种新型的温室屋面材料,不仅保温性能好,还应安装简单、防漏水,寿命长。实用新型内容[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U型阳光板,安装简单,防漏水,且使用寿命长。[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型阳光板,包括板材主体、以及扣合部,其中,[0007]所述扣合部包括位于板材主体左侧的左扣合部,以及位于板材主体右侧的右扣合部,[0008]板材主体的两侧具有向上延伸的所述左扣合部和右扣合部。[0009]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左扣合部和右扣合部均包括位于外侧的翻边及位于内侧的齿部。[0010]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齿部具有一个或多个齿尖,所述齿尖朝向所述板材主体。[0011]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齿尖为1 3个。[0012]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U型阳光板为实心结构或中空结构。[0013]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中空结构为1 7层中空结构。[0014]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中空结构具有通孔,所述的通孔可以贯穿或不贯穿所述U 型阳光板的板材主体和/或扣合部。[0015]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U型阳光板的聚碳酸酯基层的表面覆有聚碳酸酯UV保护层或防滴露层。[0016]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聚碳酸酯UV保护层上覆有防滴露涂层。[0017]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U型阳光板是不透明的、半透明的、或透明的;和/或[0018]所述U型阳光板是无色的、白色的或彩色的。[0019]应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 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0020]图1为现有的温室屋面材料阳光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0021]图2为U型阳光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22]图3为U型阳光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0023]图4为U型阳光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发现将用于温室屋面的材料设计成U 型,即在平板本体的两端形成扣合部,在安装时,相邻两块温室屋面板地两个扣合部相互靠背,直接用一个扣条卡扣住两个扣合部即可完成安装,大大提高了安装效率。板材的热胀冷缩不受空间的限制,对延长板材寿命大有裨益,且有效地解决了漏水问题。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实用新型。[0025]U型阳光板[002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型阳光板,如图2所示,U型阳光板10,包括[0027]板材主体13、扣合部[0028]所述扣合部包括位于板材主体左侧的左扣合部18,以及位于板材主体右侧的右扣合部19,其中,[0029]板材主体13的两侧具有向上延伸的所述左扣合部18和右扣合部19。[0030]优选的,所述板材主体13为平板。[0031]所述的左扣合部18和右扣合部19位于板材主体13的上表面。[0032]所述的扣合部(包括左扣合18和右扣合部19)与板材主体13是一体化的。[0033]进一步地,所述U型阳光板10的左扣合18和右扣合部19均包括位于外侧的翻边 14及位于内侧齿部15,所述齿部15的齿尖16朝向所述板材主体13。[0034]本实用新型的U型阳光板10的长度为1 IOOm或更长,优选10 60m。为方便运输,优选为10 17m。[0035]U型阳光板10的宽度为0. 5 :3m。[0036]板材主体13的厚度为5 100mm,较佳地,为10 50_。[0037]扣合部的高度为8 100mm,宽度为10 60mm。其中,翻边14的高度为3 50mm, 宽度为4 30mm。[0038]所述U型阳光板10的齿部15具有一个或多个(较佳地1-3个)齿尖16。[0039]所述U型阳光板10具有实心结构或中空结构。[0040]所述中空结构为一层或多层中空结构,优选为2 7层中空结构。4[0041]所述中空结构具有通孔,所述的通孔可以贯穿或不贯穿所述板材主体和/或扣合部。较佳地,所述的通孔可以贯穿所述板材主体和/或扣合部。[0042]所述中空结构的通孔的形状是规则的或不规则的。[0043]所述U型阳光板的组分为95-100wt%聚碳酸酯,以及任选的余量的添加剂。[0044]所述的添加剂包括聚碳酸酯抗UV料、防滴露处理剂、颜料。[0045]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U型阳光板10的截面示意图,其中,U型阳光板10的基层11由聚碳酸酯制成,为聚碳酸酯层,基层11的部分或全部表面具有聚碳酸酯抗UV保护层12。优选为上表面。厚度为40 80微米,优选为50 60微米。[0046]所述聚碳酸酯UV保护层的重量占所述U型阳光板总重量的0. 5 5%。[0047]所述的U型阳光板还具有位于最外层的防滴露层。厚度为5 20微米,优选为 10 15微米。[0048]防滴露处理剂辊涂在所述聚碳酸酯UV保护层12的表面。[0049]所述防滴露处理剂的量为15 50g/m2,较佳地为20 30g/m2。[0050]所述U型阳光板是不透明的、半透明的、或透明的。[0051 ] 透光率大于40 %,更佳地,透光率大于75 %,甚至透光率大于90 %。[0052]所述U型阳光板是无色的、白色的、或彩色的。[0053]经测试,本实用新型的阳光板的最小弯曲半径大于1000mm。[0054]U型阳光板的安装[0055]如图4所示,当安装本实用新型的U型阳光板10时,将两个翻边14相互靠背,直接用一个扣条20卡扣住相邻两个U型阳光板的右扣合部19和左扣合部18即可完成安装, 大大提高了安装效率。[0056]优选的扣条20的本体两端分别具有一个齿部21,中部向下延伸形成一突起部分 23。在安装时,突起部分23抵在两个翻边14的上端,所述两个齿部21分别于相邻两个U 型阳光板的右扣合部19和左扣合部18相扣合。[0057]按照以上描述的安装方法,可以将多个U型阳光板无钉连接,延长阳光板的宽度。[0058]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上述特征,或实施例提到的特征可以任意组合。本案说明书所揭示的所有特征可与任何组合物形式并用,说明书中所揭示的各个特征,可以任何提供相同、均等或相似目的的替代性特征取代。因此除有特别说明,所揭示的特征仅为均等或相似特征的一般性例子。[005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0060](1)安装方式简易,不仅节省了其它辅材的使用,且提高了安装效率。[0061](2)采用扣条紧密扣合相邻阳光板的左扣合部、右扣合部,彻底解决现有温室普遍存在的漏水现象。[0062](3)多板拼接,延长了阳光板的宽度。[0063](4)无钉安装形式使得阳光板的使用寿命延长到至少10 15年(或更长)。[0064](5)节能防火、质轻(IOmm厚的材料每平方米彡2kg),安装时减少钢材的用量。[0065](6)具有UV保护层,抗紫外防老化。[0066](7)防止结露、滴露。[006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0068]除非另行定义,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熟练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应用于本实用新型中。文中所述的较佳实施方法与材料仅作示范之用。[0069]实施例1[0070]U型阳光板[0071]本实施例的阳光板为U型阳光板,包括板材主体、以及扣合部,所述扣合部包括位于板材主体左侧的左扣合部,以及位于板材主体右侧的右扣合部,其中,[0072]板材主体为平板,两侧具有向上延伸的所述左扣合部和右扣合部。即所述的左扣合部和右扣合部位于板材主体的上表面。[0073]扣合部与板材主体是一体化的。[0074]所述扣合部包括位于外侧的翻边及位于内侧的齿部,所述齿部具有1-3个齿尖, 齿尖朝向所述板材主体。[0075]U型阳光板的长度为10 60m。[0076]U型阳光板的宽度为0. 5 :3m。[0077]板材主体的厚度为5 100mm。[0078]扣合部的高度为8 100mm,宽度为10 60mm。其中,翻边14的高度为3 45mm, 宽度为4 30mm。[0079]U型阳光板具有实心结构,由聚碳酸酯制成,白色,不透明的,最小弯曲半径大于 IOOOmm0[0080]实施例2[0081]U型阳光板[0082]本实施例的阳光板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阳光板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0083]U型阳光板为中空结构,通孔贯穿U型阳光板的板材主体和扣合部。[0084]板材主体的厚度为10 50mm。[0085]U型阳光板为透明的,透光率大于90%。[0086]实施例3[0087]U型阳光板[0088]本实施例的阳光板的结构与实施例2的阳光板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0089]所述U型阳光板的组分为95-99. 5wt%聚碳酸酯,以及余量的聚碳酸酯抗UV料,即基层为聚碳酸酯层,基层表面覆有聚碳酸酯抗UV保护层。[0090]实施例4[0091]U型阳光板[0092]本实施例的阳光板的结构与实施例2的阳光板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0093]所述U型阳光板还具有最外层的防滴露层。[0094]实施例5[0095]U型阳光板[0096]本实施例的阳光板的结构与实施例3的阳光板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0097]所述U型阳光板还具有最外层的防滴露层。[0098]实施例6[0099]U型阳光板[0100]本实施例的阳光板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阳光板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0101]所述U型阳光板的组分为95-98wt%聚碳酸酯,以及余量的聚碳酸酯抗UV料,即基层为聚碳酸酯层,基层上表面覆有聚碳酸酯抗UV保护层。[0102]实施例7[0103]U型阳光板[0104]本实施例的阳光板的结构与实施例6的阳光板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0105]所述U型阳光板的组分为95-98wt%聚碳酸酯,聚碳酸酯抗UV料及余量的黄色颜料,即基层为聚碳酸酯层,基层上表面覆有聚碳酸酯抗UV保护层,U型阳光板为黄色。[0106]本实用新型的U型阳光板的安装不需要使用防水胶带和胶水等辅材,彻底解决现有温室普遍存在的漏水现象。材料的热胀冷缩不受空间的限制,对延长寿命大有裨益,无钉安装形式使得聚碳酸酯板材的使用寿命提高到10 15年;另外一方面,材料是垂直于次檩安装的,即施工安装不受纵向龙骨间距(主龙骨)的影响,不仅安装施工非常简单,而且质轻(IOmm厚的材料每平方米< ^g),大大节省了在主檩上的钢材使用,提高了安装效率。且本实用新型的U型阳光板具不仅保温而且可以从结构上防止结露。本实用新型的U型阳光板,适用于采光屋顶、温室大棚、透明幕墙等场所。[0107]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U型阳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阳光板包括板材主体、以及扣合部,其中, 所述扣合部包括位于板材主体左侧的左扣合部,以及位于板材主体右侧的右扣合部, 板材主体的两侧具有向上延伸的所述左扣合部和右扣合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阳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扣合部和右扣合部均包括位于外侧的翻边及位于内侧的齿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阳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齿部具有一个或多个齿尖,所述齿尖朝向所述板材主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U型阳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尖为1 3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阳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阳光板为实心结构或中空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U型阳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结构为1 7层中空结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U型阳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结构具有通孔,所述的通孔可以贯穿或不贯穿所述U型阳光板的板材主体和/或扣合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阳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阳光板的聚碳酸酯基层的表面覆有聚碳酸酯UV保护层或防滴露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U型阳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UV保护层上覆有防滴露涂层。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阳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阳光板是不透明的、半透明的、或透明的;和/或所述U型阳光板是无色的、白色的或彩色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U型阳光板,包括板材主体、以及扣合部,所述扣合部包括位于板材主体左侧的左扣合部,以及位于板材主体右侧的右扣合部,其中,板材主体的两侧具有向上延伸的所述左扣合部和右扣合部。本实用新型的U型阳光板,安装方式简单,提高安装效率,提高使用寿命,且减少钢材的用量。
文档编号E04D3/24GK202248557SQ20112029207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1日
发明者吴保山, 周旭东, 陈增军, 陈昌春 申请人:品诚塑胶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