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桁架式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2900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间桁架式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主要提出一种空间桁架式附着升降脚手架。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高层、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外墙脚手架采用附着升降脚手架较为普遍, 但是目前所使用的附着升降脚手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脚手架升降装置的电动葫芦固定在建筑物上,使得脚手架每升降一次需要人工搬运电动葫芦,工人劳动强度大、安全隐患高;且电动葫芦在搬运过程中还容易出现损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产成本;现有技术中附着升降脚手架采用的防坠器多采用摆针式防坠器,由于摆针式防坠器需要安装在每层支座上,容易出现漏装、错装配件的现象,安全性能较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空间桁架式附着升降脚手架。本发明为完成上述发明任务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间桁架式附着升降脚手架,包括多个架体和用以控制架体升降的电气控制系统;所述的架体包括有竖向主框架、承重底盘、水平支撑桁架、升降装置、防坠落装置和架体构架;在竖向主框架的底部连接承重底盘;所述的水平支撑桁架与两侧的承重底盘、竖向主框架连接;所述的架体构架位于水平支撑桁架的上部并连接在两个竖向主框架之间;在竖向主框架上设置有导轨;所述的竖向主框架中具有框架式筒体结构,所述的框架式筒体结构由纵向设置的若干框架式筒体连接构成;所述的框架式筒体具有两个立式设置的矩形框架I,两个立式设置的矩形框架I之间通过水平连接杆连接,构成框架式筒体;位于最底层的框架式筒体连接在脚手架的承重底盘上;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有悬挂梁、电动葫芦、附墙挂座和导向滑轮;所述的悬挂梁固定在脚手架的竖向主框架上;所述的电动葫芦悬挂在悬挂梁上,与电动葫芦连接的钢丝绳绕过导向滑轮后通过附墙挂座固定在建筑物上,构成所述的脚手架在升降装置的作用下上升下降的结构;所述的防坠落装置设置有防坠支座、 防坠吊杆和防坠器;所述的防坠器固定在承重底盘上;在所述的承重底盘上设置有铰接板,所述的铰接板为两块,在所述的铰接板上具有长条形孔;位于两块铰接板之间的导向滑轮通过销轴与两块铰接板铰接,并可沿铰接板上的长条形孔上下移动;所述的防坠器包括有壳体、顶板和压块;所述的顶板和压块位于防坠器的壳体内并分别位于防坠器壳体内的两侧;其中,顶板与防坠器的壳体固定连接,压块与防坠器的壳体铰接;所述的防坠支座固定在建筑物上,所述防坠吊杆的上端与防坠支座连接,防坠吊杆的下端穿过防坠器的壳体并位于防坠器的顶板与压块之间;顶板和压块与防坠吊杆的对应面均为齿形面,且压块的齿形面为弧形;压块另一端的压杆与销轴连接,并在压杆与承重底盘之间设置拉簧。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空间桁架式附着升降脚手架,升降装置的动力设备电动葫芦安装在竖向主框架上,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电动葫芦安装在建筑物上来说,具有省时省力的特点;在竖向主框架中设置的框架式筒体结构,提高了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安全性能。另外,防坠落装置的防坠器设置在承重底盘上,在脚手架的升降过程中只需移动防坠支座即可, 可以减少漏装、错装配件的现象,提高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安全性能。


图I为本发明的架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中竖向主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中矩形框架I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中矩形框架II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中承重底盘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中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中防坠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中防坠落装置与承重底盘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中顶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中压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承重底盘,2、框架式筒体,3、矩形框架I,4、矩形框架II,5、承重框,6、连接柱,7、拉杆连接板,8、水平支撑桁架连接板,9、导向滑轮,10、悬挂梁,11、附墙支座,12、 电动葫芦,13、限制载荷控制器,14、钢丝绳,15、顶板,16、压块,17、防坠吊杆,18、防坠支座, 19、壳体,20、铰接板,21、长条形孔,22、销轴,23、拉簧,24、压杆,25、连接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加以说明
如图I所示,一种空间桁架式附着升降脚手架,主要包括多个架体和用以控制架体升降的电气控制系统;所述的架体主要包括竖向主框架、承重底盘I、水平支撑桁架、升降装置、防坠落装置和架体构架;在竖向主框架的底部连接承重底盘;所述的水平支撑桁架与两侧的承重底盘I、竖向主框架连接;所述的架体构架位于水平支撑桁架的上部并连接在两个竖向主框架之间;在竖向主框架上设置有导轨,用以使竖向主框架在升降装置作用下沿固定在建筑物墙壁上的支座滑动;上述架体结构与现有升降脚手架的架体结构相同,电气控制系统采用现有升降脚手架的控制系统结构,在此不作过多说明。如图2所示,所述的竖向主框架中具有框架式筒体结构,所述的框架式筒体结构由纵向设置的若干个框架式筒体2连接构成;所述的框架式筒体2具有两个立式设置的矩形框架I 3,两个立式设置的矩形框架I 3之间通过水平连接杆连接,构成框架式筒体2 ;位于最底层的框架式筒体2连接在脚手架的承重底盘I上。结合图3,所述的矩形框架I 3包括三根立柱和用以将立柱连为一体的水平连接杆;在矩形框架I 3的立柱与水平连接杆之间设置用以加强矩形框架强度的斜撑。纵向设置的若干个框架式筒体2之间的连接结构可为相邻框架式筒体2之间通过矩形框架I 3的立柱插接连接。结合图4,所述的框架式筒体结构上部设置有若干个纵向设置的矩形框架II 4,所述的矩形框架II 4在每一层为单独设置的一个,若干个纵向设置的矩形框架II 4之间通过连接构成一体,具体连接结构可为 相邻矩形框架II 4的立柱之间插接连接。如图5所示,所述的承重底盘为框架式结构,具有承重框5,在所述的承重框5上焊接有多个用以连接竖向主框架的连接柱6,所述的连接柱6与矩形框架I 3的立柱插接连接;承重框5的四角焊接有用于连接水平支撑桁架的水平支撑桁架连接板8 ;在所述的承重底盘I上焊接有拉杆连接板7,使脚手架到达所需高度后固定在建筑物上;所述的水平支撑桁架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的结构,在此不作过多说明。如图6所示,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有悬挂梁10、电动葫芦12、附墙挂座11和导向滑轮9 ;所述悬挂梁10的两端固定在脚手架的竖向主框架上;所述电动葫芦12悬挂在悬挂梁10上,与电动葫芦12连接的钢丝绳14绕过导向滑轮9后通过附墙挂座11固定在建筑物上,构成所述的脚手架在升降装置的作用下上升或下降的结构;在所述的悬挂梁10与电动葫芦12之间设置用以限制电动葫芦载荷的限制载荷传感器13。如图7、图8所示,所述的防坠落装置设置有防坠支座18、防坠吊杆17、防坠器和承重底盘I;所述的承重底盘I固定在脚手架的的竖向主框架底部;所述的防坠器固定在承重底盘I上;在所述的承重底盘I上设置有铰接板20,所述的铰接板20为两块,在所述的铰接板20上具有长条形孔21 ;位于两块铰接板之间的导向滑轮9通过销轴22与两块铰接板铰接,并可沿铰接板上的长条形孔21上下移动;钢丝绳的一端与脚手架升降装置的电动葫芦 12连接,绕过导向滑轮9后,钢丝绳14的另一端固定在建筑物的墙体上;所述的防坠器包括有壳体19、顶板15和压块16 ;所述的顶板15和压块16位于防坠器的壳体19内并分别位于防坠器壳体内的两侧;其中,顶板15与防坠器的壳体19固定连接,压块16与防坠器的壳体19铰接;所述的防坠支座18固定连接在建筑物上,所述防坠吊杆17的上端与防坠支座18连接,下端穿过防坠器的壳体19并位于防坠器的顶板15与压块16之间;结合图9、图 10,顶板15和压块16与防坠吊杆17的对应面均为齿形面,且压块16的齿形面为弧形;所述压块16的另一端为压杆24,压块16与压杆24连接一体,压块16与压杆24也可为一体成型;所述的压杆24通过连接件25与销轴22连接,所述连接件25为一端具有连接孔的螺栓,连接件25 —端的连接孔套置在销轴22上,另一端穿过压杆24的连接孔,用螺母紧固; 在压杆24与承重底盘I之间设置拉簧23,拉簧23下端固定在承重底盘I上,拉簧23的上端钩挂在压杆24所开置的孔内。上述结构在使用时,先将防坠支座18固定在脚手架上部建筑物的墙壁上,防坠吊杆17的上端与防坠支座18连接,导向滑轮9在升降装置的电动葫芦作用下位于铰接板20 的长条形孔21的最上部,这时,防坠器的压块16与防坠吊杆17分离,拉簧23处于拉伸状态;脚手架在升降装置作用下上移至所需高度后,由脚手架承重底盘I上的拉杆与建筑物的墙体固联,将脚手架固定;然后将防坠支座18拆除,将防坠吊杆17与防坠支座18分离后,将防坠支座18提高位置固定在建筑物的墙体上,再将防坠吊杆17与防坠支座18连接; 当脚手架发生坠落时,钢丝绳与导向滑轮9分离,导向滑轮9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至铰接板20的长条形孔21的最下部,同时拉簧23收缩;在导向滑轮的重力与拉簧23的拉力双重作用下,使压杆24向下动作、压块16向上动作,将防坠吊杆17抱紧,使脚手架不能向下坠落。
权利要求
1.一种空间桁架式附着升降脚手架,包括有多个架体和用以控制架体升降的电气控制系统;所述的架体包括有竖向主框架、承重底盘(I)、水平支撑桁架、升降装置、防坠落装置和架体构架;在竖向主框架的底部连接承重底盘(I);所述的水平支撑桁架与两侧的承重底盘、竖向主框架连接;所述的架体构架位于水平支撑桁架的上部并连接在两个竖向主框架之间;在竖向主框架上设置有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主框架中具有框架式筒体结构,所述的框架式筒体结构由纵向设置的若干框架式筒体(2)连接构成;所述的框架式筒体(2)具有两个立式设置的矩形框架I (3),两个立式设置的矩形框架I (3)之间通过水平连接杆连接,构成框架式筒体(2);位于最底层的框架式筒体(2)连接在脚手架的承重底盘 (I)上;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有悬挂梁(10)、电动葫芦(12)、附墙挂座(11)和导向滑轮(9); 所述的悬挂梁(10)固定在脚手架的竖向主框架上;所述的电动葫芦(12)悬挂在悬挂梁上, 与电动葫芦连接的钢丝绳(14)绕过导向滑轮(9)后通过附墙挂座(11)固定在建筑物上, 构成所述的脚手架在升降装置的作用下上升下降的结构;所述的防坠落装置设置有防坠支座(18)、防坠吊杆(17)和防坠器;所述的防坠器固定在承重底盘(I)上;在所述的承重底盘(I)上设置有铰接板(20),所述的铰接板(20)为两块,在所述的铰接板(20)上具有长条形孔(21);位于两块铰接板之间的导向滑轮(9)通过销轴(22)与两块铰接板铰接,并可沿铰接板上的长条形孔上下移动;所述的防坠器包括有壳体(19)、顶板(15)和压块(16);所述的顶板(15)和压块(16)位于防坠器的壳体(19)内并分别位于防坠器壳体内的两侧;其中,顶板(15)与防坠器的壳体(19)固定连接,压块(16)与防坠器的壳体(19)铰接;所述的防坠支座(18)固定在建筑物上,所述防坠吊杆(17)的上端与防坠支座(18)连接,防坠吊杆 (17)的下端穿过防坠器的壳体并位于防坠器的顶板(15)与压块(16)之间;顶板和压块与防坠吊杆的对应面均为齿形面,且压块(16)的齿形面为弧形;压块(16)另一端的压杆(24) 与销轴(22)连接,并在压杆(24)与承重底盘(I)之间设置拉簧(23)。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提出的空间桁架式附着升降脚手架,竖向主框架中具有框架式筒体结构,框架式筒体结构由纵向设置的若干框架式筒体(2)连接构成;位于最底层的框架式筒体(2)连接在脚手架的承重底盘(1)上;升降装置包括有悬挂梁(10)、电动葫芦(12)、附墙挂座(11)和导向滑轮(9);防坠落装置设置有防坠支座(18)、防坠吊杆(17)和防坠器;防坠器固定在承重底盘(1)上;防坠支座(18)固定在建筑物上,防坠吊杆(17)的上端与防坠支座(18)连接。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具有省时省力的特点;在竖向主框架中设置的框架式筒体结构,提高了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安全性能。
文档编号E04G3/32GK102587633SQ20121006976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6日
发明者刘明明, 吕桂峰, 孙宇, 李旭, 王建芳, 苏昌, 闫从耘, 陈航飞 申请人:河南省安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