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常规的观景住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435阅读:6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非常规的观景住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层独立住宅。
背景技术
现代的普通住宅建筑形状平直呆板,更多的是依据内部使用功能直接反映到外部造型,故外立面造型多显出堆砌或过分装饰的痕迹,缺少整体性和可识别性;这种建筑造型风格在城市空间中被大量复制使用,对城市面貌,人群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乃至精神层面易造成不良的影响,让人感到千篇一律,平板无趣。常规的住宅设计注重各厅室功能关系,且空间方正、紧凑、实用。这难免带来空间变化少,路线、视线、轮廓线和自然光线处理平淡的缺憾,在满足硬质居住环境后,很难带来精神层面的兴奋点与愉悦感,住宅的品质因此很难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常规的观景住宅,要解决建筑形状平直呆板、缺少整体性和可识别性的技术问题;并解决现有住宅空间组合轮廓线变化少,路线、视线和自然光线呆滞单调、住宅品质较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非常规的观景住宅,有二至三层,包括客厅、卧室、阳台、厨房、餐厅、卫生间、 楼梯和车库,厨房与餐厅紧邻,所述客厅位于住宅主体旁侧,客厅由立柱支撑,形成高架客厅,高架客厅的各面墙壁有大玻璃窗,高架客厅前面至地面有室外楼梯连接,高架客厅与位于住宅主体的餐厅之间由连廊连接;餐厅设于住宅主体面对景观一侧,并与阳台连接,入户门和车库门设于远离景观一侧;住宅主体的中部为收腰流线形凹入设计,一侧凹入处设计有天井,另一侧邻近客厅的收腰处地面设置侧庭院,室内楼梯和卫生间位于住宅的中部,住宅中部和天井的顶棚为透光材料设计。所述立柱是垂直立柱或倾斜立柱。所述客厅的一层为架空层,架空层上有一至三层客厅空间。所述客厅的架空层地面有花园或水池。所述客厅的各面墙壁有大玻璃窗。 所述餐厅设于住宅主体面对景观一侧的一层或二层。所述餐厅有通往室外的侧门。所述车库位于地上一层或地下室远离景观一侧。所述住宅主体的入口门面向道路,入户门的地面为地上一层地面标高,住宅主体邻景观一端的标高为地下室地面标高,且略高于水平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住宅采用非常规的路线、视线、自然光线和空间组合轮廓线四线流畅式设计,在满足居住硬件环境后,增加了居者的趣味性,可给人带来精神层面的兴奋点与愉悦感,大幅提高了住宅的品质。本实用新型的特点之一是室内路线曲折流畅,做到在满足最省路径的前提下的路径有趣而变化,避免了居家环境的枯燥感;本实用新型的特点之二是视线流畅多变,通透、纵深感强烈、突出视觉终点的视线设计,一切以水岸作为视觉的终点,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强化,最大限度引水景入室;本实用新型的特点之三是自然光线为行进流线型,转折变换、内外互通,侧向、顶部的自然采光设计,尤其是顶部自然光线引入,直至地下室,使室内公共区域明暗实时跟随室外光线变化,做到与外界最为直接的沟通,让居住者深刻感受外界气候的变化;本实用新型的特点之四是空间组合轮廓线为流畅形,设计采用自由曲线、连续、收放、分割、扭转、穿插、借景等方法,将内部各功能板块、通透流线,巧妙地表达到外部造型, 打破常规的正交流线和方正空间设计,各厅室空间非方正,空间组合非紧凑。各空间室内外通透、上下通透、自然过渡,避免了居室界面的生硬,为居者带来开放、甚至是惊奇的居住感受。此方案从内到外统一进行设计,尽量避免平直呆板堆砌的建筑造型,旨在改善人群工作生活的硬质环境,打破现存的社区形象、城市形象。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间组合形状和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间组合形状和立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室内路线流向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室内视线流向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室内自然光线流向示意图。附图标记1 一客厅、2 —卧室、3 —阳台、4 一厨房、5 —餐厅、6 —卫生间、7 —室外楼梯、8 —车库、9 一室内楼梯、10 —天井、11 一连廊、12 —入户门、13 —车库门、14 一侧门、 15 一水池、16 —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
图1和图2所示,一种非常规的观景住宅,有二至三层,包括客厅1、卧室2、阳台3、厨房4、餐厅5、卫生间6、楼梯和车库8,厨房与餐厅紧邻,所述客厅1位于住宅主体旁侧,客厅1由立柱16支撑,形成高架客厅,所述支撑高架客厅的立柱是垂直立柱或倾斜立柱,高架客厅的各面墙壁有大玻璃窗,高架客厅前面至地面有室外楼梯7连接,高架客厅与位于住宅主体的餐厅5之间由连廊11连接;餐厅5设于住宅主体面对景观一侧,并与阳台3连接。入户门12和车库门13设于远离景观一侧;住宅主体的外部形状可采取隐喻贝壳、鲸鱼等曲面形状,住宅主体的中部为收腰流线形凹入设计,一侧凹入处设计有天井 10,另一侧邻近客厅1的收腰处地面设置侧庭院,室内楼梯9和卫生间6位于住宅的中部, 住宅中部和天井10的顶棚为透光材料设计。所述客厅1的一层为架空层,架空层上有一至三层客厅空间;客厅1的架空层地面有花园或水池15 ;客厅1的各面墙壁有大玻璃窗。所述餐厅5设于住宅主体面对景观一侧的一层或二层;餐厅5有通往室外的侧门14。 所述车库8位于地上一层或地下室远离景观一侧。所述住宅主体的入口门12面向道路,入户门的地面为地上一层地面标高,住宅主体邻景观一端的标高为地下室地面标高,且略高于水平面。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的室内路线流向分析。为了方便在住宅主体内自由转折、内外互通,室内与室外共设计有5个出入口。人流一般从入户门12进入室内,右转可进入车库8,车库设有车库门13方便进出;右转也可进入会客室会客,其中会客室设有通向室外的侧门;左转可进入卧室2休息;通过卧室门旁的室内楼梯9,左转可进入餐厅5和厨房4,其中为了方便处理厨余垃圾,厨房4设有侧门14通向室外;室内楼梯9直行通过连廊11可进入高架客厅1,客厅1外侧的室外楼梯7方便客人进出。分区设计中,生活分区的卧室2 厨房4和餐厅5,均设计在住宅主体的同一侧,活动分区的车库8、会客室和高架客厅1在住宅主体的另一侧,两侧由室内楼梯9分割,分区路线流线清晰,做到在满足最省路径的前提下,使得路线走向有趣而变化,避免了居家环境的枯燥感。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的室内视线流向分析。为了达到通透、纵深感强烈、达到一切以水岸作为视觉的终点的目的,住宅主体四周有两处水景景观侧水景和住宅主体前的水池15。景观侧水景有三个视点,餐厅5处两个,客厅1处一个;水池15有三个视点,会客室一个,室内楼梯9处一个,客厅1处远离景观侧一个。人流一般从入户门12进入室内,右转进入会客室可见水池15 ;通过卧室门旁的室内楼梯9时,可见水池15 ;左转进入餐厅5,可见两处景观侧水景;室内楼梯9直行通过连廊11进入高架客厅1,左转可见景观侧水景,右转可见水池15。这样通过多方位多角度进行的强化,使水景最大限度地引入室内。参见图5,本实用新型的室内自然光线流向分析。为了使室内公共区域明暗实时跟随室外的光线变化,住宅主体两侧均为自然光采光设计;特别是天井10顶棚的自然光采光设计,顶棚为透光材料,引入的自然光线除了可以到达每层室内,更可直至地下室,使住宅做到与外界最为直接的沟通,让居住者深刻感受外界气候的变化。
权利要求1.一种非常规的观景住宅,有二至三层,包括客厅(1)、卧室(2)、阳台(3)、厨房(4)、餐厅(5)、卫生间(6)、楼梯和车库(8),厨房(4)与餐厅(5)紧邻,其特征在于所述客厅(1)位于住宅主体旁侧,客厅(1)由立柱(16)支撑,形成高架客厅,高架客厅的各面墙壁有大玻璃窗,高架客厅前面至地面有室外楼梯(7)连接,高架客厅与位于住宅主体的餐厅(5)之间由连廊(11)连接;餐厅(5 )设于住宅主体面对景观一侧,并与阳台(3 )连接,入户门(12 )和车库门(13)设于远离景观一侧;住宅主体的中部为收腰流线形凹入设计,一侧凹入处设计有天井(10),另一侧邻近客厅(1)的收腰处地面设置侧庭院,室内楼梯(9)和卫生间(6)位于住宅的中部,住宅中部和天井(10)的顶棚为透光材料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常规的观景住宅,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6)是垂直立柱或倾斜立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常规的观景住宅,其特征在于所述客厅(1)的一层为架空层,架空层上有一至三层客厅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常规的观景住宅,其特征在于所述客厅(1)的架空层地面有花园或水池(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常规的观景住宅,其特征在于所述客厅(1)的各面墙壁有大玻璃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常规的观景住宅,其特征在于所述餐厅(5)设于住宅主体面对景观一侧的一层或二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常规的观景住宅,其特征在于所述餐厅(5)有通往室外的侧门(1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常规的观景住宅,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库(8)位于地上一层或地下室远离景观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常规的观景住宅,其特征在于所述住宅主体的入口门 (12)面向道路,入户门的地面为地上一层地面标高,住宅主体邻景观一端的标高为地下室地面标高,且略高于水平面。
专利摘要一种非常规的观景住宅,有二至三层,包括客厅、卧室、阳台、厨房、餐厅、卫生间、楼梯和车库,厨房与餐厅紧邻,所述客厅位于住宅主体旁侧,客厅由立柱支撑,形成高架客厅,高架客厅的各面墙壁有大玻璃窗,高架客厅前面至地面有室外楼梯连接,高架客厅与位于住宅主体的餐厅之间由连廊连接;餐厅设于住宅主体面对景观一侧,并与阳台连接,入户门和车库门设于远离景观一侧;住宅主体的中部为收腰流线形凹入设计,一侧凹入处设计有天井,另一侧邻近客厅的收腰处地面设置侧庭院。本发明解决现有住宅形状平直呆板、缺少整体性和可识别性、空间组合轮廓线变化少,路线、视线和自然光线单调,住宅品质较低的问题。
文档编号E04H1/04GK202266043SQ20112040448
公开日2012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1日
发明者张禾, 杨亚平, 王青, 罗立平, 郑新东 申请人:成都万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成都万华新城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