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彩电背光亮度可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473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彩电背光亮度可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控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彩电背光亮度可控系统。
背景技术
环境光检测功能是按存储指令将环境光亮度信息存储在存储装置中,再按读取指令读取存储的环境光亮度信息,传送至控制装置控制。当光检测器检测到环境光亮度低于 (或高于)存储装置里设定的300 400cd/m2时,输出低电平(或高电平),中央处理器CPU接收到该低电平(或高电平)时将其转发至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再将其转换为从CPU 可识别的电信号,从CPU将其电信号发送至光源控制器。光源控制器接收到该包含控制指令的电信号后,控制光源控制器提升(或降低)亮度,当光源亮度达到设定值(300 400cd/ m2)时,停止光源亮度的继续提升(或降低)。通过环境光的检测控制系统来控制环境光的亮度的是一种利用环境光的检测的系统,该系统采用光电信号的转换及处理执行对当前的环境光的亮度进行控制,当内置的检测装置检测到外面环境光的亮度值与设定光亮度值不一致或不在其内部设定范围值时, 触发控制电路,记录该次检测的环境光亮度值,当检测装置检测到内部光亮度值与存储器设定光亮度存储值或设定光亮度范围值时,结束此次的光亮度值控制。在该方法中,是在外部环境光亮度变化时,记录此时外部光亮度变化时的日期、时间、当时的光亮度值,以保证控制系统的对亮度值的精确控制。但是,如果外部环境光为非设定的光谱或控制系统没有通电,上述检测装置就无法进行工作,也就不能帮助用户自动控制发光器的亮度。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随时控制环境光的亮度,并且在不同环境下,仍可检测及存储当前的环境光亮度信息的彩电背光亮度可控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彩电背光亮度可控系统, 它包括有作为光电转换元件的光检测器,用于以TTL电平形式发送控制指令到中央处理器CPU,该控制指令包含光检测器的标识信息;中央处理器CPU,用于将控制指令转换为总线传输所需的格式,转发到从CPU处理器;从CPU处理器,用于将控制指令发送到标识信息对应的信息处理器;总线控制终端,用于发送控制指令到从CPU处理器,该控制指令包含总线控制终端的标识信息;信息处理器,用于将控制指令转换为光源亮度控制器可识别的控制信息,发送到光源亮度控制器;光源亮度控制器,控制控制信息指定的光源亮度信息;其中,所述的光检测器、中央处理器CPU、从CPU处理器、总线控制终端、信息处理器、光源亮度控制器依次相接。所述的光源亮度控制器包括有光源亮度检测装置、光源亮度信号接收装置、光源亮度控制装置、存储装置、控制指令接收装置、中心控制器,其中,所述的光源亮度控制装置包括有从属控制器、切换装置、光源控制装置、延时触发装置,光源亮度检测装置、切换装置、从属控制器、中心控制器、控制指令接收装置依次相接,同时该从属控制器分别与光源控制装置、延时触发装置、存储装置一一对应相接,并且切换装置与光源亮度信号接收装置相接。所述的信息处理器包括有将控制指令转换为光源亮度控制器可识别的控制信息的主控单元;接收自总线的控制指令的通信单元;接收从CPU处理器通过总线网传送的控制指令的总线接口 ;用于实现电器主体和通信单元之间通信的电器接口 ;为网络控制器提供电源的电源单元;用于储存相关程序及数据并供主控单元读取的存储单元;用于向存储单元写入数据并改变其储存内容的烧写接口 ;用于检测电源单元电压值的电压检测单元; 其中,所述的电源单元分别与主控单元、总线接口、电器接口、存储单元、电压检测单元一一对应相接,同时该主控单元分别连接于通信单元、存储单元、烧写接口、电压检测单元,该通信单元分别连接于总线接口、电器接口、电压检测单元,该电压检测单元还连接于烧写接 □。所述的光检测器主要由比较器、点接触光二极管、电感、电容、电阻组成,其中,所述的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经电感连接于地,同时其同相输入端又经电阻与其电源输入端相连接;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经光敏接收器连接于地,同时其反向输入端又经并联有电容的电感连接于其信号输出端。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了上述方案后,具有以下优点I、光光检测器以TTL电平形式发送至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CPU将该TTL电平发送到从CPU,从CPU将该TTL电平转换为总线终端可识别的信息经总线终端发送到信息处理器,再由信息处理器将该控制指令转换为光源亮度控制器可识别的控制信息,发送到光源亮度控制器执行指定的光源亮度信息的控制,使用户在任何时候仍可以控制当前的光
源亮度信息。2、总线控制终端可以发送控制指令到从CPU,再由信息处理器将控制指令转换为光源亮度控制器可识别的控制信息发送到光源亮度控制器执行指定的光源亮度信息的控制,使用户在改变电信号时,可以用电信号控制当前的光源亮度信息。3、信息处理器可通过电信号与中央处理器CPU、光源亮度控制器连接,使控制信号的传输不受总线线路的限制。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光检测器的电路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光源亮度控制器的结构示意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信息处理器的结构示意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参照附图I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彩电背光亮度可控系统,它包括有作为光电转换元件的光检测器A01,用于以TTL电平形式发送控制指令到中央处理器CPU,该控制指令包含光检测器的标识信息;中央处理器CPU A02,用于将控制指令转换为总线传输所需的格式,转发到从CPU处理器;从CPU处理器A03,用于将控制指令发送到标识信息对应的信息处理器;总线控制终端A04,用于发送控制指令到从CPU处理器,该控制指令包含总线控制终端的标识信息;信息处理器A05,用于将控制指令转换为光源亮度控制器可识别的控制信息,发送到光源亮度控制器;光源亮度控制器A06,控制控制信息指定的光源亮度信息; 其中,所述的光检测器A01、中央处理器CPUA02、从CPU处理器A03、总线控制终端A04、信息处理器A05、光源亮度控制器A06依次相接。参照附图2所示,所述的光检测器AOl主要由比较器A07、点接触光二极管D、电感 L、电容C、电阻R组成,其中,所述的比较器A07接于15V电源,其同相输入端经电感L连接于地,同时其同相输入端又经电阻R与其电源输入端+15V相连接;比较器A07的反向输入端经光敏接收器D连接于地,同时其反向输入端又经并联有电容C的电感L连接于其信号输出端OUT。中央处理器CPU A02接收光检测器AOl发送控制指令,将其转换为总线传输所需的格式,转发到从CPU处理器A03,从CPU处理器A03对其进行处理后转发到信息处理器 A05进行信息的处理使光源亮度控制器A06进行相应的控制。当光检测器AOl检测到光源亮度达到光源亮度设定值时发出响应信息电信号的形式发送到中央处理器CPU A02。同时, 从CPU A03处理返回的响应信息,传送到信息处理器A05进行响应信息的处理并转换为光源亮度控制器可识别的信息,光源亮度控制器进行控制光源亮度。光检测器AOl为光电转换元件,光检测器AOl需在从CPU处理器A03上进行光电流的处理,中央处理器CPU经光检测器AOl的标识信息与其预控制的信息处理器A05建立
对应关系。这样从CPU处理器A03将包含该标识信息的控制指令都发送信息处理器
A05。从CPU处理器A03存储各种数据信息,包括信息处理器A05的处理器信息、光检测器AOl的标识信息。总线控制终端A04—般安装有光电流控制程序,并在从CPU处理器A03进行分析。 在总线控制终端A04的总线控制页包括各种亮度的控制页面,如光亮度控制页面、光电隔离控制页面、非接触测量转速控制页面等。每个控制页面包括各种控制栏,如光源亮度控制页面包括光源控制栏、亮度控制栏、时间控制栏、结束时间控制栏等。信息处理器A05中固化有唯一的信息,光电流和TTL电平,从CPU处理器A03可连接有多个的信息处理器A05,根据光电流及电信号,从CPU处理器A03可以准确查找到所需的信息处理器。信息处理器A05可为有线信息处理器,通过有线与从CPU处理器A03连接,通过有线与光源亮度控制器A06连接。信息处理器A05也可以为无线处理器,通过无线信号与从 CPU处理器A03和光源亮度控制器A06连接。光源亮度控制器A06为具有控制功能的光源亮度控制器,控制的光源亮度信号可为模拟信号,也可为数字信号。参照附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光源亮度控制器A06的结构示意框图,它包括有光源亮度检测装置BI、光源亮度信号接收装置B2、光源亮度控制装置B3、存储装置B4、控制指令接收装置B5、中心控制器B6,其中,所述的光源亮度控制装置B3包括有从属控制器B31、切换装置B32、光源控制装置B33、延时触发装置B34,光源亮度检测装置BI、切换装置B32、 从属控制器B31、中心控制器B6、控制指令接收装置B5依次相接,同时该从属控制器B31分别与光源控制装置B33、延时触发装置B34、存储装置B4 —一对应相接,并且切换装置B32 与光源亮度信号接收装置B2相接。控制指令接收装直B5接收到控制指令后,转发至中心控制器B6,中心控制器B6发送控制信号到光源亮度信号接收装置B2,光源亮度信号接收装置B2接收该控制指令指定的光源亮度信息,光源亮度信号接收装置B2将光源亮度信号接入光源亮度控制装置B3内, 传送到信息处理器A05对接收到的光源亮度信号进行处理。中心控制器B6发送控制信号到光源亮度信号控制装置B3,光源亮度信号控制装置B3将信息处理器A05输出的光源亮度信息存储到存储装置B4中。光源亮度检测装置BI按从属控制器B31的指令可控制预存储光源亮度所述的亮度信息、开始存储时间信息、结束存储时间信息,并将检测到的亮度信息发送至信息处理器 A05,信息处理器A05将光源亮度信息、开始存储时间信息、结束存储的时间信息作为预存储光源亮度的标识信息,存储在存储装置B4中。因存储装置B4中可存储多个光源亮度信息文件,用户预读取某个亮度信息时,信息处理器A05可将存储装置B4内存储的各个亮度信息文件的标识信息一次输出,用户可根据标识信息,迅速找到要控制的亮度信息文件,而不必去猜测或反复检测,浪费时间。光源控制装置B33按从属控制器B31的指令提高或降低光源的亮度,达到用户要求。延时触发装置B34按从属控制器B31的指令结束光源亮度信息的存储,达到用户设定时间,延时触发装置B34发出结束存储指令至切换装置B32,停止光源亮度信息的存储。参照附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信息处理器A05的结构示意框图,包括主控单元 C01、通信单元C02、总线接口 C03、电器接口 C04、电源单元C05、存储单元C06、烧写接口 C07 及电压检测单元C08,其中,所述的电源单元C05分别与主控单元CO I、总线接口 C03、电器接口 C04、存储单元C06、电压检测单元C08——对应相接,同时该主控单元COl分别连接于通信单元C02、存储单元C06、烧写接口 C07、电压检测单元C08,该通信单元C02分别连接于总线接口 C03、电器接口 C04、电压检测单元C08,该电压检测单元C08还连接于烧写接口 C07。主控单元COl将控制指令转换为光源亮度控制器A06可识别的控制信息;该主控制单元COl作为电器总线控制单元的可信控制器件,还具有对通信单元C02的控制功能,该主控制单元COl可以采用DSP (数字信号处理器)芯片实现。通信单元C02接收自总线的控制指令,并将其传送到主控单元C01,以及在主控单元COl的控制下,通过电器接口 C04读取光源亮度控制器A06的工作状态信息并通过总线接口 C03向从CPU处理器A03发送;以及将主控单元COl发出的控制指令通过电器接口 C04 传送到指定的光源亮度控制器A06。总线接口 C03连接总线网,接收从CPU处理器A03通过总线网传送的控制指令,以及接收通信单元C02发送的状态信息,并通过总线网发送到从CPU处理器A03。电器接口 C04用于实现电器主体和通信单元C02的通信,该接口可以采用通用的接口,例如采用I2C (图中C04A、图中C04B)接口,具体视家电本体的情况,采用其中一种。[0040]电源单元C05为网络控制器提供电源,是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单元。储存单元C06储存相关的程序以及数据,供主控制单元COl读取。主控制单元COl 通过储存地址对该单元进行访问。所述储存单元C06可以采用SDRAM(同步动态随机储存器)实现。烧写接口 C07在主控制单元COl的控制下,可以向储存单元C06写入数据,改变其储存内容。电压检测单元C08用于检测电源单元C05的电压值,并在该电压值不正常时,发出复位命令(RESET ),避免控制错误。参照附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控制流程图,其具体步骤如下步骤DOl,光检测器AOI发送亮度信息到光源亮度信号接收装置B2,该亮度信息包含光检测器唯一标识码,同时还光检测器AOl还进行亮度信息的反馈,将反馈的亮度信息再发送到光源亮度信号接收装置B2。步骤D02,光源亮度信号接收装置B2将接收到的亮度信息或反馈信息传送到中央处理器CPU A02,该亮度信息为光电流形式的初始数据,步骤D03,中央处理器CPU A02将该亮度信息或反馈信息转换为总线可识别的数据,并转发到从CPU处理器A03,从处理器CPU A03将该光电流形式的初始数据转换为总线可识别的数据,以便在信息处理器A05上进行传输、识别。从CPU处理器A03发送控制指令到光电流转换装置,将光源亮度或反馈信息转换为指定的光电流,再发送到控制指令的切换装置B32,切换装置B32将该光源亮度控制器A03输出的数据信息切换到信息处理器 A05,信息处理器A05将数据信息经误损压缩后直接存储在储存单元C06内。步骤D04,从CPU处理器A03根据亮度信息或反馈信息包含的总线标识号码,根据对应关系,查找到该标识号码对应的地址,将该控制指令传送到该地址处的信息处理器 A05。总线的标识号码需要事前在从CPU处理器A03进行注册,从CPU处理器A03将该标识号码与其预控制的信息处理器A05地址建立对应关系。这样,从CPU处理器A03 将包含该标识号码的控制指令都发送该地址的信息处理器A05,根据控制指令发出响应的控制指令,存储指定的光源亮度信息。步骤D05,信息处理器A05将该亮度信息或反馈信息解析为光源亮度控制器A06可识别的控制指令,发送指令控制光源亮度控制器A06开机,光源亮度控制器A06开机且正常工作后,控制光源。按编码格式要求,信息处理器A05将“开机、控制”格式的控制指令解析为“0012、 0022”格式的控制指令发送到光源亮度控制器A06,光源亮度控制器A06内的控制指令接收装置B5接收该控制指令。步骤D06,光源亮度控制器A06接收到亮度信息控制指令或反馈信息控制指令后控制光源发出指定的光源亮度,包括提升或降低光源亮度。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彩电背光亮度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作为光电转换元件的光检测器 (A01),用于以TTL电平形式发送控制指令到中央处理器CPU,该控制指令包含光检测器的标识信息;中央处理器CPU (A02),用于将控制指令转换为总线传输所需的格式,转发到从 (PU处理器;WCPU处理器(A03),用于将控制指令发送到标识信息对应的信息处理器;总线控制终端(A04),用于发送控制指令到从CPU处理器,该控制指令包含总线控制终端的标识信息;信息处理器(A05),用于将控制指令转换为光源亮度控制器可识别的控制信息,发送到光源亮度控制器;光源亮度控制器(A06),控制控制信息指定的光源亮度信息;其中, 所述的光检测器(AOI)、中央处理器CPU (A02 )、从CPU处理器(A03 )、总线控制终端(A04 )、 信息处理器(A05)、光源亮度控制器(A06)依次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彩电背光亮度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源亮度控制器(A06)包括有光源亮度检测装置(BI)、光源亮度信号接收装置(B2)、光源亮度控制装置(B3)、存储装置(B4)、控制指令接收装置(B5)、中心控制器(B6),其中,所述的光源亮度控制装置(B3)包括有从属控制器(B31)、切换装置(B32)、光源控制装置(B33)、延时触发装置(B34 ),光源亮度检测装置(BI)、切换装置(B32 )、从属控制器(B31)、中心控制器(B6 )、 控制指令接收装置(B5)依次相接,同时该从属控制器(B31)分别与光源控制装置(B33)、延时触发装置(B34)、存储装置(B4) —一对应相接,并且切换装置(B32)与光源亮度信号接收装置(B2)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彩电背光亮度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息处理器(A05)包括有将控制指令转换为光源亮度控制器(A06)可识别的控制信息的主控单元(COl);接收自总线的控制指令的通信单元(C02);接收从CPU处理器(A03)通过总线网传送的控制指令的总线接口(C03);用于实现电器主体和通信单元(C02)之间通信的电器接口(C04);为网络控制器提供电源的电源单元(C05);用于储存相关程序及数据并供主控单元(COl)读取的存储单元(C06);用于向存储单元(C06)写入数据并改变其储存内容的烧写接口(C07);用于检测电源单元(C05)电压值的电压检测单元(C08);其中,所述的电源单元(C05)分别与主控单元(C01)、总线接口(C03)、电器接口(C04)、存储单元(C06)、 电压检测单元(C08)——对应相接,同时该主控单元(COl)分别连接于通信单元(C02)、存储单元(C06)、烧写接口(C07)、电压检测单元(C08),该通信单元(C02)分别连接于总线接口(C03)、电器接口(C04)、电压检测单元(C08),该电压检测单元(C08)还连接于烧写接口 (C07)。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彩电背光亮度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检测器 (AOl)主要由比较器(A07)、点接触光二极管(D)、电感(L)、电容(C)、电阻(R)组成,其中,所述的比较器(A07)的同相输入端经电感(L)连接于地,同时其同相输入端又经电阻(R)与其电源输入端相连接;比较器(A07)的反向输入端经光敏接收器(D)连接于地,同时其反向输入端又经并联有电容(C)的电感(L)连接于其信号输出端(OUT)。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彩电背光亮度可控系统,它包括有作为光电转换元件的光检测器;中央处理器CPU,用于将控制指令转换为总线传输所需的格式,转发到从CPU处理器;从CPU处理器,用于将控制指令发送到标识信息对应的信息处理器;总线控制终端,用于发送控制指令到从CPU处理器,该控制指令包含总线控制终端的标识信息;信息处理器,用于将控制指令转换为光源亮度控制器可识别的控制信息,发送到光源亮度控制器;光源亮度控制器,控制控制信息指定的光源亮度信息;所述的光检测器、中央处理器CPU、从CPU处理器、总线控制终端、信息处理器、光源亮度控制器依次相接。本实用新型可以随时控制环境光的亮度,并且在不同环境下,仍可检测及存储当前的环境光亮度信息。
文档编号H04N9/77GK202309989SQ20112040655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4日
发明者胡建怀, 高万军 申请人:广东朝野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