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物抗震的隔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2097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建筑物抗震的隔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桥梁使用的隔振装置,具体来说为一种用于建筑物抗震的隔振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给人们和建筑物造成极大的伤害和损失,传统的方法是依靠结构自身的强度和刚度来抵御地震,依靠结构构件的变形和破损来消耗传入建筑物的能量,这种方法往往有时不能做到大震不倒,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损害往往是巨大的,极大地超过了社会和业主的承受范围。隔震技术是一种防止地震能量传入建筑物的有效方法,从而不仅更好地保护了建筑物,降低建筑物的损害,而且能有效的减少甚至防止人员伤亡。目前常用的隔震技术是在建筑物的底部设置橡胶支座,但这种技术存在很大缺陷,比如橡胶块的竖向刚度较小、水平荷载作用下稳定性较差、以及橡胶块的使用年限不长等。还有一些其它的隔震支座,有些其制造较为复杂,造价较高;有些采用钢构件,因长期处在地下,其防锈等耐久性问题较难处理;有些采用聚四氟板作为隔震材料,其耐久性以及因聚四氟板长期处在高压力下,两块板之间的粘连问题较难保证,没有可靠的证据证明在这种条件下不会产生粘连,以及即使有粘连也不会带来严重的危害。特别是常规的隔震层采用梁板结构并设隔震支座上支墩,形式上构成柱-梁-板的结构层构造,设计规范中要求将隔震层作为结构层纳入整体计算模型,导致计算模型模糊,分析理论不完善,且在框架结构以外的结构形式中容易导致隔震支座布置效率低下,调整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物抗震的隔振装置,其不仅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而且施工、检修方便,安全可靠性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物抗震的隔振装置,其设置于建筑物主体与地基支敦之间,其中,所述隔振装置包括设置在建筑物主体之下的等厚板隔震层和设置在所述等厚板隔震层与地基支敦之间的隔振垫。在所述隔振装置中,较好的是,所述等厚板隔震层为一整体结构。在所述隔振装置中,较好的是,所述等厚板隔震层的厚度大于75厘米。在所述隔振装置中,较好的是,所述隔振垫数量为两个以上,每个隔振垫设置在不同的地基支敦与等厚板隔震层之间。在所述隔振装置中,较好的是,所述等厚板隔震层和/或所述地基支敦上设置有防止所述隔震垫滑动的限位装置。在所述隔振装置中,较好的是,所述限位装置为凹陷的限位区或凸块。在所述隔振装置中,较好的是,所述限位区或凸块为矩形体、球体、圆柱体或圆锥体。本发明所述的隔振装置,其设置于建筑物主体与地基支敦之间,包括设置在建筑物主体之下的等厚板隔震层和设置在所述等厚板隔震层与地基支敦之间的隔振垫。所述隔振装置以等厚板隔震层替代原上支墩、梁、板。客观上形成上部结构的终止位置,即结构嵌固端。结构计算模型明确合理,解除了隔震建筑设计中的一大制约,对隔震垫的布置、调整及优化隔震垫以下结构布置意义重大,尤其适用于低层构造性隔震设计和高层剪力墙结构隔震设计。同时,采用等厚板隔震层由于消除了上支墩平面尺寸的限制,中部地基支敦可采用摩擦型连接,周边地基支敦可采用限位式连接,可极大的降低安装施工难度和造价,并对隔震垫的维护、更换、调整带来很大的便利。


图I为本发明所述隔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用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详细的描述。本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最佳实施方式的描述,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有任何限制。实施例如图I所示,所述用于建筑物抗震的隔振装置,其设置于建筑物主体I与地基支敦 2之间,其中,所述隔振装置包括设置在建筑物主体I之下的等厚板隔震层3和设置在所述等厚板隔震层3与地基支敦2之间的隔振垫4。该设计以等厚板隔震层替代原上支墩、梁、 板结构。客观上形成上部结构的终止位置,即结构嵌固端。结构计算模型明确合理,解除了隔震建筑设计中的一大制约,对隔震垫的布置、调整及优化隔震垫以下结构布置意义重大, 尤其适用于低层构造性隔震设计和高层剪力墙结构隔震设计。同时,采用等厚板隔震层由于消除了上支墩平面尺寸的限制,中部地基支敦可采用摩擦型连接,即隔振垫4这种结构, 周边地基支敦可采用限位式连接,可极大的降低安装施工难度和造价,并对隔震垫的维护、 更换、调整带来很大的便利。在所述隔振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等厚板隔震层可以为一整体结构,其厚度大于 75厘米。也可以根据结构荷载情况,设计局部加厚的隔震层。在所述隔振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隔振垫数量可以为两个以上,每个隔振垫设置在不同的地基支敦与等厚板隔震层之间。在所述等厚板隔震层和/或所述地基支敦上可以设置有防止所述隔震垫滑动的限位装置。该限位装置可以设计成凹陷的限位区或凸块。其形状可以设计为矩形体、球体、圆柱体或圆锥体。这样通过模板工程形成隔震垫限位区,只需保证构件浇注平整度,隔震垫可直接安放于限位区内,无需进行螺栓的预留及后期安装, 不仅省时省料,安装施工大为简化,为后期隔震垫检修提供了便利。而且,由于隔震垫在正常情况下均处于高压应力状态,其端钢板与混凝土支墩表面的巨大摩擦力足以保证隔震垫不出现位移,限位区的设置除控制安装位置外,也可消除特殊情况下出现意外的可能。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建筑物抗震的隔振装置,其设置于建筑物主体与地基支敦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装置包括设置在建筑物主体之下的等厚板隔震层和设置在所述等厚板隔震层与地基支敦之间的隔振垫。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厚板隔震层为一整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厚板隔震层的厚度大于75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垫数量为两个以上,每个隔振垫设置在不同的地基支敦与等厚板隔震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厚板隔震层和/或所述地基支敦上设置有防止所述隔震垫滑动的限位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为凹陷的限位区或凸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区或凸块为矩形体、球体、 圆柱体或圆锥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物抗震的隔振装置,其设置于建筑物主体与地基支敦之间,包括设置在建筑物主体之下的等厚板隔震层和设置在所述等厚板隔震层与地基支敦之间的隔振垫。所述隔振装置以等厚板隔震层替代原上支墩、梁、板。客观上形成上部结构的终止位置,即结构嵌固端。结构计算模型明确合理,解除了隔震建筑设计中的一大制约,对隔震垫的布置、调整及优化隔震垫以下结构布置意义重大,尤其适用于低层构造性隔震设计和高层剪力墙结构隔震设计。同时,采用等厚板隔震层由于消除了上支墩平面尺寸的限制,中部地基支敦可采用摩擦型连接,可极大的降低安装施工难度和造价,并对隔震垫的维护、更换、调整带来很大的便利。
文档编号E04B1/98GK102587529SQ20121002201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日
发明者钟阳 申请人:钟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