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制单元转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262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铝制单元转接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单元幕墙转接件,属于建筑领域幕墙体系中的一种连接结构, 具体是涉及一种铝制单元转接件。
背景技术
单元幕墙通过挂件及转接件最终连接到主体结构上,因单元幕墙的形式及结构不同,目前应用的单元转接系统也有多种,这里仅列举两种代表性的单元转接件进行一下分析其中一种转接件,转接件与扩张垫片通过螺栓与单元铝竖框连接,安装时通过槽型埋件以及转接件本身的进出方向的条形孔实现二维调节,高度方向上只能现场配钻进行定位来实现第三维的调节,且单元只有一边通过转接件与主体连接,另外一端为自由端,此种单元转接件方式加大了现场的工作量,给单元的调整带来不便且单元挂接的受力不利。另一种转接件,通过槽型埋件及转接件本身的进出方向的条形孔实现二维调节, 通过挂件以及调整螺钉来调整高度实现第三维调节,但由于涉及的构件较多,增加了加工和安装的复杂程度,降低了施工效率。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现有的单元转接件都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对幕墙三维调整的铝制单元转接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铝制单元转接件,包括L形转接件、第一 L形挂件和第二 L形挂件;第一 L形挂件,包括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第一支板水平设置,第二支板竖直设置,第一支板的右端与第二支板的上端连接(见图2),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为一次成型的整体结构,第一支板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个螺栓孔,第二支板上的设定位置处对称开设有两个螺栓孔;第二 L形挂件,包括第三支板和第四支板,第三支板水平设置,第四支板竖直设置,第三支板的左端与第四支板的上端连接(见图2),第三支板和第四支板为一次成型的整体结构,第三支板的中心位置开设一个螺栓孔,第四支板上的设定位置处沿进出方向对称开设有两个条形孔;L形转接件,包括底板和端板,底板水平设置,端板竖直设置,底板的右端和端板的下端固定连接(见图1),且底板和端板为一次成型的整体结构,在底板上沿进出方向开设有第一条形孔和第二条形孔,在第一条形孔和第二条形孔处分别设置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螺栓分别穿过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的中心孔后,再通过预埋件上的中心孔旋紧,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的下端面为锯齿形,底板的上端面为锯齿形;在端板设定位置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三条形孔和第四条形孔,螺栓分别穿过第三垫片和第四垫片的中心孔后,再分别穿过第一支板和第三支板上的螺栓孔后旋设有螺母,第三垫片和第四垫片的右端面为锯齿形,端板的左端面为锯齿形,螺栓分别穿过第二支板上的螺栓孔和第四支板上的条形孔后旋设有螺母。通过对L形转接件进行设计改造,在铝型材开模时在转接件底板及端板上都带有齿条,在加工时将底板沿幕墙进出方向开条形孔实现进出方向调节,安装时通过锯齿垫片进行定位,端板上沿高度方向开条形孔实现高度方向调节,安装时通过锯齿垫片进行定位, 通过槽型埋件横向调节从而实现三维调整。同时将端板与挂件接触面设计成弧面,以消除结构面不平对安装带来的影响。使用方法在混凝土结构面13上开设有条形滑槽14,条形滑槽14内预埋有两个预埋件,该预埋件与条形滑槽14滑动配合,两个螺栓分别穿过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的中心孔后,分别穿过底板上的第一条形孔和第二条形孔,再通过预埋件上的中心孔旋紧,使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下端面上设置的锯齿分别与底板上端面设置的锯齿相啮合,用以将L形转接件固定在混凝土结构面上;两个螺栓分别穿过第三垫片和第四垫片的中心孔后,再分别穿过第一支板和第三支板上的螺栓孔,用螺母拧紧固定,使第三垫片和第四垫片的右端面上设置的锯齿分别与端板的左端面上设置的锯齿相啮合,用以固定连接L形转接件和L形挂件;四个螺栓分别穿过铝竖框8上的螺栓孔后,再分别穿过第二支板上的螺栓孔和第四支板上的条形孔,用螺母拧紧固定,用于固定铝竖框,实现单元铝竖框的一端固定,一端伸缩。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幕墙的三维调整、定位,简化了单元转接件的连接形式,简化转接件的加工、现场安装和调试。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铝制单元转接件,包括L形转接件1、第一 L形挂件2和第二 L形挂件3 ;第一 L形挂件2,包括第一支板4和第二支板5,第一支板4水平设置,第二支板5 竖直设置,第一支板4的右端与第二支板5的上端连接(见图2),第一支板4和第二支板5 为一次成型的整体结构,第一支板4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个螺栓孔,第二支板5上的设定位置处对称开设有两个螺栓孔6和7 ;第二 L形挂件3,包括第三支板9和第四支板10,第三支板9水平设置,第四支板 10竖直设置,第三支板9的左端与第四支板10的上端连接(见图2),第三支板9和第四支板10为一次成型的整体结构,第三支板9的中心位置开设一个螺栓孔,第四支板10上的设定位置处沿进出方向对称开设有两个条形孔;L形转接件1,包括底板11和端板12,底板11水平设置,端板12竖直设置,底板 11的右端和端板12的下端固定连接(见图1),且底板11和端板12为一次成型的整体结构,在底板11上沿进出方向开设有第一条形孔16和第二条形孔17,在第一条形孔16和第二条形孔17处分别设置第一垫片18和第二垫片19,两个螺栓分别穿过第一垫片18和第二垫片19的中心孔后,分别穿过底板11上的第一条形孔16和第二条形孔17,再通过预埋件 15上的中心孔旋紧,第一垫片18和第二垫片19的下端面为锯齿形,底板11的上端面为锯齿形(见图1);在端板12设定位置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三条形孔20和第四条形孔21,两个螺栓分别穿过第三垫片22和第四垫片23的中心孔后,再分别穿过第一支板4和第三支板9上的螺栓孔后旋设有螺母,第三垫片22和第四垫片23的右端面为锯齿形,端板12的左端面为锯齿形(见图1),四个螺栓分别穿过第二支板5上的螺栓孔和第四支板10上的条形孔后旋设有螺母。
权利要求1.一种铝制单元转接件,包括L形转接件(1)、第一 L形挂件( 和第二 L形挂件(3), 其特征在于第一 L形挂件O),包括第一支板(4)和第二支板(5),第一支板(4)水平设置,第二支板(5)竖直设置,第一支板(4)的右端与第二支板(5)的上端连接,第一支板(4)和第二支板( 为一次成型的整体结构,第一支板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个螺栓孔,第二支板(5) 上的设定位置处对称开设有两个螺栓孔(6,7);第二 L形挂件(3),包括第三支板(9)和第四支板(10),第三支板(9)和第四支板(10) 为一次成型的整体结构,第三支板(9)的中心位置开设一个螺栓孔,第四支板(10)上的设定位置处沿进出方向对称开设有两个条形孔;L形转接件(1),包括底板(11)和端板(12),底板(11)水平设置,端板(1 竖直设置, 底板(11)的右端和端板(1 的下端固定连接,且底板(11)和端板(1 为一次成型的整体结构,在底板(11)上沿进出方向开设有第一条形孔(16)和第二条形孔(17),在第一条形孔(16)和第二条形孔(17)处分别设置第一垫片(18)和第二垫片(19),两个螺栓分别穿过第一垫片(18)和第二垫片(19)的中心孔后,分别穿过底板(11)上的第一条形孔(16)和第二条形孔(17);在端板(1 设定位置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三条形孔00)和第四条形孔(21),两个螺栓分别穿过第三垫片02)和第四垫片03)的中心孔后,再分别穿过第一支板(4)和第三支板(9)上的螺栓孔后旋设有螺母,四个螺栓分别穿过第二支板( 上的螺栓孔和第四支板(10)上的条形孔后旋设有螺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制单元转接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第一垫片(18)和第二垫片(19)的下端面为锯齿形,底板(11)的上端面为锯齿形,第三垫片0 和第四垫片的右端面为锯齿形,端板(1 的左端面为锯齿形。
专利摘要一种铝制单元转接件,包括L形转接件、第一、二L形挂件;第一L形挂件,包括第一、二支板,第一和第二支板为一次成型的整体结构,第一支板上开设有一个螺栓孔,第二支板上开设有两个螺栓孔;第二与第一L形挂件结构相同,对应第二支板处开设有两个条形孔;L形转接件,包括底板和端板,底板和端板固定连接,且为一次成型的整体结构,在底板上开设有第一、二条形孔,第一、二垫片的下端面为锯齿形,底板的上端面为锯齿形;在端板设定位置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三、四条形孔,第三、四垫片的右端面为锯齿形,端板的左端面为锯齿形。本实用新型实现对幕墙的三维调整、定位,简化了单元转接件的连接形式,简化转接件的加工、现场安装和调试。
文档编号E04B2/88GK202299005SQ20112033797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9日
发明者陈继凡 申请人:沈阳远大铝业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