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干式砌墙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6662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框架结构干式砌墙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建筑施工技术,尤其是一种框架结构干式砌墙法。
背景技术
在所有框架结构的建筑中,都要靠各种墙体来实现室内外的隔断,构筑墙体的材料及施工方法亦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对房屋美学、安全、经济等因素的追求。台湾地区专利号为87103516名叫“内墙施工方法”便是其中的一种,它以模板灌浆成形方式筑构室内墙体,较普通砌砖法,大大减轻了墙体重量,省工省料,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内墙施工方法,为建筑工业界所推崇而被广泛使用。但美中不足的是施工时须用大量模板,费用较高,施工期长,耗水量大,且装拆模板以及对室内外水泥灰浆造成的污溃难清除,费工费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施工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框架结构建筑中干式砌墙的方法,砌成的墙体不仅质轻,抗震,抗拉,抗裂性强,而且节水,省料,省工。这种框架结构干式砌墙法的特征在于在框架结构建筑的梁,天花板(楼板)与地板(楼板)间固定I 一 2排钢筋立柱,在框架墙壁,立柱间分层固定I 一 2根钢筋横杆,立柱、横杆交叉处用铁丝扎固,把砌合面上有穿筋凹槽的轻质砖穿套在立柱及横杆上,砖间用水泥粘胶压紧粘合,又将膨胀水泥浆灌注进穿筋凹槽,按比操作,逐层砌砖直至梁,天花板(楼板),最高一层经砖上预留的封灌口灌注膨胀水泥浆,封灌口和墙体内外砌合缝均用填缝胶充填后粉刷涂料。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
上述砌墙法的特征是钢筋立柱和横杆直径为0. 2 — 0. 6cm,立柱排间距、横杆杆间距和轻质砖砌合面上的穿筋凹槽槽间距等宽;
上述砌墙法的特征是轻质砖为扁平六面体,其三个或四个砌合面上分别有I 一 2条半圆柱形穿筋凹槽从而形成A、B、C、D四型砖,每条凹槽宽4cm深2cm;
上述砌墙法的特征是轻质砖用发泡混凝土、蒸压加气混凝土、火山蜂窝石,或用陶粒、珍珠岩、煤渣、膨胀材料等加水泥制成。施工可按下述具体步骤完成在需要砌墙的框架结构建筑的梁,天花板(楼板)与地板(楼板)间固定竖立I 一 2排直径0. 2-0. 6cm的钢筋立柱,在框架墙壁,立柱间分层固定I 一 2根钢筋横杆,立柱与横杆交叉处用铁丝扎紧,逐块将涂好水泥粘胶的轻质砖经砌合面上的穿筋凹槽穿套在立柱及横杆上,砖间压紧粘合,砌好第一层砖后,用膨胀水泥浆灌注满穿筋凹槽,又砌第二层砖,固定横杆、灌浆。照此逐层砌加直至梁,天花板(楼板),最高一层砖上预留几个封灌口,经此口灌满浆,再用填缝胶填充封灌口及所有契缝,最后粉刷涂料完成墙体施工。施工时按内外墙来选择立柱、横杆布放密度和选择轻质砖的型号。I.砌内外墙(四面凹槽)可采用单排或双排立柱,每层有单根横杆或双根横杆,采用四个砌合面分别都有一条穿筋凹槽的B型砖,用单排立柱,隔层放一横杆;或用D型砖,即四个砌合面分别都有两条穿筋凹槽的轻质砖;采用双排立柱,每层固放两根横杆,
2.砌内外墙(三面凹槽)亦米用单排立柱或双排立柱,每间隔一层一根横杆或双根横杆。采用双排立柱,两根横杆,三个砌合面分别都有两条穿筋凹槽的C型轻质砖;亦可采用单排立柱,每间隔一层放一横杆,用三个砌合面都分别有一条穿筋凹槽的A型轻质砖;上述砌墙法,所砌墙不仅比普通墙质轻,抗震,抗拉,抗裂性强,保持了“内墙施工法”的长处,而且节省了模板开支,节水、省料、易于清除水泥浆料污溃,施工速度快,是一种经济、实用砌墙技术。


图I为A型砖及所砌墙的示意 图2为B型砖及所砲墙的不意 图3为C型砖及所砲墙的不意 图4为D型砖及所砲墙的不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给出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I.
如图I所示在框架结构建筑的梁,天花板(楼板)与地板(楼板)间固定一排¢0. 2
0.6cm钢筋立柱I,在框架墙壁,立柱间固定一根¢0. 2 0. 6cm钢筋横杆2,将砌合面涂好水泥粘胶的A型混凝土轻质砖3,经穿筋凹槽4套穿在立柱I和横杆2上,用膨胀水泥灌满穿筋凹槽4,构成第一层;又把A型砖3逐块穿套在立柱I上,同时靠水泥粘胶与第一层砖粘结砌合,又用膨胀水泥灌注穿筋凹槽4,形成第二层;在框架墙壁,立柱间固定横杆2,将A型砖3穿套在立柱I及横杆2上,砖块间靠水泥粘胶粘结砌合,穿筋凹槽4灌注膨胀水泥浆,形成第三层,依次砌筑直至梁,天花板(楼板),最高一层通过砖上留有的封灌口 5灌注膨胀水泥浆后用填缝胶填补洞口,并填充所有砌合缝,最后粉刷涂料。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在梁,天花板(楼板)与地板(楼板)间固定一排¢0. 2 0. 6cm的钢筋立柱I,在框架墙壁,立柱间固定一根¢0. 2 0. 6cm钢筋横杆2,立柱I、横杆2交叉处用铁丝扎紧,把B型轻质砖3依次靠穿筋凹槽4套穿在立柱I和横杆2上,砖间以水泥粘胶相互粘合,砌完一层后用膨胀水泥浆经穿筋凹槽4灌注,又固定第二根横杆2,再逐一套穿B型砖3,砖间用水泥粘胶压紧粘合,再灌注膨胀水泥浆入穿筋凹槽4,砌成第二层,按此步骤逐层加杆、砌砖、灌浆直至梁,天花板(楼板),最上一层经预留在砖上的封灌口 5灌膨胀水泥浆后又用填缝胶封堵封灌口 5及所有砌合缝,然后粉刷涂料。实施例3.
如图3所示,先固定两排¢0. 2 0. 6cm的钢筋立柱I在梁,天花板(楼板)与地板(楼板)间,在框架墙壁,立柱间固定两根¢0.2 0.6cm的钢筋横杆2,立柱I与横杆2交叉处用铁丝扎紧,把轻质混凝土质的C型砖3经寛4cm深2cm半圆柱形的穿筋凹槽4,逐块套穿在立柱I及横杆2上,砖间用水泥粘胶紧贴粘合,砌完后用膨胀水泥灌进穿筋凹槽4,将C型砖3逐块套芽在立柱I上,砖间冋样用水泥粘I父砲合粘紧,砲完弟_■层砖后,在其上固放两根钢筋横杆2,使之穿套在C型砖3的穿筋凹槽4内,又将膨胀水泥浆灌注进穿筋凹槽4,如此逐层固杆、砌砖、灌浆直至梁,天花板(楼板),最高一层用膨胀水泥经砖上预留的封灌口 5灌注满穿筋凹槽4,用填缝胶填补封灌口 5及所有砌合缝,最后粉刷涂料。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在梁,天花板(楼板)与地板(楼板)间固定竖立固定两排¢0. 2 0. 6cm的钢筋立柱I,框架墙壁,立柱间固定两根¢0. 2 0. 6cm钢筋横杆2,立柱I与横杆2交叉处用铁丝扎紧,将D型轻质砖3依次穿套在立柱I和横杆2上,砖间靠水泥粘胶粘合,砌好一层砖后用膨胀水泥浆注满半圆柱形寛4cm深2cm的穿筋凹槽4,又固定两根钢筋横杆2,再把D型砖3逐块穿套在立柱I和横杆2上,砖间以水泥粘胶粘合紧,再灌注膨胀水泥浆进穿筋凹槽4,照此步骤直至梁,天花板(楼板),最末一层砖上预留有封灌口 5,把膨胀水泥浆经此口灌入,又用填缝胶封填封灌口 5,又用填缝胶封填封灌口 5和所有砌合口缝,最
后粉刷涂料。
权利要求
1.框架结构干式砌墙法,是在框架结构建筑的天花板(楼板)与地板(楼板)间砌筑墙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梁,天花板(楼板)与地板(楼板)间固定I 一 2排钢筋立柱,在框架墙壁,立柱间分层固定I 一 2根钢筋横杆,立柱、横杆交叉处用铁丝扎固,将砌合面上有穿筋凹槽的轻质砖穿套在立柱及横杆上,砖间用水泥粘胶压紧粘合,又用膨胀水泥浆灌注穿筋凹槽,按比操作逐层砌砖至梁,天花板(楼板),最高一层经砖上预留的封灌口灌注膨胀水泥浆,封灌口和墙体内外砌合缝均用填缝胶充填后粉刷涂料。
2.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框架结构干式砌墙法,其特征是立柱的排间距、横杆的杆间距和轻质砖砌合面上的穿筋凹槽槽间距等宽,钢筋直径为0. 2cm-0. 6cm。
3.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框架结构干式砌墙法,其特征是轻质砖为扁平六面体,其三个或四个砌合面上分别有I 一 2条半圆柱形穿筋凹槽,分别形成A、B、C、D四型砖,每条凹槽寛4cm深2cm。
4.按权利要求I或3所述的框架结构干式砌墙法,其特征是轻质砖用发泡混凝土、蒸压加气混凝土、火山蜂窝石,或用陶粒、珍珠岩、煤渣、膨胀材料等加水泥制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框架结构干式砌墙法,在框架结构上固定立柱、横杆,把有穿筋凹槽的砖逐块穿套在立柱、横杆上,砖间以水泥粘胶粘合,砌合好一层经凹槽灌注膨胀水泥浆,逐层砌合砖灌浆,筑成的墙体质轻、抗震、抗拉、抗裂性强,节水省料、施工快,工期短、易清除建筑污渍,是一种经济实用的砌墙方法。
文档编号E04G21/14GK102777046SQ20121029535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0日
发明者黄国祯 申请人:黄国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