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层建筑的箱形结构转换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0312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高层建筑的箱形结构转换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的承载抗震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物的箱形结构转换层。
背景技术
在高层住宅建筑中,通常底层为框架结构,上层设置剪力墙结构,为使上部分建筑 室内方正实用,需要通过转换层连接下部的支柱和上部的剪力墙。在此过程中,对转换层的设计需要考虑恒载、活载、风载和地震等多种工况的受力情况。箱形结构转换层在受力、经济效益方面与梁式、厚板式转换层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但是,由于其结构计算较为复杂,目前理论研究较多而实际应用较少。现有技术中,箱形结构转换层通常由转换层箱形梁、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构成,其中,转换层箱形梁可以包括交叉设置的转换主梁、转换次梁以及框支梁,由这些转换层箱形梁与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配合,形成整体箱形结构。但是,为实现上述箱形结构转换层,需要进行复杂的模板设计和制作,模板与支撑需要层层设置,以传递上部荷重。这一方面加大了设计施工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导致各层模板在施工过程中均需保留,导致材料的周转率较低,施工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箱形结构转换层,通过结构的改进,在保留箱形结构转换层现有优点的基础上,使转换层设计施工更为方便,降低建筑成本。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箱形结构转换层,是由包括转换层箱形梁、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构成的箱形结构,所述转换层箱形梁由上半梁和下半梁两部分构成,所述上半梁与上翼缘板为一体结构,所述下半梁与下翼缘板为一体结构,下半梁和上半梁相对的断面处设有抗滑钢筋,上半梁通过二次浇筑与下半梁固定连接,连接处构成施工缝。上述技术方案中,转换层箱形梁以施工缝为界分成上、下两部分。由此,在制作时,可以采用二次浇筑法,首先构建下部模板,浇筑下翼缘板和下半梁,在下半梁顶面留置抗滑钢筋(短钢筋)以增强锚固与抗剪、抗震效果;此后,构建上部模板,进行第二次浇筑,制作上半梁和上翼缘板,此时,只需要保留下部模板,其余楼层模板与支撑均可拆除,可大量减少周转材料的使用。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施工缝位于转换层箱形梁的中和轴处。由于上下翼缘板分担了相当部分的弯矩,转换层箱形梁的中和轴处基本处于反弯点位置,弯矩接近于零,因而该优选技术方案可以更有效地保证箱形结构转换层的荷载不受结构变化的影响。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I.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将通常均为一体结构的箱形梁改为上半梁和下半梁二次成形,从而可以使整个转换层分二次浇筑,利用第一次已浇筑的下半梁与下翼缘板的上侧断面与配筋来阴沉担第二次浇筑部分的自重与施工活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层层设置模板支撑来传递上部荷重的问题,一次浇筑完成后,其余楼层模板即可拆除,大大提高了周转材料的利用率;2.由于主要利用下半部分进行承重,制作时,箱形结构的内模可以利用各类短料拼制成可拆卸定型模板,减少资源浪费与建筑垃圾,符合“绿色施工”的要求。3.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改进,施工时打破了层层支撑的常规,无论在理论计算还是实际操作中,都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图I是实施例一的箱型结构下翼板结构平面布置图。图2是实施例一的箱型结构二次浇筑模板与支撑详图(1-1剖面图)。图3是实施例一的箱型结构二次浇筑接缝处构造详图。其中1、施工缝;2、上翼缘板;3、下翼缘板;4、上半梁;5、下半梁;6、抗滑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附图所示,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箱形结构转换层,是由包括转换层箱形梁、上翼缘板2和下翼缘板3构成的箱形结构,所述转换层箱形梁由上半梁4和下半梁5两部分构成,所述上半梁4与上翼缘板2为一体结构,所述下半梁5与下翼缘板3为一体结构,下半梁5和上半梁4相对的断面处设有抗滑钢筋6,上半梁4通过二次浇筑与下半梁5固定连接,连接处构成施工缝I。申请人:在建设建鑫大厦1#、2#房工程时,构建了上述结构的箱形结构转换层,下部为三层框架结构大空间商业用房,上部分别为19层、30层剪力墙结构的塔楼住宅,在标高11. 870m处设置了由高为1850mm、宽为IOOOmm的转换梁、厚均为200mm的上下翼缘板构成的箱形结构转换层。具体的施工工艺过程为支承箱形转换层约1/2综合荷载的下层结构(即标高4. 37 8. 27m范围内)模板设计、安装与砼的浇筑一箱形结构转换层(即标高8. 27 11. 87m范围)模板的设计、钢管U型支托排架支撑体系与模板安装一整体下翼缘板、整体箱梁钢筋的绑扎、整体外模与H/2高度的可装卸定型内模安装一箱形转换层H/2范围内砼第一次整体浇筑一下部箱梁内模上翻至设计高度、上翼缘可装卸内模安装、钢筋绑扎一箱形转换层剩余范围内砼第二次整体浇筑一从上翼缘板留设的拆模洞口进入箱形转换层内,拆除内模运出后,浇筑砼封闭洞□。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施工过程中,减少了模板支撑的钢管与扣件数量,使场外汽运次数与场内垂直运输大为减少,既节约了能源又使粉尘、噪音、油污等对环境的影响得到限制。采用二次浇筑混凝土施工便捷,同时混凝土成型质量好,新老混凝土结合也好,达到了省时、省材、省工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箱形结构转换层,是由包括转换层箱形梁、上翼缘板(2)和下翼缘板(3)构成的箱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层箱形梁由上半梁(4)和下半梁(5)两部分构成,所述上半梁(4)与上翼缘板(2)为一体结构,所述下半梁(5)与下翼缘板(3)为一体结构,下半梁(5)和上半梁(4)相対的断面处设有抗滑钢筋(6),上半梁(4)通过二次浇筑与下半梁(5)固定连接,连接处构成施工缝(I)。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高层建筑的箱形结构转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缝位于转换层箱形梁的中和轴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箱形结构转换层,是由包括转换层箱形梁、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构成的箱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层箱形梁由上半梁和下半梁两部分构成,所述上半梁与上翼缘板为一体结构,所述下半梁与下翼缘板为一体结构,下半梁和上半梁相对的断面处设有抗滑钢筋,上半梁通过二次浇筑与下半梁固定连接,连接处构成施工缝。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将通常均为一体结构的箱形梁改为上半梁和下半梁二次成形,从而可以使整个转换层分二次浇筑,便于设计施工,降低了制作成本。
文档编号E04B1/19GK202380572SQ20112055884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8日
发明者徐卫忠, 胡斌, 薛炳泉, 陈鸿根 申请人:苏州建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