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横向钢筋用免扎式建筑垫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6935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横向钢筋用免扎式建筑垫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是一种横向钢筋用免扎式建筑垫块。
背景技术
钢筋的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关系到结构的承载力、耐久性、防火性等性能,在建筑施工中,进行梁、柱、楼板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时,为了使钢筋钢筋保护层保持一定的厚度,确保钢筋在工程结构中的承载能力,往往会用到垫块,浇筑时,垫块位于钢筋与模板之间并与模板保持设定的距离。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上述垫块分为用于支撑钢筋的下部模板的平面垫块及用于支撑钢筋侧面模板的侧面垫块。 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平面垫块的结构及形态已经相对较为成熟,但是侧面垫块的结构相对较为单一,其中专利号为022201912的中国专利公开的钢筋钢筋保护层垫块就是侧面垫块的一种,该垫块整体呈车轮轮毂形,其中间具有圆孔,周向上具有一开口,使用时,将该垫块的开口对准钢筋并推入,钢筋进入所述开口后被夹紧固定。上述结构在一段时间内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由于其是靠夹紧钢筋来与钢筋配合的,因此必须采用弹性材料,实际生产中用到的材料为塑料,而塑料自身的强度及寿命均是有限的,这对于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矗立的建筑物来说显然不合适,另外,仍是由于塑料自身强度的问题,施工过程中,垫块被震碎、压碎的情况时有发生,垫块一旦遭到破坏,则相应位置处的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势必无法保证;再者,塑料与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力有限,因此浇筑的混凝土凝固后,垫块与混凝土的结合处往往会由于应力、热胀冷缩等原因而出现缝隙,空气中的氧气、水分等经过这些缝隙进入建筑物墙体后势必会腐蚀钢筋,加剧钢筋的老化,这对建筑物墙体的强度显然是极为不利的;最后,一个工程中往往会有数百上千的垫块需要安装,而上述垫块在与钢筋结合时需要用力一推,这显然会增加操作者的劳动强度,降低施工效率。专利号为012399744的中国专利公开的钢筋钢筋保护层垫块是侧面垫块的另一种,该垫块的主体为锥台或棱台体,主体的顶面上设有弧形沟槽,另外,其底面与沟槽槽底之间的二分之一处设有铁丝穿孔,铁丝穿孔与弧形沟槽互相垂直,使用时,将所述弧形沟槽对应钢筋处,通过在铁丝穿孔中穿入铁丝来将垫块绑扎在钢筋上从而固定。该垫块由于是采用绑扎的固定方式,因此可采用混凝土材料,从而不存在塑料垫块的强度低、与混凝土的结合性差的问题,但是,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绑扎的固定方式进一步增加了劳动者的劳动强度,降低了施工效率。总的来说,目前的建筑垫块在使用时均存在安装费力及安装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横向钢筋用免扎式建筑垫块,以解决现有的侧面垫块的安装费力及安装效率低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横向钢筋用免扎式建筑垫块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横向钢筋用免扎式建筑垫块,包括基体,基体上设有供钢筋沿钢筋的径向进入的进口通道以及与所述进口通道相连通的钢筋容纳槽,所述钢筋容纳槽为贯通基体的前、后侧表面的通槽且槽口向下,钢筋容纳槽的槽壁上设有用于顶压钢筋的钢筋顶压面,基体的左侧表面或右侧表面上设有用于顶压对应的模板以与所述钢筋顶压面配合限定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的模板顶压面;基体上还设有使该建筑垫块的重心位于容纳槽下方的配重部。基体还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臂部以及连接在横臂部左端并向下延伸的支撑部,横臂部的右端设有向下延伸的挡沿,所述钢筋容纳槽由该挡沿与支撑部围成,所述模板顶压面位于支撑部的左侧表面上且从上向下延伸,模板顶压面为平面或者向左鼓起的圆弧面,所述钢筋顶压面位于支撑部的右侧表面上,所述配重部与支撑部连接且从与支撑部连接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向右下方弯折,进口通道由配重部与挡沿一起围成。所述模板顶压面为圆弧面,所述钢筋顶压面为与模板顶压面同中心线的圆弧面。
所述模板顶压面为平面,钢筋顶压面为圆弧面或者与模板顶压面平行的平面。所述建筑垫块的重心位于钢筋容纳槽的正下方处。所述建筑垫块为混凝土垫块。所述建筑垫块为混凝土垫块。由于本发明的横向钢筋用免扎式建筑垫块具有基体,基体上设有所述的进口通道、钢筋容纳槽及配重部,钢筋容纳槽的槽口向下且配重部使得该建筑垫块的重心位于钢筋容纳槽下方,因此在使用时可通过所述钢筋容纳槽将该建筑垫块挂在对应的横向钢筋上,在安装时,使对应的横向钢筋沿径向通过所述入口通道进入钢筋容纳槽,由于是采用钩挂的方式,因此入口通道及钢筋容纳槽均不需与钢筋之间有其它的夹持力,换言之,钢筋在经过入口通道进入钢筋容纳槽的过程中均与建筑垫块之间间隙配合,不存在任何阻力,从而可大大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提高其工作效率;由于配重部使得建筑垫块的重心位于钢筋容纳槽下方,因此在钢筋进入钢筋容纳槽之后,建筑垫块便在重力的作用下可靠的挂在钢筋上并保持其模板顶压面朝向外侧模板,当受到模板的压力后,在模板的压力下自动摆正,使得模板顶压面顶压对应的模板,钢筋顶压面顶压对应的钢筋,通过设定该建筑垫块的模板顶压面与钢筋顶压面之间在对应位置处的距离便可以精确的保证各处的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从而还可以提高钢筋保护层的质量;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横向钢筋用免扎式建筑垫块不仅可以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精确,而且解决了现有的侧面垫块的安装费力及安装效率低的问题。


图I是本发明的横向钢筋用免扎式建筑垫块的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 图2是本发明的横向钢筋用免扎式建筑垫块的实施例I的使用状态 图3是本发明的横向钢筋用免扎式建筑垫块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 图4是本发明的横向钢筋用免扎式建筑垫块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 图5是本发明的横向钢筋用免扎式建筑垫块的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 图6是本发明的横向钢筋用免扎式建筑垫块的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 图7是本发明的横向钢筋用免扎式建筑垫块的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 图8是本发明的横向钢筋用免扎式建筑垫块的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的横向钢筋用免扎式建筑垫块的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横向钢筋用免扎式建筑垫块的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建筑垫块采用混凝土材质的基体,基体的外轮廓大致呈圆弧形,其包括横臂部11,横臂部11从左向右延伸,其右端设有向下延伸的挡沿12,使用该建筑垫块时,可通过横臂部11将其搭在对应的横向钢筋21上;横臂部11的左端连接有支撑部13,支撑部13与横臂部11为一体式结构且逐渐向下延伸,支撑部13的左侧(外侧)具有用于顶压对应模板22的模板顶压面13-1,支撑部的右侧(内侧)设有用于压在钢筋上的钢筋顶压面13-2,本实施例中,模板顶压面13-1及钢筋顶压面13-2均为向左鼓起的圆弧面且二者同中心线,这样可以保证支撑部13在位于模板和对应的钢筋之间时,即使是在建筑垫块在竖直平面内发生转动的情况下也可保证模板与钢筋之间的距离始终相等,将模板顶压面13-1和钢筋顶压面13-2之
间的距离(半径差)设置的与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相等,则可较为精确的保证钢筋保护层在各处的厚度相等,支撑部13与挡沿12配合围成一个开口向下的钢筋容纳槽14,使用时,可使钢筋位于该钢筋容纳槽14中,从而防止横臂部11在搭上钢筋后从左方或右方滑落,需要注意的是,钢筋容纳槽14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应大于对应的钢筋的直径,从而保证钢筋容纳槽14的槽壁与对应的钢筋之间间隙配合;支撑部13的下端连接有配重部15,配重部15从与支撑部13连接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向右下方延伸并使得该建筑垫块的重心位于钢筋容纳槽14的下方,本实施例中,配重部15的尾端(远离支撑部的一端)与横臂部11的右端平齐,建筑垫块的重心位于钢筋容纳槽14的正下方处,由于配重部15的存在,当该建筑垫块通过其横臂部11及钢筋容纳槽14挂上对应的钢筋时,其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保证竖立状态,一方面可避免从钢筋上翻落,另一方面可使得模板顶压面朝向左方,当受到来自左方的模板的压力时,自然的通过其模板顶压面顶压模板,通过其钢筋顶压面顶压钢筋,垫在钢筋和模板之间;另外,配重部15的尾端(远离支撑部的一端)与挡沿12的下端面一起围成供钢筋进入的入口通道16,当使用该建筑垫块时,可将该入口通道16面向钢筋,然后向右一送便可使钢筋进入钢筋容纳槽14,实现对该建筑垫块的安装,需要指出的是,该入口通道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对应的钢筋的直径,这样可以使钢筋在经过入口通道的过程中与挡沿及配重部的对应侧面之间间隙配合,不受任何阻力,从而可减轻劳动者的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由该建筑垫块的工作原理可知,该建筑垫块仅能用于横向钢筋上,然而在施工的过程中,钢筋均是横向和竖向交叉设置的,但是设置建筑垫块时,仅需保证单位面积内的垫块数量即可,因此仅与横向钢筋配合完全能够满足施工的要求。本发明的横向钢筋用免扎式建筑垫块的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I的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建筑垫块的配重部15的尾端向右凸出于横臂部11的右端。本发明的横向钢筋用免扎式建筑垫块的实施例3,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I的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建筑垫块的钢筋顶压面13-2及模板顶压面13-1均为竖直的平面且二者互相平行,钢筋顶压面与模板顶压面之间的距离与设定的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相
坐寸ο本发明的横向钢筋用免扎式建筑垫块的实施例4,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建筑垫块的配重部15的尾端向右凸出于横臂部11的右端。
本发明的横向钢筋用免扎式建筑垫块的实施例5,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建筑垫块的钢筋顶压面13-2为向左鼓起的圆弧面,钢筋顶压面13-2与模板顶压面13-1之间的距离,即钢筋顶压面13-2的最左侧与模板顶压面之间的距离与设定的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相等,使用时,该建筑垫块可在模板的顶压下自动时钢筋找正钢筋顶压面,从而保证钢筋保护层各处的厚度相等。本发明的横向钢筋用免扎式建筑垫块的实施例6,如图7所示,与上述实施例I相t匕,本实施例中的基体的外轮廓大致呈长方体形,基体上的入口通道16的进口开口向下且入口通道位于钢筋容纳槽14的左侧,钢筋容纳槽的右侧槽壁构成钢筋顶压面13-2,基体的右侧表面构成模板顶压面13-1,二者均为平面且互相平行,安装时,将入口通道的进口对准横向钢筋的上方,在人力的帮扶下使该建筑垫块在重力作用下下滑,使得钢筋进入钢筋容纳槽即可,配重部15使的该建筑垫块的重心位于钢筋容纳槽下方,从而可避免其其从钢筋上翻落;此处需要指出的是,通过设定钢筋容纳槽的深度,还可以将钢筋容纳槽的左侧槽壁设为钢筋顶压面,将基体的左侧表面设为模板顶压面。 本发明的横向钢筋用免扎式建筑垫块的实施例7,如图8所示,与上述实施例I相t匕,本实施例中的基体的外轮廓大致呈长方体形,基体上的入口通道16的进口开口向上且入口通道位于钢筋容纳槽14的左侧,钢筋容纳槽14的右侧槽壁形成钢筋顶压面13-2,基体的右侧表面形成模板顶压面13-1 ;安装时,仅需使所述入口通道的进口对准横向钢筋的下方,然后向上一送、一推便可使得钢筋进入钢筋容纳槽,配重部15使得该建筑垫块的重心位于钢筋容纳槽下方,由于配重部的作用,该建筑垫块不会从钢筋上翻落。本发明的横向钢筋用免扎式建筑垫块的实施例8,如图9所示,与上述实施例4相t匕,本实施例中的支撑部13的左侧表面还具有一斜面13-3,该斜面13-3的一侧边缘与模板顶压面13-2连接且从该边缘处起始逐渐向右下方倾斜延伸,配重部15的左侧面为与上述斜面13-3共面的斜面,基体的上侧面左侧还设有向下凹陷的凹坑17,支撑部13的左侧的斜面及所述凹坑的设置直接减轻了配重部的负担,从而可相应的减小配重部的体积及重量,一方面可节省制作该建筑垫块的物料,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减小建筑垫块整体的重量,减轻劳动者的劳动强度。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的建筑垫块还可以由塑料或金属制成;所述建筑垫块只需保证重心在钢筋容纳槽下方即可,可不必位于钢筋容纳槽的正下方。
权利要求
1.横向钢筋用免扎式建筑垫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基体上设有供钢筋沿钢筋的径向进入的进口通道以及与所述进口通道相连通的钢筋容纳槽,所述钢筋容纳槽为贯通基体的前、后侧表面的通槽且槽口向下,钢筋容纳槽的槽壁上设有用于顶压钢筋的钢筋顶压面,基体的左侧表面或右侧表面上设有用于顶压对应的模板以与所述钢筋顶压面配合限定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模板顶压面;基体上还设有使该建筑垫块的重心位于容纳槽下方的配重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横向钢筋用免扎式建筑垫块,其特征在于,基体还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臂部以及连接在横臂部左端并向下延伸的支撑部,横臂部的右端设有向下延伸的挡沿,所述钢筋容纳槽由该挡沿与支撑部围成,所述模板顶压面位于支撑部的左侧表面上且从上向下延伸,模板顶压面为平面或者向左鼓起的圆弧面,所述钢筋顶压面位于支撑部的右侧表面上,所述配重部与支撑部连接且从与支撑部连接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向右下方弯折,进口通道由配重部与挡沿一起围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向钢筋用免扎式建筑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顶压面为圆弧面,所述钢筋顶压面为与模板顶压面同中心线的圆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向钢筋用免扎式建筑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顶压面为平面,钢筋顶压面为圆弧面或者与模板顶压面平行的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横向钢筋用免扎式建筑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垫块的重心位于钢筋容纳槽的正下方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横向钢筋用免扎式建筑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垫块为混凝土垫块。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横向钢筋用免扎式建筑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垫块为混凝土垫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是一种横向钢筋用免扎式建筑垫块。建筑垫块包括基体,基体上设有供钢筋沿钢筋的径向进入的进口通道以及与所述进口通道相连通的钢筋容纳槽,所述钢筋容纳槽为贯通基体的前、后侧表面的通槽且槽口向下,钢筋容纳槽的槽壁上设有用于顶压钢筋的钢筋顶压面,基体的左侧表面或右侧表面上设有用于顶压对应的模板以与所述钢筋顶压面配合限定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的模板顶压面;基体上还设有使该建筑垫块的重心位于容纳槽下方的配重部;本发明的横向钢筋用免扎式建筑垫块不仅可以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精确,而且解决了现有的侧面垫块的安装费力及安装效率低的问题。
文档编号E04C5/20GK102797319SQ20121031824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日
发明者朱晓龙, 朱清德, 王保军, 丁宝庆 申请人:朱新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